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节破袁城大战(2)

  破袁城的城墙上、卫墙上、女墙上,齐鲁军的弓弩手们一起举弓擎弩,向着扑来的袁军呈四十五度仰角地拉满弓弦弩弦,竹木制的弓弩发出整齐划一的“吱嘎”声。在众多弓弩里,有为数不少的是齐鲁军的“新式弓弩”,有叫“神臂弩”,单兵使用,射程大大地超过普通弩,有叫“床弩”,多兵通力使用,射程惊人,杀伤力巨大,有叫“蜂巢弩”,可一次性齐射多支、十多支弩箭,有叫“排弩”,可一次性平射多支、十多支弩箭,还有叫“连弩”,可连续射击多支弩箭……这些新式弓弩自然是由孔明提供粗略构思、再由马钧等能工巧匠将其化为现实的智慧结晶——孔明没有搞长弓(以英格兰长弓为典型代表),因为长弓虽然射速快、射程远、杀伤力强,但对射手的身体很有负面影响,长期地训练和使用长弓会导致射手脊柱弯曲变形。
  城墙上的齐鲁军堪称弓弩如林、箭簇破天。“射!”李进大喝着下令,他话音未落,密如雨声的破空声便铮然响起,空气被蓦然撕裂,破袁城上空“咻”地飙起一片密密麻麻的黑影,第一波箭簇犹如一场流星飞雨般气势恢宏地跃上晴空,继而劈头盖脑地掠向逼近而来的袁军人群。霎那间,惨叫哀嚎声伴随着一股股四溅的血柱血泉一起在袁军的密集人群中喷射而起,旋即,齐鲁军的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箭雨不断地破天裂空着飞临袁军头上,箭如雨下、乱矢狂舞,射杀得袁军血水四溅、鬼哭狼嚎,中箭受伤者遍地打滚。齐鲁军的众多新式弓弩大发神威,一排排弩箭横飞而去,风声凌厉如刃,不断地洞穿一排排袁兵,神臂弩和床弩的强劲张力使得被弹射出去的弩箭速度极快,穿透力极强,在击中第一个袁兵后直接将其贯穿,继而继续飞梭,射中第二个甚至第三个、第四个袁兵,被同一支弩箭给射穿的多个袁兵犹如羊肉串般一起滚倒在地;蜂巢弩、排弩、连弩更是犹如后世的机枪般弩箭连射不断,对袁军形成了强大的“火力压制”。城下城外的空地上犹如红色雨点落在宣纸上般绽开密密麻麻的腥风血雨,腿部中箭的袁兵匍匐在地挣扎打滚哀嚎,胸腹中箭的袁兵血如泉涌甚至肚破肠流,被箭射中面部尤其眼窝、被箭射成了刺猬的袁兵更是生不如死,撕心裂肺的惨叫声震耳欲聋。
  破袁城的空中一片沸腾,飞箭密如雨点,飞石迅如流星,双方的弓弩手不断地展开对射,双方操控抛石机的军士也在挥汗如雨地战斗着。袁军的抛石机猛烈地轰击破袁城,城上飞石纵横、碎石乱舞,袁军抛石机抛射来的石块犹如流星雨般不断落下,大部分石块砸在城墙上,怦然轰鸣、碎石四溅,动静堪称地动山摇,城墙很快就被砸得犹如麻子脸般坑坑洼洼,有的石块击中齐鲁军的军士,持盾的军士在被飞石击中盾牌后立刻倒地吐血,内脏受到严重震伤,有的军士被飞石直接击中身体,立刻或脑袋开花或肢断骨折或五脏破裂,十有八九当场阵亡;袁军的抛石机除了抛射石块,还不断地抛射一团团火球,那是浸透动物油脂的密实的干草团,先被点燃,再被抛射出去,犹如飞火流星般掠过长空,其目的是在城内引起大火。破袁城内,一队队自愿留下来协助军队作战的青壮年汗流浃背地奔跑着,冲向一个个着火点,将其扑灭。
  这个年代自然是没有水泥的,建筑材料通常以“三合土”为主,一般而言,三合土是由黄土、石灰、河沙组成,齐鲁的“三合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除了原先的三种主材料,另外掺加了陶粉、黏土、砂子、炼铁产生的矿渣,甚至还掺加了昂贵的糯米、红糖、鸡蛋清,将其按照科学比例混合后不断地炼打、翻动、暴晒,再放置一段时间使其融合、老化、硬化,最终得到极其坚实、高强度的“三合混凝土”,既可以承载巨大的压力,还可以防止水流的冲刷和浸泡,使用寿命高达三四百年。破袁城位于齐鲁边界,城墙自然以砖、石块、“三合混凝土”制成,坚不可摧。袁军的抛石机群尽管猛烈轰击,也对城墙造成不了实质性的伤害。
