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宫,建学堂

  “张师弟,好久不见了!”
  胡俨的声音,略微颤抖,着实想念。
  迎接他的是个结结实实的拥抱。张庶宁满脸欣喜,总算见到熟人朋友,能说说心里话了。
  张庶宁一改往日高冷的习惯,变成了话痨……他详详细细,说了自己如何在复旦学习,如何去教导学生,怎么带着他们备考。
  从早到晚,一刻也不敢歇着,每天只睡两个时辰。要知道他爹当年辅佐朱元璋,也是要睡满四个时辰的。
  万一要是影响了长高,可就麻烦了。
  张庶宁跟师兄抱怨,也夸赞他们题目总结得好,应考分析到位,着实厉害。
  胡俨都只是耐心听着,他也快到了毕业的年纪,眼下所有学堂,都不是那么严格,你只要通过了考试,交了毕业论文,一切没有问题,提早毕业,反而受到欢迎提倡。
  毕竟早点滚蛋,还能节省点学堂开支,大家伙谁都不富裕。
  胡俨这一次北上,是想研究一下,北平的经济情况。
  张庶宁搞了一次学生培养,算是间接促成了教育改革。他在书信当中,已经跟胡俨说清楚了。
  胡俨琢磨着,他也要研究点有用的东西,像夏知凤搞得天文测量,推算日食,胡俨是干不来的。
  他希望去看看北平的情况,因为很早就提倡发展工商,主张工商致富。可他从报纸上听说,北平留守司财政困难,处境举步维艰。
  难道说越发展越穷了?
  胡俨搞不明白,他决定亲自北上瞧瞧。
  当他把想法告诉张庶宁时,张庶宁立刻同意了,不但同意了,还决定跟他一起北上。
  虽然这一次考试的事情,张庶宁并没有暴露太师之子的身份,但谁也不是傻子,他能靠一己之力,对抗学堂,又能搅动朝局。
  任谁都会怀疑,或许就会猜出一些端倪。
  所以张庶宁决定暂时出去避祸,顺便瞧瞧北平的情况。
  两个人算是一拍即合,他们共同北上。
  胡俨这次是存着考察的心,因此一路上走到哪里,看到哪里,跟个好奇宝宝似的。
  他们花了半个月时间,才赶到大沽口。
  等到了这里之后,胡俨惊讶发现,居然有一大片土地,正被圈起来,似乎要开工的样子。
  “好家伙,这块怎么也有上千亩啊,真是好大的手笔!”
  张庶宁也是很惊叹,他们就去打听了一下。
  等询问之后,两个人更加吃惊了。
  这里就是北平师范学堂的选址。
  “这么大的学堂,比咱们济民学堂可要大很多啊!不说别的,这北平的学堂,气派上面,还真让咱们刮目相看。”胡俨感叹着。
  张庶宁倒是不这么看,他太了解朱棣了,这家伙好大喜功不假,但有些时候,更精于算计,毕竟也是老爹教出来的。
  而且老爹也在北平,没道理让朱棣铺张浪费的。
  “胡师兄,你能猜到设置在这里的原因不?”
  胡俨怔了怔,他沉吟道:“莫不是土地便宜?”
  张庶宁笑道:“这是其一,你瞧,这块临近大沽口,建造学堂需要的沙土石料,木材,器械,都能很快运输过来。而且咱们看过了,修建学堂的工人,普遍很矮,你知道怎么回事吧?”
  “很矮?倭寇!”胡俨也想起来,蓝玉包了那么大的一个饺子,后续又敲诈倭国,勒索高丽,凭着那家伙敲骨吸髓的性子,绝对不会客气的。
  “这么说,是用倭国和高丽的人给咱们建学堂?也算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张庶宁怔了一下,随即道:“只怕不光是人……还有命!”
  他说着,指了指远处的一片小土丘。
  胡俨看了半晌,终于一声长叹,按理说这么干有点过了,但是谁都知道,发展建设,实在是太难了,能用就用吧!
  反正只要把眼睛闭上,装作没看见,也就是了。
  可就在胡俨这么想的时候,突然码头那边,响起了锣声,这是提醒有船队入港了。两个人好奇之下,也凑了过去。
  果不其然,是一批运送木材的船只,浩浩荡荡,驶入港口,很快工人就上手了,搬运木料下来。
  场面非常热闹壮观,工人们格外卖力气,没办法,这是给学堂用的,师范学院,以后培养出来的人才,都要当老师的。
  谁家没有孩子,这把力气应该出。
  大家伙干得热火朝天,胡俨看得都想上手帮忙了。
  不过他渐渐感觉到了不对劲儿。
  怎么回事?
  这些木料不是新的,上面还带着油漆彩绘,隐隐约约,还有字迹。
  这是哪来的?
