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希特勒的圈套
1943年3月,意大利以多次战败都需要德军解救为由,认为墨索里尼无能而软禁了墨索里尼,希特勒赶到了意大利,强硬地将意大利军队合并到德军,由德国进行训练。.
罗马教皇皮亚斯十二世接见了希特勒,希特勒曾经被驱逐出了教会,导致希特勒支持新教。希特勒掌权之后重组了德国教会,不承认自己曾经被驱逐出教会,并以忠实的基督教徒自居。由于希特勒调和了新教和旧教的矛盾,并把国家社会主义与基督教的关系进行阐述,他在《我的奋斗》中写道:国家社会主义运动认为,两大宗教系统对我们民族生存是同样珍贵的支柱,所以要与一切试图把我们民族实体的伦理宗教与道德稳固的这一基石贬低为政党利益的工具的政党斗争。
希特勒促使新教和基督教放弃了宗教纷争,支持第三帝国。当然就是支持他了。
希特勒随后又在解释纳粹运动时认为纳粹运动实际上是基督教运动。他说:我们衷心地盼望,在我们自己民族最深重的苦难中,天主教徒和新教徒能够团结起来。承袭基督教历来打击异端、压制无神论的传统。
而正是这个言论让信仰社会主义和**的人认为希特勒背叛了人民,导致希特勒与纳粹冲锋队首领罗姆产生了矛盾,希特勒不得不发动长剑行动,把冲锋队头目清除。而这也是希特勒与资本家达成妥协,最终取得德国最高政权的开始。
当希特勒完成了德国教会的和解之后。不管是在教会,还是在纳粹党内,都把希特勒当成上帝指定的救世主。
罗马教会没有承认。但是也没有否认。
希特勒强化了基督教与犹太教的矛盾,因为犹太教认为耶稣并不是救世主,认为救世主并没有到来,正是犹太人的举报让古罗马执政官处死了耶稣。虽然耶稣后来复活,但是并不能洗脱犹太人的罪恶。而且犹太教也从来没有承认耶稣就是救世主。希特勒利用这个矛盾以及一战战败后犹太人资本家对德国人的“洗劫”,强化了反犹太人运动。
而这是罗马教廷赞成的。
但是随后,希特勒让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引起了罗马教皇的不满。罗马教廷虽然成了梵蒂冈城国。但是有非常多的限制,同时,教廷也试图通过希特勒恢复过去的教皇国。
1934年4月。教皇支持意大利并入第三帝国,希特勒承认罗马教廷在第三帝国的宗教地位。意大利埃马努埃莱三世国王被剥夺了国王的称号,送到了柏林,被软禁了起来。不过由于埃马努埃莱三世在意大利支持率很高。意大利随即发生了大规模的动乱。
但是由于有了罗马教廷的支持。意大利的动乱已经显得不重要了。教皇国自然也没有必要了。
“您认为是第三帝国重要,还是教皇国重要?基督教是要面向全世界的。”这是希特勒的回答。
希特勒在1939年就开始了对教会的改造,并将圣经改名为《德国与主同在》。由于希特勒急于稳定自己的统治地位,所以答应将和教廷一起重新审定《圣经》,恢复圣经的名字,而把“德国与主同在”的字样附在后面。
希特勒的行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而这也让英美,特别是犹太财团大为恐慌,要知道。罗马教廷对于犹太教的敌视由来已久,德国出版的圣经直接抹掉了犹太的内容。把耶稣直接改成了雅利安人,也就是德国人。罗马教廷就算是要修改德国版圣经内容,恐怕也是有限的。反犹太内容能修改多少不是那么乐观。
5月,英美法联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因为德国根本就是放任了这一行动。登陆的部队很快就收到了德军的重重包围,为此,德国甚至在北非收缩防线,任法军怎么攻击也不进行反击。
德国采用这个策略正是听取了一个中国人的意见。
