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始皇后 第46节

  赵太后气疯了:“你竟然还敢说以我为耻,我才该以你为耻!像你这种不孝父母,不敬长辈,不念手足之情也毫无常人感情的杀人狂魔,我当初怀上你的时候就该将你直接掐死!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儿子!”
  嬴政腾一下起身,三两步上前,一把抓住了赵太后的脖子:“你以为谁都跟你似的,愚孝父母,谄媚兄姐,为了讨好家人不但主动请缨做了吕不韦的姬妾,之后更是为了搭上秦国的线主动委身父亲?跟我谈礼义廉耻,你觉得自己,配?”
  “你与赵国沆瀣一气,想要窃取我嬴家社稷,妄图扶持嫪毐那个傀儡上位,你当寡人对你那点儿浅薄的心思一无所知?”
  “到现在还惦记着赵国和你的亲人?也不想想,自打寡人亲政后,赵国那边可联系了你几次。一步早已经被废弃的棋子,若无寡人放手,你哪儿来的脸继续当你高高在上的赵太后?”
  赵太后被扼住了脖子,一张脸被憋得通红,几乎要喘不过气来。
  她掐住嬴政的手臂,想要让他放手,却不料嬴政忍耐力超出常人,她的动作对嬴政而言根本不痛不痒,根本无法让嬴政哪怕松开半分。
  眼瞧着赵太后快要窒息,林阡坐不住了,她立刻起身上前抱住嬴政的手臂:“嬴政,为了她背上弑母的罪名不值得!想想你还未完成的宏图大业,不要为了一个不值得的人平白送人攻讦的把柄!”
  嬴政一顿,松开了手。
  他起身,整理好衣冠后冷冷说道:“你既然这般在意娘家亲族,寡人孝顺,如何能不满足母后需求?母后放心,如今赵国国内局势已定,只等寡人分派人手过去处理后续事务,已经没什么危险。正好寡人也想故地重游,母后不妨一起前往赵国。”
  说完看了躺在地上尚未回神的赵太后一眼,“到时母后可千万记得多叙叙旧,毕竟……”
  说不准下次一别,便是阴阳相隔了。
  ==·封侯·==
  赵太后尚未反应过来,便被嬴政派人送回了甘泉宫。
  她坐在榻上思考许久,愣是没反应过来自己与嬴政为何会走到如今地步。
  是,她当初确实给了嫪毐令牌,让他带兵攻入咸阳宫发动了政变,可最后不是失败了吗?嫪毐及其拥趸全部车裂,她那两个可怜的孩儿也被打死,嬴政还有什么不满?
  就算她对不起嬴政,可她父母亲人又不曾对不起他!
  赵太后只要想起方才嬴政提起赵国时,眼底快要满溢出来的恶意,心脏就跟被人揪住拧了一圈儿似的发疼。
  她突然反应过来,她要报信!
  赵太后立刻起身:“小水——”
  无人应答。
  她皱了下眉,在寝殿内转了一圈儿也不曾见到心腹宫娥,心里登时有了不好的预感。
  赵太后下意识往大门的方向跑。
  谁知刚到门口,两把雄戟瞬间滑落,交错挡在她的面前,雄戟相触发出的碰撞声听得人心脏一跳。
  她惊慌开口:“你们什么时候来的?这是做什么?!”
  其中一个士兵答道:“回禀太后,陛下吩咐,太后因听闻母国被破一时情绪激动晕了过去,为让太后安心养病,此后不论是谁都不得前来打扰太后休息。太后,还请回去养病!”
  赵太后反应过来,嬴政这是要软禁她!
  她气急,想要与士兵争辩,却只听他开口:“陛下说了,知道太后思念父母,还请稍微忍耐几日,陛下不日就会启程前往赵国,到时太后若养好了病便能随行前往。”
  赵太后捏紧拳头:“哀家身边伺候的宫娥呢?”
