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陈仓

  随着第五伦称帝,“魏王三年”遂一变为“武德元年”。
  元年夏五月中,炎热的气候席卷渭水谷地,陈仓也热辣得知了鸣叫都没气力。
  县衙里,官吏们都汗流浃背地坐在屋舍内,各个官署里做的活还不同,有的在核实上个月的狱事,有的在清点仓粮,有的则在传阅来自长安的印刷品:自从去年以雕版印刷术加上纸张批量生产“汉家气数已尽”的洗脑文章后,由第五伦钦定,被称之为“楷书”的雕版体已经成了官方文章的标配。
  比如这一份,便是名为《征讨陇右檄文》的战争宣言,里面居然还有前朝太后王嬿为第五伦背书,痛斥刘歆、隗氏自私自利,陷孺子婴于险境的内容。
  并非每个官吏都将武德皇帝视作神圣不可侵犯,就有嘴贫的小吏想到了什么,噗呲一笑,对旁人低声道:“同一篇檄文上,又是皇帝,又是太后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当今太后呢!”
  “不要命了!”同僚大骇,然后立刻感受到县丞的目光:“汝等在说何事?”
  两名小吏一个激灵,起身异口同声道:“吾等说,陛下高见!”
  县丞的眉紧紧皱了起来,待吏员如弟子,喜欢教诲是他的作风,此人名叫承宫,字少子,去年他以带着一群贫寒子弟,背着米和釜走到长安考试而闻名。
  因为文章简朴易懂,承宫被第五伦特地提到第十名,也算“朝为田舍郎,暮入天子堂”了,有了这份资历,仕途自然颇为顺利,在完成宫中郎官培训,下放到基层干了半年后,很快就升为陈仓县丞。
  他瞪了两个偷懒的小吏一眼,说道:“将这份檄文多抄三十份。”
  小公务员们明面上唯唯诺诺,人后又暗暗吐槽了:“长安那么多纸,也不多印几份。”
  因为财力物力限制了第五伦的想象力,纸张与印刷术目前只在西京、洛阳及北京推广,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央的效率,但地方郡县仍和过去一个鸟样。工艺没完全扩散前,从长安运来纸张,和本地的简牍工坊所制的粗糙木牍,成本孰高孰低不言自明。
  朝廷一般只给每个县送来够发几个乡的文书,但承宫是个细致之人,他对手下人的要求是:“必须让陛下的诏令,让每个亭都能看到。”
  官署里又有人忧心忡忡地问在长安未央宫见过大世面的承宫:“县丞,既然檄文已下,那陈仓很快就要变成战场了?”
  其实早在前几日,万脩将军自长安归来时,陈仓作为卫将军驻地,已经陡然紧张起来。陈仓县丞除了文书、狱律外,也管仓储之事,县丞和小吏们经常被点去兵营问话。
  “陈仓怎么可能成战场。”承宫说道:“战场,定是在陇山的另一侧!”
  但作为粮食储备的前线,陈仓注定会成为大军、辎重集散之地,本地人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哪怕身为小吏,也有可能从征入伍!
  “入伍又如何?”承县丞倒是信心十足:“我有弟子十余人,皆在军中为吏。”
  去年大考,落榜者无数,但第五伦开了恩,只要参加文官考试并坚持到最后的,都可以得到符契,到各地驻军里做斗食吏。虽然不是理想的仕途起点,但总有一口饭吃。
  “又不要汝等亲自上阵杀敌,即便在行伍内,同在县衙内做的,难道不是相似的职责么?”
  小吏们面面相觑,哪像了?在陈仓县,他们可以在屋檐下免受烈日暴晒,即便偶尔随承宫去田间地头,也是待几日便返回,下了班回到城中里闾,拥妻抱子,甚至有仆役服侍,好吃好喝待着。
  可在军中就不同了,一旦开战,就要跟着长途跋涉,即便不必自己走路,就坐在牛车马车上,翻山越岭的颠簸也不是好受的,加上酷暑难耐,沿途物故可能性很高,动不动就与家眷天人两隔,那可是连鬼都会走哭的陇山道啊!
  而做的工作也更难,县衙内,将每月分内活完成即可,但军队里,鬼知道什么时候送到一批新粮要你清点入库,差了一点,甚至会被背锅给砍了!
  说个笑话,据说魏军之中,粮官的战损率,比陷阵之士还高!
  “既然军中这么好,他怎不亲去?”有人如此暗暗吐槽。
  岂料上午才腹诽完,下午时分,就有直接来自长安的郎官,给承宫传令。
  “承县丞。”
  年轻的郎官阴兴扫视这位同科甲榜“进士”,复述了第五伦的口谕。
  “令陈仓丞承少子入军从驾,听候调遣!”
