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章一百三十九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下)
李从璟和图巴克相谈寒暄客套几句,图巴克便请李从璟同行,两人遂再度跨上战马,举着火把向西而行。没走多远,就已可看见远处连成一片星海的灯火,李从璟暗忖,那应该就是鞑靼部营地了。
鞑靼部的营地虽然是临时搭建,但草原部落本就逐水草而居,时常需要来回在几个草场间迁徙,所以他们的临时营地和永久营地相差并不太大。大小不一的白色帐篷,连绵成片,依区域划分布置,合在一起便是草原民族的“城”了。
契丹国不同,耶律阿保机建城池,效仿的是中原模样,他之所以如此行事,是因他有野心,有实力,城池无论是在防御力还是在管理力上,都要比部落强太多,只不过城池却也不是在哪里都可以建的。
从营地正门而入,李从璟见到的是鞑靼部百姓夹道相迎,整个鞑靼部,在图巴克的动员、号令下,大部分都参与到了今夜迎接李从璟的队伍中,是以李从璟一眼望去,除却一顶顶帐篷、一堆堆篝火外,就是黑压压的人群,确实当得人山人海四个字。
说起来,这样的待遇李从璟还是初次遇到。之前无论是灭梁,还是进行其他战役,入城时可都不曾见到万人空巷的景象,唯一一次例外,是在扁关胜了耶律倍和耶律敌刺之后,归平州时,百姓闻讯而来,在官衙外将街巷围得水泄不通。
当然,这并没有可比性,毕竟鞑靼部是因图巴克之令出迎的。
鞑靼部如今处境窘迫,但图巴克还是集中了有限的物力,在营地中摆起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与中原不同的是,草原民族的仪式向来章程简单,如今更是如此,所以李从璟也没多受累,在给百战军安排好驻扎地盘后,李从璟与图巴克参加了鞑靼部的“篝火晚宴”。
鞑靼部自败于耶律敌烈之手,举族西迁以来,一直在不停的逃亡、战斗,别说如同今日这般,举族宴庆,便是安稳饭都难得吃上一顿,是以鞑靼部的百姓,对今日之事还是颇为高兴的,那些底层民众,连带着对李从璟的印象也好了很多,在他们看来,是李从璟的到来,让他们有了能够享受这份安稳的机会。
这样的一次晚宴,对稳定鞑靼人心,提高军队士气,作用也是很大的。
最大的一堆篝火前,李从璟和图巴克坐在一起,面前的长桌上摆满了酒肉,虽然没有什么稀罕之物,但胜在量大,足够丰盛,所以看起来卖相倒也不错。两人相谈甚欢,不时举杯对饮,一起欣赏篝火前的鞑靼歌舞。
眼前的歌舞与中原也不同,最大的特色之处,是近乎全民参与,重在热闹,至于欣赏性艺术性,则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李将军,今日不谈公事,只管放开来吃喝就是,希望鞑靼部的热情,能够让你满意。”图巴克举杯和李从璟对饮,笑容真诚,看他那副模样,且先不说李从璟是否满意,他反正是满意的了。放下酒碗,图巴克看着场中载歌载舞,难得放松的鞑靼族人,对李从璟道:“李将军,你不下去乐舞一番?”
李从璟笑着摇头,“不瞒大汗,歌舞之道,我却是一窍不通。”
听到李从璟如此实诚的回答,图巴克哈哈大笑。
这时,场中原本举民欢腾的热闹景象起了一丝变化,李从璟和图巴克同时望去,就见那些歌舞的鞑靼百姓已经停下来,都围在一起,观看一名女子起舞。那女子衣着艳丽,舞姿翩然若蝶,身段更是热火到了极致,在大胆狂野的舞姿下,魅力尽显无遗。
那不是别人,正是阿狸。
她这一起舞,怪不得其他人都停了下来,那份风采的确出众,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深深吸引,难以挪开眼神。
在阿狸的整段舞姿中,她那双媚意无限,勾人心魄的眼神无疑是最大亮点,流转的眼波仿佛会说话一般。它们有意无意落在李从璟身上,恍若在诉说什么。
图巴克看了李从璟一眼,笑容饱含深意。
最后,一曲舞罢,在山呼海啸的喝彩声中,阿狸退出场中,鞑靼族人又恢复了先前的热闹。
阿狸来到李从璟桌前,端起一碗酒,直勾勾看着李从璟,“李将军,我敬你一碗,希望我们的友谊能够长存!”
