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章 大军入营
七月中,潼关王师万余精兵在督护李炳率领之下,过河北上,进入蒲坂接替河东军府负责河东地区的镇戍事宜。
此时,有关于关中人马调度、王师各路集结,北上抵御南侵的塞胡,此一类消息也已经在河东流传开来。毕竟河东商贾云集,甚至关中各类物货调度有一部分还需要这些商贾中财力雄厚者稍作分担,消息自然也就难以保持隐秘。
只是,河东军府将士居然也在这一次的应征调集序列中,倒让许多人颇感吃惊。更甚至于,有的对讯息不乏迟钝的人居然到此刻才知道河东居然还有军府存在。
河东军府实在是乏甚存在感,成立以来便一直乏甚事迹流传于外,再加上河东虽然政令有别行台其他区域,但毕竟也遵循一个基本的军政分离的界限,河东商事鼎盛,军务方面与商事还是有着很大隔阂的。
许多人只知潼关重兵屯守,河东自然也在其保护之下,不知河东居然也有两万多众的军府将士镇戍此中,倒也不算多么稀奇之事。
由这一点也能看出,王师过往这些年所树立起来那种战无不胜的强大形象,早已经是深入人心。要知道距离河东一步之遥的平阳,可都还没有收复过来,仍在羯国余寇石生手中。
但就算是这样,河东仍然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成为商贾云集的中心,可见时流哪怕并不宣诸于口,但是对于王师有力量保护他们的人身、财产的安全,都是充满了信心,不做怀疑。而这份信心,同样也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潼关王师北行这一日,河东沿河一片码头、仓邸之间,也是时流云集,翘首以望,聚满了前来瞻仰王师威荣的乡众客贾。
横阔的大河上,河水有些黄浊,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宛如一条横陈的苍龙。开阔的水面上,王师大舰巨帆很快就出现在众人视野中,哪怕距离还很远,但却已经有一股肃杀气息扑面而来。
空间上的巨大,最能给人以压迫与威慑。所以尽管庞大的战舰单纯从性价比角度而言,并不算是性价比最高的战船,但凡稍具实力者,往往都要费劲心思打造一些。
像是早年石虎南征,将士不耐水战,仍在洛阳建造起数艘大舰,结果却一直没有派上战场,直接就搁浅于颖水中游,最后被王师所缴获并拆除。因为实在建造不得法,只有回收用材转用别处。
潼关虽然并不以水军为主体战力,但也保留有数艘大舰,今天整可用来运兵。大舰左右两翼,并驶着数十艘斗舰战船,船身吃水极深,看得出载满了军众并器械。船到河中,岸上已经到处都响起了欢呼威武的喝彩声,可见对王师入驻此境报以十足的热情。
王师的船队,并没有在外侧这些码头处多作停留,饶河而过,便径直向北而去,直接进入蒲坂的大营码头。巨舰挤占空间太大,直接停泊在河中靠岸的位置,而后军士们便开始次第下船,用艨艟、舢板等换乘上岸,井然有序的入驻已经被腾空出来的大营。
河东军府一众人等,自薛涛以降,俱都长立于码头上,眼看着王师部伍入营,心情不乏复杂,心知自此之后,乡土便不会他们所专据。而他们在不久之后,便也将要离开乡土,负担着行台的使命,播威远乡,心中既有向往,也有几分彷徨。
从目下的态势而言,河东军府将士暂时还不足远行。毕竟是深及部伍的大换血,想要让府兵们再接受并且服从那些新的兵长,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依照目前的进度来说,能够赶在八月结束之前离境奔赴战场,已经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不过潼关王师想要完全接手河东防务,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河东军府整体上的秩序和战斗力不算出色,但却胜在对乡土的熟悉,能够有效遏止住北面的贼寇流窜入境。而对河东乡土的熟悉,却非潼关王师所长,所以之后一段时间,还是需要这些军府将士们的配合。
河东北侧便是平阳,旧年屠各汉国的都城所在,如今还在羯国石生控制中。往年屠各刘氏为了加强统治,打压晋人势力的反扑,多招引氐羌包括塞胡等胡众,安置在都城平阳周边作为藩篱。
如今汉国早已经覆灭,这些胡虏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被石生招引整编成为义从,随之继续北退前往太原。而剩下的这些杂胡,则就生机没有着落,又乏于政令协同的管束,便靠流窜劫掠为生。
