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亡国太子妃 第21节

  翌日,天光艳朗。
  秦筝醒来时,太子已经起了,发现那床被子又是盖在她一个人身上的,秦筝下意识一阵心虚。
  但今天太子比她早起,她也不清楚自己昨晚有没有独占被子。
  秦筝穿衣起身,拿起柜子上缺了齿的木梳把一头乌发梳顺。
  这木梳还是卢婶子给她找来的,寨子里都是穷苦人家,对这些东西不讲究。
  屋内没有镜子,秦筝这两天刚学会绾简单的古人发髻,没个镜子照着,她瞧不见自己把头发绾成啥样了,所以每天早上都是借着水盆里的倒影绾发的。
  她披散着长发走出房门,就瞧见太子坐在院中的长凳上,手上拿着把锉刀正在磨什么东西,脚边趴着两团毛茸茸的灰兔,三瓣嘴一动一动的,正在吃菜叶子。
  竟是两只野山兔!
  秦筝讶然:“哪来的兔子?”
  太子正在用锉刀打磨手上那根细长的竹管,神情很是专注,头也不抬地道:“去后山寻制笔的竹子,碰巧遇见了就带回来了。”
  嗓音倒是一如既往地清冽,好似山间奔涌的清泉与山石相击发出的声音。
  秦筝信他这话才有鬼,野山兔是那么好抓的?
  还碰巧遇见就带回来了?
  她走过去蹲下,摸了摸那两只山兔,还道这野山兔竟然都不怕人,凑近了才发现前腿和后腿都被绑起来了,难怪趴这里不跑。
  秦筝撸了两把兔子,记挂着太子身上的伤,道:“你身上的伤还没好,得好生休养才是。”
  太子手上动作微顿,抬眸看了秦筝一眼。
  金色的晨曦洒满院落,她半蹲在地上,神色柔和地抚摸着兔子,嘴角噙着浅笑,未绾的长发披散下来,衬得一张白玉似的脸愈发小了。
  太子收回目光,只道:“不妨事。”
  秦筝偏过头细看太子手上打磨的竹管,这个长度,倒是适合做毛笔的笔杆,这么想着,她又扫了长凳上那一撮灰黑发紫的毛。
  形状……很像毛笔头。
  秦筝赶紧看了一眼趴在太子脚边的两只野山兔,可能是毛多,竟然看不出这它们背上哪块秃了。
  惊觉真相后,秦筝默默为它们鞠了一把同情泪。
  这两只兔子哪里是碰巧遇见后被太子逮回来的,分明是他想制支紫毫笔一大早去后山抓的。
  秦筝眼神幽幽落在太子身上,不过因为是半蹲着的,得抬头看他:“原来相公还会制笔?”
  “嗯。”
  太子坐在木凳上,一垂眸,就同她四目相接。
  他坐的角度背光,将朝阳全挡在了身后,只有衣角轮廓被晨光勾出个金边,秦筝看得一愣,有一瞬间甚至觉得那万丈金辉都是从他身上发出来的,可他自己却又隐匿在一片阴影中。
  厨房的门“吱嘎”一声打开,卢婶子端了一盆热水出来:“程娘子快些洗漱,我再炒两个菜就能吃饭了。”
  “多谢婶子。”
  秦筝回过神,只觉心悸得厉害,没敢再看太子,用那盆热水洗了把脸,才借着水盆里的倒影笨拙地开始绾发。
  她宽大的袖子因两手高举过头顶的姿势而垂落下来,两条玉藕似的的胳膊就这么暴露在初阳下,修长匀称,皓白如雪,整个人都笼着一层淡金色的晨曦。
  太子因她方才的失态多看了她几眼,不妨瞧见她露出来的两条雪臂,眸色微敛,凝神正要继续用锉刀磨平制笔杆的竹管时,眼角余光却又瞥见了秦筝放在长凳上的那把木梳。
  缺齿的地方,丑得碍眼。
  ……
  朝食卢婶子煮的红薯粥,用昨天秦筝带回来的嫩笋炒了一盘肉丝。
  秦筝觉得太子可能早上食欲不是很好,昨晚她炒的那盆竹笋煸肉他一人吃了大半,还多添了半碗饭,今晨卢婶子炒竹笋的味道也不差,他却只动了几筷子。
  卢婶子还有田地里的庄稼要打理,用完饭秦筝就包揽了碗筷,让卢婶子安心下地去。
  她碗还没洗完,林昭就风风火火地跑过来了,只不过碍于太子就在院子里,她在厨房也没敢同秦筝说修栈桥的事。
  秦筝看她笑容都快裂到耳根去,猜到栈桥的修建应该还是很顺利。
  为了方便说话,林昭提议一会儿出去谈,秦筝洗完碗后,便对太子道:“相公,我同阿昭出去一趟。”
  太子点了头,却又很平静地问了声:“去哪儿?”
