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北上南下
对于三韩来说,能从穷乡僻壤来到中原,这就是做梦都没有的好事。
至于是来做工做仆,真没多少人在乎。
他们本质上只是原始部落联合,能从部落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这还有什么好书的。
箕子朝鲜的太子,失魂落魄的带着国书回去了。
因为王霄不接受藩属,只要郡县。所以李信很快就会带领数万大军杀往箕子朝鲜。
之所以没派出更多的兵马,主要原因在于交通后勤条件太差。没办法支持太多的人进行远征。
虽然规划的五横五纵秦直道之中,是有通往辽东朝鲜半岛直达大海边缘的一条路,可现在还没开始建设。
王霄并不在意那边的战斗,箕子朝鲜根本就不可能对抗强大的秦军。
事实也正如他所想的那样,春耕之后大军出发,沿着燕国的辽东道路进抵箕子朝鲜。
之后根本就没有经历几场像样的作战,轻轻松松的就抵达了箕子朝鲜的国都城下。
这边李信还在做着攻打城池的准备,那边城里亲华夏的势力,就直接拿下了全城。
之后就是开门放秦军入城,立国近千年的箕子朝鲜,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悄然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那边的战事,王霄并没有太过于关注。
之所以后世的时候那片区域总是出现能战的势力,并非是那边太强了,而是中原铁血之气逐渐衰弱之后,对比出来显得那边强大。
若是金兵,后金兵所面对的不是宋朝百工兵,明朝乞丐兵。而是大秦锐士,强汉羽林,大唐铁骑。早就被打的妈都认不识。
那边的青壮,开始大规模的被送往大秦的各处工地,还有矿山之中做工。
他们的待遇比起草原上的战俘来说,还是要更好一些的。
最起码不会动辄挨鞭子,吃饭也能吃饱,薪水虽然微薄可至少还有。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工地和矿山的工作是有期限的。做满十年,就能真正获得入住华夏的资格。不像是草原上的那些人,那是劳作到死的节奏。
当然了,以这个时代的劳动强度和后勤支持来说,能坚持十年的,那身体素质估计得是州长的级别才行。
除此之外,王霄还对这边所有的部落都开出了赏格。
让他们去更北边抓捕野人,也就是扶余人鲜卑人东胡人什么的。
草原上的部落实在是太多,甚至有些都未曾被世人所知,就已经悄然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不过在王霄看来,无论是哪个部落都不重要,只要能在鞭子之下干活就行。
所以动辄花钱花粮食花布帛花铁锅,买来大量的草原蛮族。
累死人的工地,以及需要人命去填的矿山都交给蛮族去做了,大秦的百姓在做什么?
除了当兵打仗之外,大秦人要么是在开垦良田,要么是在桑基鱼塘,要么在读书习字,要么在经商做工,要么是在工坊做事。
当然了,因为王霄大度的免除了大量的赋税,尤其是摊丁入亩和永不加赋,直接导致生孩子的势头疯长。
历史上这两项被提出来执行的时候,华夏的人口从一万万暴涨到了四万万,这可不是因为红薯。
人多力量大,孩子越多,能分到的田地收获的粮食也就越多。
而且现在不再收人头税了,那还不可劲的生啊。
一大波婴儿潮的到来,让王霄明白自己需要未雨绸缪了。
人口爆炸的结果就是对土地需求的大规模增加。
简单说就是,王霄需要弄到更多的土地,来养活更多的人口。
整个北线,都在大规模的各种手段抓捕草原上的人来做工。蒙恬的兵马数次出击,已经是彻底打通了前往西域的河西走廊。
郦食其信心满满的带着使节团队出发,去往西域宣扬大秦的强大。顺路做个间谍,详细收集西域各国的情报。
在南边,王贲,杨端和,辛胜等人轮番发兵,一次接一次的攻打南边的百越,不断的压迫他们的生存空间。
与历史上数十万大军直接杀过去不同,这次王霄用的是稳妥战术。
出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掩护大规模的南下修路。
路修到哪儿,军屯就建设到哪儿,大军就打到哪儿。
等到路修到了尽头,一切的一切也就将彻底结束。
在这种河道纵横,湖泊密布,各种豺狼虎豹,蚊虫毒蛇成群结队的地方修路,损耗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通常情况下,修个一百里,至少倒下一半的修路人手。
这才是王霄大规模用蛮族来代替自己人的主要原因。
如此惨烈的损失,他可承受不起。
大批移民跟着筑路队行动,他接受军队的保护。
沿着道路排开,遇上合适的地方就修建城寨。然后一把火烧掉林木荆棘荒草,再挖沟排掉积水,清理干净沼泽湖泊,留下的就是能种粮食的田地。
说到开荒种地,这可是咱们华夏的种族技能。
百越要么被打败,要么受不了山林的苦主动出来投降,要么是被大秦用粮食布帛食盐铁锅等等诱惑投靠。
他们的力量迅速瓦解,有组织的抵抗更是越来越少。
粮食布帛食盐,这些都是华夏的传统拳头产品,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必需品。
无论四野八荒的蛮族是什么样的肤色,就没人能够拒绝这些诱惑。
粮食填饱肚子,布帛御寒生暖,食盐更是缺少不了的重要物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