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托孤一事(下中)

  其实镇北军分三线来统帅是相当有异议的一件事情,朝中那些士大夫可不是什么吃干饭的人,他们有着普天之下最高的智慧,尤其是在科举考试之后,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开始为中央集权效力,可以说老太傅池鱼渊主持的科举,是开万世太平的壮举。
  当年天子可是亲自殿试之时,脱口而出:“天下英雄皆入吾毂!”的豪言壮语,可以看得出来究竟大汉天子对于这些读书人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从前尚武,这是属于这片大地最熟悉的响动,赵武灵王开始胡服骑射,中原人终于开始摒弃身上的那些禁制,开始真正的和那些只能用武力来沟通的野蛮人去正面较量。
  直到始皇帝一统天下,横扫六合,文臣治内,武臣主外,就连各国的君主其实也都是能征善战的良将,若是哪一国的君主某天无法上马了,要么就是他的大业即成,要么就是这个国家已经病入膏肓。
  自古以来,这片大地之上,永远都是更加杀伐果断的人才能够统帅众人。
  孔夫子所期望的仁人治世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众人都没有相当的觉悟的时候,始终是太过遥远了,要不是后来董圣将儒家真正推行成为治国之学,加之当时天子的推崇,说不定,法家治世才是真正最符合实际情况的一种发展吧。
  法家与兵家相结合,真正的无情无义,这样的情况下,在国家这样一个恐怖机器的锻造下,这样的国家出现的军队,一定是在这个时代所向披靡的。
  但是又考虑到人心的作用,实际上这样高压之下的社会,是相当不堪一击的,这样是没有真正弹性的。
  依然是大秦作为最好的例子,韩非子的学说影响深远,甚至让始皇帝能够亲自去拜访他,这就说明其实始皇帝对于法家这一套是相当上心的,只要韩非子将自己的学说全盘供出,他的学说就会永远的留在人间,那之后,就算是他死掉了,他也已经做到了他活着也没有办法实现的事情。
  或许韩非子死前就已经料到了自己的学说将会在这片大地上生根发芽,所以他才能够在狱中平静的死去,这就是士大夫的能耐。
  他们不用活着,他们甚至不用动手,他们便是能够直接影响整个天下的人物,说实在的,如果真的比起来,永远都是知识大于一切的。
  然而暴秦之所以被称之为暴秦,就是因为他那毫无人性的压迫让人们感受不到生活的希望,如果真的让百姓成为为国家服务的傀儡的话,百姓存在的意义似乎也就没有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就是那个时代所发出的最振聋发聩的呼唤。
  其实到如今就算大汉文治,盛世之下,依然没有解决这样的问题,封建就是如此,只有百姓受苦的道理,哪里有权贵们拼命的说法?
  数百年的野蛮征战让这个天下最聪明的一群人理解到了统治的真谛,理解到了什么才能够真正将人们约束管理起来,那就是靠思想。
  儒家的思想如今成为王权的一部分,其实已经从根本上背离了孔圣的想法,但是孔圣其实又是一个相当懂得变通的人,不然《论语》一言值千金,更有后世名臣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明闻,若是孔圣真的出生在这个时代,他或许也会为了自己的最终梦想,而牺牲一些其中的过程吧。
  但是文官治世总有一些弊端在其中,不然大汉早就一通天下了,那些未被规划的蛮夷之地,若是文官从中经营,一定会将各方各面俱到,大汉绝对会塑造一个空前的盛世。
  说白了,盛世之下,文官可以锦上添花,但是一旦又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就连国家都已经风雨飘摇的时刻,这时候,文官的存在,很有可能会造成相反的效果。
  其实最开始……镇北军是一只强大并且团结的军队,尽管有可能大汉在马术之上不如匈奴骑兵,但是大汉靠着精良的装备以及整体的高素质,组建起来的镇北铁骑绝对是有可能与对方的金甲铁骑有一战之力的。
  可是就是数十年前,有文官权倾朝野,有懦弱天子,有哑巴武将,这样的条件凑齐之下,文官竟是为了防止一家独大,出现曾经的武将权高位重的情况,将镇北军一分为三,甚至最后还从中抽调了一部分,将其分散到各州各地,成为普普通通的州军,这其实就是完全杀掉了这只铁血之军的锐利。
  镇北军在之后好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出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若是匈奴南下,镇北军必然会相互延误,然后在文官的操纵之下,被动的进行着徒劳无功的防守。
  大汉最为精锐的一只军队在百年的消耗之中,落到刘钊手中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千疮百孔了。
  当年东线大将春棠也并不是没有受到天子的号召,只不过他在国难之时用了相当多的理由去推辞,东线辽东镇北军的铁壁军其实是最像当年那只镇北军的军队。
  当时大汉的铁甲步军将阵型一屯,所到之处皆是寸草不生,只要是不分兵,一直超过十万人的铁甲步军,就会像一只猛兽一般,在匈奴的大草原上横行霸道,一举灭亡苟延残喘的匈奴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
