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节汉蛮一家人
孔明态度鲜明地道:“我可以帮助祝融洞主一统南中八洞,但是,南中永远都是华夏的领土、大汉的一部分,我是不可能帮助祝融洞主分裂华夏领土的,如果祝融洞主接受这一点,我就帮他,还会竭尽全力地援助南蛮老百姓过上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生活,如果祝融洞主不接受这一点,自行干这事,试图建立什么‘南蛮国’,我不但不帮他,还会打他,就这样。”
孟优顿时冒出了满头的冷汗。
得知孔明是这个态度后,祝融洞主犹如被劈头浇了一盆冷水般透心凉,他又惊怒又焦躁,无计可施的他派人找到正在讲武堂里上学的祝融儿,指示祝融儿“多多地讨好孔明,帮阿爹说服孔明助阿爹一统南中八洞”。
五年前,孔明迎娶甄宓,祝融儿就是在那时候被祝融洞主送到泰安的,时间一晃,眼下,祝融儿已经长成了二十二岁的姑娘(祝融儿比孔明大一岁),由于长年累月地住在汉地境内,她的汉化程度已经很高了,但还保留着南中的风俗习惯和衣着打扮。在讲武堂期间,祝融儿被讲武堂的男学员们戏称为“讲武堂六大美女之一”(另外五个是孔白、杨青、吕雯、孙仁、乌朵雅,乌朵雅也曾在讲武堂里学习过一段时间,其实讲武堂前期一共就是这六个女学员),并且,她也是“讲武堂四大美女”里最“野”的一个,因为别人骑马,她骑老虎,在不久前甚至还添了一只豹子(祝融儿的老虎是一头华南虎,豹子是一只华南豹),别的女生养猫狗作为宠物,她却养虎豹作为宠物,出门时骑着老虎、牵着豹子,威风凛凛,所到之处,人仰马翻、鸡飞狗跳、鬼哭狼嚎,闹的动静比曹英出门时还大。每当讲武堂展开骑术课时,现场立刻人喊马嘶声响成一片,因为所有的马匹都被祝融儿的虎豹吓得恐惧不已,虎吼豹啸一声,没有马匹发出嘶鸣或者受惊逃跑,因为所有的马匹都被吓得直接腿软跌倒,课目根本上不成。
校长卢植、副校长皇甫嵩和朱儁都拿祝融儿毫无办法,并且,“绝对没人敢欺负祝融儿”,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她身边虎豹相随,谁敢招惹她?据说,她还打算再养一条蟒蛇。听说了此事的卢植慌忙去找孔明,请孔明亲自出面劝阻祝融儿,好说歹说,祝融儿才同意把她的“宠物”不带到公众场合并且不养蟒蛇。
祝融洞主试图通过女儿进行“曲线迂回”,但他万万没想到,他的女儿跟他根本就不是一条心。在接到父亲的指示后,祝融儿简直就是嗤之以鼻:“阿爹发什么疯?还想当南蛮王?这不是春秋大梦么?南蛮才多少人啊?又那么穷弱,他的‘南蛮国’真的建立了,能撑几年?干嘛不归顺孔明呢?孔明又有本事又有钱并且说话算话,他肯定能让我们南蛮的老百姓过上跟汉人一样的富足生活,这样不好么?”
在汉东境内住了这么久,又在讲武堂里上了好几年学,祝融儿深深地被汉人的富足生活、汉东的强盛给感染了,她为之艳羡不已,希望自己的族人们接受孔明的统治,早点富足起来。
得知祝融儿竟是这个态度后,祝融洞主差点儿气歪了鼻子,他气急败坏地道:“汉人的那句话是怎么说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这个女儿还没嫁出去,就已经是泼出去的水了!她居然跟自己的阿爹不是一条心!真是岂有此理!”
