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节上早朝(3)

  “启禀陛下,臣认为……”孔明不得不和稀泥,“诸公皆言之有理,朝廷无论是平定叛逆,还是开发南亚、开凿大运河,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大汉更加强大昌盛、让天下汉民的生活更加富足幸福,既如此,又怎么能顾此失彼呢?我大汉既要平定叛逆,也要开发南亚,还要完成大运河的开凿工程,一个都不能少!”
  大司农王烈忍不住在旁轻声地开口提醒:“殿下,国库的钱粮储备确实十分捉襟见肘呀!”——大司农是执掌朝廷财政、负责管理国库的高级官职,相当于后世的财政部部长。所谓“大司农”,这个官职看起来类似于大司马、大司空、大司徒,但不属于“三公”,属于比“三公”稍低一级的“九卿”(三公和九卿合起来就是俗称的“公卿大臣”)。王烈一直负责孔明的“私人小金库”,孔明和刘慕既是夫妻一体,那么,孔明的“私人小金库”和刘慕的“朝廷国库”自然也是一体。王烈这个大司农既掌管着刘慕的“朝廷国库”也掌管着孔明的“私人小金库”。
  “王爱卿真是一语中的呀!”刘慕脸上似笑非笑地看着孔明,“汉东亲王啊,你说我大汉既要、也要、还要,可谓豪气干云,三全其美固然是最好的,只是,朝廷国库确实十分吃紧,请问,如何解决这个大难题呢?”
  孔明不得不苦着脸:“陛下勿忧,这事交给臣想办法。”他能有什么办法?自然是从他的私人小金库里掏钱补贴国库的空缺,但把话说回来,他的私人小金库里的钱远远地超过国库。对于这一点,作为孔明的妻子,刘慕自然是再清楚不过的,她乐得为国为民“勒索自己夫君”。
  “有孔爱卿此话,朕就放心了。”刘慕忍住笑地看向张昭,“张公,你的请求,朕批准了,所需钱粮物资,你尽可向汉东亲王和王司农领取调拨。”
  “多谢陛下!陛下圣明!”张昭喜不自禁地向刘慕行了一个大礼。
  陆军大臣陈宫上前一步:“禀陛下,臣有本。”
  刘慕点头:“陈爱卿请讲。”
  陈宫道:“陛下,我大汉天下目前还未得到真正一统,曹操和刘备割据一方、称霸称王,加上扬州等地已经回归朝廷,需要驻扎兵马,因此,朝廷王师(汉东军)必须加强武备力量。臣已拟定方案大纲,请求陛下颁旨下诏,批准朝廷王师(汉东军)尤其陆军进行扩充和扩建,将陆军一次性扩增至25万人,包括10万骑兵和15万步兵;另外,民兵部队扩增至40万人。”
  刘慕面露思索和担忧之色:“朕记得,海军水师(汉东海军)已有5万兵力,如果陆军扩增至25万兵力,那么,朝廷王师陆海军就达到了30万兵力,如此,百姓会不会负担大增?”
  陈宫道:“请陛下放心,目前在朝廷直接治下的大汉子民超过3300万,以3300万人力,负担30万军队之军费开销,完全不成问题。”
  刘慕道:“可还有40万民兵呢!正规军和民兵加起来,高达70万,真的不会劳民伤财?”
  陈宫道:“民兵是半民半兵的,他们一方面参加农耕工作,一方面接受军事化训练教育,既不耽误农工劳动生产,也不给民众造成额外的负担,并且,民兵本身还可以得到津贴补助。”
  刘慕看向孔明和杨彪:“汉东亲王和杨公意下如何?”
  孔明道:“臣没有异议。”这次的扩军计划本来就是他的意思。
  杨彪道:“臣也没有异议,请陛下宽心,王师扩军是不会增加百姓的负担的,可以实施。”
  刘慕点点头:“既然大司马和太尉都觉得可行,并且不会增加百姓负担,那朕就批准了。”
  陈宫下跪行礼:“多谢陛下!陛下圣明!”
