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终于来了

  众人表情变幻,心里难受。
  同时又暗松了一口气,皇帝说这么多,这是在给天下士林‘解释’,是一种让步,示好,也表示皇帝以及朝廷对士林的打压已经结束了。
  朱栩的目光注视着这群人,看着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他的这番话是起作用了。
  他的目光转向方孔炤,淡淡道:“关于‘党争’的危害以及性质,南直隶认识还不够,你这个巡抚刚上任,朕不找你麻烦,要是再过半个月,还有那么多人挖空心思的要给东林党翻案,那就别怪朕打你板子了!”
  方孔炤脸色微变,连忙起身,道:“臣知罪!”
  朱栩摆了摆手,只是这一点还不够,他要说的,是关于他登基以来的一系列事情,算是第一次认真的梳理,解决所有人的思想包袱。
  “为了解决党争,”
  朱栩动了屁股,继续道:“朕无奈的停摆内阁,将权利集中在六部。当时建奴人气焰嚣张,一步步蚕食辽东重镇,可辽东呢,军心涣散,军饷,粮饷奇缺,士兵毫无战心,闻风而退。为了边关,朕做了两手准备,一面收拢军权,大力改革军制,另一面为了筹措军饷,对盐政等一系列朝廷税收重项收归朝廷,这自然惹怒了一群人,可朕是不得不为……”
  “但仅是这些还不够,朕将内帑都贴进去了依旧是不够……宗室,勋贵等等每年的俸禄占据了朝廷税收的大半,当时瑞王,桂王等人要就藩,按照宗法,他们封地是四万顷,其他七七八八要百万两银子,一年的国库税收都不够……朕除了更改祖制,也无他法!”
  “眼见内忧外患,民乱四起,朕有心奋起,奈何朝廷东林为阻,地方官员阴奉阳违,朕的诏书出了皇宫就如同废纸,尤其是东林党搞百官罢朝,这迫使朕下定决心改革政体……”
  “可是,这些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朕用尽办法,四处筹集银子,粮食,都填不了朝政,尤其辽东的无底洞……”
  “这也就是‘惠字头’商会来历了,朕让人筹建了多家商会,到现在还被不知道多少人嘲笑是‘铜臭皇帝’……”
  下面的一群人身形不自觉的又躬了躬,他们印象里高高在上,呼风唤雨的皇帝,原来过的是这样的日子,如此的艰难,同时不少人生出钦佩之情,有多少人能做到这样?即便是太祖,太宗在这个时候怕对宗室也下不了这样的狠手吧?
  曹文诏,曹化淳等人都面无表情,心里都明白,年轻的皇帝为这个国家付出了多少。
  朱栩端起茶,轻轻的抿了一口,这也算是顺带着给自己洗白。
  他是皇帝,能做的也就到此为止,接下来,就是大棒!
  朱栩又轻轻摇起折扇,道:“这些呢都是废话,不喜欢就当没听到,接下来,朕来说说在南直隶这几天的感受。”
  来了!
  众人心里狠狠一跳,不管皇帝说什么,最终都还是要动手!
  朱栩依靠在椅子上,扇子敲了敲桌面,道“第一站,朕去了扬.州,转了几个书院……现在的书院很奇怪,个别学生有些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看法,其他人就冠之‘邪端’,孤立,殴打,甚至要送官,现在不管是生员还是当官的,只要对付别人,都用一个‘邪’字,还真是百试不爽……”
  朱栩的语气慢慢的严厉起来,道:“圣人育人,是要弟子背诵经典吗?为何生员就不能多问个为什么?为何就不能有不同的想法?这是圣人的教诲吗?还是说,现在的书院也要搞‘党争’,某个学派的,除了这个学派的都是‘异端’,都有应该判个死刑?再来个‘焚书坑儒’?”
  在座的都微低着头,书院已经四五年了,可在士林阶层一直都默默抵制,对书院里的学子多有打压,这是不争的事实。
  朱栩眼角跳了下,猛的冷哼一声,道:“学院的生员,不能这个学朱程,那个学阳明,不能这个学孔子,那个学孟子,我们的学生要集百家之长,去腐存清,绝不是这个学派打压那个学派,一定要闹个你死我活!我大明对待各地鸿儒讲学,决不能‘独尊某个,罢黜其余’,要百家争鸣,取长补短,彼此砥砺……”
  “还有,不要总是张口孔子,闭口孟子,那是千年前的圣人,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人不能多努努力,给后世子孙留下几本经典,是不是要再过千年的后世子孙,还拿着三千年前的老祖宗的经典,你们不觉得丢人,朕还臊得慌!”
