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有竞争是好事

  “弟子拜见老师、下官见过元辅。”
  “嗯,都来了,坐。”
  当袁可立在对自己心仪的弟子面授机宜的时候,当朝首辅温体仁也在召见自己的心腹和弟子。
  对于此时的大明来说,皇帝之下,执政的主要是帝师党,浙党算是辅助。不过帝师党内部,虽说总体关系都还不错,但是温体仁、袁可立乃至孙承宗、熊廷弼等,都有各自的山头。
  袁可立是一个智商极高的全才,所以也喜欢全才。如倪元璐、黄道周等人,在历史本位面上都是大学问家,这天赋什么的是不用说的。而温首辅呢,嗯,老温从来不是惊才绝艳的天才,所以也不喜欢那种年纪轻轻就锋芒毕露的才子。在他看来,沉得住气,做得了事的,才是值得培养的对象。
  所以,这天晚上,他召见的两个人,和倪元璐、黄道周比起来。根本就是另一种人。
  马士英、高宏图。
  “瑶草。”
  “弟子在。”
  “为师向皇上举荐你的信,皇上回复了,所以,你的位置要挪一挪了。”
  “弟子多谢老师照拂,敢问老师,皇上准备让弟子去哪里?”
  “朝廷将于今年五月新设立吉林布政司,瑶草,你就是第一任吉林布政司布政使。”
  “吉林?老师,这个新省份是在东北吗?”
  “是的,辽宁省还要往北,大体是以以前女真人开发的松嫩平原为主,附带部分龙冈山以南的地区,与福国接壤。省城定在长春府,有一个出海口,叫海参崴。这是十多年前,女真叛乱的时候,为了接纳日本人的军火而开拓的地方。”
  “呃。”马士英稍稍思索了一下,非常沉稳的起身,语气淡然的道:“老师,学生现在不过是正四品的通政司太常,照理,这咋然提升到从二品的布政使已经是皇恩浩荡,不该再多说什么。但,这吉林布政司有多少汉民啊?”
  “嗯,逢大事有静气,很好,且坐下说话。”
  马士英再次坐下后,温体仁道:“朝廷在几年前就让女真人继续向北迁徙开发三江平原,所以最近几年,我大明也有一些辽宁的农户迁徙到那里,呃......”说到这里饶是如温首辅这样的喜怒不形于色的人也脸红了一下:“大概有五六千户,三万多口吧。”
  “这......”一开始还认真听教的马士英猛然抬头,但看到自己老师的脸,终究是没有口吐芬芳。
  看到马士英欲言又止的表情,老温赶紧打了个哈哈:“这个,为师也知道这人实在太少了,还比不上内地的一个中等县。所以,经过为师协调,朝廷同意把原先宽甸六堡的居民迁徙一半过去,大概也有三四万人吧。”
  看了看马士英脸上的潮红稍稍退去了一点,温体仁也松了一口气:“另外,朝廷最近不是在修建从沈阳到撒拉卫的铁路嘛,这沿线的工人数量也不会少于五万。还有,朝廷现在不是已经打服了蒙古么?半个呼伦贝尔草原都划到吉林布政司了,只要你自己有本事,那块草原上的蒙古人,也都算是你吉林的人口。瑶草,怎么样?如此算下来,也是近二十万了吧?”
  “......弟子多谢老师栽培,不知弟子的按察使是谁?”
  “新省份哪有按察使?你自己兼了,枢密院那边新调一个骑兵营给你镇场。另外,到底是新省份嘛,国务会议上大家已经商量好了,吉林省,三年免税。你去的时候,户部拨款一百二十万银元,五十万石粮食,以后三年,这笔支援每年都要减半。到了第四年,也就是天启十四年开始,吉林非但没有任何朝廷的支援,还要足额向朝廷缴税。”
  “是,弟子明白了。”
  “哎,瑶草,我知道你心里不舒服,估计觉得这是发配吧。不过为师劝你千万不要这么想,事实上,这是皇上在布一个大局,若是你在吉林做出了成绩,说不得将来为师致仕前,你就有可能入阁呢。”
  “老师说笑了,弟子觉得吧,若是去了吉林,三年时间,能够编户齐民,建好吉林的黄册,就已经非常难得了。不过老师说的,皇上布的大局是什么?”
  “这些年,你作为通政司的主官,所有文档都要通过你那里,想来你应该清楚,朝廷这些年虽然财赋日丰,但至少在农业上遇到了很大的问题。按照燕京日报上的说法,我大明已经正式进入了小冰河期,娘希匹,张世泽在报纸上吹嘘得厉害,说什么小冰河期虽然会造成农业减产,但只要万众一心,实不足虑。哼,可是为师听皇上私下讲,小冰河期这样的极端气候,以前我华夏也出现过,夏末商初,两晋、五代十国。”
  “啊?!”
  看着一直表现沉稳的马士英也忍不住惊了起来,温体仁面色凝重的点点头:“所以,未雨绸缪,必须要解决粮食问题。我大明这么大的体量,若是自己不种粮食,便是把南洋诸国的粮食全部抢光,也是养不活这么多张嘴的。更不用说,未来我大明与西班牙或者奥斯曼争霸全球的时候,军队对粮食的损耗会无数倍提升了。”
  “弟子大概明白了,吉林建省,就是要为我大明再开一粮仓是吧?”
