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哪怕搬空国库,也比定国公上门好!
  明朝天子是要钱,那尊杀神上门,绝对是要命!
  不知不觉间,沈瑄的凶名从国内传到了国外,在国际友人的心目中,直接和“十二级台风”画上了等号。
  定国公在大明交不上朋友,出了国也是一样。
  暹罗反应很及时,朱棣到底没让沈瑄再穿越一次国境线。
  饶是如此,暹罗和附近的番邦也是擦了一把冷汗。
  为让永乐帝彻底打消派遣沈瑄“出使”的想法,卖给明朝的粮食,价格直降三成。
  凭祥的李大令得知消息,立刻发动往来城中的豪商买粮,并将情况上报广西镇守韩观。很快,正打点行装准备离开交趾的张辅等人也得知了消息。
  送上门的便宜,当然要占!
  交趾盐课提举司顿时忙碌起来,储备的井盐大批运出,换来了几百万石的粮食。大部分运回广西云南,小部分在征讨大军内部消化。
  锦衣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虽然分属不同的武官系统,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这种“分配”方式早在天子面前过了明路,报上去也不会被追究。毕竟,大军的粮饷都是自筹。
  对此,交趾布政使司和盐课提举司只有羡慕的份,压根没有效仿的可能…
  粮食有了,暹罗和不太服管的几个宣慰司都老实了,南边基本无战事。
  兵部刘尚书和墨侍郎想了多种可能,又一一否定。最后也只能面面相觑,叹息一声,果然是天子的心思你别猜!
  文华殿暖阁内,朱棣正伏案细看孟清和绘出的舆图。
  朱高煦和朱高燧站在一旁,抻着脖子,不敢打扰老爹,双眼却是火热。孟清和这个绘图者倒是被挤到了一旁。
  “少保?”
  朱瞻壑还没桌案高,大眼睛呼扇呼扇。
  孟清和倒吸一口凉气,左手紧扣右手,才没伸出罪恶的爪子,在白胖娃娃的脸上捏一下。
  敢当着永乐帝的面这么干,有九成以上的可能会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侯显带着舆图走进暖阁内,躬身道:“陛下,奴婢将舆图带回来了。”
  朱棣看一眼地上的两只箱子,再次埋首,“把辽东,河北和甘肃宁夏的舆图找出来。”
  “遵命。”
  箱子打开,侯显亲自动手,朱高煦和朱高燧抢不过老爹,干脆上前帮忙。
  孟清和慢了一步,发现没自己站脚的地方,只得退到朱瞻壑的桌案旁,想起自己是来给朱瞻壑教学的,铺开一张纸,一边画着简图,一边为朱瞻壑授课。
  朱瞻壑看得兴致勃勃,“少保所绘,可是舆图?”
  “正是。”孟清和笑道,“世子慧聪,臣不能及。”
  朱瞻壑笑弯了双眼。
  再早慧也是个孩子,受到夸奖会不由得欢喜。
  “世子请看,这是大明的国土,这里是辽东,此处是河北……”
  孟清和在北疆从军,曾上阵同鞑子对战,靖难之前,还曾跟随沈瑄出塞。后奉皇命镇守大宁,结合后世记忆,北疆各边镇,长江以北的主要州府,都能指出大概位置。
  “这里就是北京……宣府在此处……”
  朱瞻壑郑重道:“宣府是父王封地,父王在这里种田!”
  “咳……”
  孟清和转过头,咳嗽一声。端正了神情,童言无忌。
  朱瞻壑的精神头更足了,“少保,金陵在哪里?”
  对长江以南,孟清和不如北疆熟悉。但南京的大体位置还是知道的。
  “世子请看,金陵在此处,中都凤阳是在这里。”
  孟清和教得认真,朱瞻壑也学得认真。
  他已经启蒙,识字不少,却从没人将大明的舆图画给他看。
  事实上,不只他的父王,连皇祖父都没这待遇。
  朱棣仍埋首舆图,丝毫不被孙子刚刚喊出的“种田”两字影响。朱高煦也三天两头被言官以此为借口找麻烦,听习惯了,着实不算什么。相比起来,还是舆图更吸引他的注意力。
  桌案最中间一幅,正是孟清和所绘。
  同兵部呈上的舆图不同,这张图十分简陋,只大致勾勒出地形,点出几个主要省府。别说州县,除了黄河长江,连湖广和广西等地的分界都十分模糊。
  换成任何一个兵部郎中,绘制的舆图都要强上百倍。但是,这张图却深深吸引了朱棣的注意力,让他看得目不转睛。因为图上不只有大明,还有西南的多个番邦,北疆的瓦剌鞑靼,与辽东接壤的朝鲜,有大致轮廓的西域!
