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我是造反狂魔 第53节

  手臂伸出被窝的时候,秦春沛都忍不住打了个哆嗦,但想到待会儿还要做的事情, 他到底是勉强自己爬了起来, 迅速的套上了在被子里头捂着的衣服。
  穿好衣裳走出门,钱氏已经早早的把热粥端过来了, 看见他就招呼道:“阿沛,你先吃着吧,吃完了再去学堂,不然一路吃风肚子里头会冷,肚子冷了,人就会生病。”
  秦春沛自然也不会推辞, 一家人已经陆陆续续都起来了,连老郑氏都不例外,秦春沛无奈说道:“奶,天气这么冷,你怎么也不多睡一会儿?”
  他们在蒙山村落户也有小半年时间了,因为银钱不凑手,买了田地之后就盖不了多好的屋子, 老家那种青砖大瓦房就更不用想了, 索性就买了村人的老房子, 虽说老房子,但至少挡风遮雨,面积也大,等家里头有钱了推到了重建也不心疼。
  北方造房子喜欢搭炕,这边的冷自然不是南方人可以想象的,所以发现下雪之后,他们就先给老郑氏烧上了热炕,这才让她晚上睡得好一些。
  老郑氏听见大孙子的关系,笑得满脸都是皱纹,“奶奶睡饱啦,躺着也没事儿,还不如早点起来,还能给家里头搭把手。”
  一家人和和乐乐的吃了早饭,隔壁也有动静了,买房的时候秦大山秦小山一商量,绝对虽然贵一些,但还是分开买比较好,主要是他们都已经成家立业,不可能一辈子住在一起。
  趁着现在大家伙儿什么都没有,就直接分了银子,反倒是没有那么多的计较,老郑氏自然是跟着长子的,不过说好了会帮二房看孩子,让王氏出去干活的话就把春云送过来。
  虽说已经入了冬,但秦大山兄弟俩却没有闲着,蒙山村的荒地不少,羌村长开口说了,他们愿意的话每个人可以开荒一亩地,那是免费的,头三年不用交税。
  如果再要多开的话,除了每年的农税之外,还得加一个地税,跟买地也差不了多少,荒地自然不如熟地来的肥沃,不合算。
  算上三个孩子,秦大山一个人就得开六亩地,而秦小山就三亩地,看起来差距甚大,对此王氏颇有一些想法,但老郑氏也不理她,她左右是要跟着大儿子过的,总不能分到的地分给了小儿子,自己还吃大儿子家的饭吧。
  冬天不能种田,但秦大山秦小山还是打算乘着土地还没有冻上的时候深耕一次,埋一下肥料下去,这样明年这地即使不如黑土地,也比一般的荒地要好许多。
  秦大山和秦春沛是一块儿出门的,不过一个往地里头走,一个往村口的位置走。
  刚下过雪,泥地走起来特别的滑,秦春沛一路上都走的小心翼翼的,很快周围往那个方向走的孩子也多了起来,一个个都一脸严肃的叫他老师。
  秦春沛面露微笑的点头打招呼,这事儿还得从他们落户那时候说起,秦老村长带着他们进了羌家,原以为还要磨上许久,谁知道那羌村长一口答应下来。
  只是答应之后,羌村长才悠悠然提起一个要求,就是让秦春沛在村里头办一个私塾,说是私塾,其实就跟扫盲班差不多,只要村里头的人愿意都可以来上课。
  羌村长也不贪心,只要求了三年,这三年时间之中,秦春沛来上课还能拿到束脩,当然,村子里头各一份,其他愿意来上课的人家就意思意思就是了。
  秦老村长还有些犹豫,生怕耽误了秦春沛,秦春沛却一口答应下来,要知道他虽然有童生的名头,但年纪小,谁家愿意请他当开蒙的老师?
