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字典发明者

  戚家军、天雄军都早腐朽的明朝廷败光了,哪里还有可能再次光临永平府。
  秋毫不犯的一天过后,永平府城内贴满了告示,城中的明军也退出城很多,虽还是满大街巡逻维护秩序的明军,但已经不能带来那么大的压力,何况这些明军已经用一夜的挨冻,证明了自己。
  当其他永平府人还在观望的时候,樊先生一行人却敞开了所在旅店的大门。
  “嘭~”
  一声巨响从后面传来,刚出门就被旅店老板将他们锁在了外面。
  樊先生的同伴却是急了,刚要叫门却被樊先生叫住了:
  “兵荒马乱都不容易,小心是好事,我们该看告示依旧继续去看告示。”
  听了樊先生的劝,又是正好在一大队经过的郑家军众目睽睽之下,樊先生的同伴们理智的选择不出声。
  无巧不成书,这一大队郑家军领队不是旁人,正式又一次下基本实习的郑恩第一继子——郑天儿。
  郑天儿依旧的不爱说话,但不爱说话的人往往观察事物都比其他人仔细,因此发现了樊先生一行人的不一般。
  “汉家衣冠,儒服之人,儒雅之气。”
  郑天儿小声呢喃了一句,正好被不远处的樊先生听到了,樊先生回头看着郑天儿,拱手作揖,行了一个华夏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礼,而不是拍拍袖子跪下:
  渣!奴才罪该万死。
  樊先生既然出门,就做好了打算试探这些昨晚表现得不亚于戚家军、天雄军的明军,看看对方是一晚上的好军人,还是永远。
  “天寒地冻睡屋檐,秋毫不犯是明军,堂堂正正,客客气气,正气凌然,真军人。
  在下顺德府樊腾凤,领同村高唐、高殿,隔壁泽畔村诨号梁辘辘头,顺德府城人诨号贾二杆杖,及十几位兄弟见过真正的王师,见过真正的军人。”
  “见过真正的王师,见过真正的军人。”
  高唐、梁辘辘头等都拱手作揖行礼。
  郑天儿虽不爱说话,生性害羞,但对于樊腾凤一行人,以真正的王师,真正的军人,形容已方,还反常的没有谦虚,坚韧的受用了。
  “军爷不知是我大明那支仁义之师?”
  “直隶总兵顺天侯郑家军是也!”
  “原来是郑家军,真的是郑家军,早该想到了,早该想到了!”
  一问一答还没超过三句,樊腾凤就仿佛中了魔咒一般,有些癫狂了。
  不止是他,他身后的十余位同伴也是如此,最后一行人一起再次拱手作揖:
  “你们就是我们苦苦寻找的人啊!请务必收下我们的效忠。”
  ————
  “一天、二人、三龙、四羊、五牛、六獒、七虎、八驼、九蛇、十马、十一豺、十二地。
  梆、匏、木、风;斗、土、鸟、雷;竹、虫、石、日;剪、鹊、系、云、金、桥、火、蛙。
  ……”
  永平府衙门,顺德府秀才樊腾凤,在讲解他还没完本的著作《五方元音》。
  《五方元音》是字典的一种,在清代和民国初期盛行全国,在当时比后世的《新华字典》的名声,不遑多让。
  “好好好!”
  主座上,亲自接待的郑恩,连叫了三声好:
  “华夏传承了几千年,华夏语言就有几千年的演变,几千种音调。
  在北直隶有北直隶音,在中原有中原音,在关中有关中音,在川蜀有川蜀音。
  而在江南,特别是多山的地区,那是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樊先生,您现在做的就是将华夏民族的音,都统一起来,这跟始皇帝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量度一般的伟大创举啊!
  樊先生,请您务必就在郑家军中,我愿全力支持您,出一本将天下发音都统一起来的文字发音大典,简称字典。
  让我们华夏民族做到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以外,再做到统一语言发音,制定一套最规范,最优美,最通行世界,又最普通大众化的话——即,华夏民族普通话。
  如此,万里华夏大地,任何一位华夏人都将走遍天下都不怕!哪怕是去了泰西,去了天涯海角,都可以跟任何一个相遇的华夏人无障碍的谈天说地。
  樊先生,我需要您!全天下的华夏民族都需要您?”
  一本精准的字典,一口普遍通用的普通话,对于郑恩来说太重要了,对于民族凝聚力,国家凝聚力,对于殖民海外建立环太平洋帝国来说,太重要了。
  樊腾凤没想到他会这么被重视,他不过是一届秀才,读书人方面的身份,还没有郑恩以秀才身份入的国子监生高。
  其他的更没得比。
  当然一颗热爱本民族之心,自问不弱于任何一个人,当初郑恩光复北京的时候,远在顺德府乡下研究音律的他,很迟才收到消息。
  清兵入关之后,他依旧很迟才知道消息,不过再迟知道消息,他都毅然决然的联合了高唐、高殿,梁辘辘头、贾二杆杖等,起兵抗清,在听闻河北沿海还有郑家军在抗清之后。
  这支抗清的小队伍,就开启了寻找大队伍之旅,可一路上并不通畅,特别是前往天津的路,樊腾凤一行人是绕道到了永平府,出发时几十人,如今只剩下十余,都没找到。
  想不到如今得来全不费工夫。
  如此樊腾凤哪里还有拒绝的道理。
  “属下樊腾凤拜见侯爷,属下愿以拳拳之心,报效华夏民族,定不负侯爷所望,早日完成统一音调发音的字典,普天之下都通用的普通话。”
  《五方元音》字典,是樊腾凤在抗清失败之后,躲在地窖三年最终完成的。
  后来还有模仿者康熙,模仿出了一个康熙字典。
  就好像康熙乾隆喜欢作诗一般,啥几把扯几句,再加大学士填词,之后这首诗就是他的了。
  乾隆号称作诗四万首,三万九千九百九十九都是他人填词。
  如:《一片一片又一片》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
  洒落花丛都不见。
  前三句是乾隆作的,很符合他的水平,后一句嘛,金钱鼠尾狗奴才野人服装汉奸身的著名诗人沈德潜,填的,也有说刘墉填的,反正不是他乾隆的文化水平能做出来的。
  哦,在此之前,有郑板桥的《咏梅花》: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都不见。
  ————
  大诗人乾隆皇帝不仅模仿郑板桥还算了,还从一数到十就不会接着数了,要不是文化高的汉奸舔狗多,看他怎么完成四万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