  隔海有琉球,日本等岛屿。更远之处,还有一片无名的陆地。
  “这便是前宋遗民所言的海外之土?”
  不是永乐帝联想丰富,而是纸上赫然写着这行字。
  朱棣看得认真,不时同兵部呈送的舆图做对比。
  朱高煦和朱高燧找出了朱棣想要的舆图,重新站回桌案旁。
  侯显让抬箱子的宦官退出暖阁,自己站到五步之外,皇帝不叫,绝对不上前。
  许久,孟清和将自己知道的州府都指给了朱瞻壑,朱棣终于抬起头,道:“兴宁伯。”
  “臣在。”
  “此图,你是如何绘出?”
  “回陛下,臣为从军即在开平卫,后为大宁镇守,曾看过北疆舆图。”
  朱棣点头,镇守一方,这是必然。
  如果连地形都不熟悉,如何抵御鞑子,又如何出塞作战?
  “去岁,臣随大军征讨安南。在广西期间,对西南番邦和各宣慰司也有了解。”说到这里,孟清和刻意顿了顿,见朱棣神情未变,朱高煦和朱高燧脸上闪过恍然之色,才继续道,“这片海外之地,是臣早年间得知,其具体所在及大小,也只是推测,并无实据。”
  前宋遗民,自海外归来的老人,朱棣父子三人早听孟清和说过。
  “可是有高产作物之地?”
  “正是。”
  “若真有此地,当可令船队前往。”
  朱高煦话落,朱棣露出了赞同的表情。
  孟清和吁了口气,继续说道:“这片西域之地,臣是从大食商人口中得知,并有献佛郎机炮的夷人证实。”
  “善。”
  永乐帝终于笑了。
  孟清和的心也终于完全放下了。
  最初,他想把四大洋七大洲全都画出来。虽然不能细化到每个国家,具体的位置他还是知道的。
  动笔之后,他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明子民,他是如何得知这些?
  无师自通?没这条件。
  做梦梦到?永乐帝不会听他胡扯。
  再者言,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被扣上欺君的帽子怎么办?
  为了安全着想,七大洲减为了两大洲,四大洋更是直接省略了名称。甚至连宋时便有记载的非洲也被从图上抹去。
  脑袋发热的结果,不是带来荣耀,而是招祸。
  多智近妖,在孟清和看来,绝不是什么好词。
  当然,演义中的卧龙大人除外。
  况且,只要大明的舰队不被朱棣的继任者打入冷宫,这幅“简笔画”早晚会得到完善,成为真正的世界地图。
  孟清和给出的理由十分站得住脚,结果也和他预料的一样,一方面达到了“授课”目的,另一方面,也没有引起任何怀疑。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张地图还引发了另一个结果。
  在最初的激动之后,朱棣看着舆图,突然皱眉。
  国朝的疆域广大,很好。
  北边的鞑靼瓦剌却让他很不顺眼,与辽东接壤的朝鲜也是一样。
  大片的国土,突然有这么不当不正的一块,紧挨着辽东,不属于明朝,还隔三差五的要蹦跶那么一下,很是碍眼。
  和朱棣有同样感觉的,还有朱高煦和朱高燧。
  古有记载,周封商之后箕子于朝鲜。唐灭高句丽,纳其地。
  洪武中,高丽曾妄想索取铁岭之地,虽说李氏取而代之,年年向大明朝贡,但李氏朝鲜并不真像表现出来的这么老实。
  想到辽东镇守孟善的上疏,朱棣双眼微眯,手指敲着桌案,恰恰点在了朝鲜的位置上。
  泉州海港
  远航归来的船只部分靠岸。
  商船卸下了搭载的货物,珊瑚宝石香料和珍禽异兽都不稀奇,丈长的巨木更加吸引眼球。
  两船木料在港口卸下,发现其中有十余人方能合抱的紫檀和沉香,懂行的不免咂舌,“我的天老爷!”
  这得多少钱!
  获悉部分木料将在此出售,商人们的眼睛都红了。
  错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砸锅卖铁也要下手抢!
  郑和与王景弘都没有下船,派人知会了市舶司,又给在这艘商船上有份子的当地官员和宗室送了信,得到回复之后,再次扬帆起航。
  大部分船队成员,包括郑和王景弘在内,都将在浙江登陆,运送木料的商船则要继续北行,停靠天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