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公公莫见怪

  北京城的初三比初一、二还要热闹,因为打今儿开始,才算是真正的过年。
  大年初一,也就是正旦那天,百姓们固然是过年了,可官员们却不放假。
  一路上,王体乾跟良臣说了不少过年的事。
  据他说,初一那天,皇爷要朝会。
  这规矩是打太祖皇帝洪武爷那定下来的,十分隆重,以致跟皇帝的登基仪式差不多。
  按大明会典,初一天不亮,尚宝司和锦衣卫就要在奉天殿摆朝仪,然后各坊各司其职,时辰一到,百官就要进宫朝拜,整个流程下来得一个时辰。完事后,百官各回衙门封印,等到日落才能落衙归家,之后才有五天年假。
  而初二这天,百姓也好,达官贵人也好,都讲究在家守岁纳福,不兴给亲朋好友拜年。所以,初三这天起,北京城才真正热闹。
  不但百姓们访亲走友,相互拜年,达官贵人们也是马车轿子齐出动,街上的人比往常那是多了无数倍。有的地方摆庙会的话,那就是人山人海,一眼都看到不头。
  “陛下正旦也朝会?”
  良臣有些惊讶,万历爷几十年不上朝的人,大过年的愿意动弹?
  “这个啊…”
  王体乾笑了起来,没说皇爷正旦到底上不上朝。
  良臣琢磨着万历肯定没上朝,哪怕这正旦是大明朝一年一度的盛大年会。
  须知万历这董事长可是国朝历来除武宗陛下外,最不待见手下员工的。大过年的,也别想他露个面,估摸着多半是太子朱常洛代他老子参会了。就这,都是万历给他老祖宗面子,要依他性子,能直接把年会给取消了。不过他真要取消的话,估计高兴的反而是那帮员工了。
  大年初一,谁个吃饱了撑的还要去上班呢?
  想到朱常洛,良臣自是想到了他老婆李翠儿。
  算预产期,西李生产应当就在正月,最迟不过二月初。良臣倒不担心西李会碰上难产,且知道她生的是个女儿,只是单纯的想念这位史书上以泼辣无脑著称的女人。
  却不知西李有没有听自己话,把朱由校弄到名下收养,二叔那边是不是提前成了天启帝的大伴。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大道理,西李到底吃透没有?
  不管是否上郑贵妃那条贼船,良臣始终将注码压在朱常洛这头,一个西李,一个二叔,再加一个巴巴,那是他自己给自己弄的三重保险。
  这三重保险,缺一个都不成,且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西李,就没有二叔,因为历史上正是西李给了二叔机会,才能让他老得以烧了朱由校这冷灶。
  没有巴巴,同样也没有二叔。二叔没成九千岁前,宫里的竞争对手可多着哩,要不是老祖奶奶发话,二叔也不会一飞冲天。
  现在,三重保险叫良臣提前捏在一起,前世无数穿越小说中,哪个有他这样的金手指和金大腿。
  真是,命好不能怪政府啊。
  原先在关外时,良臣还没那么心切,这会进了京,心里倒愈发想念二叔和那两个故人了。
  对二叔,良臣那是亲情。
  对巴巴和西李,那是友情。
  友谊天长地久。
  友谊万岁!
  可惜,以他目前的情况,和西李的友谊恐怕难续前缘了。
  良臣可不想叫道友逮住切了命根子。
  倒是能给巴巴一个惊喜,大过年的,侯二和孩子都不在身边,想来巴巴此时最是无助、空虚和寂寞了。
  此时,他从天而降,无疑就是给巴巴最好的过年礼物。
  想是这样想,可就是不知道郑贵妃那怎么安排他。要是这位贵妃娘娘大过年的也不想让他清闲,上马赶鞭的给他派差事,那可就真是好事要多磨了。
  王体乾不知道魏舍人正在想东想西,但听城中到处在鸣放鞭炮,街上来来往往的人都在相互拜年,说着好话,过年气氛十足,不由也高兴的给良臣说了两段宫里过年的趣事。
  “舍人可知道,咱宫里也包饺子呢,饺子里会包些小竹牌,竹牌上刻着赏赐品的名称,一般都是金佛银凤玉如意什么的。这要是哪位娘娘或者皇子运气好,吃到金佛,皇爷准赏一尊金佛呢。”
  万历敞亮!
