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兴州弓
这连谷县城到麟州城之间的这一段窟野河流域的屯田开荒,除了这驻军的支持外,还需要有静羌寨的支持。因为这些土豆和地瓜的秧苗都需要从静羌寨运来。
当然,除了这些秧苗之外,这开荒屯田需要的一些农具等也需要静羌寨铁器作坊的提供。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也需要静羌寨的支持,因此钟浩决定这几日去一趟静羌寨,以便协调一下。
依照时节,四月底五月初之时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夏季了,不过麟州州的气候比起中原、江南都要冷一些,气温依然留在春天。
晴曰的时候,天气仍是清爽宜人,阳光和煦而不炽烈,无论出行,还是在家中,都是一年中最舒服的曰子。
钟浩居住的州衙后衙的小院中的梅树已经长得郁郁葱葱,片片叶子翠绿,一颗颗只有指尖大小的梅子藏在树叶丛中。等这些梅子熟了后,用这些梅子做些梅酒来喝,倒是不错。
钟浩在跟叶亦菡、曹可瑶在院中吃饭时,叶亦菡和曹可瑶两人听说钟浩要去静羌寨后,非得也要一起跟着去静羌寨,他们想去静羌寨的学堂当先生,她们嫌在麟州城待的太无聊了。
叶亦菡前一阵听曹可瑶说这静羌寨内的学堂可以有女先生授课,是以一直极力撺掇曹可瑶来一起说服钟浩同意她们去静羌寨学堂做事呢,今日听了钟浩说他要去静羌寨,便极力要求她们也要随着去静羌寨。
钟浩不是那种古板的夫子,对于叶亦菡和曹可瑶的请求,在稍微思索了片刻后,便同意了。
麟州不是东京,也不是青州,这里的娱乐活动实在太少。可以说除了长安以外,说整个关西就是一片娱乐文化的沙漠那是不为过的。
不要说平头百姓,就是钟浩这样的州衙高官,平常下值之后的娱乐活动,也只是读读书或是跟曹可瑶和叶亦菡他们下下棋了。大宋内地那些繁复多样的娱乐活动,在麟州这座边城实在少得可怜。当然,这青~楼酒楼之类的也是有的,一些有钱富商豪绅之类的人物还是可以去娱乐一番的。
但是钟浩如今是麟州通判,正儿八经的文官了,自然要注意一下身份,不好时常出入烟花之地。否则被人看到了,怕是多有非议。再说,他来麟州还有两个如花似玉、娇媚可人的妾侍陪着,麟州这种苦寒之地的烟花青~楼之中的优妓怕是定然比不上的。
要知道这叶亦菡可是当选过青州花魁的。这青州那种京东路治、繁华大邑之地的花魁,可不是麟州之地的普通优妓可比的,那简直是天上地下的差距。
当然,其实这麟州的青~楼比之内地的青~楼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那就是这里的青~楼之中有许多异域美人!比如西域龟兹那里的舞娘、于阗的乐妓、甘州的回鹘美人等,也都是艳名远播的。这麟州城内,这西域美人算是一大特色。
不过虽然钟浩也很想去见识一下这些西域美人的风情,但是富若竹同意叶亦菡和曹可瑶她们前来麟州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让她们看住钟浩,不能让他随意去风~流,也不能让他再往家里令人了。是以钟浩也只能心中想想这些西域美人罢了,倒是真的没能付诸行动,去真的见识一下。
……………………
关于这垦荒屯田的事情,这知州张文远基本是放手让钟浩这个通判去做,自己在此事上依旧是甩手掌柜。
张文远年纪大了,本身对于这些开拓进取的事情就有心无力。张文远不是进士出身,是以这仕途也很是坎坷!他在县级干部这个级别做了一辈子,如今年纪大了,才做到这知州,他已经很知足。依照他的性子,只要安安稳稳混完这一任,他就打算致仕了,平心而论是不打算折腾的。不过他也知道自己之所以得以任这麟州知州,而又派这很是有能力的钟通判来,为得就是折腾出点动静的。是以张文远自然要对钟通判支持一下。
钟浩今日打算去静羌寨一趟,还没启程,杨怀玉便来了。
杨怀玉听说钟浩要去静羌寨,不禁也来了兴趣,说他也要跟着去静羌寨一趟。它主要是馋这静羌寨酒坊的烧酒了,反正他这都虞候在镇西军里也没有多大事情,他离开一两日也没事儿,他只是让跟班的杨勇回去跟他媳妇折可乐说一声,便要跟着钟浩走了。
等到要走时,杨怀玉才想起自己来找钟浩的事情。杨怀玉自己战马弓袋中拿来一张硬弓,冲着钟浩和王厚道:“大哥你看看这只两石弓如何?!”
