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第一百九十一节 新学生?(1)
“听说你跟我儿有一赌约,说是明岁要让粟米亩产倍增?”刘彻看着田里的麦苗,忽然问道:“有这么一个事情吗?”
“然也!”张恒自信的点点头。
“呵呵……”刘彻笑了起来:“那老朽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
老实说,对于张恒如此自信,刘彻是不大相信的。
当初,战国初年,李悝变法于魏,在河东任用西门豹推行新式农具和耕作之法,使得河东亩产相比其他地方增加一半,达到一石半,这是有史以来,明文记载的通过革新技术,使得土地亩产增长最多的一次。。
从李悝变法至今,天下亩产也不过增加了半石而已。
不过,虽然心中不太相信,刘彻还是愿意乐观其成的。
汉室其实对于一切技术革新都并不排斥。
刘彻自己就曾经下过诏书,要求天下士大夫带头更始,也就是推行改革的意思。
这个时候,跟随在刘彻身边许久的金日磾,附耳到刘彻耳边低语了几句。
刘彻的脸色微微一变,看向了跟在张恒身边的高老七。
“后生,这你的家奴?”刘彻问道。
“恩!”张恒点点头,一脸平静的道:“老七,快给王翁见礼!”
“小的见过王老!”高老七连忙道。
虽然高老七至今仍然弄不明白,眼前这个拄着拐杖,但身体很健硕的老人,到底是什么来历,但是,光靠这个王姓老人言谈举止之中隐隐透露的威仪,高老七就知道,此人来头非小,否则东家也不必说话如此拘谨了。
要知道,在高老七的印象里,东家即使是和太子据在一起也是肆无忌惮,并无太多拘束。
高老七仔细看了看眼前这个自称姓王的老人,想起太子据也是化名王莒心中就是一惊,再仔细一看,两人眉宇之间还真有些相似。
“这……”高老七的手指都在颤抖。
再看王姓老人身边的金发男子,高老七想起了市井之中的传言,膝盖都有些忍不住打摆子了。
驸马都尉金日磾的名字,寻常人或许很难听到。
但是,似高老七这般人,却是经常听闻。
金日磾出现在这里,就意味着羽林卫或者期门军也在附近了。
这两支汉朝战斗力最强的骑兵,让高老七连逃跑的想法,一下子都消失的干干净净。
深深吸了一口气,高老七也不由得佩服起东家张恒了。
高老七虽然不是很清楚,东家到底知不知道这个王姓老人的真实身份。
但,高老七估摸着,东家十之八九是知道的。
天子,在汉室民众心中,几乎等同于神明一般的存在。
特别是经过太宗孝文皇帝,先帝孝景皇帝两代天子的苦心经营,在民间,至少在关中人的心中,天子就是当世的圣人。
圣人面前,高老七只觉得自己平素的勇气和胆量都化为乌有了。
高老七发起狠来,连丞相都敢拉下马,但是,在天子面前,他却什么狠劲也消失了,像只绵羊一般温顺。
这就是天子之威!
不用动手,就能让一般人失去反抗之心。
其实,也好在张恒是个穿越者,没有那么多顾忌,否则,此时也早就战战兢兢了,估计连话都说不利索!
刘彻看了一眼高老七,又看了一眼张恒,脸上不是很好看。
但终究,刘彻还是忍了下来。
毕竟,南陵出现祥瑞,他也下诏大赦天下了,再追究那些事情就是抽自己的脸。
最重要的是,这大半年来,刘彻再也没有听到那个让他恨得牙咬咬的游侠兴风作浪的事情了。
作为一个天子,刘彻记得很清楚,当初先帝孝景临终前,拉着他的手,叮嘱他:要当一个合格的天子,第一条,就是能容人,既是过去得罪过的人,只要有真才实学,也要容忍。
小白能忍管仲一箭之仇,所以就立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所以,刘彻打算再看看。
不知不觉,说话间,张恒就带着刘彻来到了自己家的门口。
“方正之地!”刘彻抬头就看到了横贴在门口的横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再看门的两边,刘彻的脸色稍稍好了一些,不得不说,后世东林党们用来装逼的这副对联,还是很对刘彻的胃口的。
对刘彻来说,他最大的问题,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得士的问题。
汉家天下,虽然有十几万官吏。
但,在这其中,胥吏占了大半,真正的官员太少。
刘彻之前不是没想过办法,征辟士子和有道德的人出来做官。
但是,从高祖刘邦到现在,汉家历代天子差不多每隔几年就要下一个求贤诏,然而,应者寥寥,勉强征辟一些士子上来,也多是酒囊饭桶居多。
即使偶尔碰上几个有才的,也大都是吾丘寿王,董仲舒一类纯粹的文人。
要是运气不好,碰上狄山那样的二货,刘彻就会被恶心的好几天吃不下饭。
“要是天下的士子,人人都在自己书房或者门前,贴上这么两句,吾便要轻松许多了!”刘彻心中想着,同时暗恨地方郡守。
他自继任以来,下的求贤诏,也不少了,还开了孝廉这么一条通道。
可是下面的官员,因循守旧,除非事情闹到不可开交不举荐不行的地步,否则,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愿意推举治下的人才。
好几次,刘彻强行逼迫下面的郡守举荐人才,不举荐就要问罪。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