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老夫就是要你魏相欠这个人情
一刻钟之后,早就已经焦急等候在殿外的郑国使者急匆匆的走进了大殿之中,朝着晋侯恭敬行礼:“外臣见过君候,不知君候准备何时出兵?”
姬据看着面前这名使者,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使者勿忧。晋、郑两国同为姬姓,一直以来都是同气连枝互为襄助。如今楚蛮悍然犯郑,本侯又如何能够坐视不理?本侯已命士伯为主将,即日领兵南下,援助郑国!”
使者闻言顿时大喜,朝着姬据恭敬行礼:“多谢君候大恩!”
姬据笑着点了点头,道:“好了。战事紧急,士伯你马上去准备一下,也好早日出兵。若是无其他事项,今日便都散了吧。”
魏相的坐位最靠近门口,所以他当然也就最先走出了大殿门口。
原本魏相想要在大殿门口这里等一下老丈人士会,但等着等着突然发现韩厥在向自己招手,于是魏相想了想,就跟着韩厥的脚步走到了旁边一个颇为僻静的角落。
韩厥看着魏相,目光之中露出几分欣赏:“这一次你做得很不错。”
魏相咦了一声,有些疑惑的说道:“韩大夫此言何意?”
韩厥一巴掌拍在了魏相肩膀上:“都这个时候了还给老夫装傻!”
魏相嘿嘿一笑,道:“不知韩大夫找我何事?”
韩厥道:“老夫也想加入到援郑之战中,你等会记得和士伯说一下。”
魏相咦了一声,有些惊讶的看着韩厥:“这可是好事啊,外舅肯定会很高兴的,大夫为何不去和外舅亲自说这件事情?”
根据晋国律法的规定,作为主将,士会有权在晋国之中征调兵马,这些兵马既包括了公族军,也包括了卿大夫的私军。
但就如同周天子衰落之后没有诸侯再会听从天子的征调一样,由于晋国公室的威严衰落,原先卿大夫们必须的义务出战慢慢的也就变成了自愿出战。
当然啦,这种所谓的自愿其实也是有些猫腻在里面,主要就是看主将的号召力。
就比如说当年赵盾在世的时候,只要他一声令下,哪个晋国卿大夫敢不乖乖的“自愿”出征?
到了郤缺的年代,柳棼之战中就有好些大夫以自愿为原则拒绝出兵。
如今士会虽然出任主将,但毕竟不是上卿,所以能有多少卿大夫愿意加入这个队伍之中,其实也不好说。
因此韩厥带着韩氏兵马的加入,实际上是帮了士会的忙。
韩厥看着魏相,淡淡的说道:“老夫不要士伯欠老夫这个人情,老夫要你来欠老夫这个人情。”
魏相摸了摸下巴,还是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于是干脆就直接了当的开口道:“那个,韩厥大夫,你们韩氏之中当真没有适龄女子了吗?”
“没有!”韩厥又拍了魏相一巴掌,然后走了。
魏相重新回到宫殿门口,正好看到士会和赵朔并肩而行,相谈甚欢,心中顿时就是一定。
士会也看到了魏相,笑着朝魏相招手,于是魏相就走了过去。
士会指着魏相,对赵朔道:“赵孟啊,老夫这个女婿可出言之凿凿,说什么步兵更比车兵强呢。”
赵朔闻言不由失笑,道:“年轻人嘛,有些自信也是正常的。”
魏相看了看赵朔,确信对面这个家伙其实并没有比自己大几个月。
士会哈哈一笑,道:“不知赵孟对于这一次的援郑之战可有兴趣?”
赵朔淡淡的说道:“楚王去年兵败,想必是已经吸取了教训,这一次恐怕是来者不善啊。”
士会笑道:“那是自然,不过若是能够击退楚军,郑国那边的酬劳自然也是免不了的。”
赵朔明显听懂了士会的意思,笑道:“士氏和赵氏乃是六卿之中唯二的外人,原本就应该守望相助,如今士伯出兵,赵氏理当追随!”
下一刻,三人的笑声就传了出去,让不少路过的卿大夫纷纷为之侧目。
中行林父坐上了马车,一路回到了荀氏的营地之中。
智首、智罃父子和中行庚已经在大帐之中等待。
中行林父坐回自己的主位,有些疲惫的揉了揉太阳穴,道:“有什么想问的,就现在问吧。”
智首第一个开口道:“兄长为何不拿下这个主将之位?”
中行庚和智罃两人虽然碍于辈分不好开口,但不难看出两人都是这样的想法。
中行林父哼了一声,道:“你以为老夫就不想主动率军出征,让天下诸侯知晓大晋之威,让老夫之名传扬海内外?事情根本就没有这么简单!”
“士伯、栾伯、还有赵孟,这三个人和老夫素来就不是一条心,六卿之中有三人不服指挥,三军之中有下军和一半的中军不服指挥,你让老夫怎么打这个仗?”
中行林父的一番反问让智首哑口无言。
作为主将,军令不行确实是一个大忌,历史上很多场战争就是因此而失败,例子不胜枚举。
智首依旧有些不甘心,道:“可是,难道就这样把功劳白白给了士伯?”
中行林父冷冷一笑,道:“那自然也是不可能的,老夫怎么可能会为他人做嫁衣?中军这段时间来都是庚儿和罃儿来训练,他士伯凭什么指挥得动中军?魏相训练的那个下军更是一群废物,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先毂的上军,还有士氏等卿、大夫的私军。”
“士伯又没有什么指挥大战的经验,反而楚王在去年兵败后卷土重来,必然是早就已经吸取了教训。此消彼长之下,老夫可以告诉你,这一次士伯获得胜利的机会不超过四成!”
中行林父十分自信的下达了判断,然后继续道:“他士伯不是爱救郑国吗?那老夫就让他去救好了。等到他失败归来之后,所有人就会知道老夫的一番苦心,到那个时候老夫威望自然上去,掌控大晋朝局就没有现在这般困难了!”
中行林父这一番话说完,智首这才恍然大悟,心悦诚服的拱手道:“兄长高见,是弟无知了。”
大帐之中,荀氏两对父子的紧张情绪渐渐消散,开始期待起晋国即将到来的那场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