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备战广平
他们认为此时如若投降官军,难免也会落得一个被官军尽屠的下场,所以城中两千余贼兵,抱定了死志,死守城池不降,打的相当顽强。
这也是造成王涉领兵前来攻城的时候,遭遇到了空前激烈的抵抗,给王涉的屯骑营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且连攻三天,也未能把列人县城给攻下来。
客观上来说,屯骑营未能三天攻下列人县,也不能全怪王涉和他部下官兵无能,但是比起当日李琛身先士卒,亲自攻城,他们也确实没法跟李琛相比,所以面对疯狂抵抗的黄巾贼,屯骑营强攻三日,却劳而无功。
所以王涉心里也挺苦,可是这会儿却没处申冤,毕竟李琛的战绩在哪儿放着,人家能半天克一城,他在兵力多于李琛的情况下,三天未克一城,这事儿确实没法解释。
于是接下来在姓周的来了之后,他们合兵一处,选了两处城防薄弱之地,开始日夜不停的攻城,两个司马也都亲自督阵,连斩了数名攻城不利擅自后退的部下,终于才在卢植的规定时间之内,两天后攻下了列人县城。
但是双方的伤亡也都十分惨重,城破之后,城中黄巾贼几乎全部被杀,屯骑营和射声营也伤亡不小,另外一个助战的别部司马麾下的义从,这一战之中,也几乎被打残了。
拿下列人县之后,姓周的和姓王的两个司马,连忙派人快马赶回斥章县官军大营报捷。
随着列人县一下,曲梁残余的黄巾贼也就不足为虑了,卢植随即便下令提兵,直奔广平县杀了过去。
坐镇广平县的张宝闻听卢植大军挥师杀来的消息之后,心中还是很紧张的,毕竟他和张角他们装神弄鬼传教很厉害,但是统兵打仗却是一般般的,这一点他们其实自己也清楚,怎么统率这么多兵马,对他们来说是以前从未经历过的新事物。
之前起事的时候,虽然他们揭竿而起,打的官府是毫无还手之力,让他们都很是兴奋,感觉当今朝廷和官府真的是烂透了,完全不堪一击,所以初期的时候,他们打的是顺风顺水,所以自认为战斗力很强。
但是随着赵国那边黄巾军连战连败的消息传来,加之各地官府纷纷开始反应过来,大量招募义勇跟黄巾军展开对抗,并且开始逐步展开反击之后,张宝就开始感觉着这仗打的越来越吃力了。
前些时候张角着令邯郸周边的黄巾军合击邯郸,但是最后却被邯郸的官军打的大败亏输,三路进攻邯郸的黄巾军的主将无一生还,包括赵国渠帅于涉也被官军擒杀,这件事对整个黄巾军的士气打击颇重。
原本张角、张宝他们还考虑过,是不是集结大批黄巾军,再去邯郸,把邯郸打下来,可是后来因为卢植率领朝廷大军直入冀州,要来进讨他们,于是对邯郸实施报复的想法也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张角他们腾不出手集结重兵前去邯郸实施报复,也就不用想其它周边单股的黄巾军去进攻邯郸了,有了朱宝、张成等人的前车之鉴以后,他们现在视邯郸为死地,故此也就没人再敢前去找邯郸的麻烦了。
本来他们以为,张梁在邺城召集大批黄巾军,能将卢植大军堵在邺城,将其击败,但是结果却令他们大吃一惊,张梁集结了四五万黄巾军,非但没能把卢植击败,反倒被卢植率军将张梁杀的大败。
张梁幸亏跑得快,要不然险一险折在了邺城,集结起来的四五万黄巾军,逃回巨鹿郡的不足两万,各路的头领小帅更是死伤无数,这一场大败,对他们不但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且还严重的打击了黄巾军的士气。
整个冀州一带的黄巾军闻之都为之震动,张角和张宝生怕卢植随后便挥师直入巨鹿郡,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巨鹿乃是张角的太平道起家之地,也是他们目前的根据地,张角掀起黄巾起义之后,战火迅速燃烧到了全国各地七州二十八郡,可是张角三兄弟却并未率军转战各地,而是把巨鹿当成了他们太平道的禁地,盘踞在巨鹿郡境内,基本上没有离开巨鹿郡。
邺城之战张梁失败之后,其实张角和张宝他们并未做好迎击卢植大军的准备,所以他们生怕卢植迅速挥师杀入巨鹿境内。
但是让他们意外的是卢植却并未直接领兵追杀张梁,杀入巨鹿郡,而是转道前往了魏郡的馆陶等县筹措粮秣,张角和张宝他们才知道,其实官军粮秣也并不充足,这给他们提供了难得的喘息机会,也给他们预留下了准备的时间。
于是张角便以天公将军的名义,向冀州各地黄巾军传下钧旨,命他们率部前往巨鹿郡,和卢植大军决一死战,甚至于最远的将他的钧旨都传到了兖州和青州,让这两州的黄巾军入冀州参战。
不过现在对于张角的号召,响应者却并不是很多,原本张角和张宝他们以为,随着张角振臂一呼,起码能召集起来十几万黄巾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是没成想张角的钧旨传递出去之后,赶赴到广平参战的黄巾军,远远没有他们原来预想的多。
截至目前,汇聚到广平张宝旗下的黄巾军兵力也不过只有四万多人,这让张角和张宝颇为失望,也十分愤怒,许多各地的黄巾军头领,纷纷找各种借口,推脱不来,有的干脆则听而不闻。
无奈之下,张宝只能硬着头皮在广平备战,不过好歹因为朝中阉党的帮忙,给他们留下了比较充足的准备时间,这次他们想方设法的从各地征调了不少的粮秣,运至了广平县城,囤积在了城中,让他们不用像邺城之战时候,因为粮秣匮乏,最终导致全军崩溃。
张梁在邺城大败而归之后,将此战的失利全部归结于军中缺粮这件事上,所以张宝深以为然,命张梁带领部分黄巾军,继续在各地征调粮秣,运往广平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