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王命县令

  姑苏,老妖怪勾陈决定派出使者迎接李解,此刻吴国的威望达到了一种微妙的顶峰。以往需要靠亲力亲为才能发挥的能量,如今居然靠着一个野人,就让吴国威震中国。
  勾陈心知肚明,这一刻,他是天下霸主,虽然还差了实际的名分。
  “霸”就是“伯”,历代吴国之主,要上溯到祖先亲戚周天子那里,才有“方伯”之名。
  “寡人即东南方伯。”
  这一声感慨,充满着自得,也有一些不甘,他已经老了。而吴国之后会如何呢?
  看了一眼正毕恭毕敬给自己斟酒的子起,勾陈开口道:“伯起。”
  “臣在。”
  “猛男服于寡人,封其地于阴乡,今有大功……”
  想了想,勾陈捋了一下花白的长须,目光深邃地看着远方廊檐,“阴乡置县,更名为江之阴。”
  “是。”
  “就叫江阴吧。”
  “可要置县师?”
  犹豫了一下,勾陈有些不愿意派出人手。因为置县之后,吴国就要开始承担大量的建设费用,所以如无必要,很少建设新的城邑。
  吴国北方土地上的“县”,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军事目的而诞生。县师、县尉各级部门,主要责任其实还是在军事上。
  一旦吴国发动战争,县师县尉等等官员,就是各县军事编制的主要军官。
  所以靠近姑苏地区很少有新制的县,往往都是“陵”或者“仓”。
  沿江地区数十万野人只要不闹事,姑苏方面是不予理会的,偶有动员作战,才会按照比例从野人聚集区抽丁。
  现在勾陈置县江阴,等于就要把不小的一部分野人,集中起来,变成国人。
  成本相当的高,各种意义上的。
  最典型的一点,王师主要兵源就是国人,服役作战这是一种特权。因为只有作战,才会有功劳,有了功劳才会有爵位,有了爵位才会开枝散叶扩大家族影响力。
  野人聚集区只会世世代代做野人,但国人是有可能进入卿士之列的。
  勾陈一道命令下来,等于给王畿地区的国人,增加了数万十数万甚至数十万竞争对手。
  而且更加可怕的是,野人头子李解,是王命猛男,本就已经算是低级贵族,只是并不在吴国谱系之中。
  但现在,却是成了一个小山头。
  卿士武将拿李解短期内是没有办法的,王命猛男,逼阳相国,这些就是实实在在的资历。
  更何况,李解打爆宋国联军,连带着吴国威震中国,使得原本就让人畏惧的大妖怪勾陈之名,变成了老妖怪……
  下一任吴王的爪牙,勾陈很看好李解,因为李解很好地达成了吴王的意愿。
  只是勾陈也很清楚,自己活着的时候,可以贯彻想法,但死了之后,国内卿士会不会围攻李解,他并不敢保证说不会发生。
  人总有亲疏,下一任吴王如果也有自己的太宰子起,那么,李解还会不会像现在一样崛起于草莽呢?
  一时间,勾陈竟然陷入了沉思。
  “伯起可有谏言?”
  目光转向老搭档子起,太宰子起正坐肃然,片刻,行了一礼,然后抬头看着勾陈,“臣子起以为,可效仿西秦之法,委李解以令符,治理江阴城邑。”
  “秦国?”
  愣了一下,有些出神的勾陈思索了起来,列国制度多有变化,凡是霸主级大国,早就从血统政治过渡到半血统半官僚政治。
  哪怕是吴国的老对手楚国,尽管楚国各县长官本质上都是封君,但出于统治需要,楚国各都城都是有大量非贵族嫡系的官吏为楚王所用。
  吴国历代国主,就是效仿了这一点,所以境内削弱了封君的权力,加强了官僚的施政权威。而官僚施政的权柄,是来源于吴王的授予。
  这就是为什么吴国能够称霸,又无法独霸的原因。先进和落后并存,这就是吴国的混乱之处。
  像吴国这样,王畿地区附近还有大量野人甚至是蛮夷出没的大国,一个都没有。
  晋国燕国齐国这样的北方大国,都城附近早就没有了不受多级统治的百姓,只有在三国交汇的草原地区,才会有大量的蛮夷生存。
  此时的燕国以南,齐国以北,晋国东南,并非是大平原,而是大草原。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会有大国放任的外部势力生存。
  但这些外部势力之所以能够生存,也仅仅是维持着生存,不过是大国角力的需要。
  吴国这样都城周围随处有“沙野”存在的国家,实在是绝无仅有,连越国都把都邑周围地区梳理得干干净净,封臣圈地之后,陆续就形成了国家序列中的聚落乡村。
  “秦国诸县,多置县令或县令长,其权出于上……”
  太宰子起跟勾陈详细地解释了秦国县和楚国县的不同之处,其中优劣利弊,其实都要根据国情来选择。
  楚国地理割裂,所以远距离王权统治,很难做到垂直管理,这就需要给予地方相当大的自主权利。
  这就使得楚国的县城官长,除了是体制官僚之外,同时还是本地的封建主。简单来说,就是低配版本的周王室。
  而秦国则是不同,它占据了不少优质土地,土地连绵成片,即便是在草原地区,也有相当不错的游牧收益,畜力发达也让秦国可以轻易地远距离统治。
  这就使得秦国的县,没必要分封建制,凡是马匹牲口能够轻松抵达的地区,其地方治权全部是中央政府的权力延伸。
  只有和戎狄杂居地区,才会出现封建体制,且并不会长久,会随着交通和土地产出的水平提高而发生改变。
  对秦楚两国来说,这都是各自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但未必就适用吴国。
  子起之所以跟吴王勾陈建议效仿秦国,不是学秦国体制,而是学秦国根据自己需要而进行本土化。
  “细微之处……寡人再思量一二。”
  勾陈目光严肃,他年纪大了,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就是给后人挖坑。因为有一就有二,而且有一之后,一定会有二,国内地方大族,不可能放任这种机会,尤其是在勾陈去世之后。
  “子起敬受命。”
  双手交叠在前,以头抵手背,太宰子起行礼之后,这才退去。
  返回太宰官邸之后没多久,就有内侍前来传达吴王勾陈的旨意,准备命李解为江阴令,封江阴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