  士兵轻飘飘道:“经过调查,太后身边宫娥多数与赵国牵扯不清,恐有卖国之嫌疑。为防止太后遇险,陛下下令将甘泉宫所有宫娥都带下去审问,若无事,自当送回甘泉宫。”
  怎么可能没事?!!
  赵太后终于意识到,嬴政这次是来真的了。
  -
  赵太后走后,嬴政坐在原地沉默了许久。
  林阡忍不住担心:“嬴政你还好吗?”
  嬴政闻言抬头,奇怪地看着林阡:“你不怕寡人?”
  林阡茫然:“为什么要怕你?”
  嬴政看着她眼底丝毫不作伪的疑惑,心情竟好转了不少。他提醒道:“寡人方才,差点儿就杀了自己的母亲。”
  “这个啊,”林阡有些尴尬,“这也没什么吧?我其实能看出来,你当时虽然看着非常生气,也确实掐住了太后的脖子,但你看向太后的眼神其实异常平静。我相信,即便我没有上前拉住你,你也不会真的将太后怎么样的。”
  好歹是千古一帝,不至于那么容易就被激怒到失去理智,甚至做出弑母的罪行。
  她会上前阻拦,也不过是以防万一罢了。
  嬴政轻笑:“即便如此,寡人也确实对太后动了手,你真就一点儿不怕?”
  林阡迟疑半晌:“这有什么?又不是每一对父母都合格……”
  见嬴政不信,她小声解释,“我前世缠绵病榻,父母从五岁开始就不再到医院探病,我从五岁到二十岁这十五年的时间除了一张父母的照片,甚至不曾见过他们。后来每次被病痛折磨,身边连个关心的人都没有的时候,我其实也幻想过无数次,要把那对不负责任的父母送进地狱来着……”
  嬴政与赵太后之间的矛盾可她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深多了——
  她那对不负责任的父母,好歹每个月都没忘记给医院打钱,没想要了她的命不是?
  别说嬴政从没想过对赵太后下杀手了,就算他真的做了……
  林阡也许不赞同,却也不是不能理解。
  嬴政深深地看了林阡一眼。
  -
  林阡在嬴政即将启程前往赵国的时候才知道,他其实在赵国被打下来之前,就已经有了故地重游的想法。
  她其实有预料,毕竟这件事在史记中写得清清楚楚,嬴政确实在赵国灭亡后亲自去了邯郸一趟,并选择将当年曾欺辱过他与外祖家的人全都坑杀了。
  林阡不奇怪嬴政想要报复,奇怪的是,他竟然决定带赵太后一起去。
  还有,自己?
  林阡没太明白:“你去赵国,带我过去干什么?”
  嬴政看向林阡:“赵国强盛之时,邯郸几乎是天下最繁华的一座城市。邯郸人也有着与其他地方的人迥然不同的风俗,你来战国一趟,难道不想看看邯郸的模样?”
  林阡瞬间来了兴趣:“我知道邯郸学步!”
  顿了顿,她不由好奇,“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真的与其他国家的人都不一样,特别优美吗?”
  嬴政陷入回忆:“还好?你到时候自己看。”
  林阡想了想,到底答应了下来。
  ……
  次日上朝,治粟内史禀报了全国各地的土豆与玉米产量,虽然因为种子太少而不曾推广全国,但即便如此,土豆的产量也已经达到了去年粮食产量的一大半,再加上并不逊色的玉米,今年秦国的粮食产量恐怕会增加一倍。
  嬴政闻此消息,脸上带出了几分笑意。
  他也遵守诺言,当场向文武百官说明了林阡的功劳,封其为谷丰侯,同时赐其官职太仓丞,与孙太仓的太仓令平级,并特许其上朝议政。
  林阡先后拿出两样高产粮种,将秦国粮食的年产量直接提高一倍,嬴政封其为谷丰侯其实大家并无意见。毕竟秦国封侯本就以军功论,林阡的功劳完全足够封侯。
  但封其为太仓丞,还准许其上朝议政?
