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六零致富发家 第32节

  江景翔也想到了这个,有些沮丧“哥哥是不是没说对啊。”
  把他哄到了这里,那哥哥是在哪里?
  江景瑜这个时候也不着急了,刚刚也是看着这里没有蜜蜂才会这样带着他们过来,要是真的惹怒了蜂群,就是不带毒的,那尾巴尖也不是好惹的。
  说起来这事,本来江景腾也没有告诉谁,只是他在准备东西烟熏蜜蜂巢的时候被白大苗给看到了。
  然后这个小伙伴就眼巴巴的过来找江景翔了,想要一起去看热闹,如果能够分到一块蜂蜜就更好了。
  甜甜的蜂蜜谁不喜欢呢?
  江景瑜摸了摸江景翔的小脑袋:“行了,回去吧。”
  回去等了一会儿,江景腾用蕉叶包了半个蜂巢回来,这个蜂巢不大,他的同伴一起去,两人一人一半,分到手差不多半斤的样子。
  江景瑜拿出一个空罐子出来:“我已经清洗干净了,水也擦干了。”蜂蜜可以直接往里面装。
  江景腾:“还有些蜂蛹,我没要。”不多,不够一盆菜的,还不如都给小伙伴让他泡酒。
  江景瑜掂量了一下这个蜂巢,脸上带笑:“也可以冲泡一阵蜂蜜水喝了。”
  她看了又看,这是野生蜂蜜,纯野生!
  在后世想要遇到这样的可不容易。
  看到了眼巴巴的江景翔和白大苗,江景腾愣了一下,然后给白大苗掰了一块,用蕉叶包好:“这个给你,这事不能说出去的,明白吧?”
  他一副郑重的语气叮嘱小朋友:“能不能保守秘密就看你的了!”
  白大苗使命感爆发:“保证完成任务!”
  等到白大苗欢喜的离开了,江元同就提着个茶壶过来:“今天大家都泡一碗喝了甜甜嘴。”这件事情到底有别人知道,所以他们家也没有节省。
  有什么好东西就先吃到嘴里,这样就跑不掉了。
  他们家七口人,每个人泡一碗蜂蜜水喝了,数量就去了不少。
  江景翔看着还剩下的,不舍溢于言表,还不停的舔嘴巴,他们这些小孩哪里有那么多零嘴呢。
  这个时候要说零嘴,就是红薯干、炒豆子,还有外面摘到的野果子。
  蜂蜜这种好东西,没多少机会可以喝到。
  江景瑜:“回头姐姐工资发了,就给你买糖吃。”
  江景翔立刻笑开了花。
  江元同看着姐弟和睦的样子笑了笑,心里欣慰又惦记。
  在和孙女谈起两个女儿的事情之后,到底是放心不下,就分别写了一封信寄了过去。
  二女儿是在海城。
  大女婿是涧城。
  应该收到信了吧?
  但是却让江元同有些意外,他先收到了大外孙郑乐海发来的电报,电报说他妹妹成了知青,他走了关系让对方来到了上庄村,请他多照顾,在后面还奉上了火车的班次。
  因为电报贵,费用按字来算的,事情的经过江元同还糊涂着,不知道为什么外孙女会成为知青,但关键信息他是知道了,也就是说很快外孙女就要来这里了?!
  而二女儿那边的包裹后脚也到了。
  包裹很大,不重,拿回家,打开信之后江元同沉默了。
  在那里有三双给他做的鞋,还有一件有八成新的军大衣,十分厚实,冬天穿上它肯定就不冷了。
  江元同按照女儿信上说的,拆开三双鞋,在厚厚的鞋垫里找到了她藏在这里的钱和票。
  在那件军大衣硬硬的边角也藏了一些,看到这些,江元同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二女儿那边的情况怕是不好。
  信上说委托他们到时候帮忙照顾她的小儿子,会有人帮忙带过来。
  这点是没问题,但是他们自己呢,还有外孙呢?
  想到即将到来的外孙女,江元同眉头紧皱。
  要是实在不行让二女儿的大儿子来这也可以,他们这里不能说有多出息,但好歹吃喝不愁,能把日子过下去。
  想到这里,他立刻发了电报过去。
  如果这些事情被江翘知道了,她又会瞠目结舌,因为上辈子并没有这些事发生。
  在她的认知里,二姑姑是风光,但也就风光了这些年,她很快就要进农场改造,然后没几年就死在农场了。
  她那个已经上了大学却又停课的大儿子也没有到他们这里来当知青,而是在海城当一个工人,但是因为父母的情况一直被排挤,还有批dou,有一次也不知道怎么的,瞎了一只眼,下场好不到哪里去。
  大姑姑那边,这个表妹她是愤怒之下把自己的名字报上去的,被分去了东北那边,她一个小姑娘之前哪吃过这种苦,生了一场大病后就没了。
  涧城到他们这里没有直达火车,要在中途中转,具体时间不知道,但他们这里有知情要来,大队长肯定是知道的,因为上面安排到的话会通知大队长去接人。
  江元同让江景翔和江景瑜一起去接他们表妹,“你们表妹今年十五岁,刚初中毕业,之前也没怎么吃过苦,一路过来也辛苦了,你们去接一接她。”
  至于房间也好办,她就不去住知青大院了,在他们家就能住得下。
  他们家现在是江元同张流云一个房间,江明智叶红秀一个房间,江景瑜单独住,江景腾江景翔一个房间。
  除了这些房间,另外还有一个堆放杂物的杂物间,现在里面堆了很多做木工用的工具,以及用不上的木材。
  现在就把那个工具室的房间腾了出来,本来江元同说是表姐妹一起住,也够宽敞,但是江景瑜直接表示了,“我去住工具间,这间房给表妹住。”
  她有那么多的秘密,要是连自己单独房间都不行,那她在家里就一点隐私空间都没有,不能进游戏了。
  她估算自己快十级了,很快她的游戏又有新变化,到时候还不知道怎么样,跟人合住,太不方便了。
  顾虑到她需要工作,所以就把那工具间收拾了出来给外孙女住,这两间房也是差不多的,只是朝向没那么好。
  那些工具就找其他空着的地方堆,这些一清出来,房间空荡荡的,只有一张旧的木架床。
  江明智:“床还结实,可以继续用,柜子箱子我给她打一个就好了。”
  自己家就是做家具的,缺什么自己做起来也快。
  顾向恒在知道他们两个有表妹要来这边下乡,想要和他一起去接人,多看了他们一眼,这是巧合,这也太巧了?
