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科举我科学 第112节
听完,陆远涛点头笑道:“老人家,这么说来今年的日子还不错。”
老人忙道:“可不是吗,自从小王爷回来,咱瑞山老百姓可走了大运喽,地里头年年丰收不说,交的税也少,往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山上的野菜都挖光了,今年家里头却还有余粮。”
一提起赵怀,老人家满脸感谢,恨不得当场跪下来磕头。
陆远涛拦住了他,笑着问道:“那就好,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王爷也就放心了。”
随后话题一转,问道:“方才听老人家提起,你还有个女儿外嫁到隔壁徐洲府了?”
大周开朝那时候,徐洲、鲁源和瑞山都是瑞山王的领土,可后来朝廷势大,后代瑞山王没有先祖的能力,只得将较为富裕繁华的徐洲和鲁源还给了朝廷,以保住瑞山王的位置。
徐洲和鲁源脱离瑞山王也不到百年,与瑞山本地的姻亲走动也是最为频繁的。
老人家一听,果然说:“可不是吗,嫁过去都快四十年了,也没能回来过几趟。”
提起唯一的女儿,老人家难免有些失落,当年也是家里头穷,徐洲那边愿意出比较多的聘礼,他才咬牙让女儿远嫁了,这心里头到底牵挂的很。
陆远涛便顺着这话茬说:“不知道您女婿家是做什么的?”
“以前做点小买卖,如今小花都十多年没回来了,也不知道过得怎么样。”不提起还好,一提起来老人家便满心牵挂。
陆远涛便说:“以前日子过得艰难倒也罢了,如今过得好了,不妨过去看看,也好安心。”
老人家一听,果然心动起来。
陆远涛又不着痕迹的说道:“瑞山王对百姓宽容,连流民都愿意收留,老人家,如果你女婿家过得不错自然好,若是过得不好,不妨带着他们回来,就算是开荒种地,或者租王府的良田,也总能养家糊口饿不死。”
老人家的心思越发浮动。
陆远涛并未再多说,继续一家一家走访起来,不着痕迹的引导者他们的心思。
他长着一张巧嘴,说话并不天花乱坠,却偏偏能引得人动了心思。
正巧这时候春种已过,秋收未至,往年是青黄不接得忙着糊口的季节,今年反倒是显得空闲几分。
陆远涛这一趟,可谓是将一波春水吹得微波涟漪,动了心思的百姓们难免相互议论,一开口,却发现隔壁邻居也想去走亲戚,这不正好结伴。
于是没多久,瑞山城里便多了一副盛景,城里城外的人三三俩俩的结伴出行,去隔壁徐洲和鲁源走亲戚去了。
李老汉也有个妹妹嫁到了鲁源,因为隔得远少有走动,可到底是嫡亲的妹妹,心底也是牵挂的。
再有前几年日子艰难的时候,李家姑姑知道瑞山干旱的消息,还托人送了一些粮食回来,虽说是粗粮,量也不多,可见心底也牵挂娘家。
这两天眼看着李家的日子一日好过一日,李老汉便动了心思,好几次托人送了口信过去,希望妹妹能回家走亲戚。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那边回了口信只说忙,腾不出时间。
往日李老汉不觉得有什么,可最近李大郎的婚事有了着落,他想让妹妹回来参加,托人送口信难免麻烦也说不清,便想着自己去一趟。
其实也是李家大大小小这么多孩子,李老汉早想让他们去看望亲姑姑,可像李大郎进了瑞山王府当管事,两个小儿子去了演武场,如今两个姑娘都去了工坊,一个月才歇息两日,实在是腾不出时间来。
一群儿子女儿又不放心李老汉自己去,不说外头不太平,路上常有劫匪,就说他们老爹的年纪也大了,他们不放心。
可这一次李老汉却下定了决心,只说:“村里头七八个人一道儿去,能有什么事情,再说了,瑞山境内哪里还有土匪,土匪早被王爷杀光了。”
李大郎一想也是,这才同意了。
第二天,李老汉便跟着村里头走亲戚的出发了。