“德国只要不两线作战,英美联军越早发动登陆作战越好,没有必要反登陆。与其到处防守,还不如做好反击的准备。而德国在欧洲越稳定,英美就越急不可耐。攻击的时间就会越早。苏军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两个月的时间从东线转移到西线。德国只有这一个机会,如果德国陷入两线作战,必败无疑。”
残酷的战争在法国海岸线进行。
而各方的外交也在异常忙碌。
美国以调解者的身份到了苏联,提出了英国的条件,那就是允许印度支那**,换取苏军向德军全面进攻。
而德国的密使在上海与犹太财团协商,德国以不再支持阿拉伯人,转而支持犹太人占领阿拉伯半岛和伊拉克,两国合作开发中东石油为条件,让犹太人不再支持英国和美国。
至于如何修订《圣经》,以后再说。
六月,苏军趁德国边境防御空虚,进攻波兰和芬兰。以色列发动了六月战役,横扫巴勒斯坦,因为德国遣送到以色列的犹太人已经达到了一千多万人,犹太人不仅得到了德国的默许,同时得到了从英国和美国转移过来的军事装备以及技术,是除了中国和德国以外,世界上顶尖的。
阿拉伯人根本没有办法抵抗。
世界财团一分为二,犹太人已经知道没有自己的国家,说什么都不管用。
大量犹太人掌控的船只被德国的默许之下,进入地中海,带来各种军事装备和人员,并开始组建以色列海军。
这大大削弱了英美的补给力量。英美登陆部队很快陷入了绝境。
德国一边芬兰和波兰艰苦地抗击苏军,一边加快遣返欧洲犹太人,对美国犹太财团全面开放直布罗陀海峡,主动将军队退到了苏伊士运河以西,将整个阿拉伯半岛拱手让给了犹太人。一边用空军在英吉利海峡上与英国空军争夺制空权,同时全力猛攻联军。
七月,联军登陆部队在内外交困下被迫投降,英国遭受重创。
法国丧失了最后的精锐部队,复国的希望更加渺茫。而真正陷入困境的竟然是美国。美军因为参战部队很少,军事力量没有多少损失。但是犹太财团的撤离,一下子吸走了国家一半以上的资金,同时大量的军事,科技,金融,商业人才流失。
美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罗斯福不得不放弃海外战略,把主要精力回到国内。不过他无法阻止已经分裂的财团,也无法阻止犹太人撤离。
中东。
阿拉伯人陷入了悲惨的命运。犹太人蜂拥而来,到处都在战乱之中,连逃难的地方都没有。以色列很快就占领了整个阿拉伯半岛,并向伊拉克进发。犹太人很极短的时间就达到了一千万。
随着英美登陆军队的失败,原本就没有准备好的苏军也不再进攻,采取了防守态势。苏德两国的实际控制线其实变化不大。德国稍微吃亏一点。只有捷克和罗马尼亚的游击队接受了苏联大量军援壮大到了足以对抗德军的地步,他们在苏德边境建立了解放区。
尽管如此,希特勒也暗自庆幸,因为他顶住了战争以来最大的危机,虽然在国土上吃了亏。
但是即便是没有英国和美国的变化,国内还抱着等待时机的反对力量彻底失望了,意大利和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的政要纷纷出逃。以前他们坚持在国内,但是现在党卫军再傻,也知道了这些人的目的。都不用等到纳粹的清洗,他们自己就逃了。
由于苏联在这次战争中,没有尽力,也没有达到英国和美国想要的效果。英国直接反悔,不允许印度**,出兵镇压印度**建立的游击队。不过澳大利亚,中国国民党的军队在约克角半岛登陆,击败了那里本来就不多的英**队。中国渔民占据了整个珊瑚海和大堡礁海域。澳大利亚原本就不多的部队在欧洲损失殆尽,总理柯廷组织不了能够抵抗中国人的军队。只能想英国和美国求援。
不过此时美国无暇顾及,而英国不仅不能援助澳大利亚,反而从澳大利亚抽调军队回英国,因为英国本土已经岌岌可危了。(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