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妥协
大明实施禁海政策,除了太祖怀疑以胡惟庸和日本勾结、沿海有倭寇入侵之外,还与华夏民族的‘好面子’有关。
华夏常以礼仪之邦自居,每有远道而来的属国朝贡,必会‘怀柔远人’、‘厚往薄来’。简单说,就是你送我一两银子,我至少要还你二两银子,否则不足以表达天朝上国的优越。
大明初期国力雄厚,永乐帝有实力邀请数十位外国使节参观军演。到了中期国库空虚,无力承担巨额的‘人情往来’。银子是没有,可面子不能丢!把大门紧闭,明示四周小弟们别来朝贺了。
穷则思变。
现今的观念变了,官员懂得国家也需要经营有道。比如胡献。
为人古板、认死理的胡献曾因为太监和弘治帝顶牛,差点被弘治帝贬官。朱寿利用他的固执性格监督内行厂,效果斐然。内行厂严守条规,大小作坊生产秩序井然。内行厂解体的原因复杂。不可抹杀的是,内行厂能在短短几年内膨胀式发展,离不开胡献的铁面无私、严格规范内部操守。
人是会环境被影响的。
胡献身处制造财富的内行厂,被逼着研读《大学衍义补》,对很多事情的理解更加透彻了。
转变思想的胡献非常适合管理《大明皇家日报》。朱寿既想要让民众肆无忌惮谈论朝政,但也需要控制尺度,保持社会民心的稳定。胡献的尺度拿捏的很好,妖眚事件、盐政改革、引导正确的商税缴税观等等,多次被弘治帝夸赞。
胡献是非常典型的明朝文人,喜欢私下著史。他撰写的《内行厂沉浮录》搁在集义殿任人传抄。书中详实记录他进入内行厂接触过的人和事。内有不少太子语录,能从中窥测太子的想法。
可户部尚书秦纮看了之后却说,内行厂的海外贸易有猫腻。海外贸易一直由刘瑾掌管,刘瑾死后太子亲自管理。朝廷除了知道西厂从占城运粮,对其他一无所知。内行厂为宝船打造的两百多台蒸汽发动机消失了。南京还消失了一个大型造船厂。
太子殿下在海外闷声大发财。
文官们又发现,和太子一起发财的,还有在河套跟随他的勋贵之家。
这下文官们不淡定了。
听到太子提及海外新大陆。胡献不管三七二十一,定要让朝廷插上一脚。
“殿下不如派一两位新科进士上船。”胡献道。
朱寿挑眉:“海中时常出现险情,新大陆的消息并不确切。本宫不舍得从锦衣卫调人,只让忍者先行打探。进士们是国之栋梁,折损在海上本宫会心痛的。”
胡献朝进士们一瞥。
一位身材中等、圆脸大眼的青年识相地站出来:“小臣愿意前往。”
“你无须做出违心举动。胡大人为人正直,不是事后报复的小人。”朱寿笑着安抚。
胡献瞪眼:“殿下,此人乃下官犬子。”
“……”
朱寿和胡献大眼瞪小眼。
他捶足顿胸、后悔不已。他一直努力开启大明民智,想让大明上下把目光放得更高、更远,让大明帝国富有强大,国祚永存。
可他忘了文人的德性。没有后世清朝200多年的洗脑教育,文人们都很有个性。尤其是喜欢抱团的大明文人。涉及到文人的根本利益,他们能打死一个再来一双。
胡献利用报馆馆长的身份,利用西厂、电台,把新大陆的消息传回国。
新大陆的传说不知真假,可太子哪会做无的放矢的事?
几天后朱寿收到了雪花般的电报。从朝廷到地方,从皇家商行到河套,自愿探索新大陆的请愿信一封接着一封。连宗人府都掺和了一脚,有上百位奉国将军加入请愿大军。
朱寿统一回复:都不怕有去无回吗?
内阁回电:粉骨碎身浑不怕。
朱寿气笑。内阁连于谦的《石灰吟》都搬出来了。于谦开启了文官掌军的序幕,为明朝文官的掌权奠定基础。也算应景。
他身为太子,可以和江南文官作对,但不能不重用其他文官。正因为他重用杨廷和等人,利用南北官员之间的矛盾,才能顺利击倒江南帮,弄走谢迁、吴宽。
军机处的成立打了文官们措手不及,宁夏一战胜利重新奠定了武将的地位。如今文官们已经摒弃前嫌,一致对外。
帝王心术讲究平衡之道。朱寿也不能把文官打压太过。大明初期,没有制约的勋贵武将非常跋扈。
宗人府回电:朱家枝繁叶茂。
秦王态度放软:“若宗室能从海外新大陆获得丰厚的利润,缴纳田赋也不是不可以。”
朱寿妥协了。
“探索新大陆需要完全的准备,配备物资、人手需要时间。探索队明年开春从宗谷下海。”
如果能让大明权贵的目光,从一亩三分地移向海外,他在国内改革也能顺畅点。
这边刚掰扯好探索新大陆的名单。日本幕府将军换人了。
足利义稙在朱寿的支持下,驱逐足利义澄,比历史提前5年重登幕府将军之位。日本天皇出于对大明的忌惮,捏着鼻子认了。
足利义稙遵守诺言,从战败的足利义澄手下弄来了5000农民,同行的还有他们的妻儿。虾夷有了劳力,正在准备明年的春耕。
被海盗耽误了些日子,错过了腊八节。水师处理完了海盗,朱寿马上带着进士们回国。便宜老爹来电威胁:年三十赶不回京师过年,下次甭指望出京。
新科进士们此番虾夷之行开了不少眼界,也成功被太子‘洗脑’。上了太子的船,就别指望下船了。他们将会是田赋改革的主力军。
不管原先的关系如何,这三百位进士想要有光明的未来,必须携手共进。就像太子说的,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海上航行的日子很无聊,大家聚在一起聊天。
“日本天皇想趁着两代将军的内斗夺回实权。”孙清耸耸肩,“被咱们的太子殿下搅混了。”
康海不置可否,他对弹丸之地的日本不感兴趣。一门心思投入到田赋改革中。
善兵法的汪鋐另有看法。“天皇手中没兵权。如果足利家内斗两败俱伤,幕府势力衰弱。天皇过的还不如现在呢。想想曾经的天下共主的周天子下场。”
“喂,你们就对太子带上船的倭女没点想法吗?”新科探花李廷相八卦地问。
他比孙清还小2岁,比太子只大6岁,性子脱跳。虾夷全程和杨慎到处疯玩,完全没关心朝堂上的争斗。
杨慎翻翻白眼:“别乱说话,那是女忍者。殿下打算送到云南孟艮府,保护未来的太子妃。”
“孟艮打起来了?”汪鋐惊讶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