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劳动改造

  大明律中的有些律法确实不合时宜。制定大明律的朱元璋是屌丝逆袭的典范。屌丝的出身,让他不了解世家大族、官宦门阀的生存之道。
  朱元璋一咽气,他最看重的孙子先修规了他的规定。紧接着,夺位登基的儿子又改了一遍。
  一百多年后,朱元璋的的执政痕迹留下了不多。大明宝钞作废、军屯制度弊端横生、盐法铁矿处处漏风,《大诰》成了一堆废纸。黄册库,不提也罢。
  朱寿不是理想主义者。相反,他非常务实,十分了解人的贪欲。剥皮、斩首等严苛的手段止不了欲望的沟壑难填。
  躺在床上养病的朱寿,就像潜伏在草丛中的毒蛇,时不时在书写本上写写画画,准备伺机而动。
  就连杨慎都说他:远远瞧去令人慎得慌。
  太子隐忍不发,这是风雨欲来的前兆。
  刘健顶着巨大的压力,领着众人在文华殿商议修改《大明律》的条条框框。
  每一天,廷臣们都过得提心吊胆。商议时,他们时不时往门口望一望。总感觉太子会随时随地出现。把他们耗尽心血修改的律法草案撕得粉碎。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本宫是那样的人吗!”朱寿正义凛然地说。
  对面坐着的的李东阳、杨廷和沉默。
  朱寿撇撇嘴。算了,不和这帮小人斤斤计较。名声什么的都是人设,努力努力宣传,几年后也就能洗白了。
  杨廷和和气的问:“殿下召我们前来,是有什么吩咐吗?”
  朱寿身下垫了几床被子,吃力地趴着说,“本宫觉得,你们修改的律法惩罚尺度有点问题。”
  杨廷和、李东阳正襟危坐。他们知道,太子还是忍不住了。
  内阁修改律法时,删去了斩首悬挂示众、剥皮抽筋做成稻草人的残忍处罚。把贪污的底线从十两银子提升到五十两。受贿超过1000两,才会发配充军。
  也别怪他们把贪污的底线提高。实在是因为太子太能赚银子了。
  虽然取消了盐商,提高了商税,可太子每开一条商路,就会连起无数的地方百姓、商人发财。现在十两银子,别说是商人,就连条件好一些的百姓之家都拿的出来。
  朱寿换了个舒服点的姿势,开始了侃侃而谈。
  “先说流放充军。大明处处是宝地,能流放到哪里受罪?就是因为把犯了罪的人充军,才造成当兵的被人看不起。从而造成军队逃兵现象严重。军户都想着更改户籍。”
  “再说杖责吧。十丈、二十丈打得是很疼,可伤好了之后还是该干嘛干嘛。何况板子打多了也容易死人。”
  “罚没银子更是不好的举动。不能让百姓们养成花钱消灾的坏毛病。现在只要勤快点,赚个几贯不成问题。罚钱起不到警示作用。”
  “犯了罪就要受处罚。要让人从心底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要让犯罪的人,用下半辈子来赎罪。单纯的把人关在牢里,白白浪费粮食和人力,有什么用呢?”
  朱寿把内阁修改的大明律的处罚手段从头批评到尾。倒是对刑法的内容没有提到只言片语。这倒让两人琢磨不透了。
  李东阳低声问:“殿下是何意?”
  “劳动改造。罪责轻了,就在当地修补修补城墙、街头打扫打扫卫生,为百姓做些实事。犯的罪重的,就要服刑!把犯人押送到京师密云铸币厂。用劳动赎清他们的罪孽。”朱寿笑眯眯补充道,“铸币厂会负责犯人的食宿,不会向地方官府收钱。”
  犯人,将会是铸币厂免费劳动力。
  李东阳、杨廷和面面相觑。
  “两位大人是本宫的左膀右臂。希望两位大人尽力促成此事。”朱寿叹了口气,“前几天黄伟找到了本宫。内承运库没银子了。”
  “当日本宫许诺百姓,为他们免费开炉铸造钱币,绝对不收手续费。可本宫也没想到积少成多,加起来是一笔巨额费用。本宫也不好对天下百姓食言。况且,让百姓们主动把银锭和铜钱换成统一铸造的钱币,能打击地方私铸铜的行为。”
  “瞧瞧在钱币大力推广之后,市面上也没了假币祸害百姓。这有利于安定天下。”朱寿笑容满面,一副我全心全意为大明考虑的架势。
  如果不了解太子的为人。杨廷和、李东阳还真会相信。他们两人交头接耳小声交谈,喝了两壶茶,也没发现此举有任何不妥。让罪犯劳动改造,情理上完全说得过去。
  “我等会竭力促成此事。”杨廷和承诺。
  朱寿满意地笑了。
  李东阳趁着朱寿心情好,试探地问,“刑部捉拿了黄册库私垦湖田的一干人等。加起来人数足有千人之多,其中不少人是当地大族。也有几人与皇室沾亲带故,甚至还有魏国公府的嫡系子孙。殿下真准备一股脑都杀了吗?”
  “不杀了他们,本宫这屁股不是白受罪了?”朱寿翻翻白眼,“李公也得给本宫留点面子。本宫在大庭广众之下的金口玉言,怎可随随便便就收回?”
  魏国公的人求上了门,李东阳也只是尽一次力。他们不意外朱寿的态度坚持。
  “南京六部所有官员已被革职,永不录用。吏部正在挑选适合的官员赴任。”杨廷和接着说道。
  朱寿眉头一挑,淡淡地说,“不必麻烦了。鞑靼都被本宫赶到了捕鱼儿海。南京六部没有存在的必要。”
  “这……”杨廷和瞪大眼睛,“南京六部是永乐帝坚持保留的。”
  “太祖还想把《大明律》传百世呢?内阁改了多少字?”朱寿抬头翻白眼。
  两人答不上话。
  今天太子的态度很好,心情也不错。
  李东阳再次发问:“殿下打算怎么处置东北和山东?”
  “等本宫的屁股养好了再说。”朱寿避而不答,“内阁、军机处缺人。李公和老师可有人选推荐?”
  陈寿和成国公只当了半年的军机处大臣,被黄册库的事情牵连,全都革职。就连王守仁的爹王华,也灰溜溜地回了老家。有他们三人做榜样,南京无辜的官员只能自认倒霉。
  “殿下可有人选?”杨廷和拱手问道。
  朱寿耸耸肩:“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人选很多。”大明可不会缺当官的。
  “人选是很多,可哪位是殿下中意的?”李东阳笑问。太子不会莫名其妙提起此事。一定是心里有人选。只怕这个人不能服众,需要他和杨廷和联手保上去。
  朱寿眼神带笑。李东阳很上道,他还真有点舍不得放他到孟艮去。“李公可听过汪鋐的名字?”
  “汪鋐?上科的传胪?”李东阳头疼了,“他可满三十?”
  朱寿摊摊手:“本宫也没办法。谁让他是皇家研究院唯一的进士。只能先安排入翰林院,再入内阁吧。”
  杨廷和嘴角抽搐:“殿下可知有多少官员等着入阁?”连他都是因为帝师的身份入的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