瑞山跟徐洲鲁源相邻,相比起群山环抱的瑞山,这两个地方其实更加富裕一些,所以当年往外嫁女儿的多,能娶进门媳妇的少。
说是相邻,但从瑞山往鲁源走,来去就得小半个月。
李老汉如今家境好,还能坐得起牛车,瑞山境内如今都换成了水泥路,牛车走起来也稳稳当当,一群人还有说有笑。
可到了鲁源境内,李老汉等人却苦了脸,这泥路坑坑洼洼的压根走不动车,时不时就得人下来推着走,这倒也罢了,扬起的尘土沙子扑面而来,弄了个灰头土脸。
“呸呸呸,这满口沙子,鲁源的路怎么这么难走。”有人忍不住抱怨起来。
李老汉倒是笑道:“你们啊,这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就忘了以前了。”
“往前三年,咱瑞山的路不也都这样。”
“可不是吗,咱现在能过好日子多亏了小王爷,小王爷就是咱瑞山的大福星。”
“我都想好了,要是女婿一家愿意就直接带走,就算开荒辛苦一些,但有我家照拂很快便能缓过劲儿来,以后还能相互扶持。”
提起瑞山王,他们倒是有说不完的话,似乎一提起来就觉得浑身有劲儿。
幸亏李老汉的亲妹妹嫁的不算远,就在鲁源靠近瑞山的一个村落,很快他便循着记忆找到了那户人家。
等看清楚那门户,李老汉便暗道不好,连忙喊人:“大妹,大妹你在家吗?我是大哥啊。”
里头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却见一个白发苍苍的妇人推门出来,看着竟是比李老汉苍老许多,她站在廊下眯着眼睛看了许久才敢认:“大哥,真的是你!”
兄妹俩久别重逢,抱头痛哭且不说,很快,李老汉扫了眼屋子,便皱眉道:“怎么就你一个人在家,我妹夫呢,我两个外甥呢?”
李大妹见他问起,忍不住悲从中来。
李老汉这才知道,妹妹一家竟是糟了大难。
当年李大妹之所以会嫁过来,是因为当家的是个木匠,比旁人富裕一些,给的聘礼也多,当年她嫁过来之后还能是不是补贴娘家。
这些年来,夫妻俩虽也有磕磕碰碰,过得却还算顺遂,还生育了两儿两女,如今也到了该有孙子的年纪了。
谁知道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李大妹为大儿子相看了一门媳妇,这媳妇还未娶过门,却被个灵师看中要纳妾。
李大妹倒是想劝儿子退亲,毕竟对方是灵师惹不起,且这媳妇也还未过门,奈何她儿子却是个认死理的,又说未进门的媳妇也不愿意,咬牙不肯退亲。
这儿子是个有担当的,却不料为家里头惹来了大祸。
灵师见他们家竟敢不退亲,认定这是要跟自己作对,竟是随意寻了个理由发作,先夺走了他们家的田地,又将家里头三个男人抓走服役。
临了,还是她那未进门的媳妇含着泪去做了妾,灵师才愿意抬手放过他们,可等放回来的时候,三个男人的身体却都已经毁了。
李老汉妹夫年纪大了,回来没多久就缠绵病榻去了。
两个儿子还算年轻,可也是大病一场,病好之后也是元气大伤,再加上家里头土地没都了,只得租大户人家的地来种,一年忙到头竟是连吃饱都难。
这会儿他们正在山上挖野菜,不然家里头就得断顿了。
凄惨无比的经历,在大周却只是寻常,灵师高人一等,向来肆无忌惮,而当官的几乎都是灵师,官官相护,百姓冤屈无处可说。
这就是瑞山之外,老百姓们的日子。
李老汉听完也是气愤不已,骂道:“逼良为妾,草菅人命,他们还有没有王法!”
李大妹凄然道:“大哥你还没看透吗,那些个灵师哪里把我们当人看。”
正因为对方是灵师,李大妹怕牵连了自家哥哥侄儿,所以才没有告诉他们。
李老汉却说道:“鲁源这样,我们瑞山可不一样。”
“大妹,你去把两个外甥叫回来,你们立刻收拾东西跟我回瑞山。”
李大妹犹豫道:“大哥,我知道你是好意,但那是灵师,我们跟你回去会不会连累你们一家?”
