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素素被小学的先生侵犯后,她气的要疯了,从家中拿了一把刀便去了小学。那畜生被自己砍了一刀,县衙来了人,她说明原委,好在官是好的,替她报了仇,那畜生被斩首了。
  可是素素这姑娘却被毁了。
  她明明什么罪也没有,但是这些人,却非说她脏了——她到底脏什么,她还没来得及长大!
  徐北燕鼻子酸酸的,因为一直哭一直哭,眼睛也肿起来了,她像是对素素说又像是对自己说,呜咽了一声,道:“素素啊,娘回去就收拾东西,你爹不是个东西,竟然扔了你,娘不怕他了,娘就是死,也要带你离开这里。”
  秦素素虚弱极了,但又觉得自己暖洋洋的,道:“阿娘,那你不要哥哥们了吗?”
  徐北燕摇头:“不要了,不要了,阿娘不要了,他们眼睁睁看着你爹扔你不说话,要不是阿娘找你找的及时,怕找到的就是你的尸体了。”
  这种寒风天,将一个小姑娘丢在野外,不被冻死也会被狼吃了的。
  徐北燕就回去收拾东西,准备先回娘家住几天,等她将和离手续办了,再找一个去京都的商队就可以上路了。
  谁知她丈夫死活不和离。还口出恶言,拿着刀就要上来砍她,一句句贱货生出了不要脸的小贱人,将徐北燕追着砍,素素跟在后面跑,哭着喊娘,一村子的人看热闹,几个人还在说闲话。
  云州小学校长带着牛大宝来的时候,就正好看见这一幕。
  牛大宝这次来是做慈善的。他这些年赚了些银子,尤其是媳妇的商铺赚的更多,家里的孩子只有一个要养的,两个大的更加不要他管,还时不时寄一些京都时兴的东西回来。
  所以家里的银子是可以拿出一些来做慈善。如今很兴起做教育慈善,他和媳妇挑选了一个穷山坳坳里的小学,准备资助这里的孩子读书。
  他说明来意,又是朝廷的人带来的,得知还是过了年就要出发去京都的云州钢铁代表,就立马同意,想了想,将秦素素这姑娘的情况说了一遍,希望牛大宝的银子主要来帮助这个姑娘的成长。
  牛大宝听得都哭了,提出来见孩子一面,于是买了头绳买了鸡蛋等,跟校长一起提着来秦家。
  谁知却看见这一桩事。
  牛大宝一颗正义之心忍不住了。他这些年显得十分威严,又是打铁出来的,长的十分雄壮,跟秦家的汉子一比,自然是壮大一些。
  于是刚站过去,趁着对面秦大郎怔怔时,就对着秦大郎一巴掌扇了过去,将刀夺了过来。然后还将人捆了。
  他跟校长道:“你们这里竟然有人白日行凶,简直是目无王法,我看还是随我去县衙里说一说吧。”
  校长也明白他的意思,道了一句:“牛大人,这人我倒是认识,平日里看着还好,谁知却有歹徒之心,我这便跟你一起去报官。”
  秦大郎便怕了,一个劲的求人,牛大宝:“那不行,你们即便是夫妻,你刚刚也是杀人罪。”
  秦大郎:“她不是没死么?”
  牛大宝:“你懂什么,如今你只是杀人未遂,只要她去告你,你就要坐牢的。”
  秦大郎:“她敢!”
  徐北燕便直接跪了下去,喊道:“大人,求您做主啊大人——我要告他,告他!”
  于是便乱了套了,秦大郎的父母终于从屋子里走出来骂徐北燕恶毒,指着三个孙子道:“那小贱货是你的女儿,这三个就不是你的儿子了吗?你这狠心的贱人!”
  徐北燕麻木的道:“那你就不给你孙子吃吧——反正我不在家的时候,你们总不给素素饭吃。我是不心疼儿子了,他们跟着你,就算你不吃,也要给他们吃的,可是素素离了我,你们就要杀了她。”
  她说着说着抬头,“你才是贱货——就是天王老子来了,我也要说,你才是贱货,你撺掇你儿子杀人,你儿子杀人,你就帮凶——”
  正要继续骂,却一看,发现自己的父母和兄嫂都站在一侧,见她看过来,都纷纷往后面退,不堪她的眼睛,已经将意思说明白了。
  牛大宝大概从也明白了。
  这就是个可怜人。她女儿也可怜,但是她女儿还有她,徐北燕是什么都没了。他叹了一口气,对校长道:“我跟我们胥江府的莫府尹有点交情,这事情,我想跟莫府尹说,你觉得可以吗?”