  胡俨看张庶宁,张庶宁也不知道……很凑巧,他发现从船上跳下来一个人,张庶宁还真认识!
  张桓!
  自己的便宜师兄兼不被承认的族侄……什么个关系啊!
  “胡师兄,他给我来信,说是在辽东,做了木材生意,现在这又是怎么回事?”
  胡俨想了想,“走,咱们过去聊聊。”
  两个人凑了上去,张桓看到了张庶宁,那叫一个热情。
  把他们带到了旁边,特意找了个树荫,还弄了一坛葡萄酒,给他们解渴。
  “我在船上,都喝这个。你们先润润喉,回头等木材卸下来,我请客!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张庶宁脸上含笑,“师兄,听你的意思,是发了财了?”
  张桓还有些矜持,“谈不上,就是干点辛苦活儿,挣个跑腿钱!”这家伙嘴上客气,但到底年轻装不住事儿,好容易遇上了熟人,迫切想要展示一下,因此就随口道:“没多少,也就十万八万的。”
  张庶宁和胡俨都是一愣,跑一趟就有十万八万贯的,什么时候钱这么好挣了?
  没有道理啊!
  要真是这样,朱棣也不会憋得哇哇哭了。
  他们俩越发好奇,就不停盘问,张桓也有意炫耀一番,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没有几句话,张桓就实话实说了。
  他这批木材啊,都是从高丽王宫拆下来的,所以才会有油漆彩绘的痕迹,不过别看是旧木料,但是能用在王宫,都是顶好的玩意,拿来盖学堂啊,再好不过了。
  胡俨脸色瞬间尴尬起来,他还说眼不见心不烦,这下子好了,人虽然见不着,但木料总不能视而不见吧!
  “那个你们把人家房子给拆了啊?”
  张桓略怔了一下,他也是觉得不妥,但很快就有了说辞,“这是蓝将军下令拆的。他也是遵照李相公的意思。李相公说了,高丽王僭越了,区区属国,没有经过上国核准,就建造比上国藩王还大的宫殿,这是大逆不道的罪行。本该一把火烧了,但是念在高丽国小民贫,准许他们把王宫拆了,然后按照礼制,重新修建。”
  张庶宁一愣,随即道:“是让他们拆,这木料怎么拆到了师兄手里?”
  张桓怔了怔,“是这样的,李相公让他们拆,然后蓝将军提前给围了起来,说是要核准哪里违制……随后蓝将军就把所有的金银细软,全都卷走了。我们进去拆木材,后面还有拆石料的,总而言之,整个王宫都违制了。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具体什么情况,还要看情况。”
  胡俨和张庶宁互相看了看,全都无言以对。
  说实话啊,这几朵奇葩凑在一起,也真是不容易。
  拆人家王宫,还能理直气壮,简直不服不行。
  蓝玉,李善长,这都是缺了大德的。
  不过回头想想,要不是他们不要脸,想建个这么大的学堂,也着实不容易。
  他们俩到底没有跟张桓一起吃饭,只说还要去北平,就匆匆告辞。
  等从大沽口离开,一路上谈论之间。
  胡俨还发现了一点端倪。
  “师弟,你说把学堂建在城中好,还是外面好?”
  张庶宁沉吟一下,“只能说各有千秋吧!城市便利,人口多,物资充裕,着实方便。”
  胡俨却道:“我不这么看,你瞧瞧,大沽口这种地方,土地便宜,而且临近港口码头,周围也有菜地良田,其实学堂需要的东西,一点不缺。大的学堂都要住校,也没必要贪图城市的那点便利。咱们济民学堂,用了原来白鹿洞书院的地。我瞧着把大学堂,安排在交通便利的小镇子,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土地便宜,想要建造什么设施,也容易征地,花不了几个钱。而师生呢,又可以安心做学问,踏踏实实的,不比在城市里更好?”
  张庶宁想了想,笑道:“师兄所言极是,其实按照你这么想,包括中学,都应该放在镇子上了!”
  “就算不放在镇子,也要放在县城!”胡俨道:“师弟,一直以来,令尊张太师,还有陛下,都生怕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变得和以前的士大夫一样。可问题是把学堂放在城里,养尊处优,贫家子弟入学困难,要走上百里,毫无疑问,就增加了他们上学的难度。假如把学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的集镇,还有些不起眼的小城市。对学生也好,地方也好,都是好事情。”
  这下子可让张庶宁忍不住一阵心动。
  “没错,师兄讲得有理……要不咱们赶快去见见我爹吧!尽快把想法告诉他,现在正是大举建造学堂的时候,如果选址完成,再想改就不容易了。”
  胡俨一听说要去见张太师,还有点紧张,不过很快也平静下来,他也知道,一旦选址之后,就没法再改了,时间确实刻不容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