灵师最是抱团,到时候那人往瑞山递一句话就能让李老汉一家也跟着倒霉。
李老汉却冷笑道:“我呸,区区一个灵师,也就是在鲁源能称王称霸,他要是在瑞山胆敢胡来,瑞山王定然饶不了他。”
李大妹见他如此镇定,一时恍惚。
第117章 人口
通往瑞山的小道儿上, 原来的一辆牛车变成了五辆。
但除了李老汉家那头牛,其余都是老牛,牛车也破烂的很。
五辆马车上堆满了行礼, 大多是些锅碗瓢盆,只有生活艰苦的老百姓才舍不得丢下。
牛车装满了,除了车夫之外的人只得跟着走, 李老汉搀着亲妹妹,倒不是李大妹的两个儿子不愿意背着老娘, 而是李老汉瞧着他们就心酸, 两个原本正值壮年的小伙子,瘦的跟人干似的, 他都怕外甥跟不上。
幸亏大家都撑着一口气,又有亲戚照顾着,虽说走的慢了一些,但到底都到了瑞山境内。
踏过地界线, 鲁源过来的这批人便察觉到两地的不同来,越往瑞山的方向走,两旁的田地越多,在地里头耕种的百姓也越多。
更让他们吃惊的是地下的道路从黄泥土变成了白色的石头, 这古怪的石头平整无比, 牛车走起来也轻松许多,还有余力能载上身体孱弱的那几个人。
冯小山, 也就是李大妹的小儿子瞧见了,忍不住爬下来摸了摸石头路, 惊讶道:“大舅, 瑞山王这么有钱吗, 还舍得用石头给老百姓造路。”
李老汉哈哈笑道:“瑞山王心里头有咱老百姓, 到了瑞山你们就不用害怕,别说区区一个灵师,就算他已经考中了举人进士,也不敢随意欺压百姓。”
冯小山一听,脸色露出几分期待来,就连一路上心如死灰神情郁郁的冯大山,此刻也有几分动容。
原本会跟着亲戚投奔瑞山的,都是家里头实在是过不下去,或者像是冯家这般得罪了人。
虽说跟着走了,但其实他们心底也不安的很,只是听了亲戚描绘的美好场景所以才想要拼一把。
只是离开家之后,有几个心底便忍不住后悔起来,开荒三年不用交税,满一年就能落户,王府还会租赁粮种和农具给他们,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好事儿吗?
再听李老汉的话,在瑞山灵师居然不是高高在上的,也得跟无灵者一样遵纪守法,见惯了灵师趾高气扬的老百姓一时之间不能相信。
但看着平整的管道,再看道路两旁的农田,耕种的百姓脸上也多有笑容少见愁苦,一颗颗忐忑不安的心微微安定了一些。
都是亲戚,就算说得夸张了一些,应该也有一两分是真的吧,把他们骗过来又没有好处,只要有一两分是真的,努力干活就能活下去,对他们而言就足够了。
李老汉为了让妹妹和外甥安心,私底下对他们说:“你们放心,瑞山只比我说的好,不比我说的差,等到了地方你们就知道了。”
李大妹露出感激的笑容来,不管瑞山好不好,只看大哥的态度她就安心了。
很快,走亲访友的百姓们果然带回来不少亲戚。
这一批人不算太多,但确实在徐洲和鲁源过的最差的,否则也不会一听说瑞山的待遇就直接卷着家底跟着一道儿来了。
来得时候他们忐忑不安,等到了瑞山一打听,知道亲戚说的话都是真的,他们顿时又高兴起来。
“开荒的地真的不用租子?那这地是我们自家的吧?在瑞山待满一年就能落户?”
老百姓关心的无非就是这些事。
因为这些百姓大多是瑞山本地人的亲朋好友,这一次都不用王长吏出手,他们便各自分散的落户到亲戚的村落里。
有亲戚照顾,他们总能借到一些粮食,大家伙儿先挤一挤住一段日子,或者搭一个简单的茅草房过渡,一家子安顿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开荒补种。
田地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有这个胡萝卜在前面吊着,他们哪里还会后悔。
一切井井有条,连个闹事的都没有,这可比流民落户的时候安稳多了。
王长吏原本做了万全的准备,这段时间还借了演武场的侍卫巡逻以免出乱子,如今一看倒是省事儿了,免了许多麻烦。
李大郎也没想到老爹去了一趟,居然把姑姑一家子都接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