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诸葛叔侄

  打定了主意之后,冠礼后的第二日,陶商便去找陶谦商议此事。
  这年头,士族迁移不算是什么大事,凭着士族在地方的关系,问地方的太守或是县尊要上一份路引简单的很,有了路引的话就算了有了迁移的资格,想去哪去哪,户口和落籍都可以凭借着这一纸路引变更。
  所以陶谦根本没把诸葛氏要迁走当回事,陶老爷子现在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徐州的本土士族多的很,走个十家八家的,对陶谦来说就跟毛毛雨一样。
  而且身为一个外来户,老头心中还抱有一点对士族的小怨恨……都走了才好呢!
  但陶商对于此事的反对程度,很显然却有些超出了陶谦的预料。
  他执意要求陶谦配合自己一定要将诸葛氏留在徐州。
  看陶商如此激烈的要求,陶谦甚至是有点小怀疑。
  诸葛世家中,是不是有谁欠我儿子钱了?
  “儿啊,你下个月就要去丹阳郡上任,这个时候还来操心琅琊诸葛氏的事,是不是未免有些自找麻烦了?”陶谦关切的问道。
  陶商使劲的摇了摇头,道:“父亲,此事对我来说颇为重要,孩儿一定要想办法拢住诸葛一家,只是滋事重大,孩儿要办这件事之前,必须要和父亲商议一下。”
  陶谦长叹口气,摇头道:“滋事重大这说法倒也不必……其实在为父这也不算什么大事,你要留他们就留,只是诸葛氏族祖居阳都县,其地位于臧霸的下辖,你打算如何去与他沟通啊?”
  对这件事,陶商昨夜思虑了一宿,此刻心中已经是有了办法。
  “孩儿想跟随糜竺的商队去阳都,与诸葛玄见上一面。”
  陶谦闻言颇是有些犹豫,叹道:“阳都县在臧霸治下,虽然老夫与臧霸目前还没有撕破面皮,但他毕竟不归为父统属,我儿若是就这么去了阳都县,万一被臧霸查出来,起了歪心思,派兵把你扣下,老夫却又该怎么办?……唉,此事还是万万不妥的。”
  陶谦能想到的这一层,陶商自然也是想到了。
  他若是要去臧霸的眼皮子底下挖人,自然会有一番万无一失的计较。
  论及看护自身的性命安危,陶商比他老爹懂行。
  活了两世,谁也不会有太平公子惜命。
  “父亲,这个事好办。”
  陶商站起身来,对陶谦道:“孩儿从徐州境外带回来的,除了十一万白波军部众外,不是还领回了三千泰山军吗?父亲不妨对外发布消息,就说久闻泰山军战力强悍,为扬我徐州声势并欲检视泰山军之能,卓令您下辖直属的丹阳精兵和泰山军在沂水旁的郯县演武,郯县在父亲迁治迁往彭城前,乃是徐州的治所重镇,北上便可直逼开阳县,臧霸若是听说父亲在郯县演武新军,心中必然起疑!”
  陶谦听到这,似是明白了。
  老头一边点头一边恍然道:“老夫明白了,不错,泰山军和丹阳兵在郯县演武,臧霸定会怀疑老夫是想借机征讨他,他一定会调整开阳的布防,将精锐兵马屯扎在沂水附近严阵以待,那贼子所有的精神头都集中在老夫演武的郯县,哪还有心思顾忌其他的事情?如此我儿便可毫无忧虑的去阳都县见诸葛氏的人了。嘿嘿,别说是臧霸,就是咱彭城诸人,也定然会以为老夫此举,可能是针对臧霸所作出的调整。”
  陶谦果然是政治老油子,闻弦而知雅意,陶商跟他唠嗑很是舒坦。
  比在外面的时候跟糜芳商量事强多了。
  “父亲英明,您还是那么的老鸡贼。”
  陶谦吸了吸鼻子,不满道:“混账东西,主意是你想出来的,怎么唠到最后,又成了老夫鸡贼?!”
  ……
  ……
  陶谦的动作很快,他即刻便命陶氏族中的亲侄兼从子,中垒校尉陶基率领三千丹阳精兵,会和韩浩所统领的三千泰山军前往郯县演武。
  消息传到开阳后,臧霸大吃一惊。
  陶谦老儿快两年了没什么动作,怎么突然派兵演武?还离自己这么近?