  校长:“……”
  他只能叹气点头,“说吧,能救一个是一个……我刚刚听见她说想带着素素去京都,希望牛大人能好人做到底,送她们母女一程。”
  即便是富裕如云州,也改变不了人对女子受害后的看法,不知道京都可以不可以了。
  于是牛大宝去做一回慈善,就领回一对母女。徐北燕很知道分寸,进去就跪,带着素素一起跪,将事情说的原原本本,掏出自己的银子跟牛大宝媳妇说,“嫂子,我知道这些银子不够去京都,但是我只有这些了,到了京都后,就去找活干,到时候我还给你们。”
  牛大宝媳妇哪里能收她的银子,指着床上的女儿道:“都是从肚子里掉下来的,我哪里不知道你的痛,你的事情朝廷都知道了,就安心的去吧。我儿子女儿都在京都,若是能帮你一把的,便会帮你,你不要发愁,船到桥头自然直。”
  徐北燕哎了一声,“我不愁,那畜生听我说要报官,就跟我和离了。”
  他还想写休书,可不识字,只能念念叨叨的在和离书上按手印了。
  这般下来,徐北燕算是一分银子也没拿秦家的,只揣着自己做工攒下的银子出来了。
  那个家里,她没拿走一分一毫。
  她只是恨自己狠心。
  “我临走之前,我大儿问我是不是不要他们了,我心如刀割啊。”她跟牛大宝两口子道:“但是我没办法,我就问他,你不要你妹妹的时候,心里难受不?我现在走,你什么心,我当时就什么心。”
  牛大宝媳妇就叹气再叹气,最后也没什么话可安慰的了,只留着这对苦难的母女过了年,然后随着牛大宝等代表们上京去了。
  走之前,牛大宝媳妇在徐北燕的荷包里偷偷的塞了一百两银子。
  而这时候,从禹国四面八方,以及其他六国想在禹国万民全会中获利的人,几乎都已经踏上了旅途。
  史称三月辩论的盛会,将要开幕了。
  第53章 是什么事情?
  又是新年, 折青依旧将孩子们接进了宫里给他们发了红封,叮嘱他们一些日常小事,然后除夕晚宴跟群臣吃了一顿宴, 又开始了新的繁忙。
  今年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忙水坝和水渠以及粮食的问题。过了年,还是没有下雪, 钦天监好歹有点本事, 忧心忡忡的跟折青说今年不是收成不好的问题, 而是会有大旱。
  于是去年开始兴建的水坝就有了巨大的作用。水渠和围湖造田也持续进行。然后就开始让朝廷给农人讲解干旱时候可以种植的一些耐旱的农作物。
  比如粟米其实是很耐旱的,还有红薯等, 是可以种植的,之前一些需要湿润天气才能存活的, 今年便不要种植了,饱肚子为主。
  且因为去年冬日就猜测今年的收成会有不好,所以折青跟孙香一起商量, 准备大范围在禹国以及鲁国范围内,将粮食的价格控制住了, 如果说之前是提倡大家买东西,促进商业发展,那今年就是要节省, 开源节流。
  于是这些东西让禹国整个朝廷都没有休年假——谁敢休息啊, 没见着连近几年日益松散的皇帝陛下也整日忙个不停了吗?
  眼看着鲁国就要打下来了, 说不定要选一些封疆大吏去闻州还有许多未知州名的州城, 他们可得好好的表现。
  便谁都叫看起来忙的脚不沾地, 谁沾沾地,心里就不踏实,总觉得还有事情没做完。
  朝廷的一言一行被禹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政客或者商人看在眼里,禹国的百姓因为有官员日日不停的讲解, 倒是没有引起什么大的恐慌,但是其他国家的人早已经心中惊惧,赶忙往自家跑。
  回家跑的线路又分好几种。有已经在禹国已经待了好几年,觉得禹国就是神仙所在之地,如今天要大旱,便谁也别说什么根在何处了,还是将媳妇儿子父母亲戚一道接过来吧,别等到最后流民太多,禹国封边境线时,那才是真正的绝望之处。
  但是也有注重落叶归根的,即便是天要大旱,但也不是没旱过,还是先买点粮食回家去给老父亲等人囤着。
  然后一打听,不准卖粮食了。
  “凭什么啊——”一个齐商嚷嚷着,“我们给银子,你们给粮食,一直都是好生生的,怎么突然就不卖了。”
  禹商就笑着道:“官府出了告示,我们哪里还敢卖你们这么多?”
