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远方的消息

  王安石听完了曾巩的话,脸上充满了讥讽,“愚人愚夫而已,他们奈何不了先生,就只能在你们这些人面前说一说酸话。若是先生准许他们入门,他们恐怕比狗吃上屎还兴奋。”
  曾巩沉吟着,并没有反驳王安石的话,而是开口道:“有人说,先生迟早要离开汴京城,一旦先生离开了汴京城,就是我们这些人被清算的日子。”
  王安石鄙夷的道:“一群蠢的无可救药的人,以后少跟他们来往,不然你也会被他们带蠢。”
  曾巩疑惑的道:“介甫何出此言?”
  王安石往屁股下的巨石上一趟,伸了一个懒腰,在曾巩疑问的目光中,淡淡的道:“无论是官家还是先生,都正值壮年。满朝武臣皆以先生为首,文臣当中后进的才俊,也皆是先生的门生。
  往后数十年,先生无论身在何处,先生在朝堂上的地位都不会动摇。”
  曾巩皱眉道:“若是官家对先生不利呢?你应该知道,以官家如今的威望,若是要为难先生,朝堂上许多官员都会倒戈。”
  王安石不咸不淡的道:“那你可想差了,只要先生对权势没有半分眷恋,那他对大宋就只有功,没有过错。
  官家真要对先生不利,满朝文武不仅不会帮官家,反而会帮先生。”
  曾巩疑问道:“何解?”
  王安石淡然笑道:“朝堂上如今有忠臣、有谗臣、有为维护私利发言的,却唯独没有奸臣。
  既然没有奸臣,那就不有人支持官家行‘狡兔死,走狗屁’之事。
  再说了,我大宋推崇孝道,也尊重仁义。
  先生若是不贪财,也不恋权,那几乎就是一个官场上的完人。
  官家要对付他的话,那就失了仁义。
  官家若无仁义,凭什么统御群臣?
  不能统御群臣,又如何治国?”
  曾巩沉声道:“可官家若是要一意孤行呢?”
  王安石呵笑了一声,“那我们兄弟估计就要成为天子门生了。”
  曾巩惊愕的看着王安石。
  王安石一指虚空,有些豪迈的道:“那个位置,对先生而言,唾手可得。”
  曾巩几乎毫不犹豫的道:“不可能!”
  王安石淡然笑道:“没什么不可能……京师重地,十万禁军,非先生亲信,先生不出兵符,仅凭三十三响令箭,就能令其封城。
  京师之外,数十万禁军,统兵着皆是先生亲信,先生一言,数十万悍卒便能席卷天下。
  你告诉我,那个位置是不是唾手可得?”
  曾巩立马就要张口反驳,却听王安石又豪迈的道:“四边之地,数位藩王,皆有反噬大宋之心。只因有先生压着,所以他们只能将目光放到别处。
  若是先生邀请他们公分大宋,你猜他们会不会答应?”
  曾巩脸色一瞬间变得铁青,“身为人臣,怎能不忠不义?”
  王安石哈哈笑道:“官家若是要剪除先生,就是他先失了忠义。即使如此,为何不让先生还手?”
  王安石猛然坐起身,拍着曾巩的肩头郑重的道:“太祖的江山,可不是他打下来的。”
  曾巩脸色彻底变了。
  赵氏得国不正,乃是赵氏最大的一个弊端。
  更重要的是,赵氏做事不够大气。
  史书上得国不正的皇帝比比皆是,可像是赵氏一般如此心虚者,几乎没有。
  赵氏既然得了江山,大大方方的坐就行了。
  一句成王败寇,足以堵住所有人的嘴。
  可赵氏却偏偏喜欢弄出一些滑稽的戏码向表示赵氏坐江山的正统性。
  然后在表示自己坐江山的正统性的时候,又总习惯表现出一副夺了别人江山,十分心虚的模样。
  用民间的话说,就是当了姐儿还想立牌坊。
  如此情况下,皇权还能剩下多少敬畏?
  能欺负皇家的人,还不往死里欺负皇家?
  大大方方的坐又能怎样?
  李世民囚父弑兄,他一样是受万人敬仰的千古一帝。
  也正是因为赵氏总喜欢表现出一副心虚的模样,所以别人若是以篡位的方式抢了赵氏江山,也没什么好让人纠结的。
  只要篡位上去的人能坐稳,那江山社稷就会改姓。
  王安石见曾巩脸色十分难看,略微拍了一下曾巩的肩头,道:“放心吧……我们跟先生也有一年了,先生是什么人,我们大致有所了解。
  他和官家情谊深厚,他对那个位置也没兴趣。
  若有一日地覆天翻,他也会携天下之兵,平定天下,扶赵润上位。”
  曾巩听到了王安石的话,细细的思量了一下,发现先生平日里既不笼络官员,也没有跟其他官员在府上密谋过什么,就果断相信了王安石的话。
  他故意岔开话题道:“官家的皇子可不止赵润,你为何觉得赵润会上位?”