  臧霸心中本来就有鬼,得到信后,立刻调集麾下的本部兵马,由其本人亲自督阵,前往沂水之北屯扎,遥望郯县,以防不测。
  整个开阳县高层的目光都集中在陶谦演武的场所。
  臧霸全神贯注的打探着郯县演武的情况,根本无暇其他,那陶商则很轻松的就跟糜竺打了一声招呼,随着糜家的一支北上前往青州的商队,去了阳都县。
  阳都县就处于沂、蒙、汶三河交汇,历史悠久,和颍川的阳翟城一样,亦是中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陶商这次前往阳都,所领的人除去许褚和裴氏兄弟等贴身保镖外,尚还有郭嘉。
  对于这件事,郭嘉很是无奈。
  他发现陶商什么事都愿意拽着他,一有事就跟自己商量……商量完就打欠条不给钱。
  郭嘉一路上都感觉憋气,没怎么吱声。
  可他毕竟不是什么善于沉默的人,眼看着就要到了阳都城,浪子终究还是没忍住,问陶商道:“我说,你不过就是要来劝服诸葛玄不要南迁而已,这种事,你还特意领着郭某干嘛?耍嘴皮子的事,绝非郭某所长啊。”
  这话说的多欠干,天底下还有比你更擅长耍嘴皮子的人吗?
  陶商也不拆穿他,只是笑了笑,道:“说服诸葛玄只是其中的一件事,但我领你来的主要目地,是想领你见一个孩子,然后我日后收他当学生。”
  “你收学生?”郭嘉吃惊的长大了嘴巴:“你自己还没学好呢!你收的哪门子学生?”
  陶商吸了吸鼻子,直接忽略了郭嘉的话中的贬斥之意。
  “那家主诸葛玄有一个侄儿,就是死去的诸葛珪的二儿子,叫做诸葛亮,应该是年方十岁,但却是不世出的好苗子,天纵英才!长大之后必成大器,陶某此去要收做当学生的,便是他了。”
  郭嘉闻言愣了愣神,奇道:“诸葛玄的侄子是天纵英才?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陶商转头看着他笑了一下,道:“我连你这不着调的都能挖掘出来,诸葛家的个把龟孙是什么成色,难道还能瞒得住我吗?”
  郭嘉闻言顿时一窒。
  半晌之后……
  “还真就是这么个理儿……”郭嘉喃喃的自言自语。
  他突然又道:“可是郭某还是不明白,你要收学生收就是了,带着郭某来见他做什么?”
  陶商惊诧的看着郭嘉,仿佛是在看怪兽一样。
  “说了半天你怎么还不明白?你不过来看看这孩子的成色,你今后又该怎么教他本事?”
  郭嘉的脑中显然有些混乱了。
  “等会,等会!郭某有点没捋顺过来这个弯来……难不成,你的意思是:你要收一个天纵英才的孩子当学生,然后得郭某来教他本事?是这个意思不?”
  陶商感慨一叹,无奈道:“干哥哥现在才反应过这个味来,真是足足慢出了三十里啊!这年头,谁家当老师的还得自己教孩子啊?”
  郭嘉心中忍不住都要骂脏话了。
  丢你娘!
  臭不要脸的你还有理了!
  “凭什么啊?”郭嘉出言抗议。
  陶商指了指郭嘉的身后,郭嘉转过头去,却见尤驴子已经将短弩上膛。
  郭嘉脸上的肌肉一僵,扬天长叹。
  真是国之将亡,必生妖孽。
  这厮实在是太欺负人了!
  诸葛家的那个被他看上的十岁孩童,不论是谁,下场估计肯定也好不到哪去。
  ……
  ……
  抵达了阳都县之后,陶商没有耽搁,先是派许褚打听清楚了诸葛氏所在,然后便前往拜府。
  诸葛氏家主诸葛玄此刻正在家中处理田亩佃账,听闻有人送上拜贴,随即打开来看。
  一见上面所书写的拜贴人的名字,诸葛玄登时有些惊诧了。
  “丹阳郡守陶商?”
  诸葛玄轻轻的将帖子合上,诧然道:“我与陶氏从无往来,这个新近崛起的太平公子怎么会突然领人拜府?”
  诸葛玄身边,侍立的乃是他在家中的得力住手,亲侄子诸葛瑾。
  这位少年郎和陶商一般大的年纪,都不过十八岁,但作风却是极为老成,平日里在家中所办诸事皆井井有条,为诸葛玄引为臂助。
  诸葛瑾好奇的看了看诸葛玄手中的拜贴,建议道:“叔父,此事虽有蹊跷,但陶公子毕竟是刺史公子,如今又是风头正盛,他特意从彭城赶来见您,一定是有什么大事……况且咱们即将举族南迁,目前还是不要怠慢刺史府的人为好,所谓稳中求全才是上善之策。”
  诸葛玄点了点头,道:“谨儿说的是,待会等人到了,你随我去迎他。”
  少时,陶商等一众人来到了诸葛府。
  诸葛家叔侄一老一少来到府门之外,亲自迎接陶商。
  互通姓名之后,陶商也不客气,便随诸葛玄进了内堂。
  诸葛玄人到中年,但看着并不是很精神,蔫吧吧的有些病态。
  反倒是跟在他身边的诸葛瑾,年纪轻轻,丰神俊秀,举手投足之间县露出一股与年纪并不相符的沉稳之气,很是让陶商感到舒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