  不少人心中都生出了几分荒谬之感。
  嬴政却不打算与他们商议,而是直接通知了此事。
  之后,他再次砸下一个大雷:“赵国已被纳入大秦版图,寡人思及年幼之时也曾在邯郸生活了几年,兼之太后思念亲族,决定择日前往赵国邯郸。”
  此话一出,其他人哪儿还在意林阡是否封侯做官,是否可以上朝议政?所有人的注意力瞬间被嬴政这话吸引,简直恨不得用尽浑身解数说服他放弃这个危险想法。
  但嬴政早已下定决心,并不愿放弃。
  百官根本犟不过他。于是不到半个月,嬴政便带着赵太后并林阡等人,乘上了前往邯郸的马车。
  第37章 061~064
  ==·希望·==
  因为父亲嬴子楚当年与赵太后成婚的时候,不过是秦国送去赵国的一个质子,所以他不但出生在邯郸,还在邯郸一直生活到了将近九岁才被接回秦国。
  而嬴政从出生到八岁多被接回秦国这几年,是秦赵两国关系最差的一段时间。
  一场长平之战,秦国损失了二十万军民,赵国仅仅是被坑杀的俘虏就有足足四十多万,还没有算上在战场上死去的士兵。若一并加上,估计能直接超过六十万。
  战国时期的人口水平才多少?
  秦国受损严重,赵国的青壮也死了大半,几乎被秦国打断了脊梁。
  嬴政却正好出生于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的第二年,公元前259年。
  好在当时其父嬴子楚还在,他就像是个靶子一样树立在赵国人面前,挡住了所有恶意。在有嬴子楚这个成年人承受所有人恶意的情况下,赵国人也不至于去为难一个婴幼儿。
  但嬴子楚在嬴政两岁左右的时候,就趁着秦赵两国再次爆发战争逃回了秦国。
  当时许是因为带上女人和孩子累赘,不方便逃命;许是觉得赵国人不敢伤及嬴政与赵太后这对母子的性命;又或者干脆因为赵太后是赵国人,嬴子楚不敢将自己准备逃回秦国的消息告诉她,连带着也不敢带走当时仅有两岁,根本离不开母亲的嬴政……
  总之结果就是,嬴政从两岁开始就与赵太后相依为命,在赵国生活了足足六年。
  两国的关系在王齮围攻邯郸之后进一步恶化,嬴子楚离开后,赵国人的恶意更是直冲赵太后与嬴政母子而来,他们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其处境有多艰难可想而知。
  即便赵太后的家人还算护着他们母子,没让他们两人被气到极致的赵国百姓活撕了,母子二人也不得不硬生生抗下赵国人带来的那些不伤及性命的恶意。
  除此外,赵太后的家人其实也并非所有人都对他们抱有善意。
  也许一开始有,但在连续多年因他们母子被百姓迁怒,进而影响到生活后,他们也很难保持一开始的和善态度,不对母子二人抱有怨言。
  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了这么多年,嬴政想要报复回去并不难理解。
  只是被那些人影响了心情就不好了。
  林阡看着自从踏上赵国的土地,心情就肉眼可见地变差,等进入邯郸范围后更是面色黑沉,似乎对周围所有人和事儿都丧失了兴趣、整个人就像是一个被点燃了引线,随时都可能爆炸的炸、药包一样的嬴政,忍不住缩到了角落。
  嬴政看了她一眼,视线落在她头顶。
  林阡忍了忍,到底没忍住:“陛下,我好几次都想问了,我头顶是有什么奇怪的东西吗?为什么你总喜欢往我的头顶看?”
  说着,她还伸手在自己的头顶来回挥舞了几下。
  嬴政却不答,反倒转头看向了窗外。
  林阡深吸一口气,到底没在这种时候打扰他——
  她可不想做那个引爆嬴政的人。
  见嬴政看得认真,林阡也悄悄掀开了车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