  王安石嘿嘿笑道:“因为朝堂上现在最凶的是寇党,以后最凶的也会是寇党,赵润也是我寇党之一,他上位了,对我们最有利。
  纵然先生不参与夺嫡的事情,咱们的那些师兄们也会推着赵润上位。
  再加上赵润占着大义的名份,所以他只要不夭折,或者不蠢到自寻死路,就一定可以坐上那个位置。
  目前为至,赵润除了贪财一点,貌似并没有其他的缺点。”
  曾巩沉吟了一下道:“我觉得赵润只是喜欢赚钱的感觉,并不是真的喜欢赚钱。”
  王安石摊开手笑着道:“所以啊……他除了喜欢赚钱以外,并没有什么其他缺点。官家是一个武皇帝,为我大宋拓土万里,赵润上位以后可以做一个文皇帝,安我大宋百年。”
  曾巩认真的道:“赵润虽然没什么大的缺点,但也没什么有点。”
  王安石咧嘴笑道:“他要浑身都是优点,那要我们做什么?据我所知,我们的那些师兄们,一个个都是难得的英才。
  你我二人也不输给他人。
  有我们辅佐,他只需要安安稳稳的去赚钱就行了。
  我们会帮他将江山打理的妥妥贴贴。”
  曾巩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看着王安石道:“先生貌似更想让你去传播学问。”
  王安石随意的道:“一边做官,一边著书,又不冲突。先生不就是这样吗?”
  曾巩迟疑着道:“先生似乎没怎么著书?”
  王安石笑而不语。
  寇季交给他们的书,他都看过了,不仅看过翻译的版本,还看过大食文的原著。
  原著和他们学习的东西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他猜测他们学习的书里面,有一部分是寇季写的。
  至于里面的知识来源,他倒是没深究。
  因为他觉得寇季可能是从其他地方剽窃的。
  毕竟,当初寇季可是当着他们的面告诉他们,让他们放心大胆的将大食书籍中的知识剽窃过来当作自己的知识发表出去。
  很多时候,秘密放在明面上,反倒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遮遮掩掩的反而会引起别人的好奇心,让人刨根问底。
  就像是之前在宫里,寇季明明白白的告诉赵祯,寇准说自己是什么天授之人,完全是谎言。
  赵祯立马就信了。
  并且还脑补出了寇准说谎的深意。
  若是寇季为了掩饰自己穿越者的身份,认下了此事,那赵祯就得考虑看能不能从寇季脑海里将上苍赐予寇季的知识一并挖掘出来。
  当所有人都是凡人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个自称神仙的家伙,一定会被无数的凡人窥探。
  若是窥探清楚这个自称神仙的家伙是凡人以后,凡人立马会对他失去兴趣。
  若是窥探到这个自称神仙的家伙是真神仙的时候,那么凡人们一定会想尽办法弄死他,然后取而代之。
  “你似乎对成为寇党没什么抵触?”
  曾巩是一个标准的文人,所以他十分认可‘君子朋而不党’这句话。
  王安石知道曾巩心里想什么,所以淡然笑着道:“等先生离开了汴京城,我们就不再是身寇党,而是同僚。
  同僚之间,亲近一些难道不应该吗?
  先生即便是离开了中枢,那也是我们的先生,对先生尊敬一些,难道有问题?”
  曾巩一愣,摇了摇头。
  王安石和曾巩二人在讨论寇季的时候,寇季正在跟闺女寇卉大眼瞪小眼。
  寇季盯着寇卉不言语,寇卉盯着寇季也不言语。
  父女二人谁也不肯服软。
  赵润为了帮助先生,从怀里取出了一个竹蜻蜓,双手一撮,飞了起来。
  书房里的其他人的目光顺势被吸引了过去。
  狄咏更是不管不顾的抛下了笔,去追竹蜻蜓。
  什么先生之威、首相之威,对他根本不管用。
  他现在正处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年纪。
  规矩、礼法,对他都没用。
  狄咏噔噔噔的在哪儿跑。
  寇卉扛不住了,频频侧头向望过去。
  “爹,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放过我好不好?”
  寇卉终究经不住诱惑,出声向寇季服软。
  寇季不咸不淡的道:“先把你私底下撕毁书本的事情说清楚再说。”
  寇卉哭丧着脸道:“我不是故意的……”
  寇季冷哼了一声,“那就是有意的?”
