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关键问题

  朝堂上面,关于东平铁路的问题,没有任何人反对,朝堂之下的,众多的权势家族和贵族,开始赶着去西北。
  在经过了慎重的考虑之后,韩琦只是稍稍审核了一下人员,只要不是彻底的烂泥扶不上墙的人,基本上,都给与放行。
  原来几乎不屑一顾的小官,西北六七品官,放在北宋汴梁,那就真的是芝麻绿豆一样的小官,以往的这些权贵子弟,绝对是不屑一顾的,只有犯下大错,或者是在争夺之中落马的,才会考虑。
  现在,别说是六七品,那样的官职很少,没有根基的,几乎都捞不到,反倒是一些更小的官,从八品以下,甚至是九品的,得到了争夺。
  西北的地广人稀少,官员数目很少,有时候庞大的地盘,只有一个七品来管理,可是这个地盘的收益却是巨大的。
  现在细化之后,呈现出比较正常的局面,县一级的逐步细分,每一个村落,甚至是镇子都有管辖的地方,有些官员甚至是高级低配的下去。
  这样潮流,让无数的人才到了西北,也从一定程度上面,改变了整个西北的命运,河套平原,这个位于黄河几字形位置的中间,本身就是一片膏腴之地,用塞上江南来说,绝对不为过。
  气候的变迁,让这里的气候条件,比不上汉朝,可是绝对不能称之为差,只不过之前,这里是被西夏控制在手,处于边关地带,战乱的影响,让这里,没办法彻底的发展起来。
  现在,西夏被辽国控制在手中,等于说北宋的敌人,一下子从两个变成了一个,虽然说,辽国的实力会有更大的增长,可是辽国如果从西夏这边进攻,他们也得不到好处。
  辽国的核心区域是在后世的河北,辽宁这一片区域,距离西夏这边,相对比较的遥远,辽夏之战,可以说,是打出了真火,辽国损失穿那种,西夏也绝对称不上好,也就是几百万人口的西夏,一下子被杀掉和卖掉了大半。
  在这种情况下,辽国在西夏的控制相对比较的贫瘠,再加上元昊的报复,一下子让辽国又损失了几百万,,这种情况之下,他们从西北攻击的可能性,降低到了一个非常低的程度。
  不是不可能,而是可能性太低了,北宋也不会完全不设防,却会大幅度的降低驻军的数量,同样的,对于西北的开发也同样开始。
  河套平原就还成为了画龙点睛的一笔,庞大的可开垦土地,从定海军获得的各种先进的农业机械,再加上农业种植的一些技术,这三种提升,结合到一起,就形成了目前的奇迹,1.2亿石粮食的收成,哪怕没有运送到中原,单纯它作为基石,就足以让西北的发展,不受任何的偏差。
  封建社会,甚至是为来,科技发达的社会的,粮食代表着基础,你哪怕给再多的钱,再多的先进科技,没有粮食这一点,就足以让社会混乱起来,跟别说在封建王朝。
  这些贵族们的目的不纯,他们是为了把西北作为跳板,这一点,有些洁癖的人,会感觉到不舒服,可韩琦不是,他一直都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人,这些家族的加入,他们做了顺风车,可是相应的,他们要为这么一次坐顺风车,提供一些帮助,主要是资源上面,一些政策可以更快的获得通过,进而促进西北的发展。
  在一个个的后辈子弟,还有政治资源交换的时候,赵信也在忙碌着。
  东平铁路的修建,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从1.2亿石的粮食,还有每年,差不多2400万石的肉类,这一点,就足以压倒一切,这几乎代表着的数千万人的口粮,更别说,还有位于西北的各种的矿产。
  如果这些粮食,肉类,还有矿产资源能够合理的利用的话,单纯每年给北宋增长的财政收入,可能就超过了2500万贯,这几乎是之前北宋一年的财政收入的。
  换做别的时候,还用担心,这些东西到底能不能卖出去,谷贱伤农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可是有了丁海军,什么东西都可以吃的下。
  粮食太多了,没问题,可以酿酒,可以制作成别的,比如说压缩饼干,还有其他的一些可以长期放置的粮食,就算是堆放,也比北宋原来的仓储好。
  保证干燥,保证低温,粮食最起码能够储存3年,甚至以上的,这就大大加强了应对灾害的能力。
  粮食的保质期短,这是一个大问题,哪怕连续三年五年的丰收,一旦连续两年的大灾,就容易引发恶劣的事情,而丁海军可以充当这个节拍,保证让粮食可以到需要的那里去。
  既然决定要修建,那么就必须把整个计划确定下来,跟应天府到汴梁的铁路不一样,这是一条长线铁路,涉及的地理环境也不一样,甚至可能遭遇的问题,也完全不一样。
  一条2000里的铁路,跟一条300里的铁路,从勘探上面,就不一样。
  300里的铁路,只要考虑到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就可以了,最多考虑一下,从那一个地方渡河,从那一个地方绕山这样的问题。
  可是一条2000里长的铁路,那就不一样了,必须要全面的考虑,怎么修建是最便捷的,怎么修建,耗费的工期最为节约,还有经济性等一系列的问题。
  在汴梁到应天府的铁路的修建的时候,赵信已经开始准备其他的铁路了,当时只是准备修通从变量到京兆的。
  京兆府,本身就曾经是关中的核心,曾经的八百里,也是一片沃土,只不过过度开发,还有气候方面的影响,让他们没落了,可是现在,河套平原的重新开发,让这一条路有了发展的基础。
  现在,一次性到位,获得了东京到西平府的整个铁路的修建权利,整个铁路的勘探和计划工作,就更要提升到一定的程度。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在西北是一层层的高山,东部则是一连串的平原,在这个地势之下,河南正好处于整个中国的中心位置,从河南向东,是一片平原,地势较为缓和,山地很少,可是从河南向西,就是一片的山区了。
  河南府是四京之一,在之前,他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洛阳。
