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来自李善长的一击

  足足三位侯爵下狱,既有水师,又有步兵……这个规模已经很让人不寒而栗了。
  大明的国公级勋贵并不多,稍微梳理下就知道了。目前在京的,只有徐达、常遇春,还有李善长。
  徐达是武臣表率,公认的帅才,清廉自守,无话可说。常遇春自从女儿嫁给了朱标之后,也知道常家下一代不需要担心,他更加爱惜羽毛。而且常遇春这人有个好处,他对朱元璋有种近乎疯狂的忠诚,这一点就连老朱的小伙伴们都比不上。
  除了他们俩,武将当中,还有汤和跟胡大海两个,汤和目前在巴蜀,处理灭亡大夏之后的各种事宜,忙得不可开交。
  无论如何,汤和都是最可靠的。
  胡大海就更不用说了。
  事实上能进入他们这个层次,无一例外,都是人品能力,经得起考验。而且这几个人都是朱元璋的心腹,同时跟张希孟关系也很密切。
  对了,还有两个人也有国公的身份,那就是朱文正和李文忠,这就更不用说了,他们一直在北平,就在张希孟的眼皮子底下。
  所以怎么算,国公一级的人物,至少现在这一些国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既然如此,牵连到三位侯爷,就已经是捅破天的事情了,尤其是水师两位侯爷悉数被抓,只怕从此之后,水师要一蹶不振了。
  应天朝野,战战兢兢。
  几乎所有人都惶惶不安,生怕把自己牵连进去。
  而就在这一片凄风苦雨之中,李善长手里攥着一封密信,独坐在昏暗的烛火下面……挑动的火光,把老李的身影映衬在雪白的墙面上,火苗突突,老李的身影也犹如鬼魅一般,扭曲跳跃。
  这位被评为“半个棋手”的大明左相,可不像看起来那么人畜无害。
  说个笑话,老李曾经还认真想过,怎么扳倒张希孟!
  其中水师就是老李的目标之一。
  不过一番彻查之后,李善长无奈发现,张希孟的确跟水师没有私下的来往……他也只能徒呼奈何。
  老李还查过度支局,查过翰林院……反正张希孟管过的衙门,他都暗中调查过。
  很让老李无奈的是,张希孟的确是清清白白,没有任何把柄。
  这就是所谓无欲则刚吧!
  张希孟本身没什么事情,又不结党营私,以他在陛下和皇后身前的地位,李善长想跟他斗,那是痴心妄想。
  不过这一番私下里的调查,也让李善长明白了一个道理。
  要想在大明朝堂上安然无恙,就该学张希孟,至少先把自己摘出来,别跟那些赶着找死的货纠缠在一起。
  但是李善长这人,到底和张希孟还不一样,他虽然约束自己,不明着掺和,不落人口实,但有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他还是门清的。
  就比如他手里这封信,是原御史刘炳的儿子写给老李的,其中字字泣血,向李善长揭示了一个案子。
  他爹刘炳,在唐陆之案以后,曾经受命暗中调查水师的事情……可不是没过两个月,刘炳突然染病死了,据说是水土不服。
  彼时御史台也派人吊唁过,确定是病死的。
  这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但这封信上,却给出了另一个答案,御史刘炳是被人害死的……他死的时候,脸色铁青,身躯佝偻,甚至有血浆从皮肤渗出,凄惨恐怖无比。
  据说是用最毒的几种蛇毒,害死了这位御史大人。
  只是让人没有料想不到的,前来吊唁的御史台官员,竟然无视这些情况,还说什么外丧鬼不能回京。
  匆匆把刘炳给埋了。
  既然御史台自己都认为没事,其他人又何必多事呢?
  只是刘炳的儿子,一直不甘心老爹就那么稀里糊涂,凄惨死去。
  他四处告发,到处给人写信,希望替父鸣冤。
  结果他又被抓了,足足关了三年,在狱中几乎是九死一生,好容易熬了出来,他又接着上告,完全是不死不休的架势。
  谁也不知道老李是怎么知道这事的,不过他一直引而不发,也着实沉着老练。
  水师的事情,不可能没人帮忙。
  有人盛传张希孟,但如果张希孟是冤枉的,谁的嫌疑更大呢?
  锦衣卫这边虽然能监察百官,但朱元璋轻易不愿意放他们出来,毕竟锦衣卫动手,那就是要血流成河的。
  除此之外,像五军都督府,兵部,度支局……似乎都能管到一些水师的事情,但又隔靴搔痒,没法触及核心。
  弄来弄去,水师真的好像成了一个小王国,谁也插手不进去,完全变成了廖家和俞家的私兵。
  不过说这话也不完全,还有个衙门,能管到他们,那就是御史台!
  李善长反复权衡,再三思量,他把心思都放在了杨宪身上。
  毫无疑问,杨宪是野心勃勃,一直打算取代李善长的。
  杨宪管着御史台,他放纵水师,甚至跟水师的那些人勾结在一起,好处非常明显。
  水师倒卖物资,走私财货……这里面的利益不消多说。
  杨宪为了拉拢官吏,也要花钱,而且还不是小钱。
  他跟水师联手,简直是珠联璧合!