  三线分兵无所谓,最终却连征北大将军的位置一并拿下,这才是最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当年四征四镇是相当固定的排名,镇北将军本来是轮不到他去指挥那只北边最强大的军队的,然而征北大将军被莫名雪藏,兵部尚书不予兵权。镇北将军被临时推上高位,镇北军三军分立,这是彻底将大汉最精锐军队耗得精疲力尽的所有元凶。
  如今虽然也有这些弊端,但是匈奴南征那一战,那是让大汉镇北军真正团结起来的最好的一战,这也给了霍牧后来能够真正将镇北军总领的机会。
  但现如今,明显,若是大汉朝中动荡,镇北军的战斗力绝对会受到影响,霍牧就算是再无敌,再能够无中生有,每战都是神来之笔,这样一支没有后背的孤军,历来是没有办法走远的。
  熊望关很是苦恼,成日里去问师爷该怎么做,师爷倒是一言不发,只是一直在指点这那些来到军中的年轻读书人,教会他们在战场上该如何出谋划策,兵书一言,皆是真真正正的血泪经验,年轻人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实际上已经是相当难得的了。
  熊望关只是看着那些穷酸读书人心里生气,这些读书人都打不得骂不得,只能让师爷去跟他们讲道理,说实在的,要像真正的兵神一样,驰骋在沙场之上,一定是不能这样纸上谈兵的,师爷所讲尽管都是真真正正发生过的事情,然而却也没有办法言传身教,真正让这些读书人学会打仗的办法,那就是上马,拎到前线去遛一遛。
  熊望关为此甚至还受过上面的处罚,因为他呵斥一个纸上谈兵的军机官,谁知那被呵斥的军机官根本就不怂,对着就跟他开始干了起来,熊望关这样虎背熊腰的,手上沾满了鲜血的**子,哪里是这些读书人招架的住的,其实熊望关都觉得自己还没有真正的动手,毕竟兵营里,他动手呼一下小年轻的脑袋,小年轻们都还得摸着脑袋给他赔笑,谁也不是这样娇生惯养的种。
  年轻的军机官是朝廷从翰林院中挑选出来的,敢于以及愿意前往前线学习的真正读书人,这里的读书人几乎没有一个是大家子弟,皆是真正出自寒门的士子,他们有着士子真正的骄傲,所以他们来到前线也是抱着一腔的热血的,只不过文武相轻,这是历来的惯例。能让这些士子真正感到敬佩的,也只有那一个文质彬彬的年轻镇北大将军了,只可惜,霍牧平日里都不在府中,他在做更重要的事情。
  熊望关被上面的一纸条令给压死,再有违反,可能他头顶上的军职都要保不住了,这让他生了一肚子的气,师爷这时候出来救场,所以就开始用另外的法子去教导这些军机官,按师爷的话来说:“他们可都是将来真正随你出谋划策的人才。”
  白袍的儒将谁不希望越多越好呢?
  白袍的儒将是真正满足了读书人幻想的一种存在,他们知道霍牧的白马义从,知道霍牧一杆长枪所向披靡,又知道霍牧是手不释卷的真正读书人……这,才是更加吸引这些军机官的一个因素,他们就是为了霍牧而来。
  只可惜他们还没有认清楚战场的惨烈,他们不知道霍牧冲杀之后,一身的白袍最终会变成凄厉的黑红色,所到之处皆是鲜血迸溅,他们不知道霍牧究竟为自己的一身本领付出了多少的努力与艰辛,这些在后来那场决战之中,其实应验了不少。
  只不过……他们被铭记了,因为他们就算没有上马,他们也是战死的,这让熊望关最后还是在酆城为他们这些读书人立起了一道万世碑。
  然而现如今,熊望关可没有看出这些好歹。
  成日受气的熊望关每日睁眼开始就要溜到府外去吃酒喝肉,他去兵营里散步,去问一问马尿的骚气都要比他呆在府里受气来的强。
  其实他最不喜欢文人,还是因为……如今的情形。
  他看不惯那些在朝堂之上碌碌无为却要对他们这些真正在前线拼杀的人指手画脚的酸臭儒生。
  他知道朝堂之上也有个黑脸,那人是霍牧的拜把子兄弟,那就把他除去,人们口口声声所称颂的磐石左相秦复得,在熊望关眼里也是一个只知道一板一眼却根本不通融军情的书呆子。
  若是他真的懂得打仗,又怎么会将真正的余粮去分给那些饥荒的流民呢?
  若是让他们直接参军,军饷满上,哪里会有这么多的事?
  熊望关对于朝廷前段时间处理流民的事情其实很有意见,没有饭吃了,就来军中,有仗打,便有饭吃,只不过他在霍牧与师爷面前提起这个事的时候,两人都是笑而不语。
  说实在的,熊望关真的很看好霍牧,霍牧不说是不是他一手带起来的人,就凭着他们奇袭云海,过命的交情,熊望关也愿意相信霍牧会将镇北军带领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
  只可惜,现在,这种最危急的时刻,就连他这个大老粗都能够感受到危机的时候,霍牧竟然还是没有告诉他和师爷,他究竟在盘算什么。
  数年之前,匈奴人其实已经在策划什么了,镇北军的游骑军绝对称得上是顶尖中的顶尖的探子,匈奴人的风吹草动,熊望关他们一五一十的全部都能够罗列出来。
  听说今年年初,不光是南方大人开始总领匈奴南方三州的军队,匈奴帐中还出了一个被称作兵神在世的年轻将领,镇北军这些年很少打败仗,除了练兵那些小打小闹,真正唯一输得那一场,可能就是去年过冬在西线的那一场惨败了吧。
  那一场战争中,匈奴骑军如同幽灵般在距离褚河州主营基本上三百里之外,突兀的出现,截取了原本是西线与西域诸国运输粮草的军队。
  那一战其实也是西线大将因为预感到了一些不对劲,提前做好的准备,西线镇北军与西域诸国的交易一直都是在西凉州刺史的住持之下,甚至是得到了天子的授权的,因为战线拉的过长的话,其实军队的补给绝对会成问题,所以天子特别赋予了西线镇北军与掌管部分西域通商的权力。
  然而花了大价钱从西域请来的粮草,却在那一场战斗之中损失近半,西线大将因为看中这一次的贸易,特地派冠军将军姜猛去护送,派一支一万三千人的军队护送,然而却被一个神秘年轻将领所率领的五千匈奴铁骑屠杀殆尽。
  人们只知道他姓马,却不知他究竟是从何时才冒出来的大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