  良臣笑了起来,再敞亮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万历这个皇帝还是小家子气了,要搁他做皇帝,大过年的也不能光顾着家里高兴,得把员工都召集在一块,然后请他们集体到三温暖搓一把,尔后再吃饺子。
  头奖八飞,次奖六飞,参与奖单飞,完事论时间算钱,一秒一两,保准员工们人人兴致高,个个盛赞陛下英明。
  “其实宫里跟外面一样,也放烟火呢。白天放鞭炮,晚上放烟火,白天噼里啪啦,晚上火树银花,热闹之极。不过除了乾清宫,别的宫殿是不能随意燃放的,一是怕鞭炮声使那些已经怀孕的妃子受到惊吓,二是怕引起火灾。另外,娘娘们也不能随意观看烟火,只有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她们才可以自由地聚集到乾清宫前尽情观赏,不需要奉旨。”说话时,王体乾的马车边落了枚炮竹,险些惊着了马。
  惹事的那家人见良臣一行看着像是官府的人,吓得脸都白了。好在王体乾没生气,大过年的,又没出什么事,犯不着跟百姓计较。
  “王公公大人大量啊。”良臣拍了个马屁,然后又笑着说道:“不过看个烟火也这么多规矩,宫里就是事多。”
  闻言,王体乾哈哈一笑:“可不敢这么说,这都是打老辈传下来的规矩,肯定有道理。”
  良臣点了点头,就拿防火来说,紫禁城里还真不能随便的乱放。有明一朝,三大殿都叫烧了好几回了。就万历这一朝,烧了也不止一回。好像最后一次烧了一半,万历都没钱修。还是后来天启上台,二叔想办法凑的钱把三大殿重修了起来。要不然,大明朝的皇宫破烂的很。
  此事也侧面证明二叔身为阉党首领,还是能办事的。至少,在他风光的那两年,大明朝内外不缺钱使,内政军事都有建树。等到了崇祯那小子,就处处告急了,最后,直接咯屁。
  瓜尔佳氏的马车落在后面,她是头回进关,长这么大,也就是做舒尔哈齐侧福晋时,跟着一起去过的铁岭。
  在她眼里,铁岭已经是座大的城市了。
  铁岭是李成梁的老家,修的蛮坚固,但再坚固,再大,还能赶上大明朝的帝都?
  真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瓜尔佳氏的眼睛都直了。眼前所看,实在是她从前想都没想过的。
  良臣也疼她,马速不快,为的就是让瓜尔佳氏能够多看看京师的繁荣和热闹。想当初他第一次进京时,不也是如此模样么。
  良臣还很体贴的叫郑铎派人去小贩手中买些好吃的点心拿给瓜尔佳氏,喜的瓜尔佳氏眉眼带笑。
  良臣他们是从东便门进的北京城,东便门南头就是广渠门,不过最终进内城还是要走崇文门。
  渐渐的,良臣一行的速度更是慢了,因为街上到处都是人。
  过了崇文门后,良臣跟王体乾说他要安排下随从。
  王体乾只是奉贵妃娘娘之意接魏舍人回京,至于回京之后魏舍人如何安排,他当然是不知道的。所以,就加不可能安排魏舍人的随从以及他在关外纳的小妾了。
  良臣想着找家旅店先把人安置下来,他这么多人,说不得就要包下半间客栈了。身上的钱倒是够,虽说决定全部上交,可基本的开支良臣总要留下的。
  再者,这么大一笔钱,打他魏舍人手里过,不漏点出来,也实在是不像话。就是拿手在猪肉上面过一过,都能沾点猪油呢。
  好家伙,这接连找了几家客栈,要不就是关门,要不就是客满,哪有空房啊。可把良臣急的,最后在琉璃厂那一带总算找到家。好说歹说,掌柜的才给腾了十来间房。价钱却是贵的很,比平常的多出了一倍。
  这掌柜的显然也是有背景的,没有因为魏良臣的官员身份就便宜给他。
  良臣是做大买卖的人,当然也不会为了点小钱和掌柜的斤斤计较。
  安排好随从和瓜尔佳氏后,良臣便跟着王体乾进内城。
  过了崇文门后,良臣摸出个红包塞到了王体乾手中。
  这红包是昨天夜里在永平住宿时,良臣叫瓜尔佳氏用红纸裁剪叠好的。似这样的红包有十个,每个里面都是放的一张三十两的银票。银票是良臣在锦州时跟一家钱铺兑换的,京里有这家钱铺的总店,可以随时存取。
  大过年的,备红包,当然是要送礼了。
  送给谁?