  军部左侍郎田丰上前一步:“禀陛下,臣有本。”
  刘慕点头:“田爱卿请讲。”
  田丰道:“陛下,朝廷王师除需扩军外,还需要操练兵马、打造兵器、制作军械、积攒钱粮等,恳请陛下颁旨下诏,调拨一千万石粮食专门作为储备军粮,另,调拨八百亿钱作为专用军费。”——在汉东境内,提到“多少钱”就是“多少文铜钱”,提到“多少银”、“多少金”就是“多少元银钱(多少枚银币)”、“多少元金钱(多少枚金币)”,一般都以钱为单位。
  刘慕吃了一惊、吓了一跳:“这么多?”
  田丰道:“是的,三十万大军,一年的军饷、补贴、奖金、抚恤就需差不多两百亿钱呢!”
  刘慕的吃惊并不是跟孔明“唱双簧”,而是她真的非常吃惊。刘慕以前只是孔明的妻子,基本上不管事,如今当了皇帝,不但管事,管的还是“天下事”,正所谓“当家方知柴米贵”,她算是切切实实地知道了国家大事是何等烧钱,顿时,她在内心里对自己的丈夫也更敬畏了。
  无奈之下,刘慕只得看向孔明:“汉东亲王意下如何?”
  孔明在心里暗暗地道:“废话!这么大的一笔钱粮开支,不是你老公我掏,还能是谁掏?除了我,天下还有谁掏得出来?”他向刘慕例行公事地行了一礼:“陛下放心,此事交给臣。”
  刘慕点点头:“那就辛苦汉东亲王了。”她这次没有拿孔明开心的意思,而是真心诚意地为孔明一心一意为国为民而感动。
  接下来,尚书台这个月的尚书令王脩上奏道:“陛下,蒙州刺史步度根、蒙州知州徐璆、蒙州巡抚陈祎联名上表请奏,请求陛下允许调拨粮三十万石、钱十五亿用于建设和开发蒙州,另外,蒙州境内在年初时先后遭到七场暴风雪,灾情颇为严重,冻毙羊十一万余只、马六千余匹,受灾百姓两万多人,急需赈灾济民;交州刺史士燮上表请奏,海南郡和南海郡在去年夏季遭到三场台风袭击,另有海啸上岸,殃民近万,灾区迄今始终未能完成重建,今年年初,珠江多处决堤,八个县遭到洪灾,又引发波及三个县的瘟疫,请求陛下调拨钱粮赈灾济民;……”
  “全部批准。”刘慕神色感慨地道,她一方面感叹百姓生活多艰,一方面感叹管理如此庞大的国家是如此不易,同时也愈发地认识到孔明的了不起:难怪那么不择手段地捞钱敛财。
  工部大臣阚泽上奏道:“工部右侍郎马钧带着一批工匠根据汉东亲王的指点,已经发明成功‘活字印刷术’,可用于大规模地印刷纸本书籍,从而大幅度地推广文化传播,具有着极大的意义。”按照常理,这个报告应由马钧本人上本启奏,但他天生口吃,便由阚泽代劳。
  活字印刷术是伟大的发明家毕昇在北宋时的伟大发明,但在当时没有得到推广,北宋的印刷术使用的还是传统的“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发明的),这是因为毕昇的活字印刷术用的材料是泥(先做好再进行烧制,就好像一块块小砖头),印刷出的字难以达到“又小又清楚”效果,只能印得很大,每个字有铜板那么大,这样虽然字体清楚了,但浪费纸,如果印得小,字体笔画就会含糊不清,字也难以辨认,直到约西元1450年时,德意志人解决了这个问题,使用铅为材料,使得活字印刷术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铅的熔点不是很高(只有327摄氏度),并且液态铅流动性良好,将其融化后浇入模具里,凝固时收缩小,铸成的活字字面饱满清晰。孔明靠着“开外挂”,让马钧等人把这个伟大的、重大的发明给提前一千两百多年搞出来了。
  有了“铅活字印刷术”,书本的数量将会大大增加,文化推动、教育普及都会日新月异。
  刘慕高兴地道:“嘉奖三百万钱给马爱卿和所有参与这项发明的工匠。”反正是孔明掏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