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错换人生 第223节

  孔南风轻咳一声,率先说:“目前咱们仓库里已经有快十二吨的布料了,要是再不处理,雨季一来难度更大。”
  “要不就像工人们说的,给拿出去卖了吧?”杨靖说。
  “不行,不能卖,那是扰乱市场秩序。”
  “对了厂长,是不是让车间先停一下,先把现在积压的处理掉?”不然一头处理不出去,一头还在继续产出,那不是会越积越多,以后积重难返吗?
  安然摇头,“不用停。”
  “不用停……的意思,厂长已经有眉目了吗?”
  安然皱着眉头点点头,“不知道算不算眉目,就是希望大家能一起坐下商量一下。”
  其实,她的想法是提前一步进入下一个阶段——服装制造。本来,按照事先计划,她是想先等厂子规模化运营到一定程度,完全能打包转移的时候再考虑服装上马,但现在所有事情堆在一起,纵火导致成品积压,工人情绪低迷,厂里反对之声不小,这是意料之外的催化剂……既然已经被架着脖子走到这一步了,那就硬着头皮上吧。
  安然是这么想的,“既然知道咱们的布料别人买去做啥,那干嘛还让被人赚咱们的钱,干脆一步到位,咱们自己做服装吧。”
  众人大惊,“啥?”
  自己做服装?东风纺织厂是纺织厂啊,又不是服装厂。
  一般来说,纺织厂机械化程度高,只需要开动机器就行了,可服装厂那是需要手工,需要审美,需要打版和裁剪的啊,这步子会不会跨得太大?
  都知道安厂长不走寻常路,敢为人先,可这么大的步子……不会扯着那啥吗?
  在座的只有安然一个女同志,大家都不好说啥,只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把眼神投向供认的跟厂长关系最好的卫东。
  小伙子摸了摸后脑勺,这种领导班子的会议,他一个秘书也不好插嘴啊。
  安然把所有人的反应一一看在眼里,“大家想一想,这十二吨成品,如果处理不掉的话,不仅造成成本积压,对后续的单子也会有影响,万一后面有人说咱们以次充好,将卖不掉的黑心棉转手卖给他们怎么办?难道每一个单子每一次交货咱们都得自证清白吗?”
  况且还有竞争对手在横插一脚,她怀疑火灾后之所以被退货,很有可能就是竞争对手发力造成的。
  “现在关起门来咱们聊两句闲,大家知道咱们东纺目前的竞争对手有哪些吗?”
  杨靖接口道:“这整个系统,只要是搞纺织的,都是吧。”
  “不止,系统内的是公家的,还有外面私人的,咱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这些兄弟单位看了,市场的大门一开,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市场经济的竞争者。”安然翻着笔记本,念了几个名字出来,这都是近两年来在乡镇企业管理局备过案的纺织厂,规模大小不一,有的是小作坊,有的也是拥有几十人的小中型厂子了。
  但无一例外,都是正规的,合法的。
  “而且,大家知道私营厂的优势是什么吗?”
  孔南风说:“他们比咱们更自由,更能迅速地嗅到市场的变化,做出适应市场的调整。”
  “对,这才是最可怕的,举个例子,大象和猴子,哪个体量大?哪个更灵活?旋转跳跃谁更快?”
  这下,所有人都听懂了,小厂灵活多变,市场需要什么就能生产什么,可国营大厂不是说干就能干的,想要调个头或许需要几年。
  况且,客户的心理也很好揣摩:国营厂又怎么样呢,在放开采购的年代,采购经理们看着这么多琳琅满目的选择,考虑的可不是体量的问题,而是哪个的成本最低,能产生的利润最大……这,就是竞争力。
  “如果不改变,咱们丧失了竞争力,十年后,二十年后,工人会迎来下岗潮,东风纺织厂也会查无此人(厂)。”安然非常严肃地说。
  虽然病了一场,但谈起工作,她的精气神立马就起来了,整个人神采奕奕,“反正咱们厂子有现成的打版间,不如再添两个裁床和针车,自己做服装吧。”
  这可是她的老本行,要做什么,怎么做,该置办哪些设备,她一清二楚。
  可底下的人不知道啊,服装厂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忽然说干就干,虽然厂长打的鸡血很热很浓,可是还是有点脱离实际啊,最简单的,也是最实际的一个问题——“谁来教咱们的工人?”
