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一、冬去(二百零一)
“阿兄,”见裴渊终于露出笑意,晚云继续道,“反正师兄跑不掉,若他当真做了作奸犯科之事,我头一个绑了他来给师兄谢罪,可好?”
裴渊却不信。
他这几日看出来了,她护短得厉害。王阳要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她前脚发现,后脚必定刨土埋起来,大义灭亲在她这里并不存在。
“有一事,我甚是好奇。”裴渊道,“你师兄不是要送回春堂的人出关么?他几日前还信誓旦旦,说要做河西诸商号的表率,替他们出关办事,还说要证明给我看的。如今这就走了?那事也不办了?”
此事,晚云听王阳大约提过。
她想了想,道:“不会。要怎么做我也不知。不过听师兄言语,似乎回春堂的人就能办妥,无需师兄亲自出面,所以他先走一步也无碍,并不耽误。”
裴渊听罢,不由得蹙起眉头。
也不知王阳哪里来的自信。
裴渊道:“你师兄还要替我办一件事。办成了再说放行一事。”
“阿兄说的,可是为珠儿那案子找郎中的事?”晚云问:“那个应该不难,师兄已经吩咐下去了。”
裴渊瞥着她:“你倒是对你师兄甚为信任。”
晚云的目光定了定,忽而生出一丝别样的感觉,盯着他:“阿兄不会是醋了吧?”
裴渊一怔,淡定地回:“胡言乱语。他是你师兄,我醋什么?”
晚云贼兮兮地笑了两声,双眸闪闪:“也是。”
*
午饭时,裴渊领晚云去偏堂用膳。
她四下打量,周围不过路过些仆役,于是堂而皇之地牵着他。
裴渊察觉到了她的小动作,浅浅一笑。
他喜欢她大大方方,毫不含糊的亲密。也喜欢她不打招呼的惊喜,且不论之前时隔八年的突然出现在他的都督府,而后毫无预兆地现身玉门关,就是今日倏尔从沙州来到瓜州,就足够让他高兴。
世上兴许再也没有第二个如何胆大包天的人,会让他觉得如此顺眼。
也兴许不会再有这样一个人,在还没分别的时候,就已经让他牵肠挂肚。
晚云正走着,忽而发现裴渊停了下来。
“怎么了?”她问。
“你脸上有东西。”他说。
晚云愣了愣,正要伸手摸脸,却被裴渊一把捉住。他低头下来,温热的气息拂过鼻尖,在她的嘴唇上印下。
一切都迅速得很,待他神色自若地离开,继续牵着她的手往前走,晚云只觉脸上火辣辣的,脑海里仍一片空白。
眼睛迅速地扫向四周,幸好没人。可再往前走两步,晚云就发现自己错了。
孙焕倚在门边看着他们,眼神仿佛在看一场戏。
“都说九殿下不解风情,”等到二人走到近前,他感慨道,“实则天赋异禀,无师自通。”
晚云脸色微红,瞅向裴渊。
裴渊还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携她落座,问:“你方才哪里去了?”
“去你五兄那里。”孙焕也坐下,道,“我换了个计谋,为了不让他再来烦这边,我先烦死他。”
他说罢,调皮地冲裴渊眨眨眼。
裴渊不置可否,他知道,孙焕不过是无聊了。他在河西道暂无官衔,查案的事情不能发话,所以有劲无处使,只好自己找乐子。
裴渊道:“看来卓有成效,否则也不会回来用饭。”
“正是,我要成的事还没有做不成的。”孙焕一脸神气地说,“五殿下为了赶我走,竟然不惜午膳吃素,还言之切切,说丢了鸾儿,茶饭不思。呸!骗鬼就算了,还想骗我,都是风月场上的老相识了,谁还不知道谁的底细。”
孙焕得意起来就满口荤话,裴渊轻咳一声,不由地扫了晚云一眼。
只见她夹了一块肉,正吃得津津有味。对于孙焕的话,她似乎全然无所芥蒂,反而似乎很感兴趣:“听说五殿下是个情种,如此说来,他对薛鸾是真心的?”
“慢些吃,”裴渊顺手给她盛了一碗汤,“把这个也喝了。”
晚云却不搭理,只将汤接了,将两只眼睛望着孙焕。
孙焕笑了笑,道:“说说罢了,他那等人要能转性,也不至于因为一再扩充后院而被人参到不敢上朝。”
说罢,他哼一声,对裴渊道:“不过玩笑归玩笑,我今日倒是帮你套了些话,不知是真是假,你且听听。”
“你说。”裴渊道。
“你昨日不是说要查珠儿在军中的相好么?我想他们既然一路,兴许知道些什么。这一问,还真的有个消息。”孙焕道,“珠儿原先在高昌王庭时确实有个看对眼的,薛鸾念她劳苦功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随她了。那人是老戎王的护卫。老戎王前阵子死了以后,就拨给了王子,如今也在俘虏之列。”
裴渊沉吟:“若是在王庭就认识的相好,那么必定有许多蛛丝马迹,此事,应当好好深究。”
“我也是此意。”孙焕道:“我方才跟阿月说了,他已经布置好了人手,不久便会有分晓。”
裴渊微笑:“阿月这方面倒是思路广,我还寻思着让他跟着我是否大材小用了,放他去官府办案才好。”
孙焕却摇摇头,道:“我看放不得。你此番回京,事情只会多不会少,阿月大有用武之地。”
这话颇有深意,裴渊没有言语。
孙焕看着他,问:“薛鸾之事,可曾向京中禀报?”
“不急于一时。”裴渊道:“等有些许眉目再禀不迟。父皇得知了,也不过着我速速查清。若谁说漏了嘴,不慎被祖母知晓了,还不知要掀起什么风浪来。”
孙焕微微颔首。
皇帝如今以仁孝治天下,对太后很是敬重,高高供着。太后若是闹起来,必是不好收场。
“可说不好真有人盼着这股风浪呢?”孙焕道,“听闻太子因为出征失利被圣上痛斥,朝中废太子的留言满天飞,连我都听说了。这等情形,你这般若出了事,正好能给太子挽尊,只怕有心人巴不得此事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