  他更相信是走了关系。
  在这点许多地方还是比较宽松的,有的选择可以随他们选,这样有目标的话,走走关系就可以去想去的地方。
  看样子这个叫郑乐英的知青来这里投奔她的外祖家,不会像其他知青那样不适应了。
  对这些知青的到来,顾向恒是欢迎的。
  因为代表着新鲜血液,而且这些知青要是用的好了也好用,比如他想改进一下大家一些不好的坏习惯,需要外力的推动,还有想让大家知道更多别的地方的生活,开阔眼界,眼界广了,心胸也会跟着更广大。
  比如他近段时间就有在构思村里的扫盲。
  1950年,召开全国农农教育会议,确定扫盲,在五十年代,村里搞过不少,但是成效不是很让人满意。
  小孩子学习都不定性,难道大人就会喜欢学习了?
  更别说大家下地辛苦一天,本来就身心疲惫,对学习更是不感兴趣,所以扫盲活动一度停滞。
  顾向恒现在想要重新做起来。
  不说学富五车,能认出常用字,会签名,就很好了。
  要是有人顺带着被激起了好学之心,就更好了。
  而且扫盲了,学普通话也更顺理成章,不会有外地人来了,就无法交流。
  有些知青觉得自己受到了排挤针对,这是误会,他们这里真没有这样的事,换成本地村民也是一样的,语言不通,而且很多年纪大了,更不会一门新的语言,双方都听不懂,这怎么跟知青交流?只有这些知情学会了本地话,才能跟大部分村民无碍沟通。
  要是知青当老师,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自带的谈资就能吸引大家的注意。
  因为要接人,不知道他们带了多少行李,顾向恒驾驶牛车过去,江景瑜江景腾搭了顺风车。
  三人一起坐着牛车,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
  顾向恒跟江景瑜取起了经,说起了扫盲的计划。
  这是好事,江景瑜是支持的。
  顾向恒问江景瑜:“有没有兴趣当扫盲老师,有空过去讲一节课,你可以讲你连载的那些连环画上面的故事,也可以讲其他故事,我希望能够趁机教会大家用更多的字,知道更多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
  他的话语里不乏惋惜:“很多人一辈子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最远的就是县城,去县城来来回回就走那几条街,他们没有上过学,不认识字,接触的不是自己家的,就是本生产大队的,认识被局限了。”
  这是事实。
  就像叶红秀,她是细柳村的,嫁到了上庄村,迄今为止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除此之外,她还去过王家坳走亲,然后就没了。
  她的大半辈子,都在这片土地打转。
  像江景腾不到二十,去了一趟海城,这是很少见的,这么久了,还时不时有人问他一路的见闻。
  江景瑜问了时间频率,顾向恒沉吟了一下,“这件事,我还要看看这回新来的知青性格特长,按照我的想法是请七个人,每一天都有一个人扫盲给大家上课。”
  “要是今天没空,明天去,明天没空,后天去,只要有空了总有人在给大家上课的。”
  怎么留住这些扫盲的人,传授知识,就要看扫盲老师的功底了。
  江景腾:“请?怎么请?”
  顾向恒:“扫盲老师不能白出力,给工分。”
  这下不怕那些知青不乐意。
  江景瑜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才能,她画的漫画也是说故事,但这是在用纸和笔说故事,换成人口头来表达,那是不一样的。
  既然厢没有想好,她也不急,“我仔细考虑一下。”
  江景腾蛮有兴趣的,“我觉得可行,晚上大家伙也没什么事干,要是有人讲故事,大人不好说,那些小孩子要乐疯了。”
  顾向恒:“小孩更要学。”他想了想村里入学的孩子,心里叹息。
  一个个才那么点大就要忙里忙外,家里舍得供去上学、有本事供去上学的比例真不高。
  还是要大家都富裕起来,观念也要跟上来。
  江景腾:“还有一个是要让大家别老是那么重男轻女,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了,送上小学的女孩子才多少,一眼看去大半都是男的,有些人家里穷了没办法不能上学,想要学认字,我们扫盲班也可以教,但是在有条件的那些就看不过去,这是观念需要改变。”
  顾向恒有些意外和惊喜,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
  江景瑜补充:“还有些人家不像话,仗着是男人有体力优势,喜欢对家里女人动手,大队长,我觉得这点你也注意一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