第205章:再论科举
“将秦风给朕找来。”李世民思索了一会儿,对侍卫吩咐。
当秦风脚步匆匆的赶到皇宫,李世民直接对他说道:“你不要参与科举考试了。”
“啊?”秦风惊讶了一会儿,道:“喏!”
参与科举考试的人为的是当官,而秦风则不同,主要是玩的心思作崇,考与不考对他而言无所谓。
李世民道:“考场秩序与考生安全交给你与虎贲军了!”不容秦风说话的余地,将写好的圣旨交给了秦风。
“可是发生了何事?”秦风借机询问。
李世民道:“朕借科举下一盘大棋!”他没有隐瞒,将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秦风倒吸一口冷气:好大的手笔,这完全是以天下安危做赌注呢!
李世民问道:“你是否也如他们想的那样,认为朕太过草率。”
“经乱世的消耗,世家的实力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朝廷在休养生息,世家未尝不是如此!等他们羽毛丰满就更难收服了!我倒是认为陛下此举是一劳永逸的英明作法,全新的科举制既收天下人才为己用,又阻止了世家壮大的机会,再有就是彻底拔出一些阴谋之徒,最后,又能将可谓是一箭三雕之良策。以一时之乱换得永远的安定,我认为十分划算,而且世家不见得有这样的胆量,毕竟,世家之中不乏聪明之人!只是您怎么突然……”
“你是说朕为何会这般仓促行事对吧?!”
秦风默然点头!
“朕当初为了人口头疼,你献上两策,第一、鼓励生养,第二、是清查黑户!朕让户部、吏部负责盘点、清查黑户,与此同时,朕暗中派人统计世家之家奴。这一查下来,朕是夜不能寐、寝食难安。不瞒你说,朕有些害怕了。”
“这……”秦风惊道:“莫非世家人口及家奴之数量庞大?”
“不错!”李世民冷笑道:“很多世家的家奴都是精锐的士卒,多则几万,少则几千,这些家奴忙时为农,闲时训练,精锐程度甚至府兵都不如。这天下大小世家上万个,拥有的家奴少说也有百万之巨,而天下世家以联姻的手段合成一体、同气连枝的对抗朝廷各项政令,百万家奴中除去老弱病残,少说也有三十来万青壮,而这些人的战斗力,可不弱于府兵啊!”
“这……”秦风心中有些发寒他还真没想到,世家大族的力量居然这么强大,同时他也吓出了一身冷汗。
“杨广当年征高丽,杨玄感作为世家代言人起兵谋反,短短时间就拥兵五十余万,杨广因此差点客死他乡,朕可不希望全军出征的时候,后院起火。故而,借此机会一举铲除这些毒瘤,永绝后患!朕担心考试之际有人闹事,朕思前想后,发现你是最适合的人选,也最能领会朕意的将军。”
“您放心,我会干得漂漂亮亮的包你满意!”秦风微微一笑,露出一口白森森的牙齿,
“朕赐你生杀大权,发现问题你可酌情考虑,不要怕,朕全力支持你。要什么你直接开口!”
“我需要一道监视倭国人、能够处置倭国人的圣旨。”
“朕再拟一道圣旨给你。”李世民爽快的答应了,通过上一次,他知道秦风不是胡来的人,写完圣旨递了过去。
秦风生怕李世民后悔一样,如获至宝地抢了过去。
李世民感受到秦风前后接旨时的不同力道,古怪的说道:“朕觉得倭国似乎跟你有几辈子的世仇,区区摆不上台面蛮荒小国用得着处处针对它吗?”
秦风在心底暗道:“不是跟我有几辈子的是世仇,而是跟千千万万个华夏子孙有几辈子的世仇。”若不是因为后世倭国是华夏最凶残的敌人,他也不至于如此针对倭国了。
“您真圣明,我确实看小鬼子不顺眼,不过主因并非在我,而在于小鬼子,他们对于我国之技艺不死心呐……”秦风沉吟片刻,道:“也正因为小鬼子的险恶用心,我发现我们在关于科举一事疏漏了一些重要的事情。”
李世民忙问道:“何事?”
“对技艺人才重视不足。”
李世民皱眉道:“朕对技艺人才独开一科,还不够重视?”
