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老庄
此刻,教委领导的脸上也不禁露出了微笑,觉得这人的讲课风格真是有些特别。
察觉到教委领导脸上的表情似乎有所缓和,五十多岁的邱志田始终绷紧了的双腿早已麻木,心弦一松,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
学生们心中暗暗想道,还是那种感觉,还是那个味道,老陆的讲课风格,永远都是这么让人意想不到……
神马都是浮云,亏他想的出来!
永远不循规蹈矩,永远不照本宣科,老陆的每堂课,都让学生们觉得匪夷所思,听得欲罢不能。
这种课堂效果不是刻意营造,事先排练好的,而是老陆真实实力的体现,学生们当然清楚,可是教委领导也许是不知道的,不过老陆的这个包袱抖出来,也确实让教委领导感到十分有趣。
古文对与学生来说,一直都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如果能让学生觉得生动有趣,不那么枯燥,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下来,真正的听进去,那么这堂古文课就算讲出了彩。
可以说,老陆的这段讲得十分精彩,但也只不过把老陆方才让人不喜的部分遮掩过去,暂时度过了危险期。
如果说老陆从一开始到看云朵,把自己在教委领导周兴国心中的分数拉低了许多的话,那么他所讲的这段,就又把自己的分数拉了回去,却也没有拉高。
所以,接下来老陆所讲的内容至关重要。
如果接下来的内容变得平平无奇,像老和尚念经,让人昏昏欲睡,教委领导也一定会按照原计划,在课后找到校长张韵柔,要求她让陆松滚出儿子的班级。
“下面,请丁聪同学为我们朗读一遍庄子的这篇《逍遥游》。”
丁聪很紧张地站起来,他不知道该选择怎么读,是按照最普通的朗读方法,还是用老陆一直训练他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读法呢?
抬头看了老陆一眼,见对方只是点点头,看来是想让自己决定,于是丁聪索性豁出去了,把书本一放,把早就背得滚瓜烂熟的《逍遥游》抑扬顿挫地背了出来。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等到丁聪通篇背完,立刻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背得不错,请坐!”
老陆很满意地让丁聪坐下,继续道:“说到庄子,那就不得不提老子,这两位先贤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合称老庄。
老庄是春秋战国时期两位杰出的思想家,老子比庄子生活的年代要早上一些,算是道家开创道统的人物,而庄子的一些思想,受到老子学说影响良多,所以他们的思想都有一定的关联,十分相近,所以后世将庄子也归入道家,用我们的话来说,他们两个就是师傅和师叔之间的的关系。”
听到这里,众人都点点头表示理解。
只见老陆继续说道:“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武林门派,他们的派别之内都有一些差别,也就是说,他们精通的功法都有所不同。”
听到这里,众人又皱起了眉头,尼玛老陆你是不是又要讲《天龙八部》啊!
这时候,众人已经开始脑补丁春秋和聪辩先生了。
眼看老陆又要拐到沟里,丁聪也顾不上什么这个领导那个领导了,急忙咳嗽两声,想提醒老陆一下。
老陆似乎并不为其所动,继续讲道:“就拿少林寺来说,少林七十二项绝技,有人胆子小,喜欢打不过就跑,于是就苦练轻功一苇渡江,有人喜欢用键盘打字,精通一指禅,指力便十分拔群,有人偏偏喜欢练掌法,或许跟他小时候家里蚊子多有关,他就是喜欢练大力金刚掌……”
哈哈哈哈
众人忍不住又笑了起来!
尼玛,老陆这一本正经的说笑话,真是让人受不了啊!
相比之下,丁聪和肖寒等几个人知道这时候不适合太过肆无忌惮,强忍笑意,把脸憋得通红,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便秘。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庄子呢,他在道家的地位仅次于老子,是道家四大真人之一的南华真人,人们通常称他为南华老仙,他们的思想虽然相似,却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随后,老陆在黑板上写了两个词:道者隐者,然后又在这两个词下面各写了一个词,避世清修摆脱束缚。
“庄子最然被归为道家,却并不懂得修道,他更喜欢的是避世隐居,所以把他形容为隐者则更贴切一些。
作为世上最有名的道者老子和隐者庄子,他们一个崇尚清修,一个崇尚云游四方,无拘无束,作为百家争鸣之中的重要人物,我们要分清他们思想学说之间的不同。”
老陆淡淡说道:“老子和庄子的著作中,充分体现了他们各自的人生观,老子作为道家正宗,对于政治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所倡导的是‘治大国,若烹小鲜,’
也就是说,他认为治国就像做菜一样,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就如同做事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
老子的这一观点对后世的历代君王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最有名的皇帝,要数明朝的嘉靖皇帝了,
说起嘉靖,也许有许多同学不知道,可是要提起张居正,我想知道的同学可能会更多。
张居正作为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做了许多有利于国家的事情,
然而,也许有许多人不知道,在张居正那个时代,真的是个名臣荟萃的时代,其中有夏言徐阶高拱,当然还有臭名昭著的奸臣严嵩,这些人无一不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