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

  年糕也很奇怪,双手抱着她爹的脸追问:“爹爹,不看花花了么?”
  “不看了,”霍祈旌想了想,笑着低头,跟他闺女抵了抵鼻尖:“带糕糕去刚才经过的小河里抓鱼。”
  然后就抱着闺女大步走了。
  晏时玥:“……”
  所以就说啊,什么高冷啊什么冰山,纯粹都是因为人不对。这不,小棉袄一上,连媳妇都忘了。
  于是一行人真的就回到了刚才经过的小河里,霍祈旌不怕冷,直接脱了外袍下河,晏时玥给儿子闺女一人编了个草筐,基本上只要有鱼,霍大侠一弯腰就是一条,轮流抛进两人的小筐子,一边淡定的享受着儿女崇拜的目光……
  小孩子的欢呼和大笑声,隔着老远都听的清清楚楚。
  远远缀上来的萧棠枝:“……???”
  有点看不懂这家人的性情啊!这也太不拘小节了吧?
  几日之后,《寻道》第一部上市,住在客栈里的萧棠枝,被晏时玥差人送了一本。
  第一部是从燕寻道放弃仕途,踏上江湖路开始,然后到他初学成,行侠仗义,种种“义行”结束,停在了最意气风发之时。
  这些情节,其实是很有争议的,放弃仕途,踏上江湖路,对家人的不负责任和对外人的“侠肝义胆”,这些全都是冲突,都会形成争议。
  有争议才有话题,才有热度。
  书迅速在各地书局开始售卖,说书人当然也要安排上,在这个娱乐生活十分困乏的年代,要让什么火起来,真的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效果比想像的还要好,于是晏时玥传令,从商部抽了人手去北方书院,为那些大儒们配眼镜,同时……顺便带去这本书,抛砖引玉,让这些书院的人,没事儿可以多写一点这样的白话小说。
  当然,也没忘记压榨许问渠和曲斯年,甚至连周见微也都安排上了。
  要知道,当年金大侠在一代人心目中留下了武侠情结,琼奶奶的爱情也曾是学校里结交小姐妹的利器……所以文学作品的魅力还是非常大的。
  萧棠枝在看到第一部的时候,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当第二第三部陆续出现,整部《寻道》上市之后,他哪能不明白对方的意思?那会儿圣驾已经返回了长安,他考虑再三,仍旧决定上门拜访,这一回,再没耍那些花哨了。
  后话暂时不表。
  圣驾在曹府待了半个多月,然后再次起驾,到了吉州停下,就住在了刺史府。
  这一趟,晏时玥主要是想去看看晏时蓝那边的纺织厂,但明延帝这边还有政治工作要做,所以还需要等几天。
  隔了一天,皇后跟她说起来,说吉州有一个女学,吉州刺史过来,似乎想给她求一个恩典,例如皇后见一见,赐些东西什么的。
  毕竟也算是政绩。
  晏时玥一听就诧异了:“女学?居然有人办了女学?”
  她其实很早就想过办女学,却一直没有真正实行起来。
  不是她不想办,主要是社会大环境不适合,做这种事情,也是需要各方面综合考量的。要是她到了民国,在有能力的时候,一定第一时间办女学……因为国难当头,穷则思变,那才是适合兴办女学的环境。
  而现在,时机不到,真办起来,就算免费,也未必有人来,除非发银子……但那样就没意思了。
  所以她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玥坊,召收女工,教授手艺,女人能赚到钱,在家里腰板儿就能挺直,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
  就在前几天,写完寻道之后,她还在想,回头要不要写一些孟母三迁、枕上教妻的故事,主要让人们认识到,读书对家族是有用的,娶一个读书明理的主母,更有利于培养子孙后代成才……同样是想走潜移默化的路子。
  她还真没想到,居然能有人在这个时代,把女学办起来。
  她就问:“办的怎么样?”
  “据说规模还不小。”皇后就细细的道:“这边有个姓戚的举子,一辈子的心愿,就是要建一个大书院,然后教授学生,他就拼命的赚钱,终于盖了一个大书院,却一日也没用过,就积劳成疾死了,然后她的女儿,叫戚云端,就禀承父志,决定把书院看起来,因为她母亲是节妇,她又未出嫁,所以才限定了只召女学生。”
  “听说一开始也没有人来,她就提供一日三餐,后来才渐渐的有人来,再后来,听说当地的才子去听过,说是讲的很不差,所以有一些就把家中妇人送来,渐渐就把学堂建了起来,已经有约摸四年了。”
  晏时玥十分佩服。
  人家这才是敢为天下先!所以难道是她估计错误?原来在这个地方,真要努力一下也是可以建女学的?或者起码能在国子临太学之类的,弄个女子班?
  可能归根到底,是她不够善良吧!还没做就退缩了。
  晏时玥暗暗惭愧,一边问:“那你要见吗?”
  皇后犹豫道:“回头跟你阿耶商量一下,你忘了当初五皇子那个侧妃了?你阿耶未必喜欢。”
  谢眉弯归根到底只有一人,但女学却可以教化诸人,也不知人家费了多少工夫才能办起来,晏时玥觉得有点可惜,就道:“这么着,我先去看看。”
  皇后想了想:“也行。”
  晏时玥就换了男装,改了改模样,带着人去了。
  这家书院的地址,其实还挺偏的,幸好一打听戚家书院,很多人都知道。
  遥遥看过去青砖绿树,地方并不大,风景倒是挺不错。
  离着很远,晏时玥就下了马,慢悠悠的走过去,看门前干净整洁,门外远远近近,有数辆马车等候,看起来都是小富之家。
  看门的都是婆子,穿着干净簇新的夹袍,看着也是高高兴兴的。
  晏时玥就上前搭话:“阿婆,您老贵姓?”
  那婆子行了一个礼:“小郎君,可不敢当一个贵字,老婆子姓周。”
  “周阿婆,”晏时玥道:“你给我讲讲这戚家书院的事儿呗?我想叫我阿姊过来学习。”
  婆子道:“我们这书院是威家母女开的,当初戚老先生,一心想开个书院,却劳累交加,英年早逝,留下孤儿寡母的几个。戚夫人可是个大好人,前夫的几个孩子视如已出,并在灵堂发誓,终生不嫁……再之后,戚小娘便禀承父志,开了这家女学,起先也是没人来,后来戚小娘便说,可以收绣活,还管饭,才渐渐有人来了,来了,就知道戚小娘的好了,老婆子我,是从一开始就在这儿的,亲眼看着这边的学生啊,从无到有,日渐壮大,哎哟哟,戚小娘可是不容易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