“不,不,不!我说的重视不是这个。”秦风道:“倭国对我大唐先进技艺垂涎三尺,从您这儿无法获取后依旧不死心,眼下科举在即,长安城内汇集天下最出色的技艺人才,而技艺人才大多出自贫寒人家,若倭国人以利诱之,就能轻而易举的获得先进之技艺。最可怕的是倭国人非常狠毒邪恶,一旦他们掏空了对方的学识,下一步就会杀人灭口,对于他们而言,灭口好处有二,一、帝国无法查获盗取技术之人是谁,二、杀了帝国技艺人才,帝国就永远原地踏步,此消彼长之下帝国的优势荡然无存。”
“这是对技术人才方面的疏漏,其次是治国治军等方面人才的疏漏。”
李世民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一脸阴霾道:“你说得对,技艺方面的人才朕确实疏漏了,可是其他人才的威胁又来自何方?”
“将新科举誉为斩断了世家之根之利刃亦不为过,世家或许不敢拿陛下如何,但是,他们可以用无耻下流的阴谋手段除掉考生,没有了考生,您的科举设置得再好又有何用?故而,您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既然你想到这点,不知是否有办法解决?”李世民心底也没有抱多少希望,总不能一天十二个时辰跟随吧?只是他们已经聊到这里,也就随口问了问。
“好办法没有……不过,蠢办法却有一个!”秦风心中已有了备案,微微一笑。
李世民起初脸上还显出一丝的遗憾,但听到最后却露出了一丝的期盼:“蠢办法就蠢办法,总比没有办法的好!”
“将考生的名字、籍贯秘藏起来,长安每天人来人往,在没有确实对象的前提下,他们总不至于一个一个去询问!”
李世民想了一会儿,一时半会也没有好办法,便说道:“嗯,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你还有其他要说的吗?”
“科举的好处无须赘言,我要说的是科举可能造成的危害。”
李世民难以置信道:“科举还有危害?”
“有,而且还不小!”
秦风道:“每一次考试,就会产生很多新官员,可是官位有限啊!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是朝廷无官可授!可朝廷又不能失信于天下,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花大量的钱财供他们白吃白喝,长期下去,将会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相信您是深有体会的。”
李世民叹息道:“你说对了,朕是深受其苦啊!父皇在位时,我大唐存在着严重的民少官多的现象,我即位之后就在冗官上动手。免去无意义无价值无能无作为的官员,以振兴朝纲朝政。当时我大唐朝堂上的官员大大小小加起来两千多余人,这其中职位重复,责任重复,乱七八糟的。没事也能闹出事来,有事就相互推卸责任,不但对我大唐的发展毫无意义,反而存着巨大的隐患。我一直认为官在得人,不在员多,裁员裁官,势在必行。故而,在大家的支持大刀阔斧的精简官吏,当时,差点就弄得天下大乱。”
冗官冗员、人浮于事是每个朝代都不可避免的事情。面对冗官冗员唯一的方法就是减员,问题也就来了。减员,如何减,减谁?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处理不好便会引发动荡。面对冗官冗员这种现象,大多数的王朝都选择了听之任之,以免动摇根本。就是这听之任之的做法,导致冗官冗员就如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到了真正危害国家的时候,已经无从处理了。
很多弊政其实就如人的身体一样,有小毛病的时候不注意狠不下心来处理,等到威胁到身体,想要处理却来不及了。
长安朝堂官员两千,这个数额并不算多,远不足以出现危害,但李世民却早就察觉出了这一点隐患,直接大刀阔斧的将人员削减至四分之一,这份魄力委实让人震撼。
而现在执行的科举仿佛又让旧事重演,但,为了帝国的未来,科举势在必行,以此来为国家培养源源不断的后续人才。
秦风道:“我认为科举不能废,因为帝国需要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
“颁布科举之前,朕考虑过这问题了,正如你说的一样,朕也认为科举势在必行,至于冗官冗员的问题,朕想着总会有办法解决的,大不了再一次大刀阔斧的裁员。”
秦风苦笑道:“可您敢保证你的子孙后代有您这等魄力、决心、威望吗?”
李世民坦然道:“老天都无法保证!况乎是朕?你小子向来有的放矢,说吧,有什么好意见?”
秦风讪讪笑道:“让您看出来了?真失败!”
“行啊!说说你的点子!”李世民喜不自胜,搬了一个马扎,直接坐到了秦风面前,做洗耳恭听之状。
“说白了也不难。”秦风道:“我的办法就是考核,专门针对官员进行考核!两年或者三年一考,结果是能者上弱者庸者滚蛋!官位不就空出来了吗?”
李世民猛的一拍大腿,还真是绝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