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夫君天下第一甜 第17节

  谢缈的脚步一顿,管家还未说完的话顿时咽下,他抬头,却见这位六年未见的小郡王正用一双眼睛缓缓打量四周,忽然问,“兄长在哪儿?”
  管家愣了一下,随即又赶忙答,“……世子仍住在听涛院。”
  听涛院内的丫鬟在廊下煎药,院子里死寂一片,奴仆来去匆匆,每个人脸上也没个笑容,两个丫鬟在廊下扫水,或听见一阵步履声,她们才一回头,便见一行人走来,老管家正躬着身跟在那身着黛紫锦袍的少年身后,他的眉眼极漂亮惹眼,身姿挺拔,自有一种如松如鹤般的明净气质,几乎教人移不开眼。
  但看清他金冠与衣袖边缘的金线狰纹,丫鬟们便立即躬身行礼,齐唤,“小郡王。”
  房内缠绵病榻已久的世子谢宜澄才从噩梦中惊醒,便听得门外的动静,他半睁着的一双眼睁大了些,或见守在房内的侍女要掀了珠帘出去拦,他便唤了声,“冬霜。”
  侍女回头,便见病榻上面容清癯的青年朝她摇头,她微抿嘴唇,摸着腰间的匕首,又退了回来。
  丹玉才推开门,谢缈立在门槛外边瞧见了那内室晃荡的珠帘,他面上添了几分浅淡的笑意,抬步走进去。
  谢宜澄看那少年掀帘进来时,透过他的眉眼仿佛有一瞬回到了多年前,那时他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谢繁青,才只有十一岁。
  “想不到,你时隔六年回来,竟会先来看我。”谢宜澄看他走近,少年衣袖莹润泛光,一身光风霁月,全然不像个从敌国归来的质子。
  反观谢宜澄自己,他如今病入膏肓,已经无法下地行走了。
  丹玉拿来一把椅子,谢缈一撩衣摆坐下,再将病榻上的兄长打量片刻,“他们说你快死了。”
  若是早几个月,听了谢缈的这句话,谢宜澄或还指不定如何癫狂发疯,但如今他是没那个力气了,也不在意了。
  他甚至还扯了扯唇角,“你能活着从北魏回来,的确很令我惊讶,但是你以为你回来,又能比在北魏时好多少?”
  “你以为我死了,你做齐王府的世子,又能做多久?”谢宜澄嘶哑的声音透着一种阴郁苍凉,“繁青,我们的父王,是在为旁人铺路呢……”
  “今日的我,便是明日的你。”
  谢宜澄看着少年那张面庞,他近乎嘲讽一般,却不知是在嘲笑谢缈,还是他自己。
  谢缈似乎失了些兴致,他站起身来,一双眼睛弯起清澈的笑痕,“我还以为当初兄长费尽心力让我成为被送往北魏的弃子,是极有自信斗得过栖霞院的那位。”
  剩余的话他没再说,只是轻飘飘地瞥一眼榻上形容枯槁的谢宜澄,“真可惜。”
  但他的语气,却没有分毫的怜悯。
  少年来去如风,谢宜澄眼见着他转身掀了帘子出去,黛紫的衣袂很快消失不见,而他躺在榻上一言不发,只盯着那晃动的珠帘,冬霜唤了他半晌,他才堪堪回神,“冬霜,我还是心有不甘,”
  眼角浸出泪来,他咳得心肺生疼,笑着叹息,“可惜,什么都晚了。”
  谢缈才回琼山院,丹玉便从底下人手里拿来了一道程寺云的手书,他才粗略看过一遍就忙转身进了屋。
  “戚明贞的父亲戚永熙是平昌年间的进士,大黎南迁之前,戚永熙就在澧阳做知府,他的儿子戚明恪在南迁之后入仕为官,弘德三年,朝中党争倾轧不断,张友为首的宦党,与李适成为首的清渠党斗倒了何凤行为首的抱朴党,其时,戚氏父子被指与抱朴党何凤行为伍,大理寺派人搜查戚家,又在戚氏父子府中查出与昆息戎来往的书信,于弘德六年先后被斩。”
  丹玉顺着纸上的话读了一半,抬头看了一眼坐在书案后的谢缈,便又接着读下去,“戚明贞于弘德六年入涤神乡,十二年前她与涤神乡四十九名归乡人同去北魏潜伏麟都,六年前涤神乡下令刺杀昆息戎,并追查南黎朝中与昆息戎有来往的高官,除戚明贞外的四十九人俱死,此后戚明贞失踪六年,与涤神乡失去联系。”
  “小郡王,看来这戚明贞失踪的六年都留在了东陵,”丹玉不由有些感叹,“臣听程寺云说,戚氏父子性子刚直,党争倾轧之下,他们也不偏不倚不肯站队,想来当年从戚家查出来的书信,应是清渠党或宦党栽赃。”