  “不错,瑶草啊,自皇上取消人头税后,这民间隐藏人口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最近几年,我大明人口猛增。根据最新的黄册资料显示,整个大明两京十八省,现在有一亿八千七百余万口。娘希匹,以前朝廷那么较真的清查人口都没把这些人查出来,真不知道他们以前是怎么藏起来。呃,偏题了,总之呢,这么多人,遇上这种全国性的极端天气,哎,不事先准备,说不得,真的会有不忍言之事啊。”
  “老师所言,弟子深感忧虑。只是弟子听说,小冰河期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北方气温下降并且降雨减少。这,如此一来,吉林的农业岂不是完全没有希望,这大粮仓从何建设起来啊?”
  “皇上在为彻底解决我大明粮食隐患方面,定下了几条调子。一是继续大力推广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二是加强对南洋诸国的掌控。三是推行摊丁入亩,减轻农民负担。四是制定大明本土粮食收购保护价。五是试行集体农场。”
  “集体农场?”
  “不错,这就是你要去吉林做的事情。瑶草啊,我大明因为太祖建国时就有意识的保护小农,所以虽说经过多年土地兼并,但是真正的,如汉末三国时期,那种垮州连郡,闭门成市的世家大族,我大明是没有的。这虽然是极好的,但也造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土地过于分散,不利于集中经营。
  皇上说的集体农场,是指至少以五十万亩土地起步,只种一种作物,统一用水,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的,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皇上果然是苍龙转世,无所不知啊!”狠狠的一击双手,马士英完全的激动了起来:“若真要这么做了,这农场的产量起码比普通小农的土地多上两三成,而其中的损耗最少降低五成!”
  “哈哈哈,现在你明白吉林建省的重要性了吧?我大明内地,在小冰河气候下,在南方推行这个政策肯定见效更快、更好。但是南方......”老温摇头笑了一会:“也就淮安府常年被黄河淹没,若是大堤修好了,可以拿回数十万亩田地,还有就是建省没多久的湖南省,还有一些好地。但真要说大面积的耕地,还得松嫩平原以及未来的三江平原。”
  “弟子明白了。”
  “嗯,瑶草,现在知道你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了吧?根据前期去修建沈撒铁路的勘探人员估计,新建的吉林省,可耕地面积不下五千万亩,而且这会儿几乎都是无主之地,也就是说,他们都是朝廷的土地,可以让你可劲儿的建农场!”
  “弟子知道了,弟子去了吉林,首先就是清丈土地,然后划定农场范围,尽可能不出卖耕地。”
  “正是如此。”对自己的得意弟子示以鼓励的眼神后,温体仁又把目光转向了高宏图。
  “研文。”
  “下官在。”
  “朝廷除了在天启十年新建吉林省外,还将新建漠南、漠北、漠西三个蒙古自治区,这个事情监国殿下已经请到了皇上旨意,调新疆巡抚丁启浚出任我大明的第一任护蒙古中郎将。”
  “嘶~没想到强汉时期的护匈奴中郎将,护鲜卑中郎将这样如此扬我汉家威风的官职竟然在我大明复生了!丁亨文这辈子注定青史留名了啊。”
  “是啊,恢复强汉的官职并出任之,谁都想去做啊,可是谁让皇上选了他呢。”摊摊手,温体仁笑了笑:“新疆巡抚之位,研文岂有意乎?”
  “下官多谢元辅成全。”
  “嗯,你去了新疆,除了和当地异族搞好关系外,主要的任务也是新建集体农场,新疆那地方,常年少雨,土地都是靠雪水灌溉,所以无所谓什么小冰河气候,只要掌控得法,一样会有很多粮食。此外,据闻新疆日照强烈,非常利于棉花生产。你在那里,也要多种棉花。如此,内地的粮田被改成棉田的也要少很多了。”
  “下官明白了。”
  “哦,对了,差点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拍拍脑袋,温体仁道:“既然是发展农业,怎能没有好的种子。研文,你命好,皇上从冲龄开始就责成现任厂公以及大司空研究杂交作物,一开始是杂交水稻,后来也有杂交小麦。前些年,我们打下蒙古后,大司空用目前我大明最好的小麦与草原上的牧草杂交,得到了一个新的品种,产量不是很高,但是抗旱,抗暴晒,你把这份新种子带到新疆,正当其实。”
  “哈哈哈,多谢元辅,多谢大司空,多谢方山的各位教授。”
  “至于你。”温体仁转回头来对马士英道:“你以为朝廷为什么非要在天启十年新建吉林省?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我方山科学院农学实验室的教授们,在日本的北海道找到了极为耐寒的新稻种。”
  马瑶草听到这话,顿时激动地全身摆动了起来:“老师!这下弟子心里完全有底了。”
  “哈哈哈,你们都好好去做。本官也彻底的跟你们交个底,集体农场,是我大明为了解决将来的粮食问题做的全国性实验,在这次实验里获得成功的人,必然简在帝心。现在,南方的淮安,是倪元璐。长沙,是黄道周。你们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了吗?”
  话说到这里,马士英和高宏图都无比慎重了起来:“请老师(元辅)放心,必不让次辅专美于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