  在目前,中国经历的历史之中,如果说那一个城市大名鼎鼎,那么,一个长安,一个洛阳。
  他们不但是西汉和东汉分别的首都,也同样是唐朝的首都和陪都,拥有着非常可怕的战略地位。
  北宋成立之后,也曾经想过,定都洛阳,可是多年的战乱破坏,让洛阳较为残破,没有一个成为都城的基础,同样,宋朝继承了后周的版图,也很自然的,把都城定在了汴梁。
  哪怕是经过了时代的变迁,很多东西跟古代已经不一样了,可是在地理位置上面,变化的还甚少,河南府之所以成为文明世界的都城,地理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北临黄河,东临洛水,周围还有太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孟津等八个关口。
  一个城市是否可以成为都城,地理位置是关键,在之前的时期,长安长期成为都城,一方面,关中平原的沃土,另外一方面,何尝不是函谷关这样的关卡。
  洛阳也是差不多,曾经东汉时期,守住虎牢关,就可以抵挡住兵锋,只要守住,就可以把一切的危险拒之门外。
  相反,汴梁就不具备这样的优势,一旦突破了黄河天险,就没有任何可以守卫地方了,虽然突破很难,可是在一些特定的时刻,突破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建立都城,需要考虑的,是安全的问题,越是容易防守越好,可是在修建道路特别是铁路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就是交通的便利性。
  八关和外围的防御体系,构成了洛阳强大作为都城的根本,但是也成为了目前的困局,实际上,运河在北宋的时候,只是通行到了开封,从开封到洛阳一段运河,是断断续续的,这也成为了一个关键的困扰,现在,一条铁路的贯通,让这个问题得到的解决。
  洛阳有众多的关卡,可是黄河平原,主要还是以平地为主,这些山也不是那么的高,不如秦岭那么的险峻,还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实际上,在的前期勘察的工作之中,这一条铁路的一个关键的点,还是在关中,这是一个很难以解决的问题。
  关中之所以可怕,一方面是河道上面,三门峡的关口可怕的,让河运到这里终结,黄河从中游的高原,到下游的平原,在这个区域落差极大,而黄河携带泥沙,在中游并没有大量的堆积,原因就在于,中游过了黄土高原之后,落差巨大,黄河水的流速非常的快,让泥沙不具备堆积的条件。
  可是经过了三门峡之后,伴随着地势平缓,黄河水携带了动能,开始向海洋流去,却因为平缓的关系,大规模的蓄积。
  从长江逆流向上,虽然说三峡拥有众多的风险,却也不是完全不能逆流向上的,可是在黄河,这不存在。
  没办法逆流,就没办法利用黄河方便的水运,只能够走陆路了,可是关中天然的环境,也让陆路无法走通。
  关中的险峻,就是函谷关之险峻
  有一个成语可以形容函谷关之险峻丸泥可塞,秦岭函谷关,成为了制约的关键,到了20世纪的时候,进入到西安的铁路都没有多少,甚至到了接近21世纪,越秦岭,依然是一个汽车都难以逾越的问题,每年在这个上面发生的事故,不知道凡几,也就是到了21世纪左右,大量秦岭隧道的开凿,这才让交通问题解决。
  没错,没有越不过的险峰,如果有必要,发展对外的交通,就算是喜马拉雅山,也不是不可以开挖隧道的,只不过在11世纪的北宋,要开凿一个隧道,那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没有隧道,铁路的施工难度,就大了许多,甚至的一些后世证明有用的方法,也步伐利用下来,曾经京张铁路的之字形,也只能够解决坡度在一定程度的丘陵,对于马来说,力量还是差了一点,坡度到了一定程度,就没办法继续。
  正因为铁路的长度足够长,其中很多地方,还是处于高原,中国的东部,是大片的平原,到了河南,湖南湖北这一线开始逐步的抬高,南方是云贵高原,四川盆地这样的地方,在北方,就是黄土高原,蒙古高原这样的地方。
  从海拔一两百米,提升到了上千米,甚至更高,这中间,是一连串的山脉和高原,对于铁路的施工要求,提升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
  赵信也不是毫无准备的,以他对于地图的了解,只要重现原来21世纪的铁路,基本上,可以节约很多的东西,在这个程度上面,还需要实际情况实绩分析。
  在平原,可以用绕的方法,铁路的较高效率,哪怕绕行个几十里,甚至上百里,也是可以接受的,可是关中平原,那就只有一条路,哪怕是绕几千里,也比一定能够绕出去,除非绕到更北的地方,那里就不是北宋的领土了。
  下面测量人员,他们只用大规模的实地测量,然后把情况汇总起来,交给上面来处理。
  丁海军的铁路施工部队,可以说非常不错,经验也算丰富,可是充其量,不过是修建了几百里长的铁路,他们遇到的事情有多少,这些事情,完全无法跟这么一条2000里长的铁路相比。
  更多的问题逐步的向上,也就到了赵信这里,虽然赵信不懂得如何修建铁路,可是他的见识广,发散性思维更强,有些问题,在他的手中可以迎刃而解,比如说,确定方位,选择某些方案,可是唯独一个最大的限制,函谷关和秦岭,这一点的,几乎无法越过去。
  这也成为了目前困扰着这个铁路的最核心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东平铁路的开工,就将会遥遥无期了,这不但会影响到整个北宋的财政收入的提升,也会影响到未来定海军的用煤,没有一条稳定的运煤通道,未来就算蒸气机完成,定海军的提升也会受到影响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