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三七(5)

  气促的呼吸,归于平静。
  他松开了扼住她的手,从她的身上爬了起来,便顺势拉起她,拍了拍彼此身上的积雪。
  “对不起,是本座孟浪了。”
  “不必道歉,算我还你的。”
  “我原本只是想……唬你一下。”
  “好,恭喜你,唬住我了。”
  他说的是实话,一开始是真的想唬她一下,让她放弃这么愚蠢可笑的计划。但抱了她在怀里,那瞬间脑子一炸,便忘了初衷。
  解释太过苍白,他索性闭了嘴,静静而立。一袭白雪的衣袍上,鲜血从他的肩膀上晕开,一点一点顺着蔓延下来,蔓延到那一截没了手掌的雪白袍袖,像一条狰狞的小蛇在爬行。
  那血一样的小蛇,刺了夏初七的眼。
  但气氛低压,太过尴尬。
  她微微垂着头,整理衣裳,有些透不过气来。
  “东方青玄,我说过,我当你是朋友。”
  他没有说话,眉宇间从一开始的愤怒,冲动,歉意,想解释,到如今的冷漠,平淡,揶揄,也不过一瞬之间。
  唇角一勾,他海棠春色一般的笑意,再次扬起,一双凤眸浅眯着,上下打量她的狼狈,带着戏谑,也带着一股淡淡的嘲意,莞尔道。
  “七小姐,本座始终不明白,就你这般姿色,晋王为何这般迷恋?而且还能引来皇太孙的垂涎。如今试了试味道……本座以为,也不怎么样嘛,七小姐可否解释一二?”
  夏初七抬眼,看了看他,没有辩解,只是轻笑。
  “比起大都督府上的美人们来,确实差强人意。所以,大都督也不必介怀。你那个问题,不过是全天下所有男人的问题——为什么别人的女人,会更香一些?”
  东方青玄目光微眯,“呵,也是。”
  夏初七搓了搓脸颊,岔开了话。
  “天冷了,回吧。”
  知她是故意回避着尴尬,东方青玄突地扯着唇,笑了笑,“七小姐,你怎的不问我,怎么知道你的计划?还有……”
  夏初七微笑,打断他,“这个不重要。”
  她这般回答,他微微一愣,却是自顾自答了,“在每一个军驿里,都有锦衣卫的人,很多往来信函,都要经过锦衣卫的手。”
  说到这里,见她微微一惊,东方青玄迟疑片刻,又是一笑,“七小姐,你忘记了过去的种种,但那只灵符的来历,本座却知之甚详。甚至……包括你与赵绵泽之间的过往?”
  心里一窒,夏初七眉梢一挑,“你都知道?”
  “是。”
  “你愿意告诉我?”
  紧紧抿了一下唇,他轻笑,“自然愿意,可本座以为,七小姐最好还是不要听才是。我曾告诉过你,那个时候的你对他,就像一条摇尾乞怜的狗。那般不堪的你,实在……”
  “无妨!”夏初七笑了,“知耻而后勇。”
  这一晚,二人在阴山南坡待了许久。
  那些面目不清的过往,那个愚蠢至极的七小姐,那样不顾一切的决绝情感,用东方青玄这般似笑非笑的言词说来,夏初七也不免唏嘘。
  夏楚真是一个傻姑娘。
  听着,叹着,也不知为何,她总觉得,东方青玄告诉她的往事里,似是遗漏了一部分什么,以至于说来,总觉有一些残缺……而且,那些事情里,从始至终都没有他自己,为何他知道得这般清楚?
  他肩膀上的伤最后是她替他包扎的。
  “大都督,谢谢你。”
  下山时,她告诉他,明日要走了。
  他点点头,“准备去哪里?”
  夏初七把脸一偏,迎着风的声音,似是在呜咽,又似是轻笑。
  “去一个赵绵泽找不到的地方。”
  东方青玄静静地看着他,目光凉凉,唇角笑意未变。
  “他找不见你,你又如何实践你的计划?”
  “我自有办法。”夏初七想了想,突然一笑,转头看着他,“或者等他找得绝望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顺便立上一功?”
  “你凭什么以为本座可以找到你?”
  夏初七微微一笑,声音低了下去,语调很轻,也很轻快,“因为我会让他找不见,却不会让你找不见,不是还有大马和小马吗?它们是你驯养的鸽子。”
  一晚上的郁结,似是在这一刻缓解。
  东方青玄唇角的笑意真切了几分。
  “不论如何,你切记,你还有我……这个朋友。”
  夏初七目光亮开,点点头。
  史官笔下的洪泰二十七年,瑞雪一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但它也是大晏史上的一个多事之年,一个宫廷密辛和历史谜团最多的一年。
  立春刚过,文华殿皇太孙的密令,便雪片一般,飞向了五湖四海、各省各部。除了为晋王治丧的消息之外,即便是大晏最低一级的官吏,甲长里长都收到了上头的命令——但凡有来历不明的年轻男女,都要上报官府,一一甄别。一时间,找人之事,闹得人心惶惶。
  与上一次极为敷衍的找人不同。这一回,赵绵泽是尽心尽力,大张旗鼓地在找魏国公府的七小姐——他曾经订有婚约的妻室。夏初七的画像,也同时传入了大晏各州府衙。
  但他万万没想到,快要翻遍了大晏土地,人都快要找得发疯了,夏楚却是一点消息都无,再一次的人间蒸发,不知所踪。
  而她留给他的,除了一首“相见何如不见时”的诗,只有一句“两不相欠”的口信。为此,在阴山弄丢了她的何承安,一路寻找,都不敢回东宫。
  这一股找人的风,也卷到了辽东。
  在这之前,朝廷飞往辽东的旨意就未停过。
  北伐战争结束的圣旨在到达阴山时,也同一时间到达了辽东的奉集堡,而陈大牛接到赵樽殁于阴山的消息,也是在那一日。
  狠狠颓废了几日,他一直自责不已。
  若不是当日有高句国之事耽误了行程,他就可以赶到阴山与赵樽会合。若是他去了,事情会不会有所转机,赵樽会不会就不会入皇陵?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但无人能回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