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满级大佬的掌心宠[六零] 第313节

  桃桃“卟哧”一声笑了。
  宋秩倒是无所谓,就问陶丰伟道:“劝不听么?”
  刚问完,连他也觉得问得多余。
  ——汪莲枝一家根本就是油盐不进的样子,怎么可能听劝啊!
  陶丰伟摇头道:“根本不听劝……我妈在老家听说了,气不过,就把我爷爷奶奶、外公外公、姑太爷姑太太都给喊了来……当然了,要上工挣工分的壮劳力还是不敢喊了来的,人家毕竟都有自己的事做。”
  “我妈的意思是,汪莲枝家里来了人,我们家也能来人,但我们家的老人呢,每天出去捡点儿破烂什么的换钱,或者是自己去外头捡点儿干草回来编篮子什么拿出去卖,意思是以身作则,让汪莲枝她家里人也有样学样……”
  说着,陶丰伟直摇头,“这招完全行不通!但凡只要我妈说上一两句,她妈势必要过来吵架,有时候还打起来……我们这边全是老人,根本不是对手。而且汪莲枝手里没了钱,就直接找我们家的老人手里的钱,也不看看他们也是很辛苦才找到的钱……”
  “这个把星期以来,我躲在实验室里,把这烂摊子留给我妈和家里的老人来面对……师兄,说真的,我也想通了。我和汪莲枝结婚到现在还没同过房,她也还是个清清白白的黄花大闺女……师兄,你别这样看着我,我说的是真的!”
  陶丰伟苦笑,“……你想啊,我在结婚前是不会跟她做那种事的!结婚以后,她那一大家子二三十个人都在,我那房子又是一房一厅的……连床都被她父母占了,我和她都是打地铺挤着在……我怎么跟她同房?我真没碰过她!”
  “这样的婚姻是没有意义的,我不想再继续了。”陶丰伟说道。
  第二天,宋秩去上班的时候,陶丰伟写了借条给黄教授,预支了几个月的工资,将一百三十块钱交给了宋秩。
  于是宋秩就陪着陶丰伟去了一趟派出所,接受派出所的调解。
  汪母一听说宋秩愿意接受调,是因为陶丰伟陪给宋秩一百三十块钱,顿时瞪大了眼睛,骂陶丰伟,“你一早把那一百三十块钱给我啊,何至于到这个地步!你这个吃里扒外的臭老九!我真是瞎了眼才让女儿嫁给你!”
  宋秩,“丰伟,那一百三十块钱我还是不要了,还给你。然后请公安部门严惩汪莲枝一家吧!入室抢劫至少也要判三年……”
  陶丰伟还没吭声——
  汪母急了,“你拿着!那一百三你拿着!总得先让我离开这儿再说!”
  然而她还是气不过,忿忿不平地瞪着陶丰伟,小小声咒骂道:“哼,走着瞧!明明就还拿得出钱,偏要把我们给逼到绝路上……”
  陶丰伟被气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宋秩直接站起身,“公安同志,很抱歉我不接受调解。”
  陶丰伟也被气得不行,“成吧,那不调解了。免得我费心把汪家人捞出来,最后反而把我自己逼上绝路,还要连累我单位的同事们!公安同志,请你们严查此事!另外,汪家人应该还以我的名义在外面欠下了大笔债务,那些我是不认可的,我也没有花用过一分钱……我要求你们帮我把这个事件彻查清楚……”
  汪母和汪莲枝惊呆了。
  气得汪母当时就扬起巴掌,狠狠打了陶丰伟一顿,直骂他是个忘恩负义的东西。
  公安喝止了汪母,让汪母向陶丰伟道歉。
  汪母坐在调解室里撒泼,一边扯自己的头发、一边嚎啕大哭,“我把清清白白的黄花闺女嫁给了你,你就是这样对我们家的?陶丰伟你还是个人吗?”