  秦筝没料到他会问这么一句,一时间还没想好说辞。
  林昭却因秦筝昨天那番话,现在看太子哪哪都不顺眼,张口就道:“阿筝姐姐身子骨太弱了,我带阿筝姐姐去我那边,教她习武!”
  他们家不是看中“女子无才便是德”么,她教阿筝姐姐习武,看他怎么说!
  秦筝心底狂汗,她本来想说去林昭那边借被子,怎料林昭扯了这么个理由。
  这谎话后边怎么圆回来?
  太子抬眸看过来时,秦筝面上淡然,心底早慌得一比,林昭接触他温和却又透着凉意的目光,下意识也有些发怵,却还是维持着那一脸倨傲,颇有几分给秦筝撑腰的架势。
  太子神色淡淡的,对秦筝道:“去吧。”
  走出院落后,林昭微不可见地松了一口气,却还是忍不住为秦筝打抱不平:“阿筝姐姐你性子太温柔了,你得凶悍些,咱们寨子里,桂花嫂的男人以前也对她颐指气使,后来桂花嫂自个儿硬气起来了,她男人现在屁都不敢放一个。”
  秦筝默了一息,问:“你觉得在他面前凶有用吗?”
  林昭满腔义愤填膺全被这句话给卡了回去,她回想了一下方才跟太子对视的那一眼,那股藏在温和底下的压迫感,她迄今还没在别人身上感受到过。
  林昭像个泄了气的皮球,闷闷道:“好像没啥用。”
  她在水匪船上时,就见过太子杀人了,一剑下去就跟切瓜似的,那样凶悍的人,偏偏生了这么一副浊世佳公子的皮囊。
  阿筝姐姐当初肯定就是被他那副俊雅皮囊给骗了,才嫁给那家伙的!
  林昭越想越憋屈,打又打不过,她以后可怎么帮阿筝姐姐出头?
  秦筝半点不知这姑娘脑袋瓜里想的这些,到了林昭居处,确定周围没有旁人后,她便问:“栈桥修建得如何了?”
  提起栈桥,林昭整个人才又支棱起来了,“阿筝姐姐你太厉害了!昨晚我给我哥他们说了你的法子后,他们连夜赶工,今晨就已经打好桩子了,江水涨潮浪那么大,都没撼动桩子分毫!可牢固了,现在就卡在桥墩上的活动木架上,不知道是怎么个组装法。”
  秦筝从衣襟里摸出昨天自己画好的设计图,铺开给林昭看:“让木工师傅按这样衔榫卯就行。”
  图纸上虽只画了个简略设计图,可栈桥成型后的样子已经初具雏形。
  林昭看着秦筝特地标注出来的衔接点,崇拜之色溢于言表:“原来栈桥修好后是这个样子,这图我都能看懂,我哥他们肯定也能看懂!”
  能看懂就好。
  秦筝看她满脸喜色,心情不由得也跟着变好了些,道:“那你想法子告诉你兄长,我就先回去了。”
  “这么快回去可不得露馅了,反正我还得装作下山一趟后再回来,先教阿筝姐姐你几招防身的功夫!”林昭把图纸收起来,一脸朝气地带着秦筝往外走。
  林昭有一个专门放兵器的房间,各式各样的刀剑挂在架子上,刃口闪着寒光,长缨枪、九节鞭、鎏金锏,还有许多秦筝叫不出名字的兵器。
  林昭叉腰站在兵器架前,豪气道:“阿筝姐姐看上了什么尽管拿去!”