  众人突然间心里有些异样,暗暗皱眉,总觉得哪里不对,可细细琢磨好似没有什么问题。
  朱栩不给这些人反应的机会,转头看向许杰道:“你是江.苏左参政,掌管学政,你今后有一个重点工作,那就是召集各地名仕鸿儒,给书院编纂一份教材,重点就是要让学子们学会思考,不是背会几本四书五经,会做几首酸诗馊词就是人才,所谓的人才,是能为朝廷做事,解决问题的,背书,作诗能解决问题吗?科举选士,科举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许杰脑子也有些转不过弯,总觉得皇帝的话哪里有不对劲,可一时半会也想不明白,这会儿只得出列道:“臣遵旨!”
  朱栩摆了摆手,接着又嘱咐道“对了,要聆听年轻人的声音,不要闭门造车,要多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搞‘一言堂’,知道吗?”
  这一点也没错,许杰道:“是!”
  编书,修改,完善儒家经典的事——定了!
  朱栩心里暗吐一口气,又环顾一圈,淡淡道“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说出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要尽听朕说。”
  众人都还在回味着朱栩刚才的话,一时间也无人开口。
  朱栩啪的一声,又打开折扇,道:“你们不说,那朕就接着说。”
  “自古以来,我汉人就追求一个境界,那就是‘天下大同’,可这‘大同’是什么模样呢?圣人没有明确说,当时的人口有多少?百姓要有多少地?税收怎么办?有没有边患?军饷,军队有多少?圣人没有说,到现在两千多年了,也没有弄清楚,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实现‘天下大同’……”
  大堂里的人现在都只能听朱栩讲,慢慢思忖,甚至很多人都跟不上节奏,只能竖着耳朵听着。
  “圣人没说?那怎么办?还是朕刚才说的,那就是努力,不能抱着几千年前老祖宗的智慧活一辈子,我们要给子孙做榜样,要一代强过一代,不能一代不如一代,那我们还活着干什么?后代子孙怎么看我们?”
  有不少人这会儿会意过来,都以一种异色甚至凝重的目光看着朱栩。
  皇帝的话看似对,实则是在对‘圣人’进行隐晦的质疑,这种‘质疑’偏偏堂堂正正,无可反驳!
  朱栩余光扫了这些人一眼,继续道“‘天下大同’到底要怎么实现,需要多久?朕不知道,你们肯定也不知道,那怎么办?咱们一步步试探,比如,先定个目标,让我大明所有百姓先‘脱贫’,人人有地,人人不挨饿,这是起先的,然后呢,是教育,要让所有人都饱读诗书,所有人都充满智慧,共同去想办法,探讨,去验证,朕相信,以我大明的泱泱大国,富有天下,总有一天会实现天下大同,万世太平……”
  一些人口干舌燥,头上冒着细汗,皇帝的话给了他们很大的冲击。
  并不是朱栩的话有多震撼,是现在整个大明的文人氛围都偏向保守,故步自封,耽于享乐,这让他们有些难以接受,就好比一个安逸懒惰惯了的贵公子,如何能突然想去体验军人的生活?
  朱栩不管他们,手里的折扇轻轻摇动,微笑着道“当然了,我大明现在的情况是要修整内务,外据强敌,完成‘新政’,不过总归有个计划,今天要做什么?明天要完成什么?今年的目标是什么?三年能做成些什么事情?这些,巡抚衙门,总督衙门都要详细规划,上报给朕……”
  方孔炤,傅宗龙连忙起身,躬身道“遵旨!”
  两人都还算保持着理智,静静的听着,还能明白朱栩在说什么。
  其他人,包括吴家三兄弟已经掉队了,需要慢慢的斟酌,推敲。
  朱栩倒是有很多话要说,不过看现在这些人的模样,今天是说不了多少了,心里思索一阵又道“除了书院,就是盐商的事情了。”
  这句话一出,在座的绝大部分人都心生寒意,终于还是来了!
  钱谦益,方孔炤,傅宗龙,施邦曜等等在职官员都眼含忧虑的看着朱栩,他们知道阻止不了朱栩,这会儿也不敢劝谏,生怕激怒他。
  盐商以及其他商人差点就要跪下请罪,脸色惨白。
  吴家三兄弟神色沉着,可身体在发抖。哪怕是一直闭着眼的吴老太爷,这会儿也缓缓睁开浑浊的双眼,艰难的转头看向朱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