  而且此前杨宪就有拉拢勋贵的心思……只是没有想到,他居然放过了那帮淮西诸将,而是从水师下手!
  厉害!
  果然厉害!
  李善长嘴角上翘,忍不住露出了一个得意的笑容,虽然说杨宪等人后生可畏,但论起老辣,毕竟不是自己的对手。
  耐心等待,到底是等到了天赐良机。
  一想到这里,李善长简直想大笑三声。不过老李还是忍住了,只要敌人没有彻底完蛋,就不要得意忘形。
  自己这一把年纪了,没有绝对斩草除根的把握,就更不要给子孙后代惹祸。
  老李再次思量权衡,一直到了后半夜,才草草休息,等天亮了,他又坐上马车,前往中书省。
  李善长刚到朱元璋的旨意就来了。
  除了老李之外,还有汪广洋、胡惟庸、罗复仁、杨宪等等官吏,一起前往宫中,拜见老朱。
  等李善长带头行礼之后,大家伙抬头看去,发现朱元璋脸色铁青,牙齿咬得咯咯响,太阳穴上的青筋都绷起来!
  “无耻之尤!”老朱破口大骂,“这是大明的水师吗?分明是一群土匪,他们还当是在巢湖做水贼吗?他们把大明的国法放在哪里?贩卖军粮,已经说了多少次了!从应天到北平,凡是碰到军粮的案子,都没有客气的!他们倒好,不但贩卖,还卖给了倭国!可恶!”
  朱元璋霹雳火似的,一顿臭骂,大家伙听得战战兢兢,却也大为震撼。
  这帮水师的人,还真是够厉害的。
  走私军粮是最基本的事情,他们还盗卖了不少兵器,其中甚至包括火器。
  反正在大海之上,风高浪急,只要说落到了海里,也就没人查了。
  倭国正在高丽的南部,双方鏖战,很需要这些大杀器。
  当然了,他们也不只是往外卖,他们还运了不少东西回来。
  比如倭国盛产的硫磺,扇子,也包括金银!
  另外他们还贩卖了不少高丽女子!
  没错,大明移风易俗,不许任何形式的人口买卖,他们就开拓海外市场,趁机大捞一笔!
  面对此情此景,朱元璋已经是无话可说了。
  烂透了!
  当真是从上到下,全都烂透了。
  或者干脆点说,水师脱胎自巢湖水贼,马步诸军经过了这么多整顿,已经大为改观。
  可是水师一直缺少整顿,也没有妥当的办法,一直这么延续下来,前后十多年,结果可想而知。
  仅仅是初步彻查,就已经触目惊心。
  “现在这个案子太大了,牵连的人也太多了,光是一个锦衣卫,很难办得妥当,必须从其他衙门,抽调得力干将。”
  朱元璋看了看,就说道:“刑部,大理寺,包括五军都督府,各自抽调一批人,严查水师的问题!”
  面对老朱的点名,包括徐达在内,全都一起站出来,躬身领命。
  随后老朱又把目光落在了杨宪身上。
  “这种事情,你们御史台应该很有经验,怎么样,有没有把握,把案子办好?”
  杨宪一怔,连忙站出来,躬身施礼,感激涕零,“陛下愿意让御史台领办此案,臣必定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朱元璋微微颔首,如果杨宪能把这个案子办好,调他进入中书省,挂参知政事衔,预备接替李善长,也还是不错的。
  毕竟老李白发苍苍,年纪大了,必须做出安排了。
  其他众人也都明白,属于杨宪的机会来了,只要把这个案子办好,必定名扬天下,拜相之日,也近在眼前。
  有几个人还偷眼看了看李善长,心说老李啊,你到底要落幕了,总算不用看你这张老脸了。
  可就在大家伙思量的时候,李善长突然向前走了一步。
  “启奏陛下,此案交给御史台,未必妥当,老臣以为,杨宪应该回避!”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怔住了,什么意思?
  杨宪更是瞪大眼睛,李善长,你要跟我撕破脸不成?
  朱元璋更是面色凝重,自己想任用杨宪,老李却直接反对,他什么时候,这么大胆子了?
  只见李善长不慌不忙道:“上位,御史台在几年前,已经查过了水师的案子,但是负责此事的御史刘炳离奇死去,案子就不了了之,让御史台继续领办,老臣唯恐力有未逮啊!”
  此话一出,杨宪都吃了一惊,“李相公,刘炳是水土不服,染了恶疾去世,这事人尽皆知啊!”
  李善长笑道:“老夫也没说别的,就是觉得上一次御史台办案不利,那么大的弊端,没有查出来,似乎不适合继续查办!”
  杨宪还想争辩,这时候朱元璋却已经若有所思,他低声道:“既然李先生说了,那就让中书省领头,把这个案子给咱办好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