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公孙述居然败给了王寻和王邑?

  鱼父和庄乔在滇池城内待了三日,各自在别院内征召了一些从属,率领着他们赶往了东山军和西山军的临时驻地。
  在一众人的帮衬下,鱼禾治下的各地在快速的发展,鱼禾麾下的各军,也在快速的完善、壮大。
  时间一晃就到了冬日。
  入冬的时候,益州郡经历了两场地龙翻身(地震)。
  并没有造成太大损伤,但是其他地方经历的地龙翻身,就造成了不小损伤,一些地方还起了瘟疫。
  荆州更是闹了大饥荒,荆州牧此前征讨交州耗费了荆州不少存粮,以至于荆州百姓没粮食吃,不得不挖野菜等物充饥,实在是找不到野菜等物了,就往荆州外逃窜。
  通过四海镖行的帮助,从荆州逃到鱼禾麾下的百姓,如今已经超过了五万之数。
  各地如今盗贼匪寇丛生,造反的人更是像雨后的春笋一样往出冒。
  鱼禾通过四海镖行,大致统计了一下,叫得出名头,兵马数量过千的造反势力,就多达三千多支。
  其中实力最大的是蜀郡的公孙述、绿林山的王匡、王凤两兄弟、琅琊的吕母、徐州和兖州地界的力子都、河北的东山荒秃和上淮况。
  蜀郡公孙述麾下如今有六万人,对外号称十万。
  公孙述起兵后,兵马曾经一度真的达到了十万。
  但是在跟王寻、王邑对战的时候,吃了一个大败仗,丢了近三万多将士。
  如今已经停下了攻伐,退出了剑阁,固守在蜀郡要道上,跟王寻和王邑死磕。
  琅琊的吕母情况也不太好,在奎山跟琅琊郡大尹酣战了一场,败给了琅琊郡大尹,手下的精锐剩下了不到两千,杂兵四五千,如今退居海岛上,休养生息。
  不仅如此,吕母似乎患了重病,在退居到海岛上以后,卧榻不起。
  相比起来,绿林山的王匡和王凤两兄弟,就发展的十分滋润,他们借着荆州闹了大饥荒,从荆州招揽了一大批流民,手下的兵马已经突破到了五万之数。
  徐州和兖州地界的力子都,起兵不到三个月,麾下的兵马已经达到了两万之数,占据了数城。
  河北地区几乎是全民皆反,大大小小的造反势力足足有数百个之多,东山荒秃和上淮况在河北起兵以后,接连吞并了十多个势力,在快速的壮大,手下的兵马已经达到了八万之数,并且还在快速的发展壮大,颇有问鼎河北诸多造反势力之首的姿态。
  铜马之名,如今已经响彻在整个河北地区。
  朝廷如今正在着重对付绿林、铜马、公孙述三支造反势力。
  太师王匡已经和甄邯率军去征讨河北地区了;荆州牧应王莽的旨意,带着荆州征讨交州剩下的残军,去对付绿林山绿林军了;王寻和王邑在蜀郡跟公孙述死磕。
  至于击溃了冯茂、廉丹的西南贼,一时间朝廷反而顾不上。
  没办法,内部的贼寇都剿灭不过来,哪还有闲心管蛮夷之地的贼寇。
  这么一来,鱼禾治理下的几郡,反而成了天下最安定最平静的地方。
  益州郡太守府。
  正堂内。
  鱼禾着一身松散的青衣,坐在案几前,低着头看完了吕嵩送过来的蜀郡最新情报以后,略微有些错愕。
  “公孙述又败了?这都能败?王寻和王邑这么猛的吗?”
  鱼禾实在是不敢相信,公孙述居然又败了王寻和王邑手里,还被人彻底打穿了剑阁,损伤了近两万人。
  王寻和王邑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猛?
  他们有这么猛的话,昆阳一战,怎么可能败给兵力比他们少了不知道多少倍的刘秀?
  吕嵩苦笑着道:“不是王寻和王邑猛,而是公孙述手上没有能人。马将军说,公孙述手上诸多将校中,只有李熊和侯丹勉强能看,但他们两个人被胡骑和长水两大营牵制,根本发挥不出实力。
  剩下的人根本扛不住其他几个营的攻伐。”
  鱼禾听完这话,愣了一下,大致明白了公孙述为何会败。
  大新承汉而立,继承了西汉不少遗产,大新虽然已经陷入到了大乱当中,但还没有彻底进入衰亡阶段,一些有能耐的人,还在为大新效力。
  大新这条烂船上,还有几斤钉子。
  还能给公孙述造成一些伤害。
  而公孙述比历史上起兵早了许多年,似李育、田戎、延岑、任满等一众公孙述的左膀右臂,如今还没有归入到公孙述麾下。
  李育、田戎、延岑等人如今还没有闯出名头,谁也不知道他们在哪儿,就别提帮公孙述征战了。
  至于任满,恐怕再也没机会出现在公孙述眼前了。
  任满是任贵的子侄,任贵已经被阴识给宰了,任氏上下也被阴识杀了个干干净净。
  任满估计也在其中。
  “密切关注蜀郡的战事,有任何变化,随时向我汇报。”
  鱼禾弄明白了公孙述为何会败以后,对公孙述也就失去了兴趣。
  吕嵩躬身道:“喏……”
  鱼禾关切的看着吕嵩,问道:“身上的伤势好利索了?没好利索的话,多养养,不必急着出来做事。”
  吕嵩抬手拍了拍胸脯,笑着道:“多谢主公关心,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吕嵩在汉阳养了一个多月,又在滇池养了近两个月,身上的伤势已经好的七七八八了。
  但吕嵩此前受的伤可不轻。
  鱼禾虽然缺人用,但还没缺到用伤员的地步上。
  “那就好,但还是的注意调养,有事就暂时交给下面的人去做,等到伤势彻底好利索了,再亲自去做事。”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