经过反复思考和犹豫很久,祝融洞主不得不放弃他的建立“南蛮国”的想法,他在眼下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投靠刘璋(也可以是以后的刘备),二是投靠孔明,毫无疑问,他选择第二个,毕竟他跟孔明非常亲近,对刘璋、刘备毫无感觉甚至还很反感,他只要投靠了孔明,就可以在孔明的帮助下一统南中八洞,然后当个刺史或者州牧。
在表态答应孔明条件的同时,祝融洞主向孔明提出一个请求:希望孔明早点娶了祝融儿。
祝融洞主此举的用意是很明显的:让他跟孔明从此变成一家人,从而能为以后提供保证。
对于祝融洞主的这个请求,孔明难以拒绝,他要是拒绝,必然让祝融洞主感到狐疑不定,继而怀疑他的承诺的真实性,逻辑是现成的:孔明不娶祝融儿,意味着他根本不愿意跟祝融洞主成为一家人,意味着他“根本不像他嘴上说的那样,把汉人、南蛮人都视为华夏一家人”。
于是,孔明在身不由己中又多了一门亲事。
“老子这是为了‘民族团结’,绝不是因为好色啊!老子真的是清白的!”孔明仰天长叹。
从客观上讲,孔明拿下南中即益州南部六郡的条件是十分成熟的,那里属于他,那里的老百姓就可以在他的合理治理下过上富足的生活,并且,汉东也会更加富强,因为南中盛产大批珍稀特产,必然可以让南中和汉东别地在商贸经济上互利双赢、共享实惠。然而,孔明想要拿下南中,不得不顾虑一个人:刘备。
根据书上记载,南中会成为刘备的地盘,还会是蜀汉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诸葛亮就是在南中进行著名的“七擒七纵孟获”的,孔明取了南中,就跟他取了原属于孙吴的交州一样,必然影响到刘备和蜀汉,最重要的是,孔明此时的交州已经跟荆州全面接壤,他再取了南中,那么,他的地盘既与荆州接壤也与益州接壤,如此,刘备在心里会怎么想?这不得不慎重之。
另一方面,孔明开始思索一个重大问题:以前,他的地盘是青州、徐州,这是汉土内地,人口几乎都是汉族,不存在“民族问题”,如今,他的地盘越来越大,治下的少数民族也在越来越多,那么,搞好“民族团结”就是非常重大的事情了。正所谓“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孔明虽是汉人,但他肯定会对跟汉人一样同属于华夏人的乌丸人、南蛮人等都是一视同仁的,光靠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同化,还有些不够,还必须有一样东西:意识形态。
孔明必须通过宗教信仰这个渠道,让汉人、乌丸人、南蛮人等华夏的不同民族都深深地明白:他们始于同宗同祖,在根源上是一家人,都是华夏人。
“这是一件关系到华夏千秋延续的大事,必须慎重…”孔明陷入思索,“我是否要创立一套华夏本土的宗教神话体系呢…”
这几件大事让孔明冥思苦想,不知不觉,已至深夜,就在他有了困意准备休息时,外面响起典韦的声音:“少公子,三夫人来了!”
“知道了。”孔明长长地伸了一个懒腰,三夫人就是刘慕,显然,刘慕是过来催促孔明早点前去凤游台休息的,按照日期排班,孔明今晚是要去刘慕那里“交公粮”的。
当孔明走出办公室时,他有些意外地看到过来的人除了典韦、刘慕,竟然还有跟他已经很久没见的武安国。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汉东军完全就是孔明的军队,但从严格意义上讲,汉东军不是100%属于孔明的,孔明的父亲孔融还控制着很小部分的汉东军部队,主要将领就是宗员和武安国,此二将掌管着一个旅和一个团,宗员的旅负责泰安的防御,武安国的团负责保护孔融等孔家人(不包括孔明以及孔明的妻子儿女们),宗员相当于孔融的领军将领,武安国相当于孔融的保镖头子。实际上,就算是宗员的旅和武安国的团,也是受孔明控制的,因为这两支部队的装备、粮饷等也是孔明提供的,这两支部队的官兵成员对孔明也是充满了感恩、仰慕、崇敬(比起汉东军其他部队的官兵成员,这两支部队的官兵成员对孔融的感恩、仰慕、崇敬稍微多点),但孔明肯定没必要、不至于跟自己的父亲争夺这两支部队的控制权。
武安国是孔融的嫡系部下,他一直侍奉在孔融身边,极少离开孔融,极少在这样的深更半夜过来找孔明,并且,孔明注意到刘慕的表情有些不对劲,不是那种“妻子催促丈夫早点休息的关切和心疼”,而是一种与她年龄很不相符的复杂。顿时,孔明心头产生一股隐隐的不安感觉,他的直觉告诉他:有大事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