  陶丰伟急道:“汪莲枝到现在还是清清白白的黄花闺女!我和她结婚一个月不到,你们一直睡在我屋里,我哪有机会和她单独相处?既然你说起了这个,我也是要告诉你们的,我要和汪莲枝离婚!离婚之前你们还得先把打着我的名义在外头借的钱全还清……”
  汪莲枝尖叫了一声,“想要跟我离婚?除非我死!”
  陶丰伟难得牙尖嘴利了一回,“那你就去死——”
  汪莲枝惊呆了。
  她和陶丰伟是经人介绍的,好歹也跟着他来到了京都处了半年……凭心而论,她家里人没上京的时候,她和陶丰伟两人甜甜蜜蜜、恩恩爱爱的,她还挺满意。
  ——陶丰伟是个书呆子,一应家务活不会干,人情往来也不懂。但看得出来,他还是很喜欢汪莲枝的。单位里的师兄们平时也会交流一下婚姻之道,他也会跟着学。下班回来递给她一颗奶糖,送给她一朵在路边摘的小花,周末借来自行车带着她去逛公园……
  汪莲枝觉得自己很幸福。
  但是,从小起,她就被父母长辈教育着:有了好东西必须要跟家里人分享。
  所以当母亲跟她提起,说以后等她和陶丰伟结婚了,想跟着她去京都享福……连着家里的哥哥嫂子、姐姐姐夫们都去,又明里暗里逼着汪莲枝同意。
  汪莲枝想得太简单了。
  她就是觉得,她和陶丰伟在一起,是真的很幸福很幸福……她是真心想让全家人都感受到她的幸福的。
  于是她欢欢喜喜地答应了母亲的要求,甚至还觉得自己特别伟大!
  哪怕是,当初黄师母还敲打过她,但她觉得……这是她和陶丰伟的婚姻生活,黄师母凭什么指指点点!
  是,后来陶丰伟也跟她说了,希望婚后跟她过二人世界。
  但是汪莲枝觉得,陶丰伟爱她的话,就应该也爱她的家人!
  直到她的娘家人真的浩浩荡荡的来了……
  直到陶丰伟三番四次问她,他们什么时候走……
  直到陶丰伟和她吵架,然后愤而进入实验室再也不肯出来……
  直到她手里的钱全都花光光时……
  汪莲枝的内心有些动摇了。
  ——之前她娘家人没来的时候,明明她和陶丰伟还是过得很幸福的。他每天早出晚归的工作,她想办法去附近打点儿零工,两人过着清贫但愉快的生活,半年下来,她能存上五十块钱!
  放在过去,这是她完全不敢想的!
  ——她娘家人来了以后,陶丰伟就和她反目为仇。她再也体会不到那种和他相亲相爱、平淡但充实的生活了。每一天,她都活在争吵不休的日子里,一地鸡毛、精疲力竭……
  她开始后悔,为什么要让她的娘家人来呢?
  如果她的娘家人没来,她就可以和陶丰伟过上忙碌而又富裕的生活了。
  也正如陶丰伟所说,就算想要帮扶家里,至少也应该是……他和她的生活好起来了以后,才有能力呀。自己都过得不好,有什么资格帮助别人?
  现在,陶丰伟提出了离婚???
  汪莲枝惊恐地摇头,“不!不要!我不同意离婚的!”
  汪母就更生气了,“汪莲枝,你有点骨气好不好?你还真怕他跟你离咋滴?”