  东风纺织厂刚建立起来的时候,可是由几个兄弟单位手把手教出来的,几乎是动用了现成的整个系统的力量来搀扶,可现在不比几年前,现在下海经商的人多如牛毛,谁都想办个厂子当个乡镇企业家,谁都想挣钱,没有人会再这么傻乎乎的把自己吃饭的手艺传授出去,培养自己的竞争对手。
  这无异于自掘坟墓。
  可是,安然却胸有成竹地说:“放心吧,师父我有现成的。”
  散会后,安然先回办公室泡一缸茶水,像个老干部似的抱着暖暖手,喝上两口,然后才抽出时间看看报纸,有要批复的文件看一下,基本就是给各项开支拨款。
  对于每一笔钱,安然都力图做到来龙去脉清清楚楚,用到实处,也幸好手底下的人还是很靠谱的,财务过一道,孔南风过一道,最终才会来到她手里。
  “厂长?”秦京河站在门口,看着她。
  这两年秦京河跟老宋愈发像了,随着年纪渐长,脸上的胶原蛋白“流失殆尽”,只剩一个脸盆架子还在,倒是更显得骨相完美,几乎是雕塑的一般精致。
  他们这种好看跟西方人的异域风情又不太一样,就是很正统的华国人帅哥,五官深邃有度,鼻子眼睛无一不刚刚好,绝对不会显得过分深邃或者过分突出,都是那种看上去就很像华国人的感觉,甚至双眼皮也双得非常标准之含蓄。
  “进来吧老秦,怎么了?”
  “大家伙心里都没底,让我来问问你说的现成的师父是指……”张卫东知道圆滑,可秦京河是真的很老实,脑子不会转弯也不会多想一道的那种,大概也就只有这种敏感的一根筋才能兼具文人的豪爽和婉约,多愁善感。
  安然笑笑,避而不谈,“你的小说怎么样,出版了吗?还没的话我认识个朋友,在报社工作,就是专门研究你们文学艺术这一块的,改天我引荐你们认识一下?”
  文人不光自己写文章写得好就行,这个时代曝光渠道有限,不像后世,除了纸媒、电视广播之外还有各种网络渠道,五花八门的论坛和app,这里你要想让更多的人看到你的文学作品,还得认识人。
  而安然经常出去开会,接触的人多,各行各业都有,去年在特区也认识了几个搞文学艺术这一块的专家,想要走出版的话倒是不难。
  上辈子秦京河的诗歌是怎么出版的呢?单纯是安然掏钱砸出来的,那时候谁也不认识,为了出诗集确实是走过不少弯路,花了不少冤枉钱。
  谁知秦京河居然笑了笑,“已经在校稿了,应该很快就能出版。”
  “啊?”安然没忍住自己的错愕,主要吧,这人他就是很直很不会转弯那种,居然能找到关系?