  齐鲁军的抛石机随即便对袁军还以颜色。抛石机早在周朝就被发明了,也被称为“抛车”,利用的是杠杆原理,一台需要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个人合力操控,威力大,但十分笨重,并且行动缓慢,因此实战效果不是太理想,并且它的射程比弓弩远不了多少,敌方弓弩手是可以射杀操控抛石机的军士的。此时的抛石机比刚被发明的抛石机没有改革性的进步,首个真正对其进行改进的人是曹操,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改进了抛石机,号称“霹雳车”——霹雳车的发明者是曹操,不是马钧,马钧后对霹雳车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齐鲁军此时使用的抛石机正是马钧本人设计的,分为两种,一种叫做“霹雳砲”,利用的仍然是杠杆原理,但增加了齿轮、滑轮等辅助工件,使其射程更远、威力更大,重量更加轻便,操控人员也减少了很多,底部安装滚轮,可以移动,一种叫做“霹雳炮”(与“霹雳砲”同音不同字),利用的是圆周运动的离心力原理,其主体是一个大圆轮,轮毂上每隔30°安装一个木桩,一圈360°一共十二个木桩,每个木桩可以悬挂一个待抛射物,大圆轮通过齿轮与摇把连接,多个军士一起摇动摇把,大圆轮便飞转起来,这时,只要割断木桩和待抛射物之间的绳子,待发射物便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抛射出去,这就好像在下雨天里转动雨伞,把雨伞上的雨珠给飞甩出去。
  毫无疑问,马钧发明的“霹雳炮”在科学原理上具有重大的突破性和创新性,使得这种抛石机的抛射速度、抛射效率、抛射距离都得到大大的提升,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它不能抛射过于沉重的东西,但不要紧,因为“霹雳炮”不是抛射石头的,“霹雳砲”才是抛射石头的。齐鲁军(鲁军)在讨董之战中击败飞熊军时使用的轻便式抛石机便是“霹雳炮”的简洁版本。
  在破袁城的城墙内侧的空地上,数百辆霹雳砲、霹雳炮一字排开着,数千名齐鲁军官兵在汗如雨下地操控着这些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机器,有的在摇动摇杆,有的在转动轮毂,有的在拉紧绷直绳索,有的在搬运准备被抛射出去的东西,有的举着火把随时准备点燃待抛射物,还有的在看向城墙上——城墙上,有瞭望手负责瞭望敌情,然后挥舞信号旗通知操控霹雳炮、霹雳砲的军士,从而调整抛射时的距离和角度。
  “霹雳砲(霹雳炮)预备——放!”负责指挥抛石机部队的赵海怒发冲冠地大吼。
  数百辆霹雳砲、霹雳炮一起交错扬起长长的木质臂膀或犹如风车般飞轮旋转着,在虎虎生风得令人眼花缭乱的挥舞中,一块块磨盘大的石头、一捧捧碎石、一个个尾部被点燃了的陶坛拖着滚滚浓烟掠空而去,就像一场天火流星般急速地掠向袁军的人群,气贯长虹、势若雷电,密集而沉重的破空声摄人心魄,半空中烟痕交错犹如蛛网,被抛射物落空坠地的声响令人心惊肉跳,效果弹落火起,旋即便在袁军人群里砸开连天的鬼哭狼嚎、遍地的血雨火风,霹雳巨响惊天动地,烈焰风暴咆哮怒绽,袁军人群就像下冰雹时的庄稼般一片片接连不断地倒了下去,有的被势不可挡的石块砸中,当场血肉模糊、骨骼破碎、脑袋开花,有的被仙女散花般的碎石给砸中,当即遍体鳞伤、体无完肤,还有的正在那些陶坛落地点的附近,那些陶坛有的在落地后立刻化为一团巨大无比、急剧膨胀的大火球,同时瓢泼开无数火点,这种陶坛里灌满猛火油,落地后猛烈爆燃,一下子吞并一大片袁兵,瓢泼开的无数火点是无数滴燃烧的猛火油,溅在人身上立刻燃烧不止,被烧着了的袁兵有的浑身大火,惨叫着到处乱跑、遍地打滚,犹如一个个人形蜡烛,有的身上腾起朵朵火苗,被烧得焦头烂额;那些陶坛有的在落地后立刻化为一道霹雳雷霆,在震耳欲聋的电闪雷鸣中猛烈地爆炸开,这种陶坛里装满黑火药,同时还被塞进大量的陶瓷碎渣、碎铁片等物,一旦爆炸开,强大的气浪立即迸溅开无数破片,犹如飓风般呼啸横扫,挨了破片的袁兵立刻哗啦啦地倒下去一大片。比起杀伤力,这种前所未有的“会爆炸的东西”给袁军在心理上带来的震撼力更大,大批袁兵因此而惊恐万分、魂不附体甚至畏缩不前,误以为齐鲁军施了什么巫法妖术。
  “给我上!进攻!不许后退!违令者杀无赦!”负责督战的张郃、高览、韩猛、朱灵等袁军将领声嘶力竭地督促着部队。
  由于冀并二州现在很安全,暂时没有强劲外敌的威胁,不需要留守太多精锐部队在冀并,因此,袁谭带来的袁军大多数是身经百战的袁军老部队,战斗意志和战斗力都较高,在遭到齐鲁军的迎头痛击和重大伤亡后,这些袁军老部队仍然咬紧牙关地继续前进,继续发动进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