  那齐商就软声软气,道:“我们这交情,老兄,好歹卖我一点。”
  禹商不同意,拿着手往脖子上一横,做出一个杀头的手势,道:“你忘记了,皇太女殿下可有年初拿人开刀的爱好,今年还没开始呢,我可不敢。”
  笑话,要是真有大旱,现在就卖那么多亏死了好吗?他得等,等到后面,朝廷即便死死压着粮食价,也是能赚一波的。
  反正就是不卖。
  这般情势下,倒是百姓们最是安居乐业,该种菜种菜,该讨论万民全会讨论万民全会。
  没错,从去年到今年,能让一个话题讨论这么久的,便只有万民全会了。
  禹山论辩一直都在继续,即便是寒风天,他们也有办法,只几个富商自己捐了银子,就在山上搭建了一种木头棚子,里面倒是做的雅致,虽然是个可以拆卸的厂棚,但是该有的都有,听闻拆下来的木料子还能继续盖屋子,一点儿也不浪费,是之前在工地里建房子和修路的人想出来的。
  什么都好,只一样不行,便是阻拦了风,却还是冷。本还想铺地暖的,但是这山上肯定做不了,便天天烧了炉子和炭火,将一张四四方方高脚桌往炭火盆上一遮放,再买一块布罩住桌子,一张桌子再坐上四五个人,一坐就是一整天。
  寒冬腊月也没事做,来的人多,说的事情也多,即便木棚子里的桌子有限,也要站在棚子外,围绕禹国如今的吃穿用行谈天说地,天天辩论。
  有几个还组成了“辩友队”,见了面先道一句仁兄贤弟,然后就匆匆的占下一张桌子,寻旁边桌子的人去“杠”。
  折青便被杠过一次。她带着宗童占了一张桌子,正好就坐在“杠精”旁边,硬是要拉着她讨论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先后。
  这自然是他们从万民图书馆里看来的问题,也着实算的上是一个哲学问题,折青刚开始还有点兴致,说是先有蛋。他们便说先有鸡,不然蛋从何来?
  折青正要论一论,便听旁边一人说确实应该先有鸡,这些人又马上说:“应先有蛋,不然没蛋鸡从何来?”
  折青:“……”
  这便是闲着无事做,还来占位置,外面多少人站在寒风里辩论呢。
  好在这只是其中一类,这些人几乎是没人理的,折青倒是在后面听见了一些说要多种树的言论。
  这明显是技术学院的学子,学了一些知识,便知道了多种树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京都大部分百姓来说,便是天荒夜谈了。于是一些人争着说对——毕竟是技术学院书本上的知识,一些人说书本上的东西,万一不适合禹国呢?
  要尊重基本国情嘛。
  折青听的笑盈盈——因为有了鲁国的负面例子,前几天禹山里还有一个关于为什么禹国可以做到如今的地方而鲁国不可以的辩论,其中便将基本国情拿出来说了一遍又一遍。
  于是现在谁说话,都要说一句基本国情,就连那几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仁兄,都说了一句:“那书中记载的万一是别国的鸡呢?我们说的问题,是要基于禹国鸡的国情基础上。”
  他的同伴反驳,“不行,我们要辩论,便是要辩论全天下的鸡,就咱们禹国的鸡,只是个体,只有将全天下的鸡都算进去,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样本。”
  折青就悄悄的跟宗童道:“回去找点事情给他们这些闲人做吧,脑子还算是清楚,整天想这些做什么。”
  知道样本和个体,还不算是纯杠,倒是也有科学依据,是个文化人。
  所以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折青不知道,但她知道这些人是闲得蛋疼。
  宗童举起伞,微微往前倾斜,替她遮住寒风。
  “殿下,我们现在去哪里?”
  折青道:“去看看沈离。”
  今日难得出宫,自然要先去郊外,如今也只有沈离一个人住在郊外了,她一旦出宫,能有时间去看看他便看看,免得他总说自己的是群英策上留守的“天才”。
  折青想到这里,心中也微微叹息。
  沈离便算了,一句留守天才只是笑语,但如今随着大量的男人女人在农闲时候进城做工,便要留着孩子在家中。有些有老人的小夫妻还算了,至少家中孩子有老人照看,但是没有老人照看的孩子,再小也要留在家中。
  便有大的那个孩子自己还没长大,便要做大人,背着牵着家里小的,做饭烧水照顾弟妹等,实在是让人怜惜。
  但这是没法子的,把他们放到慈幼院也不合适,且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只要饿不死,便也这么去了。
  自古以来,即便到了后世也是如此。折青能帮一时,帮不了一世,且这种现象多出现在乡野之间,乡野太多,即便是慈善机构,也暂时不能覆盖。
  便将这事情看做是一项未来工程,准备在条件好些后,给这些留守家里的孩子增加一个白日可学习,黑夜可照看的场所,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后世的全托幼儿园。
  宗童:“殿下,可是有难事?”
  折青回神,摸了摸眉头,果然见自己的眉头又皱起来了,连忙摸了摸,抚平道:“没事,只是想到今年怕是百姓们更难了。”
  上辈子做社畜的时候,大家总爱调侃自己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如今她自己掌管一国,心思便也日日操劳着,虽不知得到了什么,但反正是拿命来怜惜百姓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