  汪莲枝眼泪汪汪地说道:“骨气?那你要是有骨气,你就带着我爸、我哥嫂、我姐姐姐夫他们回去啊!你这么有骨气你别来拖累我啊!你要害我离婚是不是?我离了婚对你有什么好处……”
  汪母愣了一下,气得上前去抓着汪莲枝就打,“你出息了!敢顶我的嘴,还敢嫌弃我、赶我走了……”
  顷刻间,调解室变成了战室。
  母女二人在此撕打起来。
  这一次调解失败,宋秩把那一百三十块钱还给了陶丰伟。
  回去以后,宋秩又把这事儿说给桃桃听。
  桃桃只觉得无限唏嘘,“……我怎么觉得,汪莲枝是被娘家人给教坏了呢?要我说啊,她也是真的笨,明明都已经跟陶丰伟处了半年对象,既然知道和陶丰伟过二人世界舒舒服服的,那她干嘛还要把娘家人都拉来?要是她娘家人都勤快,那也是另外一回事了……”
  几天以后,陶丰伟和汪莲枝达成了离婚协议,代价是,汪莲枝在婚姻存续期间找陶丰伟同事、朋友借的钱,共计一千二百多块钱,全部由陶丰伟偿还。
  按照规定,汪莲枝借的这些钱,陶丰伟不知情、也没有花用过,就该由汪莲枝还。但汪莲枝是不可能还得起的……
  陶丰伟会还这笔钱,条件就是和汪莲枝离婚。
  汪莲枝同意了。
  他们毕竟是结婚不满一个月的新婚夫妻,就这么离了……
  还真是个石破天惊的消息!
  大家都很惊讶。
  不过,大家都挺尊重陶丰伟的意见。
  陶丰伟离婚以后,又带着一百三十块钱过来找宋秩谈了一次。他的意思是,现在他和汪莲枝已经离了婚,汪家人不能再借他的势来骚扰同事了,所以还是希望宋秩可以网开一面。
  宋秩同意了。
  在羁押所里吃了几天牢饭的汪家人被吓得惶惶不可终日。
  后来他们被释放了,又听说被释放的代价是:汪莲枝和陶丰伟离婚、陶丰伟背上了近一千五百块钱的债务?
  没人敢表示有任何不满,并且夹着尾巴灰溜溜的回老家上工挣工分去了。
  只是茶余饭后的,家里人一个劲儿的埋怨汪母——要不是她的撺掇,他们没事儿跑到京都去干啥?!明明陶丰伟就是个小小研究员,又不是什么大官儿,怎么可能养得起他们啊?
  所以还得怪汪母,把陶丰伟夸得那叫一个天上有、地下无啊……害得他们当初也拍着胸脯和村里人夸耀,说他们要去京都享福了。
  结果还不是灰头土脸的回来了!
  还被村里人给笑话死!
  汪家人一个不落的全都回了老家,但汪莲枝没回去。
  她依旧呆在京都,在科研所附近租了个小小的房子,给附近的人打点儿零工、倒点儿货去黑市摆摊做点小生意什么的……
  她告诉陶丰伟,那一千多块钱是她去借的,她会想办法还。
  还不上,她就还一辈子!
  汪莲枝起早贪黑的干活,每攒够一百块钱就送到科研所去,还给陶丰伟。
  当然陶丰伟也努力工作,又在宋秩的介绍下,也去外头的机械厂跑跑,挣点儿外快……
  三年后,陶丰伟和汪莲枝终于还完了所有的债务。
  汪莲枝失去了呆在京都的理由。
  她含泪向陶丰伟告别——
  陶丰伟又心软了。
  他向汪莲枝提出复婚,可她不同意。
  她害怕她一跟陶丰伟结婚,她母亲又会领着家里人赶过来……
  两人毕竟是相爱的。
  最终,他们还是复婚了。
  果然汪母屎性不改,一听到信儿就立刻领着家里人气势汹汹地赶了来,故计重施想要赖上汪莲枝。
  但这一次,汪莲枝不认可、不同意母亲和家人的做法。在这几年里,汪莲枝渐露勤劳本分的性格,被科研所的家属们所接受。汪莲枝请求大家帮她想办法,于是大家就帮着他们夫妻各种的斗智斗勇,最终让汪母一众再次灰溜溜的回了老家……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
  却说桃桃的新学期才开学不到一周,就来了个重磅消息——外交部要在各所大学里选拔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学习外语!
  农大分配到三个名额。
  这消息一出,全校所有的学生全都激动了起来,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着工作分配。
  农大毕业的学生,很少有留在城市里的,大多数都是要下乡去,而且还是多去最偏最远的不毛之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