  秦筝失笑,问:“这些兵器你都会使?”
  林昭没好意思点头,道:“大部分都会使,小部分不会,觉着好看,就收藏了。”
  秦筝看到一把做工精巧的长剑,拿着看了看就放回去了,怪沉的。
  原身在家时是大家闺秀,嫁给太子后过的更是养尊处优的日子,这具身体娇弱,可舞不动那么沉的剑。
  看了一圈,都没什么适合她的。
  林昭显然也发现了这点,她抓了抓头发,似想起什么,从床底下找出一个木匣子,打开后竟是一把匕首。
  林昭把匕首递给秦筝:“这是我从前用的,可锋利了,不过现在我更喜欢用鞭子,兵器不都讲究个一寸长一寸强么!这把匕首就送给阿筝姐姐了。”
  秦筝接过看了一眼,匕首做工很精巧,刀刃雪亮。
  经历过那晚的刺杀后,秦筝觉得有个防身的兵器也好,便不客气地收下了。
  以她身体的底子习武,基本功都得练个一年半载,为了速成,林昭只教了她几招简单的刺扎。
  “若是被人从后面劫持住了,能拔出匕首就直接刺对方腹部,反手刺这个高度是最佳的。”说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林昭一双眼神采奕奕,一边比划一边给秦筝讲解,“如果有机会正面刺,对方比你高,刺他胸膛不要直刺,要斜着刺,这样更容易发力,也利于避开肋骨。”
  秦筝颇为受教地点了点头。
  林昭还要再教她几招,寨子外边却传来烟花炸响的声音。
  林昭快步走到门外看了一眼那烟花的颜色,脸色倏地一变:“有人攻打祁云寨?”
  秦筝听得这话,也是大惊,先前观察过的两堰山地势在她脑海里过了一遍,她宽慰林昭:“别太担心,两堰山四面都是峭壁,想攻上来没那般容易。”
  “八成是水匪,我哥他们还在山下修栈桥,水匪若是人多势众,我哥他们只怕应付不过来!”林昭提上鞭子,腰间别了把苗刀就往外走:“喜鹊,你送阿筝姐姐回去,我带人去堰窟那边看看!”
  堰窟便是靠吊篮进出两堰山的地方。
  林昭匆匆出了门,喜鹊脸上也是一脸焦急。
  秦筝看出她担心林昭,便道:“你随阿昭一道去吧,我记得来时的路,自己回去就行。”
  喜鹊边走边道:“我先送您回去,祁云寨遇袭,东西两寨的人都会去堰窟增防,人多混杂,吴啸那厮若是再使什么诡计,防不胜防。”
  她这么一说,秦筝也歇了自己回去的心思。
  这种时候她帮不上忙,不添乱就是最好的配合。
  一出林昭所住的院落,外边果然到处都能见到拿着家伙狂奔去堰窟的汉子。
  喜鹊心里着急,带着秦筝走得也快。
  快到前方一个岔路口时,却见一众人浩浩荡荡朝这边走来,为首的汉子生得人高马大,四方脸,壮实得像座小山。
  秦筝瞧着他们面生。
  喜鹊却是一脸惊惶,“遭了!”
  秦筝大概猜到了什么,问:“是西寨的人?”
  喜鹊点头:“那大块头就是吴啸。”
  秦筝暗道一声冤家路窄,这姓吴的前不久才派人来刺杀过太子,这会儿东寨的人都去堰窟了,他若是发难还真不知如何应对。
  喜鹊想带着秦筝避开已来不及,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往前。
  秦筝一路上刻意低着头走的,可眼看就要从那群西寨人边上走过了时,吴啸却突然叫住了她们:“站住。”
  喜鹊生怕吴啸对秦筝不利,不动声色把她护在了身后,看着吴啸道:“有人攻打祁云寨,全寨的人都往堰窟去了,吴头领还在这里作甚?”
  吴啸压根不把她一个小丫鬟放在眼里,眼神直勾勾地看着她身后的秦筝:“身后是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