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民心所向
正是因为对天下之事的了解,所以让孔伷同样也判定,未来天下必将大乱,说起来他这个豫州刺史,要是手头连点兵都没有的话,那岂不到时候被人耻笑?
于是孔伷只能厚着脸皮,着令各郡国给他拿粮食,供他养活这些郡兵。
好歹这个时候,还没有真正乱起来,各郡国的守相,多多少少还是要给孔伷一点薄面的,所以在孔伷厚着脸皮向四处索要粮食的时候,各郡国除了沛国这边李琛一毛不拔之外,其余的多少都给孔伷送来了一些粮食,算是暂时让孔伷渡过了这个难堪的阶段。
李琛不但一毛不拔,甚至于还陈兵于鄼县,在鄼县练兵,直接让人警告孔伷,他麾下的郡兵不得出谯县半步,否则的话,发生任何事情怪不得他李琛。
这就真的是欺人太甚了,把孔伷给气的是直哆嗦,但是奈何惧怕李琛,却不敢让他的豫州军出谯县半步。
而李琛这段时间,把政务交给了陈群负责打理,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练兵之中,经过数月时间的遴选,他一共增招了五千人马,皆为沛国境内的精壮之士,其中部分乃是以前收拢的流民,也有是屯田奴,当然更多的还是沛国的百姓。
李琛将沛国这两三年治理的妥妥帖帖,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减轻百姓赋税,还将一些官田分给少田或者无田的沛国百姓,令其有田可耕,所以李琛在沛国的民间,获得了非常高的声誉。
这其中也有李琛自己的功劳,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嘛!他专门派赵博通过他手下的细作,在沛国各地到处宣扬,说咱们这些黔首百姓为啥这两年日子好过了吗?这都是当今的沛相仁厚,爱民惜民,沛国百姓才能过上踏实的日子,吃上饱饭,穿上暖衣,否则的话,现如今他们哪儿能过上现如今这样的好日子呢?
这也算是一种政工宣传的手段,老百姓还是相当淳朴的,所以想想也是,李琛来沛国为相之前,沛国乱的简直是没法活,官府横征暴敛,勒逼的他们简直活不成,接着叛军四处烧杀抢掠,让他们更是活不下去。
不正是现如今的李候来了沛国为相之后,以雷霆手段,先是讨平了境内的叛贼,进而又驱逐恶吏,在他们家乡施以仁政,才让他们这两年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吗?最最起码,不用担心动不动就被官府抓去,勒逼的他们倾家荡产,动不动就被叛军杀来杀去,把他们抢得精光,甚至性命不保。
所以一时间李琛的声望在沛国境内是如日中天,到处都是对李琛的称颂之声,甚至有人在地方上,开始为李琛建起了生祠供奉李琛的画像,可见李琛现如今在沛国境内的声望之高。
至于那些被收纳的流民,甚至是那些之前叛军的降贼们,现在的屯田奴,也对李琛感恩戴德,现如今他们虽然要给官府缴纳不少的粮食,但是划算下来,比起他们之前承受的官府的苛捐杂税,还是低了很多,每年打下来的粮食,除去按照约定交给官府的粮食之外,他们都可以吃到第二年的新粮收获,所以根本不用愁冬天春天的时候冻饿而死了。
加之这两年来,李琛在沛国兴修水利,修缮道路,鼓励养殖,让百姓和这些流民甚至是屯田奴们的日子一天好过一天,故此当听闻李琛要招募新卒的时候,从者如云,不少家中丁口多的人,纷纷投军。
人家招兵要靠着强行抓丁,李琛这边招兵倒好,要进行筛选,家中独子者不要,年纪不够十八者不要,超出三十者不要,身体不够高壮的不要,家中有老母需要赡养的不要,意志不够坚定者不要……
总之李琛招兵很挑剔,不是谁想当兵就能跟他当兵的,必须要那种身体倍儿棒,牙口很好,胆子还正,意志力还强的青壮才有资格入军当兵。
当然淘汰下来的也有事情做,那就是以乡为单位,组成乡兵,由各亭亭长率领进行操练。
以前其实各乡每年都要备寇,也会以亭为单位集中本亭部的青壮进行操练,但是很多地方早就流于形式了,老百姓吃都吃不饱,哪儿有闲工夫操练呀!所以往往各亭亭长即便是召集乡勇操练,也招不起来几个。
但是现在条件好了,地方也安靖了,老百姓也吃饱了,甚至正在向着吃好的程度前进,各县都有了余粮了,当李琛再下令各地必须组织乡勇组建乡兵农闲之时进行操练的时候,老百姓就来得多了。
另外为了鼓励老百姓参加操练,李琛还下令,各亭集结操练期间,乡兵义勇所耗费的粮食,由县里面出,不用老百姓回家吃自家的粮食,这一下乡里的百姓,就更加乐意参加操练了。
这还不算,李琛还着令各县乡亭,操练的时候,设置奖励,给操练最好的乡勇奖励,各县组织亭部的乡勇,还进行整体的比试,胜出者还给予重奖。
在这样的条件下,乡勇的操练热情十分高涨,操练的效果也自然非常好了,想想操练的时候,有公家饭吃,剩下了他们自家的粮食,操练的好,还给予奖励,能拿到钱,这谁不好好的练呀!所以自今年起,各县的乡勇,都拥有了较强的备寇能力,小股的流寇,现如今几乎不敢靠近沛国的地界,进了沛国的地界,往往不需要县里面派兵,各乡各亭的乡勇得知消息,就玩儿了命的追杀这些流寇。
而且沛国自从李琛多次越界去徐州和汝南境内击贼之后,各县的县令、县尉也都胆子大了起来,一旦发现有流寇进入他们地盘上作恶,他们也不管什么界限了,往往只管追杀到死,管他追到谁的地面上去。
这么一来,沛国周边的各郡国都听闻了沛国人很是彪悍,好勇斗狠,惹了他们绝对没好果子吃,敢来沛国找死的贼寇也就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