  寇卉气的直跺脚,“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放了我。”
  寇季冷淡的道:“先说出来听一听……”
  寇卉哼哼道:“包拯喜欢赵絮……”
  寇季翻了个白眼,“你才对大一点,你懂什么叫喜欢?”
  寇卉不服气的道:“我就懂!”
  寇季瞪了寇卉一眼,“罚写大字十篇。下次加倍。下去玩吧。”
  寇卉气哼哼的剁了剁脚,扭头走了。
  寇季见此,摇了摇头没有言语。
  包拯和赵絮二人的问题,寇季多少知道一些。
  只是二人各有问题,还融不到一起去。
  外戚不得干政,在大宋如今依旧是铁律。
  包拯若是真的跟赵絮在一起,那仕途就真没了。
  所以寇季并没有极力的促成此事。
  他想看看两个人能走到什么地步。
  事实上外戚不得干政的铁律,也不是无解的。
  赵祯此前在处理朝中皇亲国戚的时候就曾经定下规矩。
  愿意放弃皇亲国戚身份,以正常人身份走仕途的。
  可以不受外戚不得干政的规矩约束。
  赵絮若是能放弃公主尊位,那她和包拯在一起,也不会印象包拯的仕途。
  问题是,现在是包拯喜欢赵絮多一些。
  所以要牺牲的话,很有可能是包拯牺牲。
  而包拯貌似没有为了爱情牺牲抱负的心思。
  所以,二人之间的感情现在就是一笔糊涂账。
  往后一段日子。
  寇季不是在府上教书育人,就是在政事堂处理公务。
  他提出的两项有关田产分配的国策,如今也刊登到了大宋书报上。
  为了扩大大宋书报的影响力。
  张成用了不少手段。
  其中有一项,就是借助谣言,向天下人宣扬称,有人通过阅读大宋书报,看清楚了朝廷的国策。
  然后在国策的引领下,赚取了庞大一笔钱财。
  许多商人为此购买了大宋书报,然后他们发现,在大宋书报上确实能看到许多国策,同时能通过国策的变化,找出一定的商机。
  有商人更是自我领悟出了在大宋书报上刊登广告的事情。
  一时间,大宋书报被炒的火热。
  关于朝廷要分地的两项国策,也瞬间被传到了大宋的每一个角落。
  豪门大户们看了朝廷新订立的国策以后,一个个皆摇头叹息。
  只允许购买五亩以下的良田,家中良田超过五亩的还不能购买。
  并且可以选择的方式只有借贷和服役。
  为了五亩地,贡献出去五个劳力,对他们而言得不偿失。
  朝廷分地,对他们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豪门大户仅仅关注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不再关注此事。
  倒是那些贫寒的百姓,在得知了此事以后,欢欣鼓舞。
  朝廷的政令在寇季眼里,有压榨百姓的嫌疑。
  可百姓不这么看。
  百姓们觉得朝廷是在白送地给他们。
  他们平日里在豪门大户当佃户,一年到头,除了能混个半饱外,几乎得不到什么好处。
  一直到老死,也是一样的。
  如今借着朝廷的地种田,交够了朝廷的赋税,再交够了每一年的借贷以后,剩下的都是他们的。
  最重要的是,朝廷以十年为期。
  十年之内还清借贷,他们还能得五亩地。
  如此好事。
  百姓们自然欢欣鼓舞。
  民间一片沸腾。
  朝廷借着大宋书报,将势头吵起来以后,一直从年底火热到了次年年初。
  当朝廷约定的分田的时间到达以后。
  百姓们蜂拥到了衙门和大宋钱庄。
  田产是衙门分配,契约跟大宋钱庄订立。
  场面十分火热。
  赵祯和寇季坐在开封府衙门对面的凉茶棚子里,看着开封府门口汹涌着往进冲的百姓,感慨万千。
  “呼……”
  赵祯品了一口茶,吐出了一口浊气,脸上又喜也有悲。
  “朕看到百姓们群情激扬的样子,就知道朕推行了一道善政。朕心里是又高兴,又悲哀。
  朕以为,经过不断的迁移,不断的给百姓们分地,我大宋贫寒的百姓数量已经很少了。
  没想到,还是这么多。”
  寇季淡然笑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赵祯沉吟着道:“朕还想再搜刮一拨豪门大户,从他们手里弄出更多的土地。”
  寇季摇头笑道:“现在这些就够了。豪门大户已经被我们搜刮的很惨了,再搜刮,他们恐怕真的就反了。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将百姓们往边陲引。
  虽然我们往边陲迁移了不少百姓,可如今边陲还有大片大片荒芜之地。
  等我们的百姓将那些荒芜之地变成了良田、草场、林场的时候。
  估计我大宋也不会再为土地担心。”
  赵祯看向了寇季。
  寇季笑着道:“因为那个时候,豪门大户大部分的人已经蜕变成了纯粹的商人。商人从商场上牟利,远比他们从土地中牟利要赚的多。”
  赵祯愣了一下,道:“四哥的意思是,纯粹的商人越多,我大宋土地兼并的麻烦就越小?”