  谢缈或也回想起当日在畅风亭上见过的那位面容严肃的妇人,他合上书卷,道,“戚明贞蛰伏东陵六年,也算如愿以偿。”
  为一把钥匙,几封密信,为揪出那个真正通敌叛国之人,这个女子终生未嫁,终生隐忍,也终究得了个她想要的圆满。
  铁证已经握在裴寄清的手里,真正的叛国者——掌印太监张友如今已经下狱,戚家人的清白,是戚明贞自己争回来的。
  门外忽有扇翅的声音响起,谢缈回神抬眼之间,便见一只羽毛银白的鸟落于窗棂,他面上露出些笑容,唤了声,“丹玉。”
  丹玉应了一声,忙上前去取下那鸟足上的细竹管来,将里头纤薄半透,却异常柔韧的纸张一点点铺展开来,递到谢缈面前。
  但谢缈抬手要接,但指节在半空微屈,他最终又收回手,侧过脸,轻声道,“你来看。”
  丹玉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收了回来,但才看了几行字,他便猛地抬首,“小郡王……”
  “说。”谢缈没看他。
  “徐允嘉说,郡王妃她……走了,去缇阳了。”
  丹玉小心翼翼地注意着谢缈的神情。
  谢缈才翻开那本游记,听他此言,触碰书页的手指一顿,他面上仍看不出太多的情绪变化,唯一双眸子黑漆漆的。
  “但是,”丹玉看到后面的字迹,便连忙说道,“但是徐允嘉说郡王妃给您留了封书信,说东陵知府葛照荣死了,东陵城里涌进许多难民,各处都很乱,她说她去缇阳等你。”
  缇阳?
  谢缈一怔,丹玉适时将第二张春膏笺搁到案上,他随即低眼去看信上一行又一行的字迹,一时间,屋子里静悄悄的。
  丹玉等了会儿,才听谢缈忽然开口,“她发现徐允嘉了?”
  “没有,徐允嘉没有露面,是郡王妃找了驿站依照您之前同她说的在南黎的住址,花了二百两叫驿卒送,徐允嘉悄悄截了下来。”
  丹玉看了一眼自己手上的那张春膏笺,说道。
  “二百两?”
  “是,南黎和北魏已经在打仗,要仍是以往的价钱,谁愿意送这一趟?”
  谢缈垂着眼睫,目光渐渐从春膏笺移到那本游记的书页上,那上面有一个姑娘笔划笨拙的字迹,勾画批注了每一个她想去的地方。
  “她为我,真舍得花大价钱。”
  他忽然说。
  “二百两……很多吗?”丹玉挠了挠后脑勺。
  谢缈抬眼,认真地说,“对我娘子来说,已经很多了,比她买我的时候,花得还要多。”
  他看起来很开心,一双眼睛里满是清亮动人的神采,声音很轻,“丹玉,我真想快点去缇阳。”
  南黎和北魏余十日前正式在仙翁江以东的绥离平原交战,葛家父子死后,官兵与难民闹起来,最终被难民里头几个有手段的人鼓动着各处来逃难的占了,城里乱得不像话。
  小九一家盘算着要离开东陵,去靠近麟都的丰城躲避这边域的战乱,戚寸心同他们告了别,便决定带着戚明贞和她母亲的骨灰还有那只小黑猫离开东陵,往缇阳去。
  一夕之间再逢巨变,戚寸心也仅只在戚明贞死在她面前的那个雨夜哭过,她一个人处理完戚明贞的后事,决心要走的当夜,她在灯下坐了一夜,还是决定给谢缈寄去一封信,告知他不用再回东陵,她会在缇阳等他。
  这样一条逃亡路上,她是逆行的异类,缇阳是北魏的边城,缇阳城以及周边的州府都有衣衫褴褛的难民一路蹒跚而来,要朝着更北边的麟都去,而她却是唯一一个偏要往缇阳去的人。
  “小姑娘,听我一句劝,绥离那边的战火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烧到缇阳……”灰头土脸的老太婆才吃了一口戚寸心给的馒头,听她要往缇阳去,便拉着她的手朝她摇头,“可去不得!”
  “打起仗来,没有哪儿是不乱的。”
  戚寸心将竹筒里接来的水递给老太婆的儿媳妇,“我有些事一定要去缇阳。”
  “你一个小姑娘家的,是真不怕啊……”
  那儿媳接过来道了声谢,又不由再将这个裹着麻布斗篷,把自己弄得灰扑扑的小姑娘打量一番。
  “我夫君会去缇阳找我的。”
  戚寸心朝她们笑了笑。
  “姑娘看着年纪还小,这就成亲了?”
  即便是在逃难的路上,老太婆听见这消息,也还是不由啃着馒头笑眯眯地问,“你模样儿生得这么好,你找的郎君相貌又如何?”
