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天文学

  (谢谢好友大隋后裔的1000大赏和好友一剑68的打赏~~)
  在四道目光的注视下,还有柳兰子的好奇眼神,杨彦沉吟道:“天文学博大精深,涉猎谈不上,仅一知半解,自汉以来,以盖天说与浑天说居于主流,其中又以盖天说更得推祟。”
  盖天说主张天球为半圆形覆盖地面,始见于《周髀算经》,是人类对宇宙的最直观感知,它的贡献是确定了东南西北四象。
  而浑天说完善于汉代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主张天球为圆形包裹地面,是对宇宙的进一步探索。
  后世有人认为浑天说等同于古希腊的地圆说,这其实是一种曲解,浑天说的本质仍为天圆地平,无论是盖天说还是浑天说,其思想基础离不开阴阳五行,投射到政治生活中,依旧是阳贵阴贱、纲常伦理那一套,而这恰恰是杨彦想要打击的思想体系。
  虞喜点了点头:“杨府君说的不错,虞某主张浑天说,一具浑仪可尽解其秘,汉代张衡曾制出浑仪,惜乎毁于汉末董卓之乱,之后制法失传,不过虞某经多年研究,总算是勉强复原出一具,现置于余姚乡里。“
  ”哦?“
  崔访讶道:”虞君竟复原出了浑仪?“
  史书有载,浑仪有二,其一较大,通体黄铜制成,分内外两重,外重由三个相交的大圆环构成浑仪的骨架,设四柱支撑,内重以轴固定在骨架的可转动双环上,双环直径八尺,之间夹置一具可以俯仰的望筒,长度也为八尺,他的最大作用是标出天北极与天南极,测量天体的赤道坐标。
  另一具称为浑象,尺寸较小,直径二尺二寸,也为铜铸,以一个大圆球包裹地平面,地平面将圆球一分为二,半覆地上,半没地下,球表缀以星象,黄道布以日月五星,另安二十八宿中外官,以白黑黄三色为三家星,即甘、石、巫咸三部星经,以水力推动,昏旦中星与天相应。
  浑象不单用来演示天象变化,也是研究日月五星运动规律的必不可少工具,简而言之,根据实际观测的日月五星相对于恒星的位置,能够把日月五星准确地安置在黄道的不同部位,再通过继续观察,就可以了解行星相对于恒星背景的运动规律,从而测算出行星的会合周期。
  虞喜颇为自得,捋须微微笑道:”他日有遐,当请崔公过府一观,不知杨府君主张哪种学说?“
  他也只是随口一问,完全是出于炫耀心理,毕竟再是清心寡欲的人,总有着自己的追求,也很乐于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理论学识,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杨彦不急不忙道:“本将认为,宣夜说比浑盖二说更加切合宇宙的实际。”
  “呃?”
  众人齐齐看望向了杨彦。
  宣夜说是中国古代天文三大流派之一,因理论过于超前,故不为统治者重视,未能广泛传播。
  该学说主张宇宙无限宽广,天空本没有色彩,因无限高远才被看成苍色,日月众星浮生虚空之中,依赖气的作用,或运动,或静止,各天体运动状态不同,速度各异,并非附缀在有形质的天上,而是漂浮于空中。
  宣夜说既便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也是有相当意义的,它的进一步发展认为连同天体、包括遥远的恒星与银河都是由气体构成,可惜的是,如此卓越的思想,竟逐渐湮灭在了历史长河当中。
  “嘿!”
  虞仡嘿的一笑:“虞某虽不懂天象,却也听过杞人忧天之典故,若按宣夜说所言,日月星辰浮于空中,那为何不会坠落?再退一步说,若是真的坠落又该如何,岂不是要把大地砸个窟窿?”
  杨彦以怜悯的目光看着虞仡,这真是无知者无畏啊,偏偏虞仡还一幅振振有辞的模样。
  实际上就当时而言,虞仡举的例子正是宣夜说最为人诟病之处,虽勉强有解释,天高穷于无穷,地深测于不测,方则俱方,圆则俱圆。
  这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各自运行,有自己的规律,却因缺乏观测数据,没法让人信服。
  几人再次望向杨彦,很明显,虞仡的逼问点中了杨彦的死穴。
  杨彦微微一笑:“日月星辰之所以不会坠落,是因我等生存的大地也是一个圆球,姑且命名地球,与其他天体同样漂浮在宇宙中,彼此之间相隔难以想象的距离,而宇宙无边无际,既然如此,谈何坠落?亦如汪洋中的两滴水滴,不存在谁坠落谁上的问题,或许天上的星辰有许多比我们这颗地球还要大呢!”
