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批评与自我批评

  张耳望着离去的陈馀的背影有点儿发愣,回想起以前两人一起被秦国通缉,不得不改名换姓,受官府小吏的侮辱,还要隐忍。李良杀入邯郸城时二人同时向对方的府邸冲去,汇合后才逃出来。两人的交情被冠以“刎颈之交”的美名,难道这交情就到此为止了吗。
  “丞相,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旁边张耳的一个幕僚过来劝道。老天给你了你不要也会受到惩罚的。
  “这.....”张耳还是有点儿不忍。
  “陈馀在交还印绶时犹豫了一下,不要的东西非要弄个锦囊装上,说明陈馀并不想交出印绶,如果您一推辞他肯定会顺势拿回去,陈馀说不贪恋权势完全是假话。”那个幕僚分析的头头是道。
  “拿过来吧。”张耳发话,幕僚将锦囊拿到了张耳的桌案之上。
  此时陈馀并没有走多远,出了宫殿大门他就站在门口向内观望,当看到锦囊被张耳收了过去陈馀不由长叹一声:“汉王说的对,这印绶果然有很多人喜欢。”
  一咬牙陈馀离开了赵王的宫殿。
  陈馀神情落寞的返回了巨鹿城外的大营,这赵国他再也呆不下去了。
  赵王歇与丞相张耳无言对坐了很久,张耳还沉浸在失去朋友的痛苦中,赵王歇早已神游天外。
  “报靠丞相,城外陈馀的部队正在集结,有离开巨鹿的迹象。”赵国在城外的探马急匆匆的过来汇报。
  “怎么会这样。”张耳一下子清醒过来,陈馀这是要造反啊。
  “来人啊。”张耳一声大喊,宫殿内外的大小官员都坚起了耳朵。
  “带着印绶去制止陈馀军队的调动,没了印绶其他人不会跟着他跑。”张耳说完自桌案上拿起锦囊,从里边拿出一块肉骨头高高举在空中。
  包括赵王歇在内的所有人都愣了,这又不是去打狗,拿块骨头有什么用。
  “陈馀!无耻小人,竟然敢戏耍于我。”张耳狠命的将骨头扔在了地上。
  巨鹿城外陈馀的队伍已经拨营起寨,陈馀下达命令全军开往常山。将士们虽在疑惑刚打了胜仗为什么要离开,看陈馀将军印绶在手没有人敢提出质疑了。
  陈馀队伍的调动引起了项羽的注意,只是陈馀名义上还是赵国的将军,大家刚救了赵国不太好马上对赵国下手。不一会儿又听得风声陈馀和张耳有可能闹僵了,项羽乐见其成的放任陈馀离开了。
  陈馀离开不久,汉国的军队也开始动身,张政充分显示了穷人本色,将战场上得到的一切东西都打包带走了,汉国离开之后原先扎营的地方干干净净,让人觉得汉国部队的素质很高。
  巨鹿离汉国并不遥远,张政虽然拉着战场上得来的破烂也没有拖慢行程,很快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汉国之内举国欢腾,欢迎大王得胜归来。
  先前秦军虽然没有进攻汉国,给汉国的压力也是十分巨大的,二十万敌对的秦军驻扎在家门口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秦军在巨鹿一住就是半年,这半年中汉国人拼命的生产、拼命的储存物资,为的就是防备秦军有朝一日打过来。还好大王亲征拒敌于国门之外。大王张政在漳水河边破釜沉舟九战九捷的故事早在汉国已传遍了,如今汉王张政在汉国民众中更是神一样的存在。
  汉王早有规定迎来送往的仪式一切从简,即便是张政得胜归来,也只是元芳等留守人员在蓟城门口接了张政一下就算完事了。
  张政回到汉王宫中心情大好,终于可以洗上热水澡,睡上热炕头了。
  张政有时想自己与先辈相比还真有很大的差距,别的不说吃苦的精神方面来说就差的很远。也许是好日子过惯了,张政总忍不住想办法让自己过的舒服一些。
  不过张政也有一个优点,长期养成的习惯让他上班不会迟到,虽然张政现在是汉国最大的老板,他也要以身作则按时上班,保证其他人也不偷懒。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张政准时召开了朝会。
  汉王宫内汉国的大臣们齐聚一堂,大王出征归来第一次朝会大家当然要重视。不过朝堂上的议题并不紧张。
  张政虽然前段时间外出征战,该张政决断的已经送到阵前请张政批示了,今天要议论的倒是一些不太急迫的事情。
  刚刚打了胜仗,大家心情很好,议事进行的十分顺利。大臣们看向元芳,如果没有什么事就可以散朝了,今天能下个早班。
  “大王,我们今天要开展一下批评与自我批评。”元芳跟张政在一起呆的时间长了从张政那里学了不少新词。元芳的话打断了大臣们的美梦,今天早下班是不可能的了,也不知是谁得罪了这位元大人。
  “您想让谁进行自我批评。”张政没听说谁犯了错误。
  “需要进行自我批评的人是大王。”元芳看着张政一脸索然无辜的表情继续说道:“大王身系汉国,不应该在战场上冒险,这次大王出征亲自冲锋陷阵就有好多次。您有没有想过一旦失去大王,汉国的百姓怎么办。”
  大臣们赞叹还是元芳大人头脑灵活,这种批评很重要,现在汉国蒸蒸日上,谁也不愿汉王出问题,而且这种批评还拍了大王的马屁,大王绝对不会生气的。
  “阵前冒险是我的不对,我接受批评,从今后我会注意的。可是现在汉国人才缺乏许多事都要我亲历亲为。”张政承认了错误,同进也给自己找了个借口,汉国的人才太少了,大王不得不亲自出马。
  张政的态度还算可以,大王承认错误就不错了,所以大臣们不再追究,转而想办法解决汉国人才缺乏的问题上来。
  “我建议大王招贤纳士,吸引各国人才来汉国。”有人给张政出了一个很没营养的主意。
  以这个建议为开端大臣们纷纷议论了起来。
  张政看大家议论的差不多总结道:“这个道理大家都懂,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常设机构来管辖人才的招录,汉国初建各部门缺乏人才,以后要逐步的健全起来。当务之急是先加强人员考核和录用的工作,吕臣就由你来主抓考试,不但要对新录用人员进行考核,而且还要每年对官吏进行一次考核,作为晋升和奖赏的依据。”
  吕臣自投奔张政后,在军事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建树,张政发现他更有政务管理的才能,所以决定对吕臣委以重用。吕臣承担的职责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吏部,如果在和平年代绝对是位高权重。
  “如果有人对我评定的结果和安排的职位不满怎么办?”吕臣深感肩上的担子沉重。
  “你们先制定出相应的考核办法,所有考核按既定的程序进行,能保证最大的公平。并规定如对结果不满有一次向我申诉的机会。我的裁决是最终裁决,不允许再有异议。”张政明白凡事都有个最终结论,扯皮并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是,我们马上按大王的要求去办。”众臣向张政施礼齐声回答。
  朝会进行的很顺利,张政心情愉悦的返回了住处,刚一坐下侍从过来报告:“墨卿先生求见。”
  张政一听有了精神:“这还有一个大才没利用起来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