  戚寸心咬了口饼,想也不想地说:
  “他是我见过最好看的人了。”
  第17章
  晚夏的风并不凛冽,但结伴而行的难民还是捡了干柴来燃了一簇火,如此他们这些老弱妇孺才能在这林子里安睡。
  戚寸心靠着树干迷迷糊糊地睡了会儿,半梦半醒耳畔似有那夜淋漓的雨声,还有姑母带血的手掌,她不知不觉泪流满脸。
  睁开眼睛,戚寸心抹了一把脸上的眼泪,又低头看了会儿抱在怀里的包袱,她从里头摸出来一个玉牌。
  那是在她在替戚明贞换衣服,收拾遗容时在戚明贞身上发现的,同时她还发现了一封信,是十二年前缇阳的一个叫做郑凭澜的人写给在澧阳的戚明贞的。
  信纸已经有些泛黄,但戚明贞却将其保存得很好,没有褶皱,没有损毁,可见她是如此珍视这封信件。
  而她写在信笺背面的只言片语,也更映证了她这一生,也并非是没有心爱之人。
  戚寸心想起在衍嘉时,她曾听母亲不经意提过,祖父原给姑母戚明贞说过一门亲事,是在缇阳经商的郑家。
  只是后来祖父和父亲接连出事,戚明贞不知所踪,所以这门亲事也就不了了之。
  母亲本就极少同她提及祖父和父亲的事,后来姑母更是只字不提,所以她这些年来,也根本不清楚姑母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又背负了什么。
  这一趟,她去缇阳是为寻郑凭澜,将戚明贞写在那封信件背后的回应带给他,再越过缇阳回南黎。
  林子里忽然有了声响,急促的脚步声踩在草地上擦出的声音令戚寸心一瞬抬头,她隐约瞧见一道瘦削的身影正从底下的官道往上跑。
  只是片刻的功夫,官道上便多了些举着火把的兵士,薄冷的刀刃刺穿了一个面容不清的男子的腰腹,她听到有兵士啐骂着:“逃啊,你们能往哪儿逃?”
  那道瘦弱的身影跑上来时,戚寸心同他四目相对。
  看起来只有十二三岁的少年手足无措,满脸惊惶,许多难民被惊醒,瞧见了底下的动静,也看见了他。
  眼看底下的兵士就要循着火光跑上来,戚寸心想也不想,一把拽过那小少年的手腕,将身上的斗篷裹在他身上,又迅速拆散他的发髻,往他脸上抹了些尘灰。
  长着络腮胡,看起来凶神恶煞的兵士提着带血的刀,带着人上来,眯起眼睛打量着围着一个火堆,蜷缩在一块儿的这些衣衫褴褛的老弱妇孺,扯着粗粝的嗓子道,“你们可见过一个十二三的少年?”
  所有人压低身体,七嘴八舌地说着“没看见”。
  那些兵士冰冷的目光一寸寸在他们身上来回,戚寸心察觉到了缩在她身边低着头的小少年身体细微的颤抖,在一名兵士盯住她这边的时候,她努力维持着镇定,不乱看,也不说话。
  小少年披着她的斗篷,身形瘦弱,头发又披散着只露出来一双眼睛,看起来倒也像个柔弱的小姑娘,那些个兵士的目光也仅在他身上停留片刻,便懒得再留,转身举着火把又往底下官道上去了。
  盔甲碰撞的声音仿佛撞击着所有人的心脏,林子里静悄悄的,不少妇人看着那些兵士的背影,或许是想起自己被抓去打仗的儿子或丈夫,忽然就开始擦眼泪。
  谁也没问戚寸心身边那个孩子是哪儿来的,这样乱的世道,官差都成了吃人的鬼,连个孩子也要被抓壮丁。
  天色微亮时,已经有难民陆陆续续离开,戚寸心又在脸上抹了点尘灰,也打算赶路。
  但那个披着她的麻布斗篷,披头散发的小少年亦步亦趋地跟着她,她回头看他片刻,将自己衣兜里的烧饼分给他两个,说,“我要去的地方,是你好不容易才逃出来的地方,你别跟着我了,和他们一起往北边去吧。”
  小孩儿果然停下,拿着两个烧饼,就站在原地看着她逆着人潮往官道上走。
  戚寸心没回头看,只边走边盘算着自己这样走路还要大概两三日才能到缇阳,谢缈留的银票被她缝在了衣衫内衬里,她没打算动用,但自己剩的银钱也已经不多,现在各处都很乱,雇车夫和马车要花的钱肯定不在少数。
  想起那花出去的二百两银子,才咬了一口饼的戚寸心不由耷拉下脑袋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这个时候,谢缈有没有收到她寄出去的信。
  才走出一段路,天光更盛时,戚寸心便看见一辆马车停在官道中央,一位戴着璞头,看着有些书卷气的老者正与赶车的妇人理论。
  “不是说好将老夫送到缇阳?我可赶着去送信啊!”
  “我可没说,您老的钱不够,我的马自然跑不到缇阳。”那妇人扬着下巴,坐在车上横他一眼,“要是您能找着人再出五钱银子,我就将你们一块儿送到缇阳去。”
  “这荒山野岭,你让老夫上哪儿去找……”老者话说一半,忽然瞧见正咬着饼打算从一旁路过的戚寸心,他不由唤一声,“小姑娘,你……”
  “我没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