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中国欧洲远征军1
1945年的欧洲战场,由于刘潇的参与,历史前进的步伐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此时的法西斯德国,再度在苏德战场上取得战略主动权。
从1944年夏季开始,德军在攻占了基辅、斯摩棱斯克、布良斯克和斯大林格勒后,吸取了冬季作战的教训。中央集团军群对莫斯科采取稳扎稳打逐步蚕食的战术,慢慢逼近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群则向塞兹兰进攻,企图从东面切断莫斯科与东部的联系,之后转而向西包围莫斯科,最终两个集团军群会师莫斯科城下,一举夺取莫斯科。
斯大林虽然先后组织了三次大的反攻,意图攻破德军防线,将德国人驱逐到远离莫斯科的地方。无奈德军有效的利用部队在人员素质上和武器装备上的优势,不但顶住了苏军的反攻,消耗了苏军后备力量。中央集团军群还通过战斗,夺取了许多更为有利的战役发起地。南方集团军群则在取得反击胜利后,沿伏尔加和北上,先后攻占了红军城、萨拉托和库兹涅茨克。莫斯科的城防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在政治局其他成员和军队高级将领不断的压力下。为了扭转苏军的颓势,不得已,斯大林于1945年2月初,再次启用了朱可夫将军。任命朱可夫将军为苏联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协助斯大林指挥整个苏军。
朱可夫将军上任伊始,跑遍了莫斯科前线的各个部队。部队的情况让朱可夫将军大吃一惊,部队在不到二年的时间里损失了近二百万,其中损失最多的是一线富有战斗经验的基层指挥员,新调派的指挥员大多是军校没有完成学业的学生,战斗经验少,指挥能力差,整个苏军的战斗力正在急剧下降。加上德军完全取得了战场的制空权,虽然残酷的战斗发生在苏联的腹地,苏军的后勤供应却无法保证。
面对苏军如此危险的境地,朱可夫一面将自己了解的那些,因为斯大林糊涂指挥而遭受失败,最后被罢免关押的中高级将领释放出来,让他们回到部队继续指挥训练外。另一方面要求斯大林调取更多的部队来,首先打退包抄到莫斯科东南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解除其对莫斯科的包围。
但此时的斯大林,除了中苏边境的远东部队外,再也调不出其他的后备部队来,而且远东部队的主力及有战斗经验的军官,已经在多次的抽调中所剩无几,部队战斗力难以保证。
1945年3月6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开始了对莫斯科的攻击。至10日,德军突破已经推进到莫斯科城郊。而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在占领了塞兹兰之后,转而向西进攻,目前正在从东面向萨索沃一线猛攻,对莫斯科的全面包围正在逐步的形成。
就在斯大林为有可能失去莫斯科而发愁的时候,罗斯福总统的私人代表哈里霍普金斯来到战火中的莫斯科,带来了罗斯福总统的私人信件。
罗斯福在信中首先对苏联顽强抗击德国表示钦佩,对苏联暂时遇到的困难表示极大的关注,并保证美国将一如既往的支持苏联。在信的最后部分,罗斯福谈到自己曾今和中国的刘委员长交谈过,希望在苏联遇到困难的时候,由中国派出部队进入苏联,协助苏联抗击德国。具体情况可以向哈里霍普金斯了解。
在向哈里霍普金斯了解情况后,斯大林知道刘潇可以派出20万左右的中国部队进入苏联,援助正在苦战中的苏联军队。当然,条件是放弃外蒙的独立和容许中国为攻占日本而进攻和占领朝鲜。
斯大林认为中国人这是在乘人之危,当场予以拒绝。
但在询问朱可夫将军是否有把握防守住莫斯科时,朱可夫将军悲观的回答到:在没有得到新的生力军的支援下,以现有的部队将无法守住莫斯科的。
朱可夫的表态,让斯大林陷入了沉思。自己到目前是通过铁腕手段来控制苏联这样一个偌大的国家,一旦失去苏联的心脏莫斯科,党内的反对派会立刻行动起来,推翻自己,重新组建新的政府。权衡再三,斯大林再次召见了哈里霍普金斯,同意了中国出兵援助苏联的所有要求。中国驻苏联大使代表中国政府在协议书上签了字,苏方签字的是外交部长莫洛托夫,霍普金斯代表美国政府也在协议上签了字。
3月13日,经过紧急协调,中国欧洲远征军空军第1军240架zb43-3型喷气式战斗机(89-军队整训)、120架p-38e强击机和80架武装直升机,先期转场进驻弗拉基米尔、沙图拉一线的十五个军用机场。转场途中的地面维护和燃料供应由苏联方面保证。地面部队首先紧急调运第一坦克军的320辆t43坦克、120辆t-34坦克和120辆装甲车及210辆武装小型越野车攻击,共计三万二千人,先期赶往莫斯科。由第22、23两个军扩编的远征军三个机械化军,共16万人,随后赶往莫斯科前线。
1845年4月1日,中国欧洲远征军全部到达莫斯科东南部叶戈里耶夫斯克和沃思克列先斯克一带,做好了对德军南方集团军进攻的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