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四章好臣子

  闵乐贤经手的人并不多,哪怕他没有账本记录,也将这些人的名字包括名次都给写了出来。
  那就很简单了,直接将这些人给扔到刑部大牢里再说。这些考生的等级还不够关诏狱,刑部大牢的牢房才是他们的归宿。
  不过这个事情,并不仅仅是查到这里就结束了。除了查出来杜志行和闵乐贤操纵的人,还查出来两位大学士,他们便是这次科举的出题人,也是比较倒霉的人。
  他们算是完全碰运气的人,因为他们知道科举的出题规则。自己可能会被选进去,选进去后可能自己的题会被选上。
  然后他们就提前做了准备,把将要出的考题告诉给自己的心腹。只要自己被选中了,成了出题的人,那么这个考题就能够卖钱了。
  要不怎么会说他们比较倒霉呢,他们卖出去的考题数量虽然不少,价却不高。因为他们卖的也仅仅是一个可能,基本五十两、八十两,最多不过百两。
  赚的钱没有多少,现在还被查了出来,同样是被抄家的结局。
  这是一种作弊的方式,而再查出来的状况就比较有意思了,就是传说中的枪手。
  只能说,这个时代的科举在规章制度上,比后世的时候差太多了。这样的人,人家根本都不用动太多的脑筋,在交考卷的时候直接填上对方的名字即可。
  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共有五十三人。都是被陈守信对试卷给对出来的,不管是笔记还是文章的内容,都对不上,那是一抓一个准。
  最后一道筛子过完,筛查出来的榜上考生达到了二百零三人。
  看着这个数字,就是陈守信都觉得好无语。他们这么啥都不顾的嗷嗷往里塞人,难道这个榜放出去以后,真的不怕引起考生们的检举揭发么?
  一共榜上就六百五十七人,现在查出来二百零三人,这一届的科举,可是真的玩大发了。
  将整理好的材料,写好周折,盖上自己的内卫司大司马印,陈守信就来到了皇宫中。这段时间,永平帝一直都没有上朝,就在皇宫里生闷气呢。
  “都查清楚了?”看到陈守信进来永平帝问道。
  “陛下,已经查完了,这是这次科举案的全部资料。”陈守信将折子递给了史公公。
  “你直接说吧。”永平帝将身子缩进到龙椅中。
  “陛下,参与的考生二百零三人。查到兵部侍郎一位、礼部侍郎一位,兵部参与官员四位。两位参与出题的大学士。”陈守信看了一眼轻声说道。
  “脏银已全部起出送了过来,具体数量,臣没记录。那些银子都是散的,所以臣就将散的给送了过来。”
  “两位侍郎、两位大学士,两百零三名上榜考生,这是朕的科举,还是他们的科举?这还是在榜上有名的,是不是还有些考生也做了这样的交易却没有上榜?”永平帝语气低沉的说道。
  “陛下,臣也问过那些当枪手的考生,他们其实还是有些可怜的。”稍稍犹豫了一下后陈守信说道。
  “他们大多是贫苦人家的孩子,而聘请他们的人也多为当地乡绅。只要这次做成了,下次科举之前他们的生活都能够好一些。”
  “难道朕的科举,在他们的眼里就真的这么不值钱?”永平帝瞪着眼睛问道。
  “陛下,恕臣说句不该说的话,民间的疾苦恐怕要比陛下想像中的还要多一些。”陈守信稍稍犹豫了一下说道。
  “虽然他们有永业田,有足够的田地来生活。可是赋税加上耕种的费用还有他们的生活,读书用品的采买,这都需要钱。”
  “而这个世间的财富,永远只会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中。不管是在皇城,还是在州府,亦或是在乡间。”
  “在皇城,像臣这样的人,掌握着权和财。在州府,是那些府台、都护们掌握着。在乡间,便是那些乡绅富户掌握着。”
  “这些考生当枪手,也算是被胁迫的,如果他们不答应,也许他们都无法顺利到皇城来参加科举。臣以为,可以对他们轻罚,而对那些胁迫他们的人加重处罚。”
  “臣与每一位枪手考生都深谈过,而且从他们的同乡那边也取了一些佐证。都是有才学的人,要不然也不会被那些乡绅们看中。”
  “你平时不是最讨厌读书人么?这次是怎么了?不管是杜志行还是闵乐贤,好像你都很照顾。”永平帝皱了皱眉。
  “陛下,如果是臣自己的事情,臣哪里会管他们死活。可是这是陛下的事情,科举本就是为了取材才会存在。”陈守信苦笑着说道。
  “如果将这些人全部剔除出去,那么下次的春闱,还能够真正的选拔出人才么?不能因为这次的科举舞弊,而坏了将来的科举。”
  “好吧,贴出皇榜,这次科举,除去这些人仍然有数。明年也会举行春闱,就像上次你与朕建议的那样,不过在录取人数上会加以限制。至于这些人……”永平帝考虑了一下点了点头,说道最后有些迟疑。
  不过这个迟疑也仅仅就是一瞬,然后永平帝拿起了边上的朱笔,在陈守信的折子上圈了起来。
  “斩立决”
  说完之后,都没用史公公来取,就将这个折子直接丢到了陈守信的身前。
  “臣遵旨,会找刑部的人处理这个事情。”陈守信恭声说道。
  “臣以为,陛下应过去北衙禁军的校场上,跟这次的学子们交流一下,让他们懂得陛下的爱才之心。”
  “好吧,这也依你。你再过去太师府上,跟他商议一下以后科举的规矩,还有人员选用,让他上个折子上来。”永平帝微笑着点了点头。
  陈守信的建议,那叫“甚得朕心”。永平帝知道这就是自己过去圈粉呢,饶了一些考生,还会给将来的考生们一次补考的机会。就算是录取的人数有了限制,这也是天恩。
  再者安排这些人在皇城这段时间的吃住,这也不用自己花钱。别看陈守信说了,会找自己报账,这么伶俐的人,肯定不会“实报实销”。
  这样的人,才是自己的好臣子,知道自己每天愁的是啥,想的是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