  羌村长给的束脩虽然少,但也是一份收入,更别提那些村民时不时给他们家送一把菜,抓一把米什么的,这些平时不值钱,但对秦家来说却帮了大忙了。
  等秦春沛走到私塾,也就是当初那个破庙门口的时候,依稀听见里头喧闹的声音。但等他踏进大门,那喧闹的声音顿时安静下来。
  秦春沛心中十分满意,他两个月的功夫总算是没有白花,至少如今私塾看起来有模有样了,不像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各自说话叽叽喳喳的跟菜市口一样。
  “先生来啦!”首先叫人的是个三十出头的汉子,也是这会儿农闲,他们窝在家里头也没有啥事儿,就打算跟过来认几个字,好歹出门打工的时候不被人骗。
  屋子里头二三十的青年男人还不少,看看这间破庙就知道了,蒙山村就是个劳动力多的村子,羌村长一声令下,几天功夫就把这破庙翻新成了私塾。
  秦春沛笑着跟大家打了招呼,跺了跺脚觉得暖和了一些,才翻开了自己的课本。
  这课本就是他曾经死命背着逃难的那些书,别看这些树不多,但一本本都值钱的很,要么是秦家花了大价钱买下来的,要么是秦春沛没日没夜的抄出来的。
  当时逃难的时候还带上了书,他可没少被人笑话,谁知道到了这里还真的派上了用场。
  不过书只有一套,不可能给所有人用,羌村长要求的也是带大家识字,而不是读书考科举,秦春沛教了几日就自己调整了一下,琢磨出一套新的课本出来。
  “昨天布置给大家的作业做完了吗,我现在要开始检查了,还是老规矩,对的有奖励,错的待会儿就得留下来打扫卫生,把屋顶上的雪扫干净。”
  这话大家都没有意见,其实也就是古代,这要是现代老师敢这么做的话,人家家长早就找上门了,不过看了看底下五大三粗的男人们,秦春沛觉得自己的惩罚并不重。
  一顿检查下来,大部分人还是磕磕碰碰的完成了作业,秦春沛满意的点了点头,觉得这些学生虽然大部分都年纪偏大了,但至少勤奋努力是不缺的。
  秦春沛一本正经的样子,却不知道有些汉子在下头偷笑呢,谁让他半大的人儿,还没有他们村十岁孩子那么高,却板着脸点头称赞,愣是有几分气势在。
  秦春沛新弄出来的教科书十分简单,一来是最常用的姓氏,二来是数字计算,三来是简单的合同和契约常用模板和文字。
  别看简单,这三样却是老百姓最需要的东西,不过这里的学生参差不齐,教导起来也颇为吃力,到现在还停留在前两样。
  一开始羌村长请了个这么年轻的夫子,村里头还颇有几分不乐意,等秦春沛站到了台上,拿出自制的黑板用毛笔沾泥水写了几个字,他们倒是都服气了。
  这位秦家小夫子年龄是小,但学识一点儿不差,那用泥浆写字多寒碜,偏偏他写出来的横是横竖是竖的,好看的不行。
  他们却不知道,秦春沛心中憋屈的不行,蒙山村哪有那么多的笔墨纸砚供给大家用,用清水倒是干净,但他写完就干了,下面的学生又不是天才,哪里能记得住。
  最后无奈之下,他只能用泥水,虽说丑了些邋遢了一些,但至少干了都能看得清楚,只是写的时候要小心一些不能弄脏了衣服。
  早上早就是认字,两个月的时间,秦春沛每天只教三个字,他的学生年纪最小的也有七八岁,这个记忆力还是有的,就算是之后忘了也能问问身边的人。
  两个月下来,学生们也学会了大约两百个字,都是最常见的那种,仅有复杂的几个都是当地的姓氏,这倒是让一群孩子十分兴奋。
  当然,其中也有人实在不是读书的料,今天当场记住了,第二天就都忘了,学几个字就忘记几个字,过了一段时间自己都灰心丧气的。
  对此秦春沛也没有办法,他总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为每一个人量身定制的,毕竟这开的是扫盲班学堂,而不是私教班不是,除了偶尔的教导之外只能靠个人的领悟了。
  当然,也有天分不错的,其中就有羌叔明的亲哥哥羌伯明,他现在已经十八岁,儿子去年都生了,但对读书十分上心,不仅自己练习的努力,时常主动来问他,记忆力也不错。
  对于这样愿意上进的人,秦春沛自然也愿意多照顾一些,偶尔下课之后还给他开一个小灶,知道他在城里头酒楼打工,还特意提前教了一些算数。
  羌伯明心中感激,笑着说道:“秦先生,你教的可比我弟弟的先生好多了,又简单又清晰,我一看就能明白。”
  他们这里距离城里头太远,要办私塾请先生的话哪儿那么容易,羌叔明之前去城里头读了两年,但可惜的是银子没少花,读的书却不多。
  这也是为什么羌村长要让秦春沛来当先生,实在是找不到更合适的,原本只想着他能教村人一些字,不让他们当睁眼瞎也就赚了,谁知道秦春沛做的居然十分不错。
  羌伯明心中佩服,发现不管自己问什么,秦春沛都能回答出来之后,更是隔一段时间从酒楼回来,就把自己积攒下来的问题拿出来问他。
  秦春沛也乐意解答,一来是真的喜欢羌家几个兄弟,都是性格爽朗容易近人的,二来也是觉得跟村长家搞好关系,对他们以后居住也有许多好处。
  谁知道这一帮忙,倒是引出了后面的一连串事情来,许多年后秦春沛回头想想,觉得羌家说不定真的是自己的福星,否则的话他可能就这么默默无闻的过了一辈子。
  第五十一章算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