  ……
  武德皇帝驾临,是不会向地方提前通知时间的,一来防止官吏一惊一乍组织大量人员欢迎,浪费百姓时间精力。
  二来则是预防消息泄露,让别有用心者提前布置行刺。
  于是等承宫抵达陈仓城外的原麓时,就看到第五伦在亲卫一个屯的簇拥下,站在高处“祀鸡台”上,与随行的郎官军吏们,正对着渭水畔的县城指指点点。
  见到承宫满头大汗地抵达,第五伦只是先笑笑,让他加入队伍之中,承宫在这看到了被第五伦戏称为”百科“的杜笃,此人博闻强识,古今史事典故,几乎都能对答如流。
  而当第五伦问起众人,陈仓何时而建,有何史时,杜笃都会先其他人抢答。
  “敢告于陛下,史载,秦起襄公,章于文公。秦之先代本居于陇右西垂,周东迁时,与秦约定,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于是秦奋战群戎之中,但苦战数代,直到秦文公时,才向东到达汧水、渭水的会合地,命人占卜这里是否适宜居住,遂于陈仓山下建陈仓城。”
  却见此城:后倚原麓,前横高岸,据势建筑,可容民众数千。
  而城外的平坦原麓,亦可驻扎大队人马,万脩的营地就设在此。
  第五伦颔首,对众人总结道:“秦起于陇右,自秦文公迁居陈仓后,得到了岐山周原之地,由此逐步向东蚕食诸侯,最终走向中原,一共花了四百年时间。”
  “可如今,吾等则要反方向走,从陈仓向西,越陇山击隗氏!”
  至于时间,若是四个月不能建功,那第五伦就可以休兵撤退,等待来年开春了,因为一旦入冬,陇山将成为绝境,十月飞雪,近夏始化。
  方才问及陈仓的过往,杜笃能够侃侃而谈。
  而当第五伦召承宫近前,开始询问陈仓的米粮储备,官吏、百姓对战争的看法时,就轮到杜笃一无所知,而承宫对答如流了,每一个第五伦关心的细节,他都能如数家珍。
  在谈到人心时,承宫也没有讳言,说道:”不管是吏员亦或百姓,都对战争颇有担忧。”
  担心好不容易粗安的陈仓被战争拖垮,畏惧自己被征召入伍,去陇山流血汗。
  第五伦点头,却道:“承少子以为如何呢?”
  承宫拱手:“臣故乡有句俗话,长痛不如短痛,陈仓乃是交通枢纽,南下可入汉中,西行可达陇右。现得粗安,是因为陇、蜀尚未侵犯,一旦战端开启,战于陈仓陇坂道上,本地所受灾祸将会更重,而一旦旷日持久,就更是永无宁日!”
  “倒不如像陛下所决,以雷霆之力,速灭陇右,方能让陈仓早日从前线,变为内地,如此才能长治久安。”
  说得好啊,第五伦觉得自己果然没看错人,杜笃这一类,对虚文缛节很是熟悉,可以用来务虚装点;而承宫这一类,言语朴实无华,却能够说让老百姓、普通吏卒听得懂的话,可以用来务实。
  这一高兴,就给承宫升了官。
  “听说万君游军中,不少军吏皆汝弟子,既然如此,三军中的安集掾,便由你承少子来做了。”
  ……
  远眺完后勤基地陈仓城,了解本地仓储及民心后,第五伦回到大营,与万脩商议出兵方略。
  “眼下隗氏控制的陇右,地盘不大,一共四郡。”
  他们与军中参谋们聚集在大帐,面前是粗略的陇右形势图,上面放置了分别代表陇、魏势力的兵棋,第五伦现在很喜欢和参谋们做推演,并乐此不疲。
  “北为安定,东为天水,南为陇西,西则金城。”
  四个郡的编户齐民,加起来顶天七十万口,若再算上不计入户口的属国羌胡,汉胡总数也在百万以内。即便这个地方的民众武德充沛,但以隗氏为首的陇右十六个家族穷兵黩武,其总兵力,也不可能超过四万。
  如此算来,只是一个小势力,第五伦能集中十余万军民击之,但陇右最大的倚仗,还是它所处的地势,足以抵消敌人人数优势。
  “前汉《乐府》中常有陇头之歌,一旦唱起来,就是生离死别。陇坂九回,艰难险阻,甚至超过了太行,连陈仓人谈及陇头,都神色大变。”
  所以陇右坐拥陇关之险,只需要万余兵力,就能让第五伦数倍之军望而兴叹。
  所以这场仗,还是老规矩,分兵!
  “此番进攻陇右,一共分为三线。”
  僚属们发现了,也不知为何,武德皇帝好像很喜欢玩三路兵线推进。
  第五伦兴致勃勃地说道:“东线为主力,君游为主将,又分为上中下三路。”
  “中路自陈仓出发,仰攻陇坂,吸引敌军主力集中在天水。”
  “再分数千人行下路,沿着渭水往西,伐木开山,做出要沿渭奇袭陇西郡之势!”
  “上路走北地,沿着萧关道,进攻安定郡。”
  东线的上路,才是真正有机会打入陇右的一方,第五伦打算让吴汉带来执行此事,他还调了一支非常强悍的军队。
  “这便是北路军。”
  第五伦的手指在地图上找到了新秦中,从那儿往南划了一条直线:“耿伯昭带并州兵骑,沿着苦水河(宁夏清水河),击安定郡府,与东线上路兵会师与萧关,前后夹击,就不信打不破!”
  “至于西边……”
  第五伦叹了口气,说起一个噩耗来:“刚得到消息,窦氏丢了武威,第八矫带着百骑赶去酒泉,却在半道遭到张掖陇军伏击,好不容易逃回来几个生还者,而季正不知所踪。”
  尽管心里无比记挂老八,也相信他的忠诚,但作为统帅,可不能将希望寄托在渺茫的奇迹上,第五伦遂将地图上代表着河西联军的兵棋推倒。
  “此番只能靠东、北合击。”
  “没有西线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