  鄙视、不屑、惋惜!
  投射过来的目光中,没有一道是带着怀疑或深思,就连最祟拜杨彦的柳兰子都投来了惋惜的目光,这分明是在理屈词穷之下说起了胡话,如果不是顾及到杨彦的身份,怕是有人会哈哈大笑。
  虞仡瞬间斗志昂扬,得意道:“虞某请问,若大地是圆形,站于背面之人为何不会掉下去?难道说……所有人都站在朝上的一面,可是如此?”
  杨彦淡淡道:“物与物之间,存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量,名为万有引力,比如说桃子成熟了会落向地面,再如向天空扔石子,无论力气有多大,这颗石子终将落于地面,这是由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对附着于之上的所有物体都存在万有引力!”
  “这……”
  虞仡一时语塞,杨彦所列举,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不由望向了他的堂兄。
  虞喜拱了拱手:“将军所言确有几分道理,只不过……以此论证大地是球形着实蜚夷所思,上古先贤从未有此说法,不知将军能否举出实证?”
  杨彦反问道:“虞君既精通天象,想必曾观测过月食,月食时,月面上出现弧形的明暗界限即可证明地球为圆,因地球的影子挡住了月亮,月亮也是圆形球体,环绕地球旋转,当月亮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两者之间的地区会因阳光被地球遮闭,故显得月球缺了一块,而此时,太阳、地球、月球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我再举个例子,不知虞君可曾见过海船?若是仔细留意,海面上的船只驶来,总是帆先出现,之后才是船身,这恰可证明咱们赖以生存的大地为球形。”
  “对了,虞某想起来了!”
  虞仡突然惊呼:“有一回于浙江(今钱塘江)口眺望船只,正如将军所说,先出现船帆,再出现船身,若是将军不提,虞某还差点忘了呢!”
  刁协和崔访交换了个不可思议的眼神。
  虞喜则陷入了沉思,他确实观测过月食,回忆着当时的场景,眼中不时就闪出不解,或是怀疑的光芒。
  杨彦暗暗点头,他并不奢望时人能一下子接受地球是圆形这一事实,而是希望能带来思考,带来怀疑,促使他们去探索研究。
  片刻之后,虞喜问道:“日月围绕大地东升西落,故有昼夜之分,按将军您的说法,如何解释昼夜?”
  杨彦点头道:“虞君问好的,之所以有昼夜之分,在于地球是一个自转的球体,一面对着太阳,另一面必是黑夜,正如宣夜说表述,所有的星球起初为气体,因旋转使力归于中心,称之为向心力,在向心力的影响下压缩为固体,而自转的过程不会骤然而停,只会越转越慢,因过程极为缓慢,不人所觉察。”
  席中几人如听天书,也确实,一个是古代朴素哲学,另一个是现代文明哲学体系,听懂才是见鬼,其实杨彦的目的是尽量为科学的发展开启一扇大门,并试着把今古两种哲学体系结合起来,取今之精华,去古之糟粕,产生一种崭新的思想体系。
  当然了,这个任务很难,可是连试都不试,又怎会有成功的可能呢?
  如今唯一的好,就是杨彦的身份,所有人都不敢对他的言论轻忽视之,这就使得众人虽持保留态度,却不至于出言嘲讽。
  虞喜又问道:“天有四时,以太阳所处黄道位置划分,以二十四节气的四立作为季节起点,若非太阳东升西落,又怎能这般划分,且由农时来看,如此划分并无不妥,不知以将军之见,如何解释四时?”
  杨彦道:“天时分四季,在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转一圈为一年,且轨道椭圆,与自转平面略有倾斜,每年不同的时刻,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因而不同地区接受到的太阳光照不等,热量有多有少,如此便有了季节变化和冷暖差异。”
  说着,杨彦抬眼一一掠过众人,细心留意着神色变化,基本上都是茫然,只有虞喜似在深思,于是道:“说一千,道一万,天文是一门务实之学,须以实际观测作为参照,虞君若是不急着离开,不妨多留几日,本将尽快制出一副天文望远镜,可将星辰放大十几倍,乃至数十倍观测,以虞君之能,看的清,道理明,便会知杨某所言不虚。“
  ”哦?“
  虞喜大感兴趣道:”若果是如此,岂非神仙手段?虞某拭目以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