特别是随着最近几年河东地区的元气恢复且商事兴旺,也都引得那些胡虏贼寇垂涎至极,多有侵略。而河东要保持商事氛围,便必须要杜绝匪患的不断侵扰,具体的损失还是次要的,若因此而令得人心惊悸不安,商贾裹足不至,则就罪莫大焉。
从这一点而言,过去几年河东府兵们在这方面也是完成的不错,没有让北侧的胡寇影响到河东的经营建设,所以也并非一无是处。而这当然也是得益于他们土生土长于此,对河东各种山川路径了如指掌,兼又有两侧境域之间的乡户可以采风报信。
薛涛倒是有几分担心,王师接掌河东军务确是大势所趋,但在没有了这种乡声通传的便利,不知李炳又会怎么做。
当然他也只是一想,每一位统兵大将做事都自有其风格,李炳虽然年纪不算大,但却是从血战中杀出的赫赫威名,单以军法谋略而论,也非薛涛这种长久居乡的乡豪可比。
所以薛涛倒也不敢暗存指点其人的想法,顶多之后李炳若请教种种,他也不会藏私,将一些机巧经验倾囊相授。毕竟河东是他乡土所在,尽管也不知今次离乡之后何年还能返回,但他也希望在李炳等王师勇将的庇护下蒸蒸日上,乡民永绝忧祸。
随着军士们次第下船入营,一身戎甲的李炳便也出现在甲板上,并在一众亲兵簇拥下登上码头。
于是码头上自薛涛以下河东军府众将俱都齐齐迎上,抱拳施礼,特别是后方薛强等一众河东少流兵长们,在看到威名赫赫的李炳之后,眼神中俱都流露出浓烈的狂热。
李炳年在三十出头,年龄上要远远小于薛涛,但他却是王师目下第一序列的中坚战将,本身便有担任过弘武军将主这种强大履历,而且目下的官位说起来还算是薛涛的顶头上司,距离真正的刺史大任不过一步之遥,可谓是虎父无犬子的典型。
如今他们这些河东少流也将要远行征戍,踏上谋取功业的路途,如李炳这种强悍人物,便是最值得他们法效敬慕的目标!
至于其他河东军府兵长、将领们,对李炳的态度也都恭谨至极。毕竟之后李炳便是河东此境镇将,他们各自虽然都将远征,但也毕竟还有家人、宗亲留在乡中,因此也都不敢疏远见恶这位英壮君侯。
李炳在码头上与河东众将小作寒暄,顺便引见介绍一下自己麾下部将,而后便在薛涛带领下,直往大营中军大帐而去。
他虽然私下里对薛涛此前的做事风格颇有微辞,但眼下对方也算是主动迈出一步凑近大将军府下节奏,因此热络虽然也谈不上,表面的和气还是能维持住。
下属众将因为还有营宿并防戍、仓储等各种事务要交接,所以也都不在帐内久留,各自找好接洽者便自去任劳,很快大帐中便只留下李炳、薛涛等寥寥几名重要的将领。
薛涛先一步做示好表态,详细介绍了一下河东目下的军务种种以及原本的防线布设,李炳虽然听得很认真,但细节上也并不多作追问。
他与薛涛性格和用兵习惯本就不同,再加上各自部伍构成也相差极大,适合河东军府的种种布置,未必就适合他。反正之后都要做出大的调整,眼下追究的太详细,也只是浪费精力。
之后薛涛又提议彼此部众的对调,将一部分兵长交叉安排。倒不是说他还奢想借此在乡境中保留什么影响力,而是经过一轮比较深入的裁汰后,河东军府兵长方面缺额甚多,再加上也乏甚远行征战的经验,希望能够在李炳这里获得一些援助。
李炳对此自然不会拒绝,他所以提前来到河东,也是为了帮助薛涛将河东军进行一次更加彻底的整编。河东军调离乡境,虽然是有一部分化解乡势的目的,但大将军也真的希望能够借此将河东军打造成一支可用之师,所以在部伍支架结构方面,也都授意各部帮忙建设。
之后李炳又明确告诉薛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河东军的磨练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想要寄望于乡土之内有什么脱胎换骨的改变,还是有些不切实际,沿途其他各路王师也会援助帮忙,至于他这里能够提供的支援还是有限。
李炳今次北进,名义上是率众万余,但实际上只有两军六千的军众。
潼关虽然有守卒三万余众,但其中相当大的比例都是屯田兵兼劳役,真正可用的战力不足两万人,刨除戍守一些险要关隘并郡境防寇剿匪所需,一旦发生大的战事,能够紧急调用的不过五军之数。
所以如此夸大,还是要借由河东消息传播快的缘故,给潜在的敌人以误导,让他们不敢抓住当下这个空门而有妄动。在中原水军西调抵达河东之前,此境的防备力量是极为虚弱的。
为了表示对薛涛的重视,李炳倒也不介意透露他接手河东防务之后将要做的调整,那就是不再缩紧于汾水一线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击,在极短的时间内于平阳和河东之间,人为的制造出一条无人地带,凡此线路之内,生民内迁,胡寇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