原来那一日钟浩带着叶亦菡她们去红楼游览时,在那红楼之上时,这杜勇被崔奇笑话不会骑射。回来后,杜勇便央求钟浩给他弄副弓箭,他要练习一下骑射。
麟州州衙的武备库内倒是有些弓箭,不过那些制式弓箭在杜勇用来,却颇觉没有挑战性。这大宋军中制式步射长弓是一石弓,而这制式骑射弓则是八斗弓。能够拉开这一石弓,便足以入选禁军了。
没想到这杜勇天生神力,从没有拉弓射箭过的他,第一次用这八斗的骑弓便拉着跟玩一样,就是那一石的步射长弓,在他手里也毫无挑战性。
钟浩见了,不禁对这杜勇的膂力来了兴趣。所以让杨怀玉给他淘换一张力道大一些的硬弓,看看他能不能拉开,最好是两石的。这若是能拉开两石弓的话,这日后对阵党项人的话,可以让他当狙击手了,用弓箭狙击这敌军首领。
其实这西军和夏军都有一些天生神力的人,他们很多被训练成这中神射手的。一些天生神力的战士,甚至能拉开三石弓,若是有射箭的天赋的话,训练一下,这边能成为传说中的“射雕手”!这“射雕手”便是这个年代的超级狙击手了。
两军对阵之时,有时会列阵对敌。这列阵时,往往便是间隔一箭之地,若是有这种“射雕手”存在,往往开战之初便能将对方主将干掉,这对于敌军的打击自然是沉重的,能够极大的增加己方的胜算。
当然,这种“射雕手”这种古代狙击手并不是太多多,据说大宋只有几个。西夏和契丹要多一些,毕竟他们是骑射民族。具体多少,谁都没有准确数字。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射雕手”是各国宝贝般的人物,是到了关键时候用来当战略武器用的,自然保护严密。而且一般都会隐藏其“射雕手”的身份,以防被敌国偷偷干掉,毕竟这“射雕手”对敌人主将的威胁太大。
这能开三石强弓的,便有成为“射雕手”的资本了,而这“射雕手”很是稀少。这也就说明,能开三石强弓的很少。
能开三石强弓的人人少,这制作三石强弓自然也就没有多大意义,因此这三石强弓也就很难找。这西军虽然有很多擅射的,但是这三石强弓也很少见。当然,钟浩倒也没指望这杜勇一定能开这三石强弓,能开两石的他觉得就很用了。因此钟浩让杨怀玉淘换硬弓时,说是能有两石的硬弓便足够了。
钟浩拿过这张硬弓,看了一眼问道:“这是是兴州弓?!有多大力道?!”
