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573【明武帝】

  内阁大臣,六部尚书,六科给事中,都察院与五寺、六军、宗人府主官,全部被皇贵妃招来汇聚一堂。
  皇贵妃戴着面纱,拿出一份诏书:“此为陛下遗诏。”
  皇权交接,有两份文件最重要,一为皇帝遗诏,二为新皇即位诏。
  明代皇帝的遗诏字数不多,大概在200到600字左右,但却字字精炼、不得含糊。内容主要分为八个部分:回忆政绩,检讨缺失,宣告将死,认定嗣君,嘱托嗣君,叮咛大臣,规定丧葬,抚定地方。
  遗诏首先请内阁、司礼监、制敕房、礼部和三法司验证,须确认其真伪,再给大臣们宣读。
  众臣听完,神色各异。
  朱厚照回忆政绩的时候,把自己的文治武功都海吹一遍。同时又承认错误,说他不该宠信宦官佞臣,致使天下沸腾、叛乱四起。告诫太子要吸取教训,叮嘱大臣悉心辅佐新君,特别指出王渊是托孤重臣之一。
  还说自己的葬礼,不必搞得太隆重。但陪葬品当中,必须有成吉思汗的遗物,必须陪葬一门火炮、一支火铳、一副千里镜,还得是最新式的产品,不要拿老式玩意儿糊弄。另外,将来皇贵妃去世了,可以送进帝陵与他合葬。
  遗诏宣读完毕,朱载堻被请来,众臣行礼叩拜嗣君。
  杨廷和主写即位诏书,这玩意儿得尽快公布,昭告天下新君已经即位,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混乱。
  先皇的葬礼,也要以嗣君的名义安排。
  第二天,朱厚照的遗诏,朱载堻的即位诏,同时发往全国各地。
  但新君不能立即登基,要把先皇的葬礼处理完毕。就算是葬礼结束,还得臣子劝进,三劝三辞,以彰显孝道和仁厚,估计得拖到明年春天。
  在登基之前,朱载堻只能算嗣君。
  两道诏书发出去后,嗣君诏书立即发到王家。拜王渊为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王渊终于入阁为辅臣。宋灵儿、黄峨的诰命也获提升,而且升得不能再升,直接是正一品夫人。夏婵、香香、绮云三位妾室,全部封为五品宜人。
  同时,这次大捷立功的将士,也以嗣君的名义进行封赏。
  就拿立下头功的袁达来说,升龙虎将军,拜上护军,封定北候。
  王渊入阁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先皇葬礼。
  按照先皇遗诏,葬礼不要太隆重,交给礼部照章办理便是,但皇帝的庙号和谥号却得认真讨论。
  蒋冕说道:“先皇庙号可为‘武’。”
  王琼立即反驳:“不妥!”
  皇帝一死,内阁就开始争起来。
  王琼属于帝党出身,怎么能容许朱厚照的庙号为“武”?
  谥号为“文”、“武”很牛逼,比如汉文帝、汉武帝。
  但庙号为“文”、“武”,是非常恶心人的。“文宗”暗指文弱无能,至于“武宗”嘛,只能说明这个皇帝,生前比较喜欢打仗。而喜欢打仗,往往意味着穷兵黩武,多少都含有讥讽之意,明褒暗贬的程度仅次于“神宗”。
  很多文官,就是这样看待朱厚照的,在他们心目中,朱厚照确实穷兵黩武。
  但为了完美谢幕,杨廷和不想横生枝节,看向王渊说:“若虚有何意见?”
  “中。”王渊吐出一个字。
  杨廷和、毛纪、蒋冕,尽皆愕然,这评价也太高了。
  中宗,中兴之主!
  其实,以朱厚照的各种事迹,庙号“宣宗”、“宪宗”最合适。有功有过,但功不可没,可这两个庙号都已经有了,宪宗还是朱厚照的爷爷。
  仁宗、圣宗、孝宗、睿宗,这四个庙号都是明君,朱厚照又明显不配认领。
  毛纪皱眉道:“先皇若为中宗,置孝宗皇帝于何地?”
  蒋冕附和道:“于礼不合。”
  既然是中兴之主,那么朱厚照接手的,必然是个烂摊子,前任也应该是个昏君。可朱厚照的老爹,庙号又是“孝宗”,属于最高级别的贤明之君。如此岂非前后矛盾?
  毛纪弱弱来一句:“真宗如何?”
  毛纪说道:“我看合适。”
  确实挺合适的,玄宗、真宗、理宗、道宗,这四个庙号表示皇帝太复杂,功过难以评价,贤明或昏庸也难以讲清楚。
  王渊斩钉截铁道:“中!”
  必须是明中宗,国库丰盈,开疆拓土,开创一副中兴盛世。只有如此盖棺定论,才能凸显王渊的臣子功绩,因为大多数事情是他辅佐皇帝做出来的。
  虽然,这个皇帝死前几年,还遍地饥馑灾荒,全国叛乱四起。
  毛纪还是那句话:“置孝宗皇帝于何地?”
  朱厚照若为中兴之主,那他爹必然是昏君,这事儿圆不过去啊。
  杨廷和知道王渊的心思,也不愿在这节骨眼儿上争执,提议道:“睿宗如何?”
  仁圣孝睿,四大贤君,朱厚照也只能跟“睿”沾边了。
  王渊想了想,点头说:“可以。”
  王琼说道:“庙号便为睿宗。谥号呢?”
  王渊懒得听他们争论,直接说道:“武帝,其他你们自己加!”
  杨廷和欣然同意,他已经想通了,不管朱厚照如何荒唐,反正可劲儿的吹捧便是。皇帝评价越高,他这首辅评价自然越高,青史之上可为他的贤相加分。
  众人讨论好半天,终于定下庙号和谥号。
  朱厚照,明睿宗,承天隆道英肃刚明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武皇帝。
  中间一长串都是虚辞,真正的关键是“睿”和“武”。一般叫做“明睿宗”,如果按照汉代的称法,也可以唤作“明武帝”。
  王渊不仅把嘉靖的皇帝给弄没了,还把嘉靖他爹的庙号“明睿宗”也抢了。
  一个啥事儿没干的藩王,只因为儿子做了皇帝,就能追赠庙号“明睿宗”,那荒诞放浪的朱厚照为什么不可以?
  嗣君还未登基,皇后和皇贵妃,暂时不能升级做太后。
  朱厚照的庙号和谥号商定之后,皇贵妃和朱载堻都很满意,给内阁诸臣各赏银一两。
  接着,朱厚照停灵七天,嗣君朱载堻率百官扶灵出殡,送去早就修好的康陵入葬。皇帝陵墓名称没啥说法,明清两代,皇陵皆用单字美称,文官不会跟皇帝在棺材板上计较。
  明代皇帝驾崩,各种礼仪都已简化,遗体基本放七天就下葬,嗣君也不用守孝三年。
  当然,三天还是得有,至少要做做样子嘛。
  之后三请三辞,抢在新年元旦之前登基,朱载堻登基那天都已经腊月二十六了。
  次年,改元绍丰。
  这年号没有别的意思,正德在位二十五年,几乎年年都有自然灾害,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谁知朱厚照驾崩之年,也是新君即位之年,居然风调雨顺,大臣们希望能一直风调雨顺、国泰民丰下去。
  于是,杨廷和建议改元“顺丰”。
  王渊:“????????”
  在王渊的强烈要求下,年号改元“绍丰”,即“延续丰顺”之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