  见者有份。
  郑铎和降倭们也都有红包,不过就没这么隆重了,都是赏的现银,一人五两。
  “大过年的,王公公陪着我赶这一路真是辛苦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还望公公笑纳。”
  “哎,这怎使得!…舍人这话说的,咱家一点不辛苦,贵妃娘娘的差事,别人求还求不来呢…那咱家就不好意思了…以后还要请舍人在娘娘面前给咱家多美言几句呢…”
  王体乾自是推辞,良臣也是不会再往回收,一来二去,客套话说上几句,王体乾也就收下了,心里对这小案首不由高看两眼。
  得了红包,王体乾虽不知里面数目,但清楚肯定是张银票。不管哪家钱庄钱铺,但能是开出银票来,怎么也得三十两起步。
  他在尚膳监当差,一年下来例银也不过十几两,魏舍人一出手就是这么大一个红包,他心里当然乐开了花。
  心情好,谈兴自然也高,半讨好的又说了些宫里的事给良臣听。
  良臣反正也没事,听得津津有味,忽而眼珠子一转,轻咳一声,问道:“王公公,你们是怎么过年的?”
  “我们?”
  王体乾一愣,旋即明白小案首说的是宫里的太监们。他也不为意,笑着道:“噢,咱宫里时兴拜年,没职事的小伙者今儿多半都能得公公们一个红包。”
  当下简单说了些。
  太监之间拜年也是有大讲究的,一般都是小太监向大太监拜年,如果拜年的小太监没有差事,也就意味着他只能领到一点儿可怜的例银没有任何外快,所以上头的管事太监就会在过年给他个红包作为补贴。
  如果拜年的小太监有差事,譬如负责某个内厨房的采购事务,那么他不但没有红包,还得给管事太监送一笔年礼,不然管事太监一不高兴,他下一年很可能丢掉他的差事。
  一般管事太监和小太监间的红包多则四五两,少的一二两。大珰之间那就不一样了,王体乾说他听过御马监的刘吉祥公公曾经在过年时,一次送过上万两银票的红包给已故老祖宗陈公公。另外各地的矿监税使和镇守太监们也会在过年时派人上京,给司礼监的诸位公公奉上巨额红包,数目多的吓死人,反正低于千两的肯定拿不出手。
  数目真的是吓死人,良臣听得脑壳大,因为他还想着要是见着金忠,就给人家也送上个红包呢。
  可人那级别的都是数千上万两来去,他这三十两真是拿不出手。
  往皇城要经过恭子厂,路上良臣就看到那些达官贵人门口都放着一个红袋子。良臣不解,问王体乾那些红袋子做什么用。
  王体乾笑着说这些红袋子是达官贵人们专门用来收名贴的。因为今儿初三,拜年的官员特别多,有的一家能来上百个访客,而主人又不定在家,没法接待,所以就在门口放上红袋子,来客只要将名贴投进去就算给主人拜过年了。
  这习俗原是官员们来往形成的,后来渐渐的整个官场都用上了。每当正旦过年,可以说,不仅是达官贵人,只要是个官,大小几品不问,家里的红袋子肯定会被塞得满满。
  “小魏舍人没宅子,要不然,今儿也能满呢。”
  王体乾笑着打趣,良臣亦听得一乐。二人有说有笑的到了皇城外,王体乾上前纳了牌子,侍卫上前验过良臣的官凭,做了登记后,放他入内。
  午门那可不是良臣有资格走的,王体乾领他走的是西华门,那里离贵妃娘娘的翊坤宫最近。
  西华门的守卫又重新验了手续后,王体乾让良臣留在这里侯着,他去翊坤宫通传。
  良臣自是没有意见,西华门有值房,他是贵妃娘娘要见的人,侍卫自不会给他脸色看,还给他搬了个凳子,要他坐着等。
  “多谢!”
  良臣坐了下来,打量着眼前的宫城。上次他夜里在皇城乱溜,这宫城远远看过,却不知里面何等模样。
  正坐着,一个有些微胖的年轻男子打这路过,见良臣坐在那里到处瞎看,不由斥了声:“你是何人?怎的这般没有规矩的?”
  “我…”
  良臣一惊,下意识的起身,以为对方是宫里的管事太监,当下就笑着摸出一个红包递到对方手中,赔笑道:“公公莫见怪,我是头回进宫,不懂规矩。”
  “…….”
  年轻男子猝不及防,愣愣的看着对方硬塞在自己手中的红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