李从璟站起身,与她喝了这碗酒。
酒喝完,阿狸又深深望了李从璟一眼,这才转身离去。
李从璟重新落座,正欲和图巴克说什么,看到的却是对方为老不尊的目光,到了嘴边的话立即咽回肚子里。
当夜宾主尽欢而散。翌日一早,图巴克让人来请李从璟。吃过早饭,众人开始在大帐中商议正事。
无论是李从璟这回到鞑靼部,还是图巴克父子邀请李从璟来做客,都是抱有深层用意的,这个用意就是共同应对眼下的草原局势。昨夜没有谈及正事,已是忙中偷闲,眼下鞑靼部毕竟局势危急,正事却是不能再拖了。
李从璟一方,百战军诸位高级将领,李绍城、郭威、林英林雄等,包括第五姑娘,俱都在场;鞑靼一方,则是以图巴克、巴拉西、阿狸和莫西里为首。众人齐聚一堂,简单寒暄,李从璟开门见山,道:“不知大汗此行意欲前方何方?”
图巴克叹了口气,沉默着说道:“鞑靼部世居南漠,如今突离故土,不瞒李将军,我也不知鞑靼部该往何方。李将军,你可有良策教我?”
李从璟沉吟着说道:“由此往西,便是西州回鹘,大汗或可去向西州回鹘借一块草场,以安养部族。”
图巴克摇摇头,为难道:“西州回鹘不是善于之辈,况且他们也是方迁徙至金山南麓不久,正是需要草场蓄养实力的时候,此时去向他们借草场,恐怕难以如愿。”
李从璟稍作寻思,又道:“经由西州回鹘向西,可至九姓乌护之地,听闻此地不乏水草丰美之处,且九姓乌护向来凝聚力不强,兵马亦不甚壮,鞑靼部若能至此地,或可谋得一席之地。”
“九姓乌护之地,位在西陲边塞,那是是非多出之地,若至此处,便是能谋得一席之地,来日祸患只怕太多,鞑靼如今实力大损,正需休养生息,卷入无谓的战端中,似不可为。”图巴克仍旧是摇头。
“龟兹河南,吐蕃之北,有大片人烟稀少之地,历少争端,若至此地,可得安宁,能图长久。”李从璟再次说道。
图巴克叹息道:“此地固然人烟稀少,争端少,但究其原因,却是此地土地贫乏,缺乏能滋养大部落的草场。若是到了此地,鞑靼十万生民,恐怕无肉可食。”
“不如由此转向,去向更北之所,入蒙古之地?”
“极北之地,天极严寒,鞑靼世居温热之所,恐不能相适应。”
“西行不可取,北行也不可取,向南如何?”
“南部乃甘州回鹘,党项,吐蕃,西凉四战之地,战事频繁,似更不可取。”
“既然都不可取,如此,鞑靼欲往何方?”李从璟蹙起眉头,显得既担忧,又无奈。
……
辽东,建安城。
经过多日苦战,渤海国军队在付出巨大代价的前提下,终于攻占了建安城,将原据城中的契丹军队赶出城去。然而,当大军尽数开进城池,面对的却是一座空城,城中已无粮草,百姓也都逃得差不多,一片荒凉。
这几日,大明安在莫离、李四平、桃夭夭等人陪同下,一直在城中四下巡视,城中的死气沉沉,非但没有让这位立志做渤海国中兴之主的王子绝望,相反,他一颗心都被攻占建安城的巨大成就感塞满。
“先前曾言,夺下建安,便能夺下整个辽东。如今建安已在我手,辽东再无雄城,以此城为基,可四处出兵,辽东成为渤海囊中之物之时,已不远亦!”大明安满脸喜气的说道。
与其说这几日在巡城,倒不如说大明安在欣赏他的战果。在攻打建安城后期,渤海国派遣了大批援军过来,俱都国内精锐,如今,超过渤海国一半的机动大军,都已掌握在大明安手中。
“攻克此城,比我等先前预料的难了许多,城池拿下后,城中的荒凉景象也出乎先前意料。”莫离说道,“经由此战,大军伤亡颇大。当务之急,一是修缮城防,二是搜集物资,三是医治伤员。以我度之,契丹之报复,也必随之而来,大军当做好大战准备。”
大明安摆摆手,信心满满的笑道:“莫先生此三策说得不差,然而要说契丹能复夺此城,我却是不信的。我等攻克此城,花费了多少时间,付出了多少代价?如今我等既然据有此城,契丹想要复夺,难度岂止十倍!先生多虑了。”
莫离双眼一沉。
就在这时,游骑回报,数万契丹大军,已知百里之外,正向建安城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