  寇季点头道:“这也是我最近才悟出来的。当商人们从商场上的收获远远大于土地上的产出的时候,土地对他们而言,其实就是一个鸡肋。
  只要我大宋始终保持着有足够的粮食,粮食的价格足够低。
  商人们会自觉的放弃土地。
  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那些商人将自己手里的土地兜售出来,而不是仅仅的握在手里,任其荒废。”
  大宋在土地、屋舍方面的政令很严格。
  你家的土地、你家的屋舍,只要你不发卖,那么就永远都是你家的,谁也抢不走、夺不去。
  那就像是私人领土,只不过只有使用权和所有权,并没有管辖权而已。
  所以,商人、豪门大户手里握着地,只要他们不主动往出兜售,那谁也不能强行从他们手里抢夺。
  哪怕良田沦为了荒地,那也是人家的资产,谁也没办法侵占。
  赵祯仔细思量了一番寇季的话以后,笑着道:“四哥想的太长远了。光是让我大宋的百姓将我大宋所有的疆土占满,就得数十年之功。”
  寇季笑着道:“官家以前聊起此事,会十分兴奋,十分贪心。为何突然变得不那么贪心了?”
  赵祯看向了寇季,低声道:“朕派去监视朱能和李昭亮的人回来了,他们告诉朕。李昭亮、朱能、元山、黑汗王几人,已经结盟,正疯狂的在西方开疆拓土。
  他们已经证实了在极西之地,有一片庞大的不输给我大宋的土地。
  听说土地十分肥沃。”
  寇季愣了一下,没有言语。
  赵祯继续道:“他们的斥候到了天竺。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斥候到了天竺以后,发现了原交趾郡王的斥候。
  朕现在才知道,大雪山是有尽头的。
  大雪山的尽头居然是天竺,天竺再往西居然还有许多国朝。”
  寇季沉吟着道:“官家突然之间不担心土地了,是不是想着等他们在域外开疆拓土,稳定了局势以后,再派人去强抢?”
  赵祯点点头,又摇了摇头,坦言道:“那都是数十年后的事情了。到时候就看朕的子孙成不成气。
  他们若是成气,可以出去抢更多的土地给我大宋百姓。
  若是不成器,那就将一部分百姓迁移过去。
  黑汗王、元山、原交趾郡王的事情,朕不敢说。
  但是像朱能、李昭亮等人若是能在西方扎根,相信他们最亲近的还是我宋人。
  他们要彻底的统治那一片地方,必须依仗我宋人。
  所以我大宋百姓迁移到他们手底下去,一定会成为人上人。”
  寇季仔细的分析起了赵祯的话,他觉得有一些话,赵祯没说。
  那就是李昭亮和朱能很有可能在他们征讨到的地方订立了人种阶级制度,李昭亮和朱能带去封地的宋人,必然已经被他们高高的捧起,成为了人上人。
  当地的土著很有可能沦为了奴隶,或者尸骸。
  不然赵祯不可能如此肯定的说大宋的百姓迁移过去以后,会成为人上人。
  恐怕不止李昭亮和朱能,元山恐怕也是如此。
  赵祯之所以不愿意将实情告诉他,应该是朱能和李昭亮二人用的手段不怎么高明。
  所以赵祯不愿意明说。
  寇季不得不承认,有一个熟门熟路的人为大宋的悍卒带路,对宋人征讨西方有极大的好处。
  若是仅凭着朱能、李昭亮、元山三个人自己摸索的话,他们恐怕一辈子也得待在西域。
  可是有格格巫带路就不一样。
  格格巫知道西方什么地方最富裕,知道西方什么地方有强敌,知道西方有什么地方容易征讨。
  西方的地形图、西方兵马的作战方式、西方兵马的强弱。
  在格格巫这个神使面前,不算是秘密。
  因为他背后有一个依旧掌控着西方大部分疆土的庞大的宗教支持。
  如此一来,这些东西在朱能、李昭亮、元山等人眼里也就不是什么秘密。
  既然西方的一切在他们眼里都不是秘密。
  那他们没理由继续留在西域吹冷风。
  他们完全可以在格格巫这个带路党的引领下,长驱直入进入到西方,然后在西方烧杀抢掠。
  反正脱离了大宋的视线,他们就算沦为了魔鬼之军,也没有人会在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