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东北四省
“没有官府治理,就给了不法之人可乘之机,近期各类案件频发。前几日,竟有人将鸦片贩到了关外,让巡防营给拿了。”
“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将军衙署都行文到刑部,请求增派罪案缉查人手,臣以为,这事儿的根子不在这上头。”
“延清见的很对,”乾隆道:“只忙着迁人、换地,这事情给拖延了。”
“关外的人口会越去越多,日子安稳了,生活好过了,出生的人口也会一年多过一年。那一大片地方,不能再像以前那么治理了。”
吴波心里像明镜一样,这时装作糊涂来捧场:“皇上,可是要像原来的朝鲜那样,设行省?”
“对,设行省,就按现在的将军衙署所辖,划成三个省。奉天省,省城在奉天;吉林省,省城在吉林;黑龙江省,省城在齐齐哈尔,如何?”
说罢,他扫视众人。这是治理地方的正规方略,众人自然是没意见。
弘晓这时看出了问题,说道:“设行省自然是好,只是这省、府、县里各级官府设置下来,又不知要添多少官员胥吏。”
“朝廷又蠲免三年钱粮,这么大的开支,恐怕又要指望户部了。”
乾隆听了不禁愁得长叹一声道:“是啊,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要钱的事。既然说过了蠲免三年钱粮,这是断不能食言的,不然朝廷的脸面还要不要?”
“可是户部的银子又不是海水,终归也是有数的,这银子从哪来?总不能一直靠着卖皇庄的地过日子吧?”
见大家都没了主意,他接着说道:“最容易见成效的只有一样,就是开禁通关了。”
大家都明白,皇上说的是开海禁,自由通商,这是皇上第二次说这件事情了。但是大家的反应却比他第一次说的时候平淡了许多。
本来嘛,连祖宗的老窝儿,龙兴之地的封禁都开了,本就时开时关,开关不定的海禁开不开又有什么打紧?
弘昼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皇上,朝廷原在康熙年间设立了粤(广州),闽(漳州),浙(宁波),江(上海)四关,如今自由通商以后,是只开广州一关,还是四关全开?”
“四关全开,”乾隆说道:“先只开这四关,将来进出的货物多了,可能要开更多的关。”
“到那时海关上收的厘金,真就像海水一样,哗哗地流进来。除去内务府每年固定的数,其余全缴到户部。”
“这事由弘昼、衡臣、镜湖统筹办理,弘昼掌总,抓紧办下去,三个月内把海关都开起来,明年这时候就见成效了。”
“海禁开了,沿海大些的地方,即使没有设海关的,也都建起港口。这样,沿海各港口就可以通航了,人员货物往来就方便多了。”
“比如漕运的粮食,如果用海船来运,比运河里的船多装几十倍的粮食,还不用一窝蜂的堵在运河里。”
“好在今年没有战事了,户部紧一紧,支应这一年下来。明年就松缓过来了,三年过后,东北四省的赋税也能收上来了,到那时,就有钱做更多更大的事儿了。”
“着岳钟琪署奉天总督,辖奉天、东海两省;张广泗署吉林总督,辖吉林、黑龙江两省;兆惠署东海巡抚;傅尔丹去补张广泗云贵总督的缺。”
“原盛京、吉林、黑龙江各省将军转任为巡抚,各府、道、州、县官员由军机处与吏部商议后,拟个名单奏进来。”
八月,秋风送爽,金桂飘香。
收获的季节,吴波家里也传来了喜讯,秋月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儿子,乐得吴波见天儿的合不拢嘴。
明天就是儿子满月,吴波要在府里大办满月酒。此时,府里上下所有人等正忙作一团。
吴波在内院和秋月两人逗着儿子玩,有丫头进来禀报:“老爷,索伦大人来了,在前院书房等着呢。”
吴波听了禀报,整了整衣服,向前院书房而来。还没走到书房,就远远的看见索伦挎着腰刀,表情严肃,像钉子一样站立在门口,那架势就像在养心殿当值一般。
他不禁笑道:“操,老索你在那装什么相?到我这儿来了,还他娘一本正经的。”
索伦却没有笑,板着脸小声说道:“别闹,不只是我,圣驾也到了呢。”
吴波听了顿时一惊,赶忙回下里看,这才发现,院子各处还分散的站着七、八个侍卫,这才知道索伦不是在开玩笑。
他疾步进到书房里来,见不只是乾隆,芷兰也来了。急忙上前行礼道:”奴才恭请主子圣安!恭请愉贵主金安!”
乾隆笑着道:“起来吧。”
索伦见吴波进了屋,极熟稔的关上门,走出几十步远,转过身站定了,警惕的看着房子四周。
屋里只剩下三人,吴波对乾隆说道;“老大,上次的事才过去半年,你就忘了?不好好的呆在宫里,跑我这来干啥?革命的警惕性哪去了?你太自由散漫了。”
乾隆道:“你以为我愿意来呀?要不是芷兰直吵着要来看你儿子,我才不来呢。”
“行了,来就来了吧。那啥,给我带了多少份子钱?礼单拿来我看看。”
“给你带个屁!你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的公子摆满月酒,哪个官员不想争着来巴结,这一场酒宴下来,光贺礼你不得收个几十万两?”
吴波忙解释道:“老大,这是礼尚往来的事儿,人家给我送贺礼,也未必就是有求于我,就是图个人情热络。”
“可我要是不收,人家就觉得,我是不是瞧人家不顺眼了?就结了仇不是?”
乾隆仍然装着一本正经:“你个贪官!”
“行了,”芷兰笑着轻捣了乾隆一下:“你俩一见面就没正经的。”
她从手中的荷包里拿出一个纯金的长命锁,递给吴波道:“这是让造办处最好的工匠打造的。”
“上面还有我俩的签名,他签了一个越字,我签了一个兰字,送给你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