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节袁谭走投无路

  不知不觉间,河北和山东的战事已经持续了近两个月,齐鲁军战线原封不动,袁军寸步难行并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截至八月中旬,袁军累计伤亡了八万余人并且大多数是精兵(袁军伤亡的八万余人大部分是死亡了,因为医疗水平落后并且袁军没有建立完整的医疗体系),还折损了张郃、高览、淳于琼、朱灵等二三十名将领(或被杀或被俘),袁军上下士气低迷、人心惶惶,普遍对战事胜利丧失了信心,包括袁谭本人在内。
  在率军征伐青州前,袁谭可谓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然而,此时的他却已是惶恐不安、心乱如麻、六神无主,深深地感到骑虎难下,进攻,他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撤兵,他害怕袁绍会严厉责罚他,因此,他都不敢在军情报告中跟袁绍说实话,也不敢跟袁绍申请援兵,于是,他只能这么度日如年、如坐针毡、煎熬无比地干耗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头。
  为了打破僵局,辛评向袁谭献上一计:联合曹操、袁术、吕布一起攻打齐鲁,约定几家瓜分齐鲁。
  病急乱投医的袁谭立刻依计行事,派遣使者前去洛阳、寿春、下邳。
  袁绍对齐鲁用兵,是想要趁着曹操、公孙瓒等人无力对他进行干涉的空窗期,独吞齐鲁,没打算跟曹操等人瓜分齐鲁,袁谭、辛评这么做,显然违反了袁绍的原定计划,但袁谭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如果得到曹操等人的联合,就算最终只能分到齐鲁的几个郡,总好过损兵折将、劳民伤财却竹篮打水一场空。
  吕布拒绝了袁谭的邀请,原因有三:第一,吕布对孔明印象不错,并且他知道孔明实力强大,不想与孔明为敌;第二,吕布刚刚击败刘备,取得徐南三郡,他需要好好地消化这份战果,暂时无暇对外用兵;第三,吕布把袁术视为头号敌人,只想对付袁术,不想节外生枝。
  袁术也拒绝了袁谭的邀请,原因有二,第一,袁术曾经被孔明痛打过,对孔明十分忌惮,不太敢与孔明为敌,同时担心他在联合袁谭攻伐孔明时会被吕布趁虚而入;第二,袁术最为想要得到的是徐州,在拿下徐州前,他对青州不感兴趣,并且,欲拿下徐州,先得拿下徐南,换而言之,袁术必须先把全部的力量用于对付吕布,暂时无力对付孔明,他想要先铲除吕布。
  接到袁谭邀请信的曹操则兴趣浓厚,他立刻召集众文武共商此事。
  曹操麾下的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曹纯、许褚、徐晃等将领都对孔明印象很好,他们觉得不应该帮助袁谭打孔明,反而应该帮助孔明打袁谭。
  曹操帐下的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刘晔等谋臣跟武将们持相同看法。刘晔说道:“毫无疑问,此战会是孔明获胜,如果主公帮助袁谭,不但很难获得较大的战果利益,反而还会彻底与孔明交恶,实在得不偿失。袁氏雄踞黄河之北,孔氏盘踞泰山之东,都是主公的潜在大敌,主公对此二大敌应该分化瓦解、逐个击破。主公若既不援助袁谭也不援助孔明,那么,主公会既被袁绍暗感恼恨也被孔明暗感怨怼,从而同时与袁绍、孔明交恶;主公只能在袁孔二家之中选择其一,助袁,袁难以胜孔,主公还与孔家交恶,助孔,孔本来就是必胜,主公虽会与袁家交恶,却可巩固与孔家的良好关系。主公要么与袁家交恶要么与孔家交恶,经过权衡利弊,在下认为主公应该助孔。”
  曹操点头:“子扬(刘晔表字)所言甚是,看来,我要发兵助孔攻袁。”他有些感慨,“难怪孔明一次都没有向我求援,原来,他对此战是稳操胜券啊!我的这位长着四个瞳孔的神童小朋友确实厉害呀!孔文举为何如此命好?竟生下如此神童奇才的小儿子?真是羡煞我也!”
  郭嘉道:“主公其实可以两边下注,既悄悄地援助袁氏,也悄悄地援助孔氏,如此一来,袁孔二家都会感激主公,主公便可左右逢源。”
  曹操诧异地道:“难道我既发兵助袁攻孔,也发兵助孔攻袁?如此为之,岂不自相矛盾?”
  郭嘉道:“主公无需发兵,赠送粮草器械即可。主公可一边赠送粮草器械给袁绍,一边赠送粮草器械给孔明。袁孔二家打得越激烈,不越有利于主公吗?”
  曹操笑起来:“奉孝此言甚妙,好,就这么办。”
  在齐鲁与河北的此战中,曹操采取了两面三刀的对策,既援助袁谭也援助孔明,他没有同意袁谭的发兵请求,而是赠送了大批粮草器械给袁谭,同时又赠送了大批粮草器械给孔明。
  袁谭试图“联合曹操、袁术、吕布一起攻打齐鲁”的计划终告失败,此战仍是袁孔两家一对一。
  陷入黔驴技穷处境中的袁谭与辛评、郭图等人不得不绞尽脑汁,试图另辟蹊径获得转机。
  与此同时,孔明也在策划着对袁军的最终反攻,毕竟,打仗就是烧钱,战事多持续一天就要多消耗一大笔钱粮。破袁城内的县衙大堂上,舒胜正在向孔明汇报着他的调查工作结果:
  “少公子,经过我们调查,确定此人可以争取。此人乃冀州清河郡人氏,虽是袁军部将,但素来对袁氏颇有憎意怨言,并且,他曾试图投靠公孙瓒,但却因为被调来参加此战而未果。”
  孔明点点头:“很好,尽力地争取此人。如果能把此人拉过来,我们可就是胜算大增了。”
  “喏!”舒胜肃然领命,他又问道,“少公子,我们在邺城里是有人的,袁谭在这里损兵折将、连吃败仗,他不敢把败报告诉袁绍,需要我们通过中间人,把战况实情透露给袁绍吗?”
  “此乃画蛇添足。”同在现场的贾诩笑道,“如果袁绍知道这里的战况实情,他只有两个做法,要么给袁谭增兵,要么令袁谭退兵,前者,我们不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后者,袁谭现在就逃回河北,我们获得的最终战果不就打折扣了么?”
  孔明点头:“贾先生一语中的,是的,没必要,就这样保持现状恰恰对我们是最有利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