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家事国事
火翊示意赵全与阿蒙达都随意坐下。他决定拿出一刻钟的时间,与赵全商讨有关立后问题。既然赵全有不同的意见,他也倒是想听听呢。
赵全不再客套,把刚才跟阿蒙达所说过的话又复述了一遍。
“老夫以为,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条名言是经过了历史的检验所留存下来的。”赵全说着,抱歉的望了一眼火翊,他担心他的话会让火翊心生出不满的情绪,误会他意有所指,指火翊的继位是不得人心而得来的。
火翊并没有插话,只是安静的看着赵全,等待着他把话说完。
看着火翊并没有现出恼怒之色,赵全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火翊若是听了他的话现出不快的神情,那么他就不再往深里说了。现在看起来火翊似乎是并没有反感他话中的意思,他的倒真的觉得火翊还是很看重他的意见的。想到此赵全不知不觉的就说开了。
“老夫以为,虽然大将军在百姓的心中威望甚高,若是再顺意民心,从本国妙龄女子中择一人为后,那就更加的名正言顺的不会日后给世人留下诟病。”
话音刚落,阿蒙达即气呼呼站了起来,“本将不同意,嫂夫人有什么错,除了是和亲公主的身份,她招谁惹谁了。赵尚书的提议那不是拿刀子捅向公主的心窝吗?”阿蒙达脑海中永远都忘不了柳婧对火翊的付出。
他越想越生气,直言道:“大哥中毒时,所有人都放弃了,都觉得大哥没有救了,唯有嫂夫人一个人苦苦的守护,最终感动了上苍,这才有了现在大哥还可以站在这里选择谁为后。你们自己拍拍良心,这样的女人会对大哥不利吗?会对昌邑国不利吗?”
阿蒙达说着忽然心中一动,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之后豪气万状的道:“实在不行,咱们昌邑把大魏国给灭了,岂不是一举两得。”
肃静,大殿里在阿蒙达的话音落下之后,一片沉寂,火翊似笑非笑的看着阿蒙达。赵全也是一脸沉思。
火翊抚摸着书桌上的花纹,片刻之后才打破了沉默,“阿蒙达的提议也不是不可为呢。”
“天下列国虽然各居一角,表面上看起来相安无事,实则各国早已都起了占据更多的江山的心思。昌邑四周,有各小国,表面看起来起不了大气候。实则不然,这些小国如果联合起来为大国所用,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一谈起战事,火翊就来了兴致,这些早已在他的脑海中烙下了印记,“大魏更是虎视眈眈一直在寻找机会想要吞并本国。大魏的军事力量为列国最强,犹如卧榻之狼,不可不除。”
赵全拍案而起,他也被火翊的分析所感,这些才是昌邑国的大事,跟立后这种后宅之事相比,份量可就重多了。
“大将军,阿蒙达的提议也不是不可为啊。”赵全两眼发光,如果在他的有生之年可以看到昌邑把大魏灭了,那么昌邑国基本上就跟四统八方没有什么区别了。剩下的那些小国根本就不足为虑。
火翊颔首,他的眉宇之间,精光闪闪。
他们全都是常经战事,更是雄心勃勃之人。阿蒙达的话为引,诱发了他们对局势的探讨。早把立后之事抛弃脑后
时间悄然的划过,直到皇宫里的宫女点燃了宫灯,窗外的亮光印入大殿内,又有内侍进来询问是否用晚膳时,他们才惊觉天色已黑。
“痛快,大将军即位之后,就把拿下大魏做为昌邑国的下一个目标,想想老夫都觉得充满了斗志。”
赵全早没了与阿蒙达争议立后之事时的烦忧,似乎是只要把大魏拿下了,那么立大魏来的公主为后也未尝不可。没有了母国的庇佑,她更能安心的在昌邑住下,因为她已经没有了退路。
“传膳吧。”火翊看了看时辰,吩咐内侍准备,由于挂心朝堂政事繁多,他没有在府里用晚膳,现在拉着赵全与阿蒙达一起,三人打算秉烛夜谈。
火翊在回到皇宫时,就已经传令下去,明日登基的日子与他的八字不合,因此等重新选定日子之后再举行仪式。
他的这一理由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异议,这关系到龙脉的事情,谁都不会强求。却没有人知道,他是以这样的方式替柳婧针取到立后的时间。
这一回火翊留了一个心眼,没有直接声明他是为了等柳婧做准备。担心那样会为柳婧带来负面的影响。
礼官得了他的指点,匆匆回去另算吉日。
取消了明日登基。之事,火翊倒是暂时的有了些闲暇的时间。三人又都是共同经历过抵抗外敌之人,所聊话题很快就渐入佳境,越聊越投机。
东方发白,又迎来了新的一天。火翊以皇宫为家没有回府。他们三人不知道何时各自寻了个舒服的姿势,或趴或卧,在大殿里就地取材小憩了一会,直到大殿外陆续传来脚步声,已是到了早朝时间。
火翊起身简单的整理了下仪容,很快大殿里陆续就走进来了一些大臣。昌邑国现在没有皇上,可是并不代表就不需要上早朝。
朝政之事在火翊的领导下,还是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皇上没有驾崩之前,朝廷上的事情也都是火翊在打理,现在唯一不同的只是皇上不在了,其他的跟皇上在时还真的没有什么两样。
“大将军早。”早到的大臣很是惊讶于火翊等人的早到,同时他们也在心里暗自庆幸自己的早到,这样可以给火翊留下一个敬业的表现。
火翊轻点着头,一一回应过来跟他打招呼的大臣。
早朝的时间已到,火翊不再等待,他今日没有坐在龙椅上,没有登基就坐在高台上,那样以礼制不合,坐哪儿对于他来就倒还是次要的,主要的是大臣们认可他的身份即行。
“各位同僚,今日早朝意义重大。”火翊开口,眼角巡视了一圈站在朝堂下的大臣,这几日来早朝的大臣明显的多了起来。就连一些长期告病不上早朝的大臣也都一夜之间病就好的,不甘居后的都来上早朝,生怕再病下去,也许等待着他的下场就是被告之请他告老还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