  “是……老孔帮我找的。”
  安然了然,这样那就说得过去了,孔南风啊,在书城市还是有点人脉的,而且平日里为人也比较圆滑,进退有度,基本不会干得罪人的事。
  “你俩可真是,孟不离焦,焦不离孟。”
  安然的打趣,让秦京河有点很不自在的笑了笑,她还以为是自己这么打趣两个大男人不妥当,也就笑笑,揭过不提,转而说起自己现成的“老师”,“我知道大家都很好奇,但得等几天,到时候大家就知道了。”
  秦京河也知道小安有时候有点高深莫测,再问肯定是问不出来了,“那行,没事你先忙着。”
  安然拿出自己的电话本,翻到“宋明远”这个名字,后面写着一串地址,他倒是留有电话号码,但目前国内打国际长途非常麻烦,尤其是作为一个国营大厂的厂长,要经过各种审批手续,去电话局话务大厅打才行……她要找的“老师”就是这个人。
  当然,介于他跟老宋的关系微妙,安然觉着尊重老宋就该跟他说一声,如果他不愿她跟宋明远有接触,她就只能另想他法。
  毕竟自己的枕边人自己知道,老宋这人轴起来还是挺轴的,他对自己原生家庭的感情有点说不清道不明,说奇怪吧又在情理之中。
  晚上回到家,两口子也懒得做啥吃的,继续吃面,不过今天因为胃口不好,安然就做了简单的番茄白菜豆腐三鲜面,再加两勺小野最爱的虾酱,红红绿绿很有食欲。
  小野不在家,他们几乎不开空调,一碗面下去热得满头大汗,但胃口倒是一下就开了,老宋吃了一碗不过瘾,看锅里没了还有点意犹未尽,安然指指灶台底下的柜子里,“那里还有。”要吃自己煮。
  谁知他摸了半天没摸出面条,却是摸出一个金黄色的南瓜来。
  安然:“……”
  老宋提溜着南瓜,腆着脸说:“小安你看南瓜是不是那谁送的?”
  安然不出声。
  “就是那谁啊,小野叫她伯娘的……”
  其实是糖妞家送的,鸭蛋媳妇儿上个月来省医院住院,听说是胎位不太好,然后她本人还有个什么病,发生难产的风险很高,婆家也不怕花钱,一问省医院看得最好,立马就请了辆面包车给送省城来了,鸭蛋妈跟着来照顾,给安然家送了很多土特产。
  都是些自家种的瓜啊豆的,日照时间充足,很甜,味道很正,小野最喜欢吃炸南瓜饼了。对甜食糯食的喜爱,小野是完全遗传自老宋的,他也是看见甜的就有点挪不动脚。
  此时,看着金黄的椭长椭长的大南瓜,他有点咽口水,“小安,咱们家里还有清油吧?粉子面也还有吧?”
  粉子面是石兰人的土话,学名其实就是糯米面,安然笑,“行啊,要吃可以,但我得跟你商量个事。”
  老宋已经去找刀子准备削南瓜皮了,“行,你有什么丧人辱格的不平等条约,说。”
  安然掐他精瘦的腰上一把,“边儿去,咱们厂现在想做服装,但没师父带,你大哥宋明远不是干这个的嘛,我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我给他打个电话问问他愿不愿接受我们的人去学,给他交学费,怎么样?”
  老宋削南瓜皮的手一顿,“你确定要找他?”
  在商言商,宋明远确实是个成功的商人,港城的服装厂和书城的服装厂隔着几十个广东省呢,怎么说也不存在利益竞争,不说他们兄弟之间的私交,单从一个商人的角度来说也是稳赚不赔的事,他答应的概率应该不低。
  安然想到这,很肯定地说:“确定,就看你愿不愿意我去求他。”
  老宋皱了皱鼻子,就跟他闺女似的,“我没什么不愿意,他总体来说不是个坏人。”
  “是不是坏人不好说,你们小时候一起长大的时间有几年?那时候三观都还没形成呢,什么算坏什么算好,现在已经多少年没见了,可别急着下定论。”
  老宋有点不屑,“我相信自己眼光。”
  好吧,安然也不想当杠精,他说是就是吧,反正她现在是要做生意,不是交朋友,宋明远是好人或者坏人,又有多大影响呢?
  “对了,别打电话,最好是写信。”宋致远想了想,又说。
  “为啥?有区别吗?”