钟浩在西北也是待过的,知道这西军军中的强弓大都是兴州造的。这张弓做工粗犷,不加修饰,但是这弓弦和弓身都很是严谨有力,像是兴州弓的风格,是以有此一问。
钟浩口中的兴州弓,只得是西夏兴庆府的弓弩院官造弓。兴庆府便是以前的兴州,虽然自从西夏定都兴州后,便改名叫兴庆府了,但是在大宋人口中,依旧习惯于叫兴庆府为兴州。
虽然大宋军队武备也是以弓弩为上。远程攻击,向来在军中被看得很重。上阵时,卒伍们无论拿着长枪还是刀盾,都少不了带上一张弓或是一架弩,
不过党项人那边,也是一向重视弓弩。军中用弩,党项人由于技术原因,造不出力道出众的硬弩。但党项人的长弓的制造技术就是有名的出色,能造上等弓箭。尤其是兴庆府弓弩院的官造,比起东京城将作监的出品,还要高上一等。
这弓虽然掌握起来难一些,但是其制作简单,而且保养也简单。而这弩因为构造复杂,所以容易损坏,且保养费事,所以在这弓弩上,党项人优先发展硬弓。反正在这弩的研制上党项人技术优先,怎么也比不过大宋,索性直接放弃,主要研制硬弓,以在弓弩上压制大宋。
也正是因为此,这大宋军队中的弩的装备比例远远的高过西夏军队。
不过党项人天生擅射,这弓箭虽然比之弩难掌握,但是对他们却没有丝毫的难度。且这弓箭相对机弩制作简单,容易保养。而大宋大批装备的机弩因为结构复杂,容易损坏且保养负责,所以在远程攻击的能力上,大宋军队比之西夏军队要稍逊一筹。
在西北之地,一张制作精良的兴州良弓,往往能卖到二十贯以上。就是这个价格,大宋这边依旧有很多人趋之若鹜的购买。
当然,一张兴州良弓二十贯这个价格,是宋夏边境黑市的价格。人家这西夏人也不傻,这兴州良弓是西夏人的看家武器,自然是不允许卖给大宋人。
不过,跟大宋少不了把自己拿手的武器卖给敌国的无良商人一样,这西夏那边也有私底下贩卖这兴州弓给大宋军队的商人。这兴州弓自然是装备西夏精锐部队的,自然只有军中才有这兴州弓,所以不问可知,这些贩卖兴州弓的商人,都是西夏军队中的关系户。当然,从大宋方面讲,这种贩卖西夏先进武器的无良商人是越多越好。
“大哥眼力见涨啊,呵呵,这张硬弓的确是兴州造。呵呵,这张弓可是保静军的镇军之宝,足足两石三斗的力道,力气小一点的根本拉不开。小弟使出吃奶的力气,也只能拉开一大半,根本拉不满弓。以前保静军中有个叫韩五的能射此弓,不过这韩五两年前在一次保静军去横山跟夏人交战的战斗中不幸去世。这张弓在保静军也就无能能用了。这次大哥你说要我淘换一张强弓,小弟便想到了这张。不过人家保静军可说了,你那个叫杜勇的跟班若是能拉得满,便送你了。若是拉不满,用不了这张弓,还要还给人家。”
钟浩接过杨怀玉递过来的长弓,用力拉了一下,缠了马鬃和人发的弓弦勒得他手指生疼。果然是张能杀人的硬弓,绝对不是不是给墙上装饰用的玩具。
“有没有扳指?!大哥我先试试!”钟浩问杨怀玉着。钟浩今日看到这张两石三斗的强弓不禁来了兴趣!
钟浩如今修习导气术已有小成,劲力大增,如今早已不是以前那个文弱的书生。来到麟州之后,钟浩虽然公务繁杂,但是依旧每日修习这导气术,并练习云风剑法不辍,这身体状态保持的不错。今日见了这张两石三斗的强弓,钟浩不禁想检验一下自己的劲力。
“扳指?!大哥,你要开这弓?!这种强弓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不小心就能割掉手指的,大哥你可不要乱来啊。”
杨怀玉听说钟浩要开这张两石三斗的强弓不禁有些目瞪口呆,感觉下巴都惊掉了。杨怀玉印象中自己大哥可是标准的文弱书生一个,自己这位大哥别的本事杨怀玉都是无比佩服的,唯独只有这武力值,让杨怀玉的感觉是很令人无语的。
以前杨怀玉就是靠着自己武力值远远高过自己大哥,才好找心里安慰的。今日听说自己大哥要开这张自己这也算是天生神力的人都拉不满的强弓,不由的有些惊讶万分。
这开这种两石多的强弓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不小心就真的会把自己给弄伤了,所以杨怀玉听钟浩说要开一下试试,自然是出言劝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