  老宋摇头,看着刀下的南瓜,不愿多说。
  南瓜饼其实很简单,比绿豆饼简单多了,因为是没馅儿的,只需要把南瓜蒸熟捣碎揉进面里,再加点白糖,搓城圆饼状,清油一炸就金黄焦香,甜丝丝的,刚出锅老宋就一个人吃了三个。
  他们只用了三分之一的南瓜,还剩下大半打算留着小野回来炸给她吃,这也是她爱吃的。
  这段日子不在家,两口子念了多少遍“小野”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不,老宋吃了五个小饼,就不舍得吃了,说是万一小野明天就回来呢?这可是她最爱吃的南瓜饼。
  安然觉着,老宋真的老了,居然有种像老年人记挂孩子的既视感了。
  “安阿姨你们家是不是吃南瓜饼了呀?我妈让我来闻闻。”石榴站在门口,大声问。
  老宋不动声色把厨房门挡住,“没吃。”
  “我不信,我都闻见了,我妈说准是南瓜饼,没馅儿那种。”没去旅游成的石榴嗅了嗅鼻子,总觉着宋叔叔有点小气,一点也不像她爸,她爸可是做了啥好吃的都会给邻居们分享呢。
  话说,石万磊自从调到书城市来,所在的区公安分局离603不远,每天早中晚只要他有时间都是他做饭,萧若玲彻底成了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少奶奶,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拎着个小皮包,踩着高跟鞋来回于家属区和研究所之间。一开始大院里的妇女们少不了要说几句,这个萧研究员漂亮是漂亮,就是有点冷若冰霜,又有点那啥,大家都不喜欢她。
  可后来一看,人除了冷傲一点,风情也只是对着自家男人才那样,对别的男人看都不带看的,好像也不是啥大问题?况且人家里是海城的,有钱人,自身又有本事,打扮一下又怎么了?大院里偷摸学着她打扮的人多的是,大家都自以为别人看不出来而已。
  安然给石榴脑门上弹了一下,“你妈是个懒鬼,咱们不给她吃,你偷偷吃了再回去,乖啊。”
  油津津甜丝丝的南瓜饼实在是太好吃了,表皮酥脆,内里软糯,她一张嘴咬掉半个,眯着眼睛说:“我待会儿跟我爸说,让他学着点儿。”
  “哎呀阿姨和叔叔躲着吃好吃的!”二十岁的大姑娘姜丽娟,现在神志越来越清醒,不仅憨气没了,还得到李忘忧真传。
  仿佛头顶上长着两根天线,总是能接收到别人不想让她听见的消息,这一嗓子嗷得,房平西和李小艾都过来了,都用一副“你看着办吧石榴都有我也得有”的眼神看着安然。
  于是,本来是两口子做来改善伙食的,被左邻右舍给瓜分个一干二净,老宋气得鼻子都歪了。
  安然憋笑,等人散得差不多了,看时间才八点半不到,看着电话机无语。“老宋,哪天让电话局的来看看,能不能安有拨号键那种?”
  跟全国大部分座机一样,安然家的电话机还没有拨号键,都是手摇式的,得先打到电话局,分机拨出去才行,国际长途太麻烦了,最有效的联络方式还是——写信!
  老宋在厨房里洗碗刷锅收拾灶台,“不用电话局,我给你改装。”
  安然在书桌上铺开两张报纸,拿出信签纸开始写信。主要内容就是说明自己现在厂子的转型困难,直截了当提出能不能选派几名工人去他的厂里学技术,她会按照市价给他交学费,如果他不介意的话,能直接派几名老师傅过来手把手教授就更好了,安然愿意提供食宿和额外的学费……毕竟,比起自己的工人过去,对方工人过来无论是效率手续还是经济上,都更划算。
  当然,不敢保证他一定会同意,安然还得双管齐下寻找别的出路。她去年在经济特区学习的时候认识了几个这一领域的翘楚,她也打了几个电话过去寒暄,先把关系维护着,万一宋明远那边不同意的话,她就打算在国内自寻出路。
  做着两手打算,厂里的机器肯定也不能停,不仅不停,她还要让生产线加大产能,把所有能用的人手和机器都用上,一天二十四小时轰隆隆地响个不停,不知道的还以为厂子订单火爆得不得了呢!
  可真实情况只有东纺的人清楚,老工人们愁得不行,这家里这么多张嘴巴等着吃饭,厂里已经连续三个月没发奖金了,安厂长以前干啥都行,他们都支持,毕竟是切实提高大家收入的举措,可这一次……有人开始有意见了。
  这不,